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奴:寫鄧麗君的歌,念故土的情(上)

2020-12-18 公文寫作精選範文

來源: 浮生場

「看似一幅畫,聽似一首歌,

人生境界真善美, 這裡已包括」……

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當他寫的這些歌曲悠然響起,你一定會滿心陶醉,傾心相隨——《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冬天裡的一把火》……這些唱紅天下的歌曲,它們的詞作者正是那位被尊稱為「臺灣詞聖「的作家——莊奴。

作為音樂界的圈外之人,我很慚愧,竟一直都不知莊奴這個名字,直到作曲家張卓婭跟我談起這位人生坎坷的老詞人,我才開始關注他。兩岸隔絕了這麼多年,鄧麗君的歌聲是早早飛越了海峽,起初在大陸被封禁、卻又私底下紅遍了大江南北,成了街頭巷尾的流行曲。而詞作者莊奴卻是籍籍無名,等到兩岸開放互通之後,他才終於能夠回到夢牽魂繞的故鄉。

那年在天津,內地第一次舉辦鄧麗君紀念演出活動的現場,張卓婭初次遇見了這位仰慕已久的長輩,她深知一首好歌的誕生,首先是由歌詞賦予的魅力與靈魂,能見到鄧麗君背後的寫詞高人,自然欣喜萬分。從那時起,她就主動四處張羅,為老先生介紹記者,會見音樂製作人,以及安排參加電視晚會等等,為什麼?不僅僅因為他值得這份尊重與聲望,更因為進入晚年的莊奴,需要經濟上的收入。他的清貧,常常令人動容。

其實,莊奴是地道的北京人,1921年在燈市口呱呱墜地。20歲時,他考取了北大卻放棄了,背後的原因很無奈。他坦白說:「放棄北大後我選擇了中華新聞學院,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那個學校每個月發兩袋洋面,可以用來養家餬口。那時候北京被日本人佔據,家父又是西北系抗日將領,全家被軟禁,生計非常艱難。」

眼看山河破碎,莊奴後來悄悄離家參加了抗日軍隊,當然那是「國軍」了,於是順理成章,八年抗戰加上3年內戰之後,他在1949年成了國民黨戰敗之軍的一員,跨海去了小島臺灣。也正是在那裡,對故鄉和母親的刻骨思念,開始從他心底裡湧向筆端,寫就了最初一首小詩,題名《為什麼》。那以後,一篇篇越寫越多,他獨特的辭賦風格和旺盛的創作能力一發而不可收,尤其是,借著鄧麗君的甜美歌喉,一首首歌便擋也擋不住地火爆流行起來。到七十年代,莊奴就成為華語歌曲的「一代詞聖」。

寫詞不像作詩,能夠獨自揮灑成篇,一首歌必須依賴作曲家為它譜曲,找到合適的歌手來傳唱。莊奴寫詞有個習慣,那就是「挑人」。根據歌手的演唱風格、形象、氣質「量體裁衣」。他坦言說:「鄧麗君?她不漂亮。她是很普通的一個女孩子,是鄰家的小妹妹,不像林青霞是標準的美女,但是她有著古典的溫柔雅致,中國女子的純粹之美,她的氣質與我的歌詞不謀而合」而當年紅遍天下的鄧麗君也曾說過:「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莊奴亦說:「沒有鄧麗君就沒有莊奴。我最喜歡給她寫歌,因為她特別聰明,能懂得我歌詞的含義。古月的歌、莊奴的詞、鄧麗君唱,我們是三合一,鐵三角。」

我們今天很難想像,他這樣的詞家可以勤奮、多產到什麼程度。曾經他寫《甜蜜蜜》的時候,是唱片公司專門為鄧麗君挑選了一首印尼民歌,把曲調交給莊奴來填詞,他哼著旋律mi sola mi,眼前浮現出鄧麗君溫婉柔美的面容,一句句歌詞就湧現出來了,來人就在傍邊站著等,真可謂「立等可取」。即便是這樣下定單試的「商業流行曲」,他寫的歌詞也決不敷衍,總是句句講究,字字精彩,充滿一種對于田園、家國、人性至善至美的關懷。

