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炊煙 再見莊奴

2020-12-25 青島晚報電子報
又見炊煙 再見莊奴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10.12 星期三

    「歌好有知音,船過水無痕。 」你或許不知道莊奴是誰,但說起《甜蜜蜜》《小城故事》《綠島小夜曲》《壟上行》《又見炊煙》《踏浪》《又見溜溜的她》《冬天裡的一把火》等這些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你必定耳熟能詳。昨天清晨6時11分,95歲高齡的華語「詞壇泰鬥」莊奴在重慶與世長辭,在他九十餘年的人生裡,筆耕不輟的他留下了三千餘首膾炙人口的歌詞。據悉,莊奴人生告別會將於10月15日上午9時30分在重慶舉行。
一生寫下三千首歌詞
    1921年出生在北京的莊奴原名王景義,1943年在重慶銅梁加入了抗日隊伍。1949年移居臺灣,是我國臺灣著名詞作家,被譽為「詞壇泰鬥」,與喬羽、黃霑並稱「華語詞壇三傑」。
    到臺灣後,他當過記者、演過話劇、最後卻在音樂創作上才華盡展。一次閒暇時光裡所寫下的《綠島小夜曲》,讓他以詞人的身份一夜成名,從此副業變正行,並為此筆耕不輟了五十餘載,心中的萬千情緒都化作了筆下的動人詞句。
    他說,當年開始歌曲創作時他將名字改為莊奴,這個名字來自宋朝趙樸之的詩「莊奴不入租,報我田久荒」,「莊奴就是佃戶,我取這個名字就是說要服務他人,為大家寫一輩子歌」。
    莊奴所作的每句歌詞都充滿溫情。歌詞雖暖,可在莊奴自己看來,寫詞的生活,卻是帶著幾分清苦之意,他曾自己寫過一首打油詩,打趣寫詞生涯——「半杯苦茶半杯酒,半句歌詞寫半天;半夜三更兩點半,半睡半醒半無眠……」
    從偶一結緣到如今,莊老已創作五十載,作品超三千篇,人們都贊其為「與時間賽跑」,而他將自己一生的創作總結為 「行雲流水五十年,吟風弄月歌三千」。
    「歌詞不能太長、太難,我們是為千千萬萬普通人寫歌,要簡單易懂,又要傳情達意,要寫出他們的心聲。 」莊奴說,很多人說他的歌寫出了想說又說不出來的話,就是這麼個意思。
與鄧麗君無緣見面
    說到莊奴所作的歌詞,不得不提到甜歌皇后鄧麗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著名歌星鄧麗君唱著 《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走遍了世界,這些至今仍在人們口中傳唱的歌詞,全部出自莊奴之手。
    鄧麗君曾經講過,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但莊奴並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兩人是互相成就:「鄧麗君有很多好歌,其實我寫的最多只佔8%。大家這麼說,可能只是因為我寫的歌給大家的印象比較深。其實她唱我的詞對我也很有幫助,我們是相互依存彼此影響的關係。」莊奴和鄧麗君的緣分始於那首最經典的 《甜蜜蜜》。當年唱片公司拿著一首印尼歌曲的樂譜找莊奴填詞,莊奴問是給誰唱,回答說是鄧麗君。莊奴一邊哼這個旋律,眼前就浮現了鄧麗君的樣子,笑容很甜美,歌聲很甜美,颱風也很甜美。剛好歌曲的第一句只能填3個字,莊奴很自然地想到了「甜蜜蜜」。
    《甜蜜蜜》之後,莊奴陸續給鄧麗君寫出了很多好歌,但兩人在生活中並無往來。鄧麗君成名前,莊奴曾在一次歌唱比賽中見過鄧麗君一面,但成名之後兩人並沒有見過面。莊奴曾說,兩人有心靈上的呼應,卻沒有見面的緣分。
    在莊奴眼裡,鄧麗君是一個看起來很溫柔雅致,但內心性格積極向上、不以小小成就滿足的女孩子,她在中國香港、臺灣和日本都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沒有傲氣。不像當今的歌星。她能夠在日本贏得大獎,不僅需要語言,還需要了解文化背景,並不容易。她這種精神是沒有人看到的,這種光環的得來是很不容易的。
歌曲走紅收入卻寥寥
    因為中國歌曲版稅制度的不完善,莊奴先生儘管寫過如許好歌,卻收入寥寥。莊奴有過兩段婚姻,在70歲的時候,第一任妻子因為尿毒症,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治病十年終離開人世,之后庄奴過著極其清貧的生活。這實在是寫歌人最遺憾的地方。好在他後期在重慶又一次收穫了真摯的愛情,第二任妻子比莊奴小23歲,晚年的最大溫暖莫過於有知音相伴。
