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措手不及」到「絕處尋生」一條三文魚引發日料業破局

2020-12-13 瀟湘晨報

每日商報訊6月11日,北京新發地出現1例本土新冠肺炎病例。

6月12日,北京新發地董事長張玉璽在接受採訪時稱相關部門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

6月13日3時起,新發地暫時關停市場,調查市場相關人員及外部環境汙染現狀,評估感染風險,進行衛生整治和環境消殺。

6月13日下午5點40分,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方微博發布信息:杭州市範圍內大型商超銷售的三文魚是從挪威、智利、法羅群島和澳大利亞等國進口,從上海口岸進關,檢驗檢疫證明齊全。杭州市市場監管部門現已要求超市方面對刀具、砧板等工具、環境和地面進行消毒,防止風險隱患發生。

目前,世紀聯華、物美、沃爾瑪、永輝和山姆等大型商超已主動下架處理。與此同時,南京、成都等城市的商超也紛紛對在售三文魚採取緊急下架。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條三文魚,對日料店、刺身供應商、消費者來說,影響不小。如何應對,已有日料店開始探索破局。

日料店:三文魚全面下架

6月22日中午,中山北路上的小林刺身店門前迎客的風鈴聲照常響起,店內服務員們不斷招呼著進店來的客人。在收銀臺上的菜單攤開著,上面誘人的刺身類產品照片旁都新增了一條備註:暫時下架。

從6月13日開始,小林刺身在杭州的5家門店同時下架了所有的刺身類產品,其中三文魚更是全部銷毀。門店的負責人小黃介紹,自己從事日料經營5年以來,這是頭一回遇到無刺身可買的情況。

實際上小黃所在的小林刺身只是日料行業的一個縮影,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浙江省共有1302家日料企業,其中杭州就有100多家企業從事日料餐飲服務,而這些企業也都在近期下架了三文魚產品。而據業內人士估算,全杭州日料門店數量規模大約在1700多個,這次三文魚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影響並不小。「春節原本是刺身消費旺季,但受到疫情影響,不少囤貨的日料店銷量並不樂觀,3月份之後,一些日料店陸續復工,但這次的事件直接導致部分日料店和他們的上遊企業陷入資金周轉困難、營業額較大下滑的兩難境地。」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外帶類的壽司門店裡依然還有刺身類產品在售,在這些門店的外賣網店上甚至還能看到三文魚字樣。6月23日,記者來到金鮮生外帶壽司蕭山區店,工作人員正在店裡處理一些外觀與三文魚類似的魚類產品。工作人員一再解釋稱,店內所用魚類為虹鱒魚,也被稱作國產三文魚,這些三文魚並不是進口的,與北京新發地的三文魚並無關係。「虹鱒魚就是國產三文魚,這是行業裡都知道的。」這位工作人員強調,「現在不少人不敢吃三文魚,連著刺身也點得少了,這對我們的生意影響挺大的。現在店裡一些熟食類壽司銷量相對較好,但對於我們來說,市場有需求,我們肯定也會提供。」

供應商:壽司配料需求度提升

日料店暫停三文魚銷售的同時,超市、菜場、批發市場和生鮮門店也見不到三文魚的蹤跡。據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目前杭州的大型商場超市、兩大批發市場、都已下架三文魚。而在盒馬鮮生App上輸入三文魚也顯示無法搜索到結果。

一夜之間從餐桌上消失的三文魚讓不少從事日料食材配送的經營者有些措手不及。新農都水產市場生鮮水產供貨商袁宏峰就是其中之一。「刺身類產品一直以來是日料中的大宗產品,也是日料店裡利潤率較高的品類,現在三文魚都停止銷售了,新鮮的三文魚存貨也都放進冷庫,公司通過銷售甜蝦等產品來維持經營,但這始終不是長久之計,甜蝦的用量和三文魚等產品相比,實在不值一提。我在上海的一些合作夥伴透露,囤貨量較大的經銷商在這次事件中的損失很大,一些經銷商甚至出現較大的虧損。」

在三文魚危機中也有人穩住了陣腳。黃躍龍(音)是杭州龍誠壽司料理商行負責人。最近一段時間,每天都有幾千箱壽司配料從他的商行發往浙江各地。他說:「生意和往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雖然三文魚等刺身的需求度減少,但鰻魚、章魚等壽司配料的需求度正在提升。」黃躍龍介紹浙江人對於日料的喜愛由來已久,雖然三文魚一事給消費者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憂慮,但壽司、烹飪後的日料消費群體依然存在。「日料的烹飪手法雖然沒有中餐豐富,但也不少,鵝肝壽司、鰻魚壽司、清新小卷壽司、天婦羅等產品都需要將食材烹熟,從我的商行和其他同行的銷售額情況來看,這部分的消費力依然強勁。」