張卓婭曾經好奇地問過莊奴:「您寫作這麼快,一天時間最多能寫幾首歌詞?」他伸出三個指頭捏在一起:「這個數。我最多一天寫過七首歌詞!有時候逼稿、催稿的太多,我就躲到酒店裡閉門寫上幾天。」這讓張卓婭驚訝萬分。後來接觸多了,大家看到了莊奴隨身帶的那部「寶典」——一本《唐詩宋詞》,伴隨了他三十多年,書的邊角都被他磨破翻爛了,足見他的絕頂勤奮和執著,絕不輸於他的才情。

在莊奴的「詞海生涯」裡,各種商業、慈善、電影以至政府機構的委託紛沓而至,他幾乎是來者不拒,統統接受。但他跟張卓婭講過的一段往事,卻令他久久難忘。他說:

「當時我還是一個沒有名氣的業餘作者,到處投稿。有一回,某個政府機構向社會公開徵歌,我就寫了一首詞投稿,過了兩天,主辦者就興衝衝跑來報喜,說我的作品得了第一名,不過歌詞有一點改動。我拿來一看,全篇只改了一個字。可是這個字改得不好,我不認可,那個主管說,'你都拿了第一,就不要再爭了,必須要改的。'我覺得改我詞的這個人或許是個大人物,追問他是誰?結果,名字說出來嚇了我一跳!」

