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中的「智慧」真正的意思是什麼?

2020-12-14 每日一首佛歌

宏海法師講述《心經》第十三課

那麼佛教講的,我們今天講的這個般若智慧,如果一定要從咬文嚼字上來進行一個分析,這是我們來仔細大家聽一下,我們怎麼去嚴肅去講解這個智慧呢?如果能夠明白真理,記住能夠明白真理,認識事實,叫做什麼呀?智慧。

那麼把這兩個智和慧分開來講的話,智負責什麼?智要有照了的功能。就是關照的照,了別的了。智有照了的功能是什麼呀?是通達事項,轉化成我們俗話叫深信明信因果,這叫做智。有因必有果,一切都是因緣,前因後果的顯現。

那麼什麼叫做慧呢?慧有鑑別的作用,鑑定的鑑,了別的別。智是照了的功能,慧有鑑別的作用。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雖然我們知道智是明信因果,但是這個因果是一切因緣所生之法,它一定是臨時組合。

什麼叫做臨時的組合呢?小時候玩過萬花筒嗎?我小時候常玩萬花筒,我記得有一次去前門去逛的時候,有一次到一個爛攤上,一下看到一個萬花筒,還有毛主席時候戴的那個黃帽子、五角星。我們現在懷憶,我當時買了一個萬花筒,我說我要回去講法,這就叫事事無礙,你稍微挪一下,它裡面譁的就動,牽一髮而動全局,這是法界的運作規律。

就是這樣,所以如果你明白這只是一個萬花筒的臨時組合,一切的現前境界,一切的當來果報都明白以後,它是不實在的,是性空的,這就叫慧。那麼明白這個道理就叫慧。既能明了知道因果真實不虛,又能清楚地窺到它無常背後的本來面目,就是智慧。

這是我們,現在當然我們這樣講,大家可能有點澀,為什麼?這是依照我們依文講義的情形來講,所以我們要拋棄一切貪慾,同時能包容別人一切習氣的時候,你是一個修行般若法門修行佛法的人,這叫般若。

所以我們來講呢今天的主題估計也就是般若,我們的自己的本性,看你做事情有漏還是無漏,記住用什麼來判斷呢?就用般若,我們常不是講,布施要怎麼?要三輪體空,佛法裡邊最講究布施。六度裡邊布施是第一度,要舍,但是舍,舍的時候它也是有差別相的!

你舍一塊跟你舍十塊就有差別。你舍十塊跟你舍一萬還是有差別,為什麼?發的心力不一樣,但是不管舍多少,如果你以有求心來舍的時候,說我舍掉的時候,我能得一個大報的時候呢,這個時候就是沒有般若,沒有智慧。

什麼叫做究竟舍、所以舍、圓滿舍,就是把舍都舍掉,沒有一個我布施的人,也沒有一個所布施的人,也沒有中間布施的東西,把它三輪體空掉,這叫什麼?叫做無漏 。前面就叫有漏。當然,我們現在修點有漏的都挺不容易的。說實話,那個要發大心,發狠心,法師讚嘆。師父說能舍能舍,這個等一系列,為什麼,捨不得。這個舍是太難了