黃躍龍的說法在數據上也有相應的佐證。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日料、壽司企業17097家,這些企業分布最密集的前三個省份分別是廣東、江蘇和浙江,這些省份的日料、壽司企業在全國同類企業中的佔比分別達到17.21%、9.82%和9.03%。

袁宏峰說:「當下的情況的確有些難熬,短期內三文魚的突發情況對整個行業產生了一定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刺身類產品的需求依然存在,我和合伙人正好趁著這段時間放個假,等行情好轉。」

全國多地對三文魚叫停的同時,整個消費端也對吃三文魚有了一定的顧慮,甚至連刺身重度愛好者張慕磊開始勸說身邊的朋友暫時忍住,不要貪吃。「三文魚腩一直是我的心頭好,每次去自助餐廳,我都能吃半斤以上,一些朋友都覺得我太能吃,管我叫三文魚殺手,但自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之後,我就開始強迫自己不去刺身,平時也都吃些煮熟的海鮮解饞,畢竟健康比一飽口福更重要。而且現在網上還傳出挪威養殖的三文魚質量問題,我就更不敢吃了。」

和張慕磊持有相同態度的消費者也不在少數。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日料店創始人告訴記者,他和不少老顧客一樣,都饞刺身,但現在還是不吃為妙。「刺身類的產品對於一些腸胃功能不好的消費者來說,並不適合。現在我已經建議店裡的常客暫時不要生食,我還在微信群裡承諾,等三文魚得到正名後,店裡將專門對刺身類產品的愛好者提供優惠價。」

不過對於另一部分消費者來說,三文魚已經成為一種談之色變的食物。「之前我看了一段央視播放的視頻,視頻畫面裡,不少挪威養殖的三文魚生活環境相當差,一些魚身上出現潰爛,還有一些魚出現畸形。我在家人群裡分享了這些視頻,家裡不少親戚也都說今後不敢吃三文魚了。」

6月23日,記者在延安路、鳳起路、中山北路等地對20位市民做了隨機調查,這些市民中有16位表示,依舊對刺身感興趣,並將在相關部門為三文魚正名後繼續食用所有刺身類產品。4位消費者則表示,今後不再品嘗生魚片等食物。

中國海關:共檢測樣品32174個結果均為陰性

受到三文魚影響,一些人在暫停食用三文魚的同時,開始擔心其他進口生鮮食品是否也存在風險。

記者從海關總署網站了解到,6月19日海關總署發布信息稱,2020年6月11日至17日,全國海關對進口肉類、水產品、蔬菜、水果、水生動物、短時或低溫運輸工業品等貨物及其包裝和操作環境取樣實施新冠肺炎病毒監測,共檢測樣品32174個,其中貨物樣品8274個,內外包裝樣品20833個,環境樣品3067個,結果均為陰性。

據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方微博發布信息顯示,經排查了解,杭州兩大水產批發市場此前銷售的三文魚是從丹麥、挪威、智利和法羅群島等國進口,直接從上海口岸進關,檢驗檢疫證明齊全。杭州市範圍內大型商超此前銷售的三文魚是從挪威、智利、法羅群島和澳大利亞等國進口,從上海口岸進關,檢驗檢疫證明齊全。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還沒有發現通過食用食物、包括海鮮產品經過消化道感染的證據。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傳播感染的主要途徑還是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和間接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內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的氣溶膠也可能發生氣溶膠傳播風險,還沒有證據證明其他途徑的傳播。

日料行業:絕處尋生,突圍行動開始

面對當下日料行業的情況,杭州日料界一位資深創業導師認為,當下市場急需的是適合當下的經營思路和強大的信心。他介紹。從春節以來,不少日料店的營業額都較往常有所下降,這直接導致了這些日料店和他們上遊企業的資金鍊緊張,此時在日料消費還未強勢恢復之時,他建議各家企業應當開源節流,切勿盲目擴張,保持現金為王的策略。「目前在日料行業有不少技藝高超的大廚在流動,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來看,部分有菜品質量提升需求的日料品牌可以在此時對人才結構進行優化,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他說。

小林刺身負責人小黃說:「對於日料店來說,刺身類產品是門店的重頭戲,缺少了刺身,大廚們只能在熟食上下功夫,為了彌補消費者吃不到刺身的遺憾,店內烏龍麵的材料比往常更足些,牛舌、鵝肝等食材的數量也相應增加了。」