是什麼人下手改了莊奴的歌詞?下一篇我們接著說。

相關焦點

  • 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
    原標題: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在華人圈中曾流行這樣一句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而在樂壇曾流行這樣一句話:「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據說鄧麗君演唱過的經典歌曲,大約有80%都出自莊奴之筆。有些文章說黃河是莊奴的別名,對此莊奴說:「那不對,黃河是我的大名,我身份證上的名字就是黃河。」後來莊奴之子也隨此姓,起名為黃浩然。
  • 莊奴:一個站在鄧麗君背後的人
    莊奴不僅為鄧麗君創作出許多經典歌曲,還創作出了《冬天裡的一把火》、《十八姑娘一朵花》、《壟上行》等許多廣為傳唱的名曲。他因擅長寫情歌,還被大家稱為「情歌聖手。」聽到鄧麗君去世的消息後,老人陷入了無盡的悲傷之中,他與鄧麗君的師生情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 愛火鍋的莊奴 在成都讀過書為熊貓寫過歌
    本文原載2012年6月22日華西都市報:  他是著名詞作者莊奴,曾為鄧麗君寫過《小城故事》《甜蜜蜜》等至今仍傳唱不衰的歌曲,今年90歲的他自稱「90後」老頑童。  在成都小住的日子,莊奴喜歡吃吃火鍋、喝喝咖啡、看看歐州杯比賽,寫寫歌。
  • 莊奴重慶出殯:天堂又見炊煙起
    陳超 攝   中新社重慶10月15日電 (記者 韓璐)15日,莊奴人生告別會在重慶舉行,這位創作了無數名篇的詞壇泰鬥走完了他95歲的人生,為世人留下《甜蜜蜜》、《又見炊煙》等傳世佳作。儀式後,莊奴先生遺體在當地火化。據家屬介紹,莊奴骨灰將暫時存放在重慶南山,之後會在重慶尋找一片山青水秀之地,讓他長眠於此。
  • 姑娘18一朵花:鄧麗君的歌大半都是他寫的,兩人卻只偶遇過一次
    啊,姑娘十八一朵花……」這首歌鳳飛飛、鄧麗君等諸多明星都唱過,但以姜文這個破鑼版本味道最足。能入文學文藝作品的「情」,一定要感天動地怨天怨地,要石破天驚海枯石爛,要打破了敲碎了再揉和在一起,要頭上傾盆大雨腳下五彩祥雲天上地下只此一份,才痛快才過癮。
  • 又見炊煙 再見莊奴
    」莊奴說,很多人說他的歌寫出了想說又說不出來的話,就是這麼個意思。與鄧麗君無緣見面    說到莊奴所作的歌詞,不得不提到甜歌皇后鄧麗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著名歌星鄧麗君唱著 《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走遍了世界,這些至今仍在人們口中傳唱的歌詞,全部出自莊奴之手。
  • 他是中國的情歌泰鬥,成就了鄧麗君、費翔,卻家徒四壁、無人知曉
    歌中所唱「我心中的你」不是愛人,而是莊奴一生再回不去的故土——北京!莊奴和鄧麗君,應該是詞作者和歌唱者之間最純粹的緣分,成就彼此。鄧麗君說,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莊奴說沒有鄧麗君就沒有莊奴。▲莊奴的妻子與兒子在停屍間他和兒子跪在她的遺體前發誓:一定要把浩然帶好帶大,歌要繼續寫,要寫得更好,
  • 華語樂壇「詞壇泰鬥」去世 莊奴已離去甜蜜歌猶在
    可以說,我們這些六零後就是聽鄧麗君也就是聽莊奴先生的歌長大的,從而成為永遠的青春回憶。從莊奴先生的字裡行間,學習到填詞藝術,學習到中國文字傳情達意的境界。」 「上節目的時候他的歲數就已經很大了,但頭腦很清晰很健談,他說知道我唱過很多歌,說很喜歡很滿意」,李谷一親切地稱呼莊奴為「老頭」,「他有那麼多成就,卻又謹慎又謙虛又客氣,是很可愛的一個老頭。《甜蜜蜜》也很好聽,但我更喜歡《小城故事》,這首歌很接地氣,有鄉土氣息,歌裡唱來小地方做客、欣賞山水,特別親切入味道。」
  • 莊奴作品全集:音樂作品、電影、鄧麗君演唱歌曲匯總
    一生寫下3000多首歌詞《甜蜜蜜》已成絕唱  《綠島小夜曲》讓莊奴一夜成名,從此副業變正行,莊奴開始將心中的萬千情緒都化作了筆下的動人詞句。  說到莊奴所作的歌詞,不得不提到蜚聲世界的甜歌皇后鄧麗君。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著名歌星鄧麗君唱著《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走遍了世界,這些至今仍在人們口中傳唱的歌詞,全部出自莊奴之手。  隨著鄧麗君的歌聲傳遍世界,寫下動人歌詞的莊奴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他所作的每句歌詞都充滿溫情,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靈。
  • 21.莊奴:「老北京人」關於創作小城故事、甜蜜蜜的故事
    >「行雲流水五十年,吟風弄月歌三千」這句詩是莊奴對自己創作生涯的總結,而不為人知的是,有著詞壇泰鬥美譽的莊奴,當初步入樂壇竟然是因為迫於生活壓力。絕代天后鄧麗君,一面之緣有靈犀步入樂壇後的莊奴,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歌手—鄧麗君,因為鄧麗君一生唱過的歌,70%的歌詞都是莊奴填寫的。鄧麗君甚至表示:「沒有莊奴就沒有我鄧麗君」這雖然是天后的謙詞,但仍可以看出莊奴在鄧麗君心目中的地位。