相關焦點

  • 心經中的「波羅蜜多」到底是什麼意思?誰真正知道?
    宏海法師講述《心經》第二十課今天把這個般若大概給大家講清楚到底般若是什麼,就是智慧,就是解脫自在,就是關照的功夫。我們準備學三個課程的《心經》。今天我們一開始,還是從這個經題開始。上一次講到般若波羅蜜多,那麼我們今天就看一下,什麼叫波羅蜜多。波羅蜜多也是梵語,其實它的意思也是解釋這個般若的,一般情況下我們把它稱之到彼岸。但是這個波羅蜜多是倒裝句,波羅是彼岸的意思,相對我們生死的此岸,波羅,是到達涅盤解脫的彼岸,就是很自在,活得很開心。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真懂的人並不多
    《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但卻是大乘佛法當中,最重要的一部佛教典籍,《心經》的譯本很多,但流傳最廣的,還是玄奘法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存的《心經》譯本:第一、法月所譯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二、般若、利言等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三、智慧輪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四、法成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五、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六、宋代施護所譯的《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 《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看不懂《心經》,但是很喜歡研究它。甚至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想弄明白其中的一句話。對於不修行的人來說,要真正地弄明白,確實很難。因為佛經本身就是指導人們用以修行的。只有修行的人,才能在不同的環境下,不同的因緣下,明白它其中的真正涵義。
  • 《心經》中所說的「究竟涅槃」是什麼意思?了悟佛家終極之境
    《心經》 是大乘《大般若經》中的核心經卷,也可說是整個佛教的中心思想,其內容是已行深般若智慧的觀自在菩薩在佛國淨土之上的感悟及心得,就如同觀自在菩薩站在彼岸之上為還未開悟之人描繪「空境」之風景。藉此來引導眾生早登樂土。這便是經中所說的「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 心經賞析:什麼時間不能念心經
    哪個時間都是可以念誦心經的,但是念誦心經,你要用心,要恭敬,才能使得自己念誦心經有更好的效果。不過念誦心經,好的方法對我們的幫助也有很多。你開口念誦,嘴巴開始念心經時,眼睛要睜開,因為你要把你的想法,你的心,你的靈和自然界融為一體 。
  • 喬力讀書佛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哲學分析:摩訶是什麼意思
    喬力讀書佛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哲學分析:摩訶是什麼意思1《心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喬力辨析:顯然,當我們要了解一本書的時候,我們最起碼是要明白書名的意思,就像你交了一個新朋友,新朋友的名字叫張三
  • 《心經》中的6個智慧要點,多學多修,讓生命撥雲見日
    《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意思是:靜觀得大自在的覺者,會自覺深度思考並踐行到達彼岸的大智慧。覺者能洞悉感官體會的五蘊(色、受、想、行、識)都歸於空,通過這個洞悉,他能夠止息生命當中的一切痛苦困厄。
  • 《心經》最後一段「奇怪」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心經》僅有的260字,在末尾卻有一段「奇怪」的話:「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那麼,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的人以為,這是一段「咒語」。因為前面的一句作了說明:「故知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 心經:釋迦牟尼佛講法49年,真正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
    這個字,就是《心經》中的一個字。很多看過心經的人都只知道,這個字就是一個「空」字。正因為釋迦牟尼佛講法的核心內容就是這個空字,所以佛門也稱為「空」門。過去講出家,叫做「遁入空門」,或者直接叫做「入空門」,其來源就在於此。佛陀講法分為五個時期,其中,般若時所耗費的時間最為長久,為22年。佛陀花了22年的時間來講般若,足見佛法般若,在修行中的重要性。
  • 佛教:《心經》中這三句經典,助您以最快的速度開悟!
    《心經》全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門中用以修行的無上經典。很多人以為,自己沒有看《心經》,便是與《心經》無緣,其實,只要你在佛門中修行,一聽聞《心經》這個經名,就是與《心經》有緣了。《心經》是所有佛經的總持,它涵蓋了所有佛經的內容。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空與色,本就是一體!
    很多人讀了無數遍,仍然希望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心經》中的義理。《心經》中的內涵比較深奧,這是因為,它是一部真正指導人修行的佛經。經過許多年的品讀,很多人逐漸指導,《心經》中主要講的是「真空妙有」。但是,到底什麼是真空妙有呢?既然真的空了,又怎麼會存在有的可能呢?
  • 「龍講」《心經》中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是什麼意思?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龍講】《心經》中「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是什麼意思?我們現在來解釋和回答聖密行者的提問,就是《心經》中「五蘊」是什麼意思?它的原典在哪裡?在《心經》的用語中,「五蘊」就是把人的身心以及世間法的一切可以區別為「色受想行識」。「色」就是指物質的東西。比如我們自己的身體,這個就是一個「色」,以及物理世界的種種現象,這就是「色」。那麼「受」就是指「感受」。「感受「是什麼意思?
  • 心經是不是佛經?
    這一講我們談談《心經》,在我沒有學佛以前,就聽到過它,還曾抄寫過,用來平靜內心。學佛後,背誦的第一部經也是它。它是一部在中國最有知名度的佛教經典,歷來被無數善男信女背誦並抄寫。是因為《心經》蘊含了什麼格外深刻的道理嗎?
  • 佛教:《心經》裡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到底是什麼意思?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自《金剛經》,在《心經》裡也有對它的詮釋,其意譯為「無上正等正覺」,由佛學高僧大德翻譯而來。其含義是徹悟一切宇宙奧妙圓融圓通無滯無礙之覺,即具有無比完全的智慧和覺悟。「無上正等正覺」,其實相當於我國現代教育制度中的學位。在佛教裡,若修行人對宇宙人生有正確的思想、見解,「正而不邪、覺而不迷、淨而不染」,證得正覺,即得「阿羅漢」果位,這是小乘佛教裡的最高果位,相當於我國高等教育裡的「學士」學位。再升一級則為菩薩,是我們大乘佛教裡修行的果位,我們稱之為「正等正覺」。
  • 《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麼意思?
    《心經》雖然僅僅二百多字,卻是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也是一部大乘佛教佛弟子日常背誦的經典。這部經中有一句話被廣為流傳,很多不信佛的人也都很熟悉,那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心經》常識:什麼人適合讀心經
    心經是什麼人都能讀的,它能教導人們怎麼去為人處世,能讓我們知道怎麼去修行。如果你能經常讀誦心經,不僅能發現自己的心靜了,煩惱也更少了。讀心經可以使人增長見識,領悟為人處世的道理。讀心經還可以「養性靈」,這種好處,則非品讀經典而不可得。
  • 心經解釋:晚上不能念心經嗎
    念誦《心經》的時候,不管是白天晚上都是可以的。但是大家在念誦《心經》的時候,不能很盲目,為了念而念,而是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念誦《心經》。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念誦《心經》的話,那自己修持《心經》的效果就會很差的。
  • 從菩薩到佛,需要做什麼?《心經》講了8個字,如何理解
    佛像那麼,從菩薩到佛,需要做什麼?《心經》講了8個字,即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如何理解呢?其實《心經》是大乘經典,是講給覺悟之後的人聽的,也就是證得阿羅漢以上果位的人才能聽得懂,而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是搞不明白的,因為《心經》並不是佛教的普及讀物,也就是說,我們所看的《心經》文字雖然簡單,但其意義卻是很難悟明白,就算有幸悟懂了佛理也用不了,因為我們都不曾覺悟。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這2個字價值千金,能度一切苦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中流行最廣的經典之一,因為文字少,很多人都會背誦心經。因為物以稀為貴,所以越是文字少而精的內容,價值就越大。心經中的每個字,其價值都是用金錢無法估量的,而在這260個字當中,有兩個字的價值,更是大到無法想像,因為這兩個字的,可以度盡一切苦厄,讓一切眾生,都能遠離顛倒夢想,遠離痛苦。這兩個字就在心經的名字中就提到過,那就是「般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心經》經典名句,越看越開悟!
    那麼,作為淨土法門也奉持的《心經》,只要你不斷地去念誦,也能使你達到開悟的目的。今天,雲來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心經》中的經典名句。這些名句,只要不停地去看,最終也能達到開悟。色不易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大意是指,在你沒有開悟之前,你會發現色與空是對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