    對於當下的流行歌曲,莊奴很少聽。他解釋說,「非不能也,是不為也。那些歌一段就寫300字,歌星記不住,觀眾更記不住。」在老人看來,現在的流行歌曲,缺乏洗鍊之美。他寫的那些歌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源自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潤。多年來,他的枕邊讀物一直是唐詩宋詞。「其實流行音樂也是有文化的,寫情歌也應該有內涵,詞藻要美。別人說曇花一現,我寫曇花一笑,動態的美感和意境就出來了。 」
    晚年的莊奴筆耕不輟,但很少再寫情歌。與重慶籍妻子結婚後,莊奴常來往於重慶與臺灣,也創作了70多首與重慶有關的歌曲——《小而美》《長江三峽》《直轄十年》《飛到山城》…… 根據多家媒體綜合整理
幕後
5分鐘寫就《甜蜜蜜》
每一首歌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我天生就是個寫歌的,偶然入行,終身如此。 」莊奴這樣評價自己一生與音樂的緣分。而在莊老留下的眾多名曲中,幾乎每一首背後都有一個值得回味的故事。
    ★《甜蜜蜜》:在莊老所有的作品中,知名度傳唱度最高、流傳最為廣泛的當屬《甜蜜蜜》。據悉,該作品創作於1979年,莊奴在接受採訪時曾透露,接到該歌曲的邀約時,腦海裡一下浮現出鄧麗君人甜歌美的形象,寫完整首歌他僅僅用了5分鐘。
    ★《小城故事》:作品創作於1978年,《小城故事》導演李行邀約莊奴到臺中一家飯店會面,談下這首歌的創作,電影上映後還特地打電話以示感謝。
    ★《還鄉》:這是莊奴最滿意的作品,他曾說:「這歌寫得最有感情,寫得最好,過個五年十年,唱起來還是這樣的感情。 」
    ★《又見炊煙》:原曲是由日本作曲家海沼實創作,原本描述的是母子祈求戰後在南方的父親早日歸來的一首反戰歌曲,後由莊奴改寫成中文歌。
    ★《風從哪裡來》:1972年同名電影《風從哪裡來》主題曲,是華語樂壇傳唱度最高的歌曲之一,王菲、莫文蔚等歌手均翻唱過。
    ★《南海姑娘》:發表於1971年,這首歌曲是以馬來西亞檳城的風光與當地人的生活作為基礎及背景寫成。在巖井俊二執導影片《燕尾蝶》中作為插曲出現。
    ★《踏浪》:《踏浪》是1979年臺灣電影《踏浪而來》中的歌曲,原唱為沈雁。在1980年被引入中國大陸地區,成為一首廣為流傳的校園歌曲。
    ★《冬天裡的一把火》:1987年費翔在春晚上因此歌一夜成名,歌詞對愛情的激情表達,第一次點燃了當時無數年輕歌迷青春的熱情火焰,也讓這首作品成為了整整一個時代的記憶。
記者 王超

-----------------------------------------------------------------------

相關焦點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又見炊煙,再見莊奴!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裡。
  • 莊奴重慶出殯:天堂又見炊煙起
    莊奴重慶出殯:天堂又見炊煙起 2016-10-15 14:40:43陳超 攝   中新社重慶10月15日電 (記者 韓璐)15日,莊奴人生告別會在重慶舉行,這位創作了無數名篇的詞壇泰鬥走完了他95歲的人生,為世人留下《甜蜜蜜》、《又見炊煙》等傳世佳作。儀式後,莊奴先生遺體在當地火化。據家屬介紹,莊奴骨灰將暫時存放在重慶南山,之後會在重慶尋找一片山青水秀之地,讓他長眠於此。
  • 【夜讀】又見炊煙升起,你卻去了哪裡
    【夜讀】又見炊煙升起,你卻去了哪裡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10月12日 00:48 A-A+   央視網消息:他當過記者,演過話劇,最後卻在音樂創作上才華盡展,與喬羽、黃霑並稱「詞壇三傑」;五十餘載筆耕不輟,留下三千餘首膾炙人口的佳作,鄧麗君演唱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見炊煙
  • 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
    1949年,莊奴所在部隊受命開赴臺灣。他回家與母親見了一面後就匆匆離開,告別故土,前往臺灣。人生如夢,抗日救國的夢沒能實現,卻與親人海峽相隔。「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裡?」《又見炊煙》亦是他思鄉懷親之情的自然流淌。「傍晚時分,爸爸媽媽從外面回來,他們可能剛去了集市,給我們帶了幾顆糖或者其它吃的。
  • 抖音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是什麼歌? 鄧麗君的《又見炊煙 》了解...