  • 「重慶女婿」莊奴 曾常年居住在南岸
    此後,莊奴創作的《何日君再來》、《海韻》、《原鄉人》、《小城故事》、《又見炊煙》、《踏浪》等許許多多歌曲,都是隨著鄧麗君那「甜蜜蜜」的歌聲而風靡的。據莊奴身邊的親友講,鄧麗君去世那天,莊奴就在重慶。接到從臺灣打來的電話後,他寫下了《美麗的倩影》、《何日君再唱》,紀念「最愛最愛的愛徒小麗」。可以這樣說,鄧麗君唱的歌中,約八成都是由莊奴作詞。
  • 重慶「小鄧麗君」:唱她的歌是一生最幸福的事
    中新網重慶5月21日電 題:重慶「小鄧麗君」:唱她的歌是一生最幸福的事  中新網記者 劉賢 連肖  十年前,重慶姑娘秋鈴一曲《甜蜜蜜》驚豔臺灣詞壇泰鬥莊奴,被其贊為鄧麗君「原音重現」。十年後,秋鈴已舉辦數百場演唱會,為海內外華人帶去鄧麗君的歌聲。她說,自己的人生規劃就是做一個「君迷」代表。  24日在重慶舉行的又一場鄧麗君紀念演唱會的新聞發布會上,秋鈴攙扶92歲高齡的恩師莊奴先生走進舞臺,耳畔仍是鄧麗君的歌曲。  秋鈴與鄧麗君有同門之緣。莊奴亦是鄧麗君的恩師,80%的鄧氏金曲出自其手。莊奴曾嘆,鄧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鄧麗君逝世20周年紀念日!眾星回憶腦海中的「甜歌皇后」
    2013年5月19日,北京首體「鄧麗君60追夢紀念演唱會」上,一首從未曝光的《清平調》歌聲緩緩擴散感染全場,熟悉的聲音,與未曾聽過的一首歌出現了。演員陳道明在2013年舉辦的「鄧麗君文化影響力大家談」研討會上回憶說,「那時候剛改革開放,她的歌還不能名正言順地聽,當時是第一次聽到通俗唱法。我們這一代人對鄧麗君的歌接受和傳播得非常快,同期的歌都會唱,比如說《海韻》《小城故事》,印象最深的是《絲絲小雨》。聽她的歌本身是一種刺激,一種誘惑,更是一種吸引」。
  • 剛仙逝的他原來寫過《甜蜜蜜》《小城故事》,連王菲都用他的歌做...
    莊奴寫過的電影歌曲歌詞太多,今天只撿精華和必須提及的講莊奴最早的作品,是被統計有超過五十個版本的《願嫁漢家郎》,出自1958年臺灣歌舞電影《水擺夷之戀》(擺夷族就是傣族)莊奴寫的歌曲大部分都是女歌手演唱,但也有例外,除了《冬天裡的一把火》之外,臺灣歌壇大哥餘天的《又是黃昏》(作曲:紀利男)也非常有名,這首歌是餘天的翻身之作,甚為珍貴
  • 「詞壇泰鬥」莊奴昨逝世:捧紅了鄧麗君 還曾為廈門寫歌
    莊奴有生之年,與廈門、與廈門日報結緣甚深,特別是在去世前的十幾年裡,數次流連忘返於美麗鷺島,並在本報讀者節上與讀者互動甚歡;也曾情之所至為廈門創作了《一個月亮》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其晚年作品多次授權廈門日報獨家首發。  莊奴走了,但甜蜜蜜的回憶還在繼續。
  • 大師收山 鄧麗君兩大恩師重慶密會
    隨後18歲的鄧麗君《彩雲飛》橫空出世,在左宏元和莊奴的引領下,終成一代歌后。 談鄧麗君移居法國前的傳奇秘聞首次披露她深夜到燒烤攤 通宵唱歌謝恩師圈內有個說法,「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但凡熟悉鄧麗君的歌迷都知道,她80%的歌都由莊奴作詞,比如《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等,而左宏元是第一個把鄧麗君帶進商業唱片界的音樂家,「我一輩子帶了無數的歌星,鳳飛飛、鄧麗君、蔡幸娟、高勝美,到後來招考的孟庭葦、許茹芸……鄧麗君是最迷人的一個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又見炊煙,再見莊奴!
    《綠島小夜曲》讓他  以詞人的身份一夜成名  莊奴1921年出生在北京,原名王景義。1941年,當時20歲的莊奴考取中華新聞學院,後又到大後方參加抗日,身染重疾靠中草藥幸運治癒,報考空軍飛行員因身體太弱被調到地勤,先到重慶銅梁縣訓練三個月,後轉到成都學校上課。  「那時是流亡學生,一腔熱血,一心報國,恨日本人啊,誰知還沒畢業,抗戰就勝利了。」
  • 鄧麗君:歌仍在,情永存
    在我大約6、7歲的時候,我所生長的那個小城鎮仍在流行著《甜蜜蜜》,鄰居姐姐唱著「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開在春風裡...」如今十八年過去了,我依然偶爾會單曲循環這首歌。不僅僅是對往日時光的懷念,更是歌曲本身濃濃的經典味道。
  • 這首華語樂壇的經典歌曲,被許多歌手翻唱,只為致敬鄧麗君
    其實這首歌是來源於印度尼西亞的一首民謠,當時鄧麗君所在的公司選中了這首民謠之後,就把他交給了莊奴進行填詞,莊奴拿到這首民謠之後,哼唱了五分鐘,這首《甜蜜蜜》就出現在世人的眼前,也成了華語樂壇難得的經典歌曲。
  • 他是鄧麗君背後的男人,一度為愛抑鬱,終身貧苦卻寫出中國人最愛的...
    他就是莊奴。鄧麗君80%廣為傳唱的歌曲都是由他作詞。其實除了鄧麗君,他還寫了許多首膾炙人口的好歌——《壟上行》《溜溜的她》《冬天裡的一把火》《小村之戀》等。莊奴常戲說,他和鄧麗君就像沒有名分的夫妻,儘管從未相見,卻是心靈有緣,也只有鄧麗君唱的出自己歌詞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