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件抗疫見證物入藏煙臺市博物館

2020-12-12 海報新聞

為共同銘記抗擊疫情過程,搜集、保存與此次抗擊疫情有關的物證,市博物館近日將20件抗疫見證物收藏。

此次徵集到的見證物既有抗疫一線人員使用過的物品和資料,如醫務工作者籤滿名字的防護服、社區工作者使用過的噴霧器和印發的車輛通行證及臨時出入證等宣傳材料、志願者使用過的擴音器和穿過的馬甲、記者們使用過的抗疫指揮部頒發的採訪證等,也有其他行業工作者積極投身抗疫貢獻自身力量的,如非物質文化遺產膠東花餑餑煙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張華創作的麵塑《英雄使命》和《眾志成城》、芝罘區錦繡小學學生創作的防疫沙畫作品《請戰書》和《武漢重啟》、市民創作的書法作品等,以此表達他們對英雄的敬意和對戰勝疫情的信心。

煙臺市博物館將永久收藏這些見證物,讓這些物證在今後工作中更好地發揮真實記錄歷史、宣傳英雄、普及科學、教育社會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中山三院抗「疫」一線影像入藏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記者日前從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獲悉,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抗疫一線影像入藏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這是本地文博機構獲捐贈入藏的首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影像資料。 據介紹,此次入藏革博館的中山三院影像資料有50餘份,包括馳援武漢的戰「疫」紀錄片《到武漢去》;由該院「醫二代」創作、演繹,且由醫生剪輯而成的MV《愛的零距離》;搶救新冠患者的實時工作視頻;以及首批出院武漢醫療隊23名隊員的《你的眼神》海報合輯、出徵武漢的照片等。
  • 煙臺市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書畫青花、清宮舊藏、周秦古物
    博物館挑選30件精品文物作為備選,由廣大市民進行投票,最後經專家評定,最終選出了十件文物作為煙臺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走進博物館之前,先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這「十大鎮館之寶」。這十大鎮館之寶,有書畫瓷器,還有一些清宮流出的珍寶。更早的三件,則是西周戰國和大秦王朝時的器物。
  • 圓通抗疫紀念物被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永久收藏
    日前,圓通速遞有限公司收到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頒發的捐贈證書,三件見證圓通速遞有限公司、見證中國快遞小哥全面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代表性紀念物被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永久收藏,博物館對圓通捐贈抗疫紀念物的行為表示感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國上下進入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 「奧特曼卡」入藏博物館,抗疫見證物也是未來的「文物」
    抗疫期間,因為一張「奧特曼卡」,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副主任醫師王川在網上走紅。在出徵湖北前夕,王川掏出9歲兒子力力的「奧特曼卡」表達戰「疫」決心,被網友稱為「打怪獸的奧特曼爸爸」。
  • 退休警察抗疫隊旗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詠 通訊員喻文翰)近日,孝感市公安局收到一冊珍貴的證書,孝感市公安局退休警察抗疫突擊隊籤名隊旗等抗疫實物共計6件(套),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此時,孝感市公安機關退休在家的老民警主動站了出來,65名退休老民警義無反顧、不畏兇險,火線返崗馳援戰友,連續奮戰在抗疫一線,這支活躍在抗疫一線的「退休警察突擊隊」,成為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他們的先進事跡,被央視《新聞聯播》播送,省公安廳為他們榮記集體二等功。
  • 11件珍貴文物入藏國家博物館
    楠木廳內的一張大桌子上,11件文物圍成一圈兒,這些都是國家文物局自2002年以來從世界各地徵集到的文物精品。簡短的捐贈儀式一過,耿寶昌等文博專家就圍攏上前,逐一鑑賞。  一件西周作冊吳盉,通高20.5釐米,通長47釐米,口徑20.5釐米,腹深18.7釐米。雖歷經千年歲月磨礪,樸拙地紋飾依然清晰,有些地方露出發亮的銅色。探頭往器物裡面看,盉內底刻著難以辨認的銘文。
  • 走進煙臺市博物館,探尋「十大鎮館之寶」
    探尋「十大鎮館之寶」 聆聽文物背後的故事 煙臺市博物館 煙臺市博物館(主館) 煙臺市博物館成立於1958年,中國博物館學會理事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具備團體考古發掘資質,轄主館和民俗館兩處館區。
  • 新華國際時評:團結抗疫 雪山見證
    新華社日內瓦4月22日電 題:團結抗疫 雪山見證  新華社記者凌馨 陳俊俠  中國雲南麗江玉龍雪山21日飄揚起中國和瑞士兩國國旗。千年不化的白雪見證了艱難時刻中瑞兩國攜手抗疫的兄弟情誼。「中國人民在疫情中遭受了巨大痛苦,此刻正處於恢復期,我們向他們致以最誠摯的祝福。」「燈光秀」策劃方、馬特洪峰山麓採爾馬特市旅遊局在官網上寫道,並特別提到友好城市麗江。  相同的雪山情愫讓兩地人民相隔萬裡卻心手相牽。2011年玉龍雪山和馬特洪峰開風氣之先,建立友好山峰關係。
  • 濟南市疾控中心這些戰疫紀念品 以後可去濟南市博物館看了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董昊騫 孫夢媛 通訊員 呂曉萌 濟南報導濟南市首例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檢測報告、病毒性疾病檢驗所籤名的防護服、援鄂隊員隨行裝備、一線請戰書、家書、錦旗、感謝信……7月14日上午,濟南市疾控中心舉辦向濟南市博物館捐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見證物接收儀式
  • 物暖情濃!支持黑河抗「疫」,這些企業在行動