    抖音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是什麼歌? 鄧麗君的《又見炊煙 》了解一下時間:2019-04-12 14:36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是什麼歌?
  • 「重慶女婿」莊奴 曾常年居住在南岸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裡。夕陽有詩情,黃昏有畫意……」那個一輩子與詩情畫意相伴的老人走了。11日清晨6點11分,莊奴先生在重慶逝世,享年95歲。風靡全球華人圈的《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冬天裡的一把火》詞作均出莊奴之手,他與喬羽、黃霑並稱「詞壇三傑」。沒有莊奴 就沒有鄧麗君莊奴與喬羽、黃霑並稱詞壇「三傑」。莊奴寫詞60餘年,作品超過3000首,很多歌曲都讓人津津樂道,傳唱至今,經久不衰。60多年前,莊奴在一次閒暇時光裡寫下《綠島小夜曲》,讓他以詞人的身份一夜成名。
  • 莊奴作品全集:音樂作品、電影、鄧麗君演唱歌曲匯總
    他就是莊奴。  他九十餘年的人生裡筆耕不輟,留下三千餘首膾炙人口的歌詞;  他生於北京,盛名於臺灣,將晚年生活留給了他的第二故鄉——重慶;  他當過記者、演過話劇、最後卻在音樂創作上才華盡展……  忘不了,甜蜜蜜,壟上行。絲絲小雨裡,幾時再見,小城故事。
  • 莊奴:一個站在鄧麗君背後的人
    這位老人就是臺灣著名的詞作家莊奴,他寫詞五十載,作品超過三千首,直到去世前,仍然筆耕不輟,他與喬羽、黃霑並稱「詞壇三傑。」莊奴鄧麗君演唱的歌曲中,百分之八十都是他填詞而成。《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見炊煙升起》等這些聲聲入耳,皆成經典的歌曲都出自他的筆下。
  • 2位歌后都曾演唱過的經典歌曲《又見炊煙》,傳唱度極高
    《又見炊煙》1978年由鄧麗君演唱,並收錄於國語專輯《愛情更美麗》,這首歌曲在鄧麗君這位歌后的演唱下更放光彩,傳唱度極高,在傳入內地後熱度可是一直高居不下。1995年歌后王菲為紀念鄧麗君,重新演繹了這首經典歌曲《又見炊煙》,並且收錄於《菲靡靡之音》,王菲的嗓音獨特又給經典歌曲曾添了一分色彩。
  • 愛火鍋的莊奴 在成都讀過書為熊貓寫過歌
    「火巴耳朵」莊奴  為妻寫歌「你就是我的手杖」  20多年前,莊奴去重慶見朋友,與第二任妻子鄒麟相識。  鄒麟喜愛文學,崇敬莊奴。聽說莊奴曾賣房給妻子看病後,愈發敬重他。鄒麟說,莊奴對前妻的責任與擔當,讓她很想走進他的生活,照料他的餘生。
  • 莊奴:寫鄧麗君的歌,念故土的情(上)
    來源: 浮生場「看似一幅畫,聽似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 這裡已包括」……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當他寫的這些歌曲悠然響起,你一定會滿心陶醉,傾心相隨——《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冬天裡的一把火》……這些唱紅天下的歌曲,它們的詞作者正是那位被尊稱為「臺灣詞聖「的作家——莊奴。
  • 21.莊奴:「老北京人」關於創作小城故事、甜蜜蜜的故事
    >「行雲流水五十年,吟風弄月歌三千」這句詩是莊奴對自己創作生涯的總結,而不為人知的是,有著詞壇泰鬥美譽的莊奴,當初步入樂壇竟然是因為迫於生活壓力。絕代天后鄧麗君,一面之緣有靈犀步入樂壇後的莊奴,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歌手—鄧麗君,因為鄧麗君一生唱過的歌,70%的歌詞都是莊奴填寫的。鄧麗君甚至表示:「沒有莊奴就沒有我鄧麗君」這雖然是天后的謙詞,但仍可以看出莊奴在鄧麗君心目中的地位。
