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長沙主城區,沿著湘江一路向北,便能抵達位於望城區的銅官小鎮。銅官小鎮佇立在高嶺上,依偎在湘江邊,周邊是起伏的山巒,縱橫交錯的公路如絢麗的彩帶,把銅官的山、水、街道、房屋、農田交織連成一幅美麗的畫卷,讓人心曠神怡。
「古岸陶為器,高林盡一焚。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雲……」唐代詩人李群玉的《石渚》生動描繪了「陶都」銅官燒窯時的壯美場景。往事越千年,如今的銅官小鎮產業興旺、人才薈萃、宜居宜業,在吸引遊客紛至沓來的同時,也讓古老的陶瓷技藝煥發嶄新光彩。
歷史悠久,享譽世界的瓷器工廠
2017年5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講述唐代海上絲綢之路各國交往的絢爛歷史時,特意介紹了「黑石號」的故事。在這艘唐代的沉船上,打撈出的67000多件中國文物中,有56500多件瓷器產自長沙銅官窯,佔比84%以上。「黑石號」重見天日,使得這座一千多年前的「世界陶瓷工廠」——長沙銅官窯再次走進公眾視野。
時間回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朝,在經濟活躍的南方地區,銅官窯的工匠們將鐵、銅等金屬摻入顏料,在瓷胎上繪飾圖案,然後再施以青釉,通過控制窯內溫度使金屬元素產生氧化或還原反應,讓瓷器上呈現褐、綠、醬、銅紅等一種或多種色彩,這便是大名鼎鼎的「釉下多彩」技術。它的出現打破了「南青北白」的陶瓷生產固有格局,被業內專家們譽為「陶瓷史上的裡程碑」。
但銅官窯的工匠們並不滿足於此,他們率先採用模印貼花、畫花、印花、鏤空等裝飾技法,為瓷器添上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山水人物等圖案;率先涉足商業廣告語、商業銘文、姓氏銘文等領域,使產品獲得顧客青睞;率先以詩文書法裝飾瓷器,讓陶器更具人文底蘊……在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工匠們為了滿足國外市場需求,充分吸收西亞、波斯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讓色彩濃烈的胡人舞樂圖、獅林圖、椰林等裝飾出現在瓷器內壁。
據相關研究表明,公元8世紀時,銅官窯已取代越窯成為中國最大的產瓷基地。鼎盛時期的銅官窯,出產的瓷器從銅官港出發,由湘江入長江,經揚州、靖江、泉州等口岸,南下過馬六甲海峽出口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唐代名副其實的「外銷第一窯」。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讓文物「回家」的步伐也越來越快。2017年11月,在望城區委、區政府和銅官窯遺址管理處的不懈努力下,162件「黑石號」文物終於「回歸」銅官窯。2019年4月11日,這批文物中的5件(套)與「一帶一路」沿線12個國家的精品文物一起亮相「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引起轟動。
產業振興,老行當煥發新活力
銅官小鎮因陶瓷而興旺,但近代以來,工業化進程對傳統手工業帶來了衝擊和挑戰。作為傳統手工業的代表,銅官窯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巨大的生存危機,很多有著豐富經驗的工匠們紛紛選擇改行,原本熱鬧繁盛的小鎮一度日趨蕭條落寞。為了讓有著千年歷史的銅官小鎮重現輝煌,近年來,望城區委、區政府拉開銅官窯陶瓷產業振興大幕,從產業布局、資金投入、財稅扶持、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強力支持,銅官小鎮也隨著「湘江古鎮群」的建設納入了長沙市級規劃藍圖。
振興陶瓷產業,人才是關鍵。銅官小鎮對文創人才打出了一套「外引內育」的組合拳。一方面,加快引才聚才步伐,藉助各類引才平臺,以優厚待遇吸引外地專家來銅官小鎮安家立業;另一方面,加大對本土人才培養力度,培育造就一批優秀人才。經過不懈努力,越來越多的外來專家們匯集於此,在外的本土陶藝人才也紛紛回鄉創業,為銅官小鎮的振興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點開銅官陶瓷燒制技藝非遺傳承人劉坤庭的抖音帳號,視頻中的他專注於泥坯,手指捏泥力道恰到好處,製作過程銜接緊湊、一氣呵成。不多久,一個笑容可掬、神採飛揚的娃娃就成型了。「爺爺手好巧!」「中國工匠,這才叫藝術!」網友們紛紛在評論區留言。據悉,今年57歲的劉坤庭已陸續發布180多個短視頻,吸粉18.7萬人,成為了「網紅制陶人」。
在銅官小鎮,除了有精湛技藝的工匠,還有數量眾多的文創人才。他們立足小鎮特色,緊密結合市場進行產品銷售與推廣。80後藝術家黃於綱將美術、雕刻與銅官陶瓷相結合,創作的作品深受年輕人喜愛;「泥人劉」第四代傳人劉嘉豪在網際網路上直播帶貨,通過有趣高效的互動得到了粉絲們的追捧。此外,很多創業者的文創項目在銅官陶瓷創新創客中心獲得品牌塑造、產品包裝、電商推廣等服務,從而得以快速孵化。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藝術家們來此研學交流,形成了一系列優質成果。
據統計,三年來銅官小鎮新增創客群體200餘人,新增小微企業50餘家,帶動5000餘人就業。銅官窯已成為國內知名品牌並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目前,一條集生產、銷售、開發、展示、體驗、傳承於一體的陶瓷文化產業鏈正在湘江之畔形成、發展、生長。
文旅為核,小鎮發展前景廣闊
「銅官草市開街嘍!」8月1日晚,伴隨著一聲頗具本地韻味的悠長吆喝,銅官小鎮的「銅官草市」正式對外營業。
縱橫交錯的巷子裡,青瓦灰牆的小商鋪林立,土磚搭砌的灶臺上,蔥油餅、糖油粑粑、手工米粉、米黍糕等具有特色的小吃冒著香氣,石磨、土陶碗、搪瓷缸等老器具述說著歲月悠悠。在銅官小鎮,小吃品種多、味道好、價位合理,花費30元左右就能體驗到多種美食。由於景區採用的是不收租金、只在利潤中抽取提成的「合伙人」經營模式,眾多生意人紛紛在此投資創業。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銅官小鎮推出湖南首家沉浸式演出《銅官窯夜市》和全球首創雷射焰火水舞秀《夢幻銅官窯》。提燈夜遊、泛舟湖上、穿古風漢服、品市井美食、體驗非遺技藝、賞鐵花焰火秀……遊客們置身銅官小鎮便能感受到千年以前的盛唐氣象。據統計,假期銅官小鎮遊客人數超過5萬,門票收入650餘萬元,古鎮內民宿預定開房率100%。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望城區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將長沙銅官窯文化旅遊區創建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將銅官片區打造成為全區新的經濟增長極、湖南文化產業新高地、國內知名旅遊目的地和全國文旅特色名鎮。建成後,銅官片區將有超過10萬的常住人口,財稅收入超15億元、經濟總量超100億元。可以預見,在新時代,一個產業強、文旅興、環境美、人氣旺的銅官小鎮必將以更加優美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選自《新湘評論》)
辛湘言: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