    物暖情濃!支持黑河抗「疫」,這些企業在行動 2021-01-10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海南企業拍下10件海外文物 入藏國家南海博物館
    海外文物入藏國家南海博物館新聞發布會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行。南海網記者陳望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1月23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陳望實習生秦柏威)11月23日,海外文物入藏國家南海博物館新聞發布會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行。兩家海南本土企業日前從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拍賣的數百件珍藏中國瓷器中,拍回了10件符合「一帶一路」主題的中國瓷器,無償捐獻給國家南海博物館。
  • 「5.18國際博物館日」東莞有這些活動
    東莞圍繞著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充分發揮博物館在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的作用,重點推出《東莞戰「疫」——東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展》,全面、真實、系統地展現東莞作為外來務工人員超600萬的製造業大市,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戰「疫」歷程,是全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雙線作戰的縮影。
  • 它為何能被貴州省博物館永久性收藏?
    近日,由多彩貴州網捐贈,雲展專題『「疫」中人·「疫」中情』中,548件(套)文藝作品,作為首批戰疫見證物入藏貴州省博物館,成為館藏「最年輕」文物。「這是貴州省博物館歷史上,首次將線上雲展的配套資料列為藏品。」貴州省博物館副館長李甫告訴記者,經過60餘年的發展,貴博館藏文物總數已有數萬件,而這次被收入的548件(套)文藝作品,是貴博歷史上首次收藏「線上雲展」。
  • 八件重磅科學儀器實物入藏國博
    文保本報訊(記者 趙婷婷)八件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儀器實物昨天正式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博表示,將對這些見證了我國科研發展歷程的珍貴物證認真整理、保管、研究和展示,讓後世了解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前輩們的奮鬥歷程。分子束外延蒸發源爐、樣品臺、掃描隧道顯微鏡用杜瓦……此次捐贈的這八件科學儀器是薛其坤院士及清華大學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團隊科研過程中所使用的關鍵性科學儀器實物。霍爾效應其實是一種常見的電磁現象,廣泛應用於磁傳感器和半導體工業。
  • 嘉年啟新芳 煙臺市博物館新春特別展覽今日開展
    2020年1月11日—4月5日,煙臺市博物館隆重推出《嘉年啟新芳——煙臺市博物館新春特別展覽》,展出百姓年俗文化並尋找傳統膠東年味。該展覽甄選明永樂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紋梅瓶、清歲朝清供圖、清光緒粉彩百紋盤等百餘件館藏文物與觀眾見面,在體現恭賀新春主題的同時也能讓您領略精品文物的風採。
  • 20件國內外博物館藏元青花欣賞
    青地白花如意花卉紋盆 高13釐米 口徑46釐米 足徑23釐米 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藍底白花纏枝花卉紋菱口盤 高7.6釐米 口徑45.8釐米 足徑26.2釐米 大英博物館藏青花雉雞竹石花果紋盤 高7.6釐米 口徑46釐米 足徑27釐米
  • 青田石雕富陽博物館展 抗疫石雕作品《痕》亮相 芝田石雅雲上富春
    2020年5月28日上午,芝田石雅雲上富春——青田石雕富陽博物館展,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博物館正式開幕。展會由杭州市富陽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青田縣石雕產業保護和發展中心主辦,富陽博物館和青田政通石雕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承辦。2020年5月28日上午,芝田石雅雲上富春——青田石雕富陽博物館展,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博物館正式開幕。展會由杭州市富陽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青田縣石雕產業保護和發展中心主辦,富陽博物館和青田政通石雕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 德籍「上海市榮譽市民」45件中國古藝毯入藏上博
    今天,上海博物館舉辦「馬丁·波斯特博士捐贈中國古代藝毯」儀式。這批中國古代藝毯共45件,由已故的德國收藏家馬丁·波斯特博士的家屬卡特裡娜·波斯特女士等通過中國駐德大使館文化處向上海博物館無償捐贈。在捐贈儀式現場,上海博物館向嘉賓和媒體展示了其中12件精美的古地毯實物。
  • 一個鐵路人的一生入藏中國鐵路源頭博物館
    1月13日,金涵淼先生遺留技術資料捐贈儀式在開灤博物館分展館中國鐵路源頭博物館舉行。原唐山機車車輛廠副總工程師、豐潤新廠建設總工程師金涵淼先生的遺孀張家紅、女兒金俊環、金俊喆出席捐贈儀式,並向開灤博物館捐贈了金老生前的各類證書20個、圖紙30件套、技術資料52卷、圖書43冊、筆記日誌11本、相冊1本。
  • 信陽市舉行5.18國際博物館日啟動儀式暨信陽市抗疫見證物捐贈儀式
    周刊訊(記者 查少勝)5月18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也是世界各國博物館共同的節日。上午,5·18國際博物館日啟動儀式暨信陽市抗疫見證物捐贈在鄂豫皖革命紀念館隆重舉行。信陽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自市委宣傳部組織向社會各界徵集抗擊疫情代表性見證物以來,各縣區積極行動、原市直工委書記黃振國等社會各界熱心人士主動參與,向鄂豫皖革命紀念館捐贈實物、影像資料等抗疫見證物共計590件。這些珍貴的物證全面、真實、準確地反映了我市的抗疫歷程,反映了廣大幹部群眾尤其是廣大醫務工作者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