除此之外,以前從來不接觸外賣生意的日料店也開始在外賣平臺開出門店,小黃解釋說:「日料吃的就是新鮮,相差一分鐘都會對食物的口感產生影響,但在現在的情況下,不少日料店也只能選擇外賣來增加銷售量,我非常同意行業前輩的說法,只有讓企業火下去,才能見到春暖花開時。」

【來源:杭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一條三文魚引發的蝴蝶效應:是否帶病毒?
    6.12日,一條三文魚成為了風口浪尖上的「人物」。一夜間,三文魚不再沉默,14億人民都知道這條魚。中國有一句古話,「一粒老鼠屎打壞一鍋湯。」在這裡,一條三文魚破壞了三文魚家族的未來。在三文魚與新型冠狀病毒之前,它非常地受歡迎,鮮美的肉質總是讓人流連忘返。但在與新冠握手之後,這條魚就變成了「新冠魚」。曾經,武漢人民在外舉步維艱的時候,我想和這條魚的感覺是一樣的吧。三文魚引發了什麼樣的蝴蝶效應?什麼是蝴蝶效應?
  • 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 疫情之下,日料業正在陷入困境
    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 疫情之下,日料業正在陷入困境時間:2020-10-23 15:04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 疫情之下,日料業正在陷入困境 疫情對國外餐飲業的影響仍在持續蔓延。以日本為例,該國具有代表性的壽司店、拉麵店都出現了倒閉潮。
  • 【SASHIMI和三文魚】美食家蔡瀾說三文魚,愛吃三文魚生的必看!!!
    正統的日本鋪子,絕對不會賣三文魚刺身,因為他們老早知道它的蟲極多,只能用鹽醃製過後燒熟來吃。吃活魚,有個原則,那就是只吃深海的,而且要生長在溫帶或寒帶之中,靠近熱帶的魚都不能吃。和我們以為一活就可以拿來做刺身,完全相反。三文魚會遊到淡水的河中產卵,是一大禁忌。當然,淡水如果不受汙染的話,還能養出能生吃的魚來,但當今的河流,有哪一條是乾淨的呢?
  •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公示僅3天 協會刪虹鱒冒充三文魚新聞
    8月10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牽頭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出臺。該團體標準直接將虹鱒魚歸為三文魚,引發海內外巨大爭議。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調查發現,且不論虹鱒是否可被歸入三文魚的爭議本身,該團體標準的推出已有諸多程序違規。
  • 《生食三文魚》標準出臺,淡水三文魚你敢吃嗎?
    今年5月,一則「我國青藏高原養殖三文魚已佔國內三分之一市場」的新聞引起了爭議。有人說,青藏高原養殖的是「虹鱒」,並非「三文魚」。虹鱒到底是不是三文魚?生吃的話是否安全?曾引發了廣泛討論。中國之聲也曾關注過此事。而就在這兩天,虹鱒魚、三文魚的話題再一次引發了廣泛討論,原因是一份《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布,把虹鱒算作了三文魚。
  • 「三文魚案板」事件之下,榕城日料餐飲生存實錄
    6月12日,一則關於「切割進口三文魚案板上,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新聞出街,不到8小時,三文魚從日料神壇跌落,全國日料及進口海產首當其衝,倏然崩塌。提交檢疫證明和許可、下架三文魚產品、加緊研發新品……盡其所能頑強自救。陳先生談及,真正的自救,還要觀望輿論的變化。「新聞輿論引導大家儘量不要生食海鮮,這點無疑是對日料市場的最重打擊。」不能準確預測輿論變化,只能亦步亦趨,被動調整。門店都在焦急難耐地等待,政府與媒體還生食海鮮的一個清白,也希望大家信任淺尋對食安的重視與執行。
  • 蔡瀾說日本人不吃生的三文魚,為什麼日料店裡還有三文魚刺身?
    可是,大美食家、和金庸齊名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瀾老先生,卻不止一次說過:日本人從來不吃生的三文魚,都是經過醃、燻處理後,煮熟了食用,原因是三文魚有寄生蟲!蔡瀾此番言論一出,立刻引來大批三文魚進口商一頓狂懟。很多到日本旅遊的小夥伴也發現,街邊的很多壽司店都有賣三文魚壽司和刺身呀!蔡瀾老先生怎麼也犯這種低級錯誤呢?其實,是我們誤解了他的原意。
  • 北京大部分日料店連夜下架三文魚
    記者 | 趙曉娟 馬越 吳容 盧奕貝 編輯 | 牙韓翔 6月12日晚,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相關部門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
  • 如何優雅地食用一條三文魚
    去過超級物種的小夥伴們一定知道,鮭魚工坊是超級物種的一塊金字招牌,它是以三文魚為主線的日料食材體驗工坊
  • 三文魚的營銷,把「豆漿」賣成「咖啡」,風口浪尖的三文魚敢吃嗎
    說到三文魚,是很多美食者的最愛,也是自助餐的必備菜餚之一。在很多美食者眼裡,倘若一個自助餐廳連三文魚都沒有,那便不是真正有規格的自助餐廳,倘若自助餐廳的三文魚不限量的話,那這個餐廳老闆必然是「良心老闆」,因為在很多人眼裡,三文魚就等於貴!
