「歌好有知音,船過水無痕。 」你或許不知道莊奴是誰,但說起《甜蜜蜜》《小城故事》《綠島小夜曲》《壟上行》《又見炊煙》《踏浪》《又見溜溜的她》《冬天裡的一把火》等這些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你必定耳熟能詳。昨天清晨6時11分,95歲高齡的華語「詞壇泰鬥」莊奴在重慶與世長辭,在他九十餘年的人生裡,筆耕不輟的他留下了三千餘首膾炙人口的歌詞。據悉,莊奴人生告別會將於10月15日上午9時30分在重慶舉行。
一生寫下三千首歌詞
1921年出生在北京的莊奴原名王景義,1943年在重慶銅梁加入了抗日隊伍。1949年移居臺灣,是我國臺灣著名詞作家,被譽為「詞壇泰鬥」,與喬羽、黃霑並稱「華語詞壇三傑」。
到臺灣後,他當過記者、演過話劇、最後卻在音樂創作上才華盡展。一次閒暇時光裡所寫下的《綠島小夜曲》,讓他以詞人的身份一夜成名,從此副業變正行,並為此筆耕不輟了五十餘載,心中的萬千情緒都化作了筆下的動人詞句。
他說,當年開始歌曲創作時他將名字改為莊奴,這個名字來自宋朝趙樸之的詩「莊奴不入租,報我田久荒」,「莊奴就是佃戶,我取這個名字就是說要服務他人,為大家寫一輩子歌」。
莊奴所作的每句歌詞都充滿溫情。歌詞雖暖,可在莊奴自己看來,寫詞的生活,卻是帶著幾分清苦之意,他曾自己寫過一首打油詩,打趣寫詞生涯——「半杯苦茶半杯酒,半句歌詞寫半天;半夜三更兩點半,半睡半醒半無眠……」
從偶一結緣到如今,莊老已創作五十載,作品超三千篇,人們都贊其為「與時間賽跑」,而他將自己一生的創作總結為 「行雲流水五十年,吟風弄月歌三千」。
「歌詞不能太長、太難,我們是為千千萬萬普通人寫歌,要簡單易懂,又要傳情達意,要寫出他們的心聲。 」莊奴說,很多人說他的歌寫出了想說又說不出來的話,就是這麼個意思。
與鄧麗君無緣見面
說到莊奴所作的歌詞,不得不提到甜歌皇后鄧麗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著名歌星鄧麗君唱著 《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走遍了世界,這些至今仍在人們口中傳唱的歌詞,全部出自莊奴之手。
鄧麗君曾經講過,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但莊奴並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兩人是互相成就:「鄧麗君有很多好歌,其實我寫的最多只佔8%。大家這麼說,可能只是因為我寫的歌給大家的印象比較深。其實她唱我的詞對我也很有幫助,我們是相互依存彼此影響的關係。」莊奴和鄧麗君的緣分始於那首最經典的 《甜蜜蜜》。當年唱片公司拿著一首印尼歌曲的樂譜找莊奴填詞,莊奴問是給誰唱,回答說是鄧麗君。莊奴一邊哼這個旋律,眼前就浮現了鄧麗君的樣子,笑容很甜美,歌聲很甜美,颱風也很甜美。剛好歌曲的第一句只能填3個字,莊奴很自然地想到了「甜蜜蜜」。
《甜蜜蜜》之後,莊奴陸續給鄧麗君寫出了很多好歌,但兩人在生活中並無往來。鄧麗君成名前,莊奴曾在一次歌唱比賽中見過鄧麗君一面,但成名之後兩人並沒有見過面。莊奴曾說,兩人有心靈上的呼應,卻沒有見面的緣分。
在莊奴眼裡,鄧麗君是一個看起來很溫柔雅致,但內心性格積極向上、不以小小成就滿足的女孩子,她在中國香港、臺灣和日本都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沒有傲氣。不像當今的歌星。她能夠在日本贏得大獎,不僅需要語言,還需要了解文化背景,並不容易。她這種精神是沒有人看到的,這種光環的得來是很不容易的。
歌曲走紅收入卻寥寥
因為中國歌曲版稅制度的不完善,莊奴先生儘管寫過如許好歌,卻收入寥寥。莊奴有過兩段婚姻,在70歲的時候,第一任妻子因為尿毒症,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治病十年終離開人世,之后庄奴過著極其清貧的生活。這實在是寫歌人最遺憾的地方。好在他後期在重慶又一次收穫了真摯的愛情,第二任妻子比莊奴小23歲,晚年的最大溫暖莫過於有知音相伴。
對於當下的流行歌曲,莊奴很少聽。他解釋說,「非不能也,是不為也。那些歌一段就寫300字,歌星記不住,觀眾更記不住。」在老人看來,現在的流行歌曲,缺乏洗鍊之美。他寫的那些歌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源自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潤。多年來,他的枕邊讀物一直是唐詩宋詞。「其實流行音樂也是有文化的,寫情歌也應該有內涵,詞藻要美。別人說曇花一現,我寫曇花一笑,動態的美感和意境就出來了。 」
晚年的莊奴筆耕不輟,但很少再寫情歌。與重慶籍妻子結婚後,莊奴常來往於重慶與臺灣,也創作了70多首與重慶有關的歌曲——《小而美》《長江三峽》《直轄十年》《飛到山城》…… 根據多家媒體綜合整理
幕後
5分鐘寫就《甜蜜蜜》
每一首歌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我天生就是個寫歌的,偶然入行,終身如此。 」莊奴這樣評價自己一生與音樂的緣分。而在莊老留下的眾多名曲中,幾乎每一首背後都有一個值得回味的故事。
★《甜蜜蜜》:在莊老所有的作品中,知名度傳唱度最高、流傳最為廣泛的當屬《甜蜜蜜》。據悉,該作品創作於1979年,莊奴在接受採訪時曾透露,接到該歌曲的邀約時,腦海裡一下浮現出鄧麗君人甜歌美的形象,寫完整首歌他僅僅用了5分鐘。
★《小城故事》:作品創作於1978年,《小城故事》導演李行邀約莊奴到臺中一家飯店會面,談下這首歌的創作,電影上映後還特地打電話以示感謝。
★《還鄉》:這是莊奴最滿意的作品,他曾說:「這歌寫得最有感情,寫得最好,過個五年十年,唱起來還是這樣的感情。 」
★《又見炊煙》:原曲是由日本作曲家海沼實創作,原本描述的是母子祈求戰後在南方的父親早日歸來的一首反戰歌曲,後由莊奴改寫成中文歌。
★《風從哪裡來》:1972年同名電影《風從哪裡來》主題曲,是華語樂壇傳唱度最高的歌曲之一,王菲、莫文蔚等歌手均翻唱過。
★《南海姑娘》:發表於1971年,這首歌曲是以馬來西亞檳城的風光與當地人的生活作為基礎及背景寫成。在巖井俊二執導影片《燕尾蝶》中作為插曲出現。
★《踏浪》:《踏浪》是1979年臺灣電影《踏浪而來》中的歌曲,原唱為沈雁。在1980年被引入中國大陸地區,成為一首廣為流傳的校園歌曲。
★《冬天裡的一把火》:1987年費翔在春晚上因此歌一夜成名,歌詞對愛情的激情表達,第一次點燃了當時無數年輕歌迷青春的熱情火焰,也讓這首作品成為了整整一個時代的記憶。
記者 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