  • 和風徐徐~又見一炊煙
    然而這濃鬱的日式風情並不是在日本,而是在臺中市新社區半山腰上的日式餐廳,又見一炊煙。「又見一炊煙」名稱由來是老闆一次登山見到遠方一縷炊煙嫋嫋升起,如同早期鄉村農家,每到煮飯時間,屋頂上便有一縷炊煙嫋嫋升起,「又見一炊煙」自此命名。
  • 華語樂壇「詞壇泰鬥」去世 莊奴已離去甜蜜歌猶在
    隨后庄奴家人發布訃告,宣布莊奴的靈堂設在重慶沙坪垻新橋安樂堂,將於13日開始接受公眾悼唁,15日上午在重慶舉行告別儀式。莊奴一生創作三千餘首膾炙人口的歌詞,鄧麗君的《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費翔的《冬天裡的一把火》,費玉清的《煙雨斜陽》等歌詞均出自他之手。莊奴的兒子在訃告中寫道,「歌好有知音,船過水無痕」,用這十個字總結了這位「詞壇泰鬥」的一生。
  • 又見炊煙升起
    又見炊煙升起朋友自北京和南昌來
  • 「詞壇泰鬥」莊奴逝世享年95歲 留下《綠島小夜曲》《小城故事...
    莊奴生活照  被譽為華語歌曲「詞壇泰鬥」,並曾創作鄧麗君名曲《小城故事》、《甜蜜蜜》歌詞的莊奴,於2016年10月11日6時11分與世長辭,享年95歲。  莊奴原名王景羲,1921年出生於北京。1949年到臺灣後,他當過記者、編輯,演過話劇,但以音樂創作彰顯盛名,尤以流行歌曲最為人津津樂道。在6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莊奴先生為後人留下了三千多首佳作,與喬羽、黃霑並稱詞壇「三傑」,鄧麗君大半的經典作品,如《綠島小夜曲》、《小城故事》、《甜蜜蜜》、《壟上行》、《幾時再見》等都出自莊奴之手。
  • 又見炊煙升起,再見一代歌后鄧麗君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想要問問炊煙,你要去哪裡?」一代歌后鄧麗君離開我們已經15年了,然而她溫婉的歌聲一直為歌迷們所懷念。臺上的鄧麗君,笑容甜美,舉手投足間都透著中國古典女子的婉約、溫和,她的舞臺形象和她的歌聲一起,留在人們的心中。
  • 暮色中,又見炊煙升起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這是鄧麗君的歌曲,流行那時剛上高中。我那時並不知道鄧麗君,甚至在學這首歌的時候。上高中那會,學校有個很好的習慣。又見炊煙這首歌是一位長得很高有些豐滿的女同學教的。她長得算好看,就是成績不怎麼好,似乎不夠自信,只是在教大家唱歌時才感覺到她還是有才能的。她的名字叫楊小瓊,估計早為人母了,要是在農村,孩子也許二十多了吧。儘管過去了二十多年。我還是喜歡聽又見炊煙這首歌。每當我聽到這熟悉的旋律,我好像又回到過去的情景當中。
  • 又見炊煙升起,我們再次淚流滿面!
    《又見炊煙》是四集口述紀錄片《今日龍抬頭》的續集,記錄了端午節這一天,人們在復工復產狀態下的動人故事。 《又見炊煙》記錄了端午節當天, 在復工復產大背景下, 發生在全國各地的動人故事。
  • 又見一炊煙
    如果遊罷「又見一炊煙」,那份淡淡的閒適,那種幽幽的禪意,將會一直縈懷不去:唐王摩詰「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的自在,宋柳屯田「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雲泉約」的興嘆,金元遺山「人生有幾,念良辰美景,一夢初過」的感慨,似乎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