  • 三文魚是怎麼遊進北京的?專家建議疫情時期,不吃生食
    目前,全球三文魚相關的產業,從三文魚養殖、捕撈、飼料供應、加工、分銷和運輸、批發、終端銷售和餐飲服務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結構。一條三文魚,從出生,到逆流而上,到被打撈裝箱,通過層層關卡運送至中國,被擺上食客的餐桌,實屬不易。
  • 廈門多家商超、日料店下架冰鮮三文魚產品
    廈門網訊 據廈門電視臺《特區新聞廣場》報導,這幾天,北京新增的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引發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 看日本廚師怎麼處理整條三文魚,看著很過癮,網友:這刀工太絕了
    相信大多數人都很喜歡吃海鮮,小黃也不例外,不過對生活在沿海城市的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每天能夠吃到新鮮的海鮮,畢竟每天漁民打撈出來的海鮮第一時間就能吃到,而對於生活在偏遠地區的人來說,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好,每天吃到的海鮮大多數都是不相信,畢竟海鮮運到那裡的時候已經不會動。
  • 新標準列虹鱒為三文魚 所引依據卻說虹鱒非三文魚
    (原標題:指虹鱒為三文魚的新團標,所引依據恰說明虹鱒非三文魚)8月10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牽頭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正式發布。該團體標準在術語定義中將「虹鱒」歸為「三文魚(salmon)」,引發巨大爭議。
  • 三文魚刺身在中國流行,進口三文魚和魚生,有什麼區別
    「夏至狗肉、冬至魚生」,吃魚生在中國古老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823年,古時稱為「膾」意思是指切細切薄的肉,「魚膾」經過長期的發展,在唐宋兩朝達到鼎盛,直到明清兩代,生食之風就從中國的飲食之中消失了
  • 當三文魚成為「眾矢之的」 北京的日料店還好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21日電 題:當三文魚成為「眾矢之的」 北京的日料店還好嗎?  作者 袁秀月  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的某連鎖迴轉壽司店,已經不復往日的熱鬧,門口三文魚的牌子被撤掉,信息公示還停留在4天前。短短幾天內,店鋪從排長隊到暫時停業。
  • 虹鱒歸入三文魚 市場遇冷
    9月10日,國內首個《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出臺「滿月」。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日前透露,該標準將在進一步完善後於9月15日前正式實施。而圍繞該標準將虹鱒劃歸為三文魚的爭議卻未停止。上海市消保委調查數據顯示,73.43%的消費者擔心企業會藉機誤導消費者。
  • 當三文魚成為「眾矢之的」,北京的日料店還好嗎?
    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的某連鎖迴轉壽司店,已經不復往日的熱鬧,門口三文魚的牌子被撤掉,信息公示還停留在4天前。短短幾天內,店鋪從排長隊到暫時停業。一周前,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負責人稱,相關部門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這一消息瞬間讓三文魚成為「眾矢之的」,以三文魚刺身等生食為主打菜品的日料店受到衝擊。
  • 【在刺身發源地-日本】您點三文魚,很可能吃到是虹鱒。
    最近「是虹鱒還是三文魚」的話題引發了網絡熱議。關於《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事兒鬧得沸沸揚揚。「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但有些日本國產虹鱒品牌會以「三文魚」命名。美味的三文魚壽司在日本被當做是低收入的象徵,現在也只能存在於廉價迴轉壽司餐廳之中,難登大堂之雅。生食三文魚不被傳統日料派所接受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日料對鮮度的講究。眾所周知不抹殺食材本身的味道是日料的精髓,由於進口的食材必須在運輸途中冷凍並在製作前解凍,這一過程會讓食物失去鮮味。
  • 調查:當三文魚成「眾矢之的」,北京的日料店還好嗎?
    這一消息瞬間讓三文魚成為「眾矢之的」,以三文魚刺身等生食為主打菜品的日料店受到衝擊。一周過去了,北京的日料店還好嗎?日料店還開門嗎?北京疫情發生後,北京的主要商超企業超市發、物美、家樂福等連夜下架全部三文魚。與此同時,北京在全市開展食品安全大檢查,對餐飲單位、超市市場等在新發地市場上採購的畜禽肉、海鮮進行全面排查並就地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