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圈訊 長榮航空勞資爭議調解破裂,臺灣地區空乘行業工會——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5月13日啟動長榮航空空姐罷工投票後,5月16日召開記者會希望於5月24日能再度開啟雙方協商,並承諾不會在端午節發動罷工,但罷工投票仍會持續。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5月13日起至6月6日辦理長榮空姐罷工投票,工會指出,截至15日止,短短3天就有超過千名長榮空姐投票,預期罷工投票的熱度將持續升溫。對於達到全體會員過半的2967張同意票,以及長榮分會會員須達八成、2621張同意票的雙門檻,樂觀以對。這次的罷工投票日期,長榮分會從5月13日到26日,華航分會從5月27日開始投票,其餘航空公司會員將於6月3日加入一起投票至6月6日,目前規劃6月6日傍晚6時開始開票。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5月16日上午在長榮航空公司門口召開記者會,工會理事廖以勤受訪表示,工會與長榮航空多次協商,但未看見長榮的誠意,呼籲長榮正視空服員訴求,也主動遞出橄欖枝,希望在5月24日與長榮航空重新開啟協商,並邀請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親自出席,拉近雙方距離。
廖以勤說,為表達對等協商的誠意,工會承諾,不管協商重啟與否,都不會在端午節發動罷工,也希望長榮航空提出有誠意的方案,共創勞資雙贏;工會將視長榮航空釋出的善意,提出對應的方案。但目前尚無具體內容,罷工投票作業會持續進行。
廖以勤指出,長榮航空這段期間在電腦網站發出一份問卷,詢問組員在罷工期間是否支援,並設定回復期限,未填寫者也視同參與罷工。工會呼籲成員不需填寫,長榮航空無權幹涉工會成員是否罷工的意向,部分會員也的確感到壓力。她也呼籲長榮航空,不要用這種高壓專制的做法,公司若有誠意與好的方案,也不會走到罷工。
工會日前提出包含調高外站津貼、禁搭便車條款(非會員空姐不能享受協商成果)、改善疲勞航班、增設勞工董事等訴求後,與長榮航空歷經3次調解仍於4月17日破局,4月19日工會決議發起罷工投票,期盼能獲得合法罷工權。
針對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遞出的橄欖枝,長榮航空予以肯定,並盼爭議和平落幕。
長榮航空發表聲明稱,協商大門從未關閉,將會依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希望5月24日協商的時間,在公司可以正常營運,符合全體員工、旅客、股東期待的原則下,提出可行的方案,與工會協商。
長榮航空表示,持續提升勞動條件、增進全體員工福利的信念不會改變,並且會一視同仁、公平對待。也感謝許多空地勤同仁展現對於公司的向心力和對於公司態度的諒解。更感謝長期以來愛護長榮航空的旅客,對長榮航空的支持。
據航空圈了解,2016年6月24日,就是在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當時會員基本上全是華航空姐)的領導下,中華航空2000多名空姐成功進行罷工,導致當天大多數航班都取消,最終當局更換華航董事長和總經理,答應工會全部7項要求。此後,長榮航空空姐逐步也加入該工會。另外,在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的領導下,中華航空600多名飛行員2019年2月進行為期一周的罷工,最後取得成功。
東森新聞雲消息稱,對於華航與長榮航空近兩次罷工(試圖罷工)事件,臺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認為,勞工罷工是合理的,但應該由企業工會來主導。這樣的罷工不僅會影響企業投資,也會影響民眾對政府的信心。
林伯豐表示,這兩次罷工事件都是由職業工會帶頭的,機師工會和空服員工會都各2000多人,有些甚至不是華航和長榮的職員,卻影響著企業長遠的經營和勞工生存權。相對華航和長榮的企業工會都超過10000人,也較具代表性,應該由企業工會來主導。
仁寶董事長許勝雄則認為,一個企業經營者應該要對員工更好一點,朝幸福企業發展,但員工也該從合宜的角度來看,超過該爭取的、或傷害公司營運的,雙方都要承擔。企業和員工是一體的,要互相體諒,任何太激烈的對立,都不是好事。
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表示,長榮罷工對臺灣整體經濟是不良示範,並認為有什麼事情絕對都可以協商,企業的經營一定有它的困難,長榮是一個公共運輸運輸公司,工商業界希望長榮全體員工能體諒公司,應該坐下來好好協商,不要用罷工來解決。而罷工讓乘客不敢訂購長榮機票,這不僅會影響到臺灣的國際印象,而且對投資市場的環境也有負面影響,投資人會擔心這罷工成為「示範作用」,讓大家學習模仿,不只臺灣企業不敢擴大投資,還會影響到整個交通運作,進而影響臺灣整體經濟發展。
另外對於長榮航空此前反擊工會的「不發年終」的公告,賴正鎰表示影響到公司收入,就一定會影響到獎金,這是正常的。因罷工讓很多人不敢訂長榮機票,生意不見一定會影響收益,影響收益就會影響年終與利益,一般沒有人會讓自己的公司不賺錢,賴正鎰直言長榮員工「應該好好思考一下」。
中國時報評論說,從拒絕與資方協商,到主動要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重啟協商,桃園市空服員工會變臉速度之快,令人嘆為觀止,要說是身段柔軟的亂敵戰術也好,但比較現實的是,這場罷工大戲恐怕演不下去了,因為踢到鐵板了。很簡單,原因就6個字:長榮不是華航。
評論指出,摒除日支費這個議題,工會要勞工董事,這完全違背資本市場運作,一旦長榮同意,全臺灣上市上櫃公司恐怕都要挫咧淡。更何況,就算要到勞工董事,請問能允許讓立場與空服不同的地勤出任嗎?地勤也是勞工,空服願意嗎?
再者,就是在3年前華航空服罷工、今年初飛行員罷工,都被KO,甚至被法院認證違法的「禁搭便車」條款,這根本就不可能順工會的意,因為一旦通過,華航空服、機師可能都要溯及既往,講直接一點,這是「為吵而吵」的假議題。
評論認為,工會打的算盤很簡單,現在辦罷工投票,硬要端午罷工確實也太趕,搞不好還罷不起來,所以乾脆「意思意思」,當作送長榮跟臺灣全民的禮物,好像釋出善意。背後的算盤可能是,以時間換取空間,「邊打邊談」,如果長榮資方提出版本不合己意,就可以給對方冠個「欺人太甚」的罪名,然後將時間遞延到暑假前夕罷工,完全複製當年華航空服罷工的翻版。
這當然是理想狀況,但時空背景都不同。有官方背景的華航罷工只要鬧得夠大,就可以換掉董事長,就可以「要求」身兼股東的交通主管機構出面解決。私企的長榮呢?誰有能耐換掉張家大股東?
評論指出,相較於飛行員工會至少還拿飛行安全來說服全民支持,空服員工會迄今說帖,似乎就停留在比照華航待遇,但這對社會大眾毫無說服力。更何況,社會氛圍也出現明確變化,相較於當年輿論同情華航空服,願意發聲力挺,但在歷經兩次罷工鍛鍊,對航空業罷工已麻木,心態更轉變為認為是貪得無厭。
〓推薦閱讀〓
▼安全
▼出行
女子美國生活19年 首次回國在上海浦東機場跳樓
臺灣女歐洲乘大陸航班 無臺胞證被拒登機損10萬
男子飛機上鬧事導致航班緊急降落 需賠6萬降落費
▼排行榜
2018上半年中國主要機場吞吐量排行榜
2018全球最佳、亞洲最空和中國最佳航空排行榜
世界最佳機場100強出爐 中國9個機場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