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海法師講述《心經》第十三課
那麼佛教講的,我們今天講的這個般若智慧,如果一定要從咬文嚼字上來進行一個分析,這是我們來仔細大家聽一下,我們怎麼去嚴肅去講解這個智慧呢?如果能夠明白真理,記住能夠明白真理,認識事實,叫做什麼呀?智慧。
那麼把這兩個智和慧分開來講的話,智負責什麼?智要有照了的功能。就是關照的照,了別的了。智有照了的功能是什麼呀?是通達事項,轉化成我們俗話叫深信明信因果,這叫做智。有因必有果,一切都是因緣,前因後果的顯現。
那麼什麼叫做慧呢?慧有鑑別的作用,鑑定的鑑,了別的別。智是照了的功能,慧有鑑別的作用。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雖然我們知道智是明信因果,但是這個因果是一切因緣所生之法,它一定是臨時組合。
什麼叫做臨時的組合呢?小時候玩過萬花筒嗎?我小時候常玩萬花筒,我記得有一次去前門去逛的時候,有一次到一個爛攤上,一下看到一個萬花筒,還有毛主席時候戴的那個黃帽子、五角星。我們現在懷憶,我當時買了一個萬花筒,我說我要回去講法,這就叫事事無礙,你稍微挪一下,它裡面譁的就動,牽一髮而動全局,這是法界的運作規律。
就是這樣,所以如果你明白這只是一個萬花筒的臨時組合,一切的現前境界,一切的當來果報都明白以後,它是不實在的,是性空的,這就叫慧。那麼明白這個道理就叫慧。既能明了知道因果真實不虛,又能清楚地窺到它無常背後的本來面目,就是智慧。
這是我們,現在當然我們這樣講,大家可能有點澀,為什麼?這是依照我們依文講義的情形來講,所以我們要拋棄一切貪慾,同時能包容別人一切習氣的時候,你是一個修行般若法門修行佛法的人,這叫般若。
所以我們來講呢今天的主題估計也就是般若,我們的自己的本性,看你做事情有漏還是無漏,記住用什麼來判斷呢?就用般若,我們常不是講,布施要怎麼?要三輪體空,佛法裡邊最講究布施。六度裡邊布施是第一度,要舍,但是舍,舍的時候它也是有差別相的!
你舍一塊跟你舍十塊就有差別。你舍十塊跟你舍一萬還是有差別,為什麼?發的心力不一樣,但是不管舍多少,如果你以有求心來舍的時候,說我舍掉的時候,我能得一個大報的時候呢,這個時候就是沒有般若,沒有智慧。
什麼叫做究竟舍、所以舍、圓滿舍,就是把舍都舍掉,沒有一個我布施的人,也沒有一個所布施的人,也沒有中間布施的東西,把它三輪體空掉,這叫什麼?叫做無漏 。前面就叫有漏。當然,我們現在修點有漏的都挺不容易的。說實話,那個要發大心,發狠心,法師讚嘆。師父說能舍能舍,這個等一系列,為什麼,捨不得。這個舍是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