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為「媒」,以湖為友,湖南與日本友好交往30餘載——
兩湖見證 深情厚誼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孫敏堅 通訊員 黃禮
11月的長沙寒意漸起,但率團來湘出席「湘滋結好35周年慶典」的日本滋賀縣知事三日月大造卻感暖意融融:
「35年前,我們以湖水為紐帶,牽手成為朋友;35年來,彼此相知相許,結下了深厚友誼;願這份友誼源遠流長,持續造福兩地人民。」
湖南的「母親湖」洞庭湖與日本的「生命之湖」琵琶湖,共同見證了湖南與日本滋賀30餘載的友好交往。這份因湖結緣的深厚友情,仍在延續。
以湖為「媒」,開啟湖南與日本友好交往新篇章
中國湖南省有湖,名曰洞庭: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容納四水,吞吐長江。日本滋賀縣有湖,形似琵琶:靜如平鏡,動若落珠,田園相依,市町相擁。同樣擁有一方黃金水域的湖南、滋賀兩省縣,成為了相伴走過30餘載的「老友」。
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一家名為滋賀貿易的日本企業在洞庭湖周邊地區採購薴麻做原材料。企業負責人細谷卓爾參觀了湖南的「瀟湘八景」後,發現與家鄉琵琶湖的「近江八景」有共通之處。於是,細谷卓爾向滋賀縣政府部門提出「與湖南交朋友」的建議。在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穿針引線下,湖南外事部門積極推動,1981年下半年,湖南省與滋賀縣開始「談戀愛」。
「談戀愛」期間,兩省縣的人員往來十分密切。湖南派出22名研修生赴日本研修學習,滋賀縣的政界、經濟界和日中民間友好團體等也經常來湖南參觀訪問。
走動得越頻繁,了解得越深入。
滋賀這片土地跟湖南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同樣是內陸省份,交通便利,通江達海,貫通南北;同樣有著悠久璀璨的歷史文明,人才輩出;同樣有著雄厚的農業基礎、崛起的工業和服務業……
最重要的是,作為日本第一大淡水湖,琵琶湖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汙染嚴重,經綜合治理水質明顯改善。而滋賀縣在琵琶湖的治理過程中,總結出的關於公民環保教育、汙染治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值得湖南學習借鑑。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溝通和對接,1983年3月,雙方正式籤署締結友好關係議定書。
因為雙方「聯姻」是以湖為「媒」,日方便別出心裁地將籤字儀式安排在了琵琶湖中一艘名叫「密西根」號的遊覽船上。3月25日,雙方籤署締結友好關係議定書,開啟了兩省縣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以湖為友,水資源保護利用領域找到「共同語言」
以湖為友,兩省縣在水資源的研究與利用和環保領域有著許多「共同語言」。
作為全球水生態治理的範本,日本在治理琵琶湖過程中採取了一系列的綜合治理措施,如在上遊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中遊疏浚河道,減少汙染;下遊重點節約用水;湖周圍加強水質檢測,防止環境汙染,治山、治水與造林相結合,讓湖泊得以休養生息。尤其在汙水治理方面,早在1972年,滋賀縣就制定了琵琶湖綜合開發計劃,全縣409個村落也全部建成汙水處理設施,實現農業灌溉排水的循環利用。
這些經驗都是湖南「取經」的樣本。2013年湘滋兩省縣結好30周年之時,湖南與日本籤署了「湖南省和滋賀縣環保領域合作協議書」,相關部門籤署兩省縣汙水處理領域技術合作備忘錄。2015年,湖南與滋賀籤訂友好交流與水環境領域產業振興的合作備忘錄。亞歐水資源研究和利用合作中心提出,將洞庭湖區生態村鎮及環保農業的相關技術作為中日合作的項目內容,得到了滋賀縣方面的積極響應。
2015年4月,滋賀縣琵琶湖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副中心長青木幸一等6名環保型農業、水土保持、魚類、農村規劃領域日本專家造訪湖南,中日專家一同深入湖區,為洞庭湖治理「把脈問診」。
雨水用來灌溉、衝廁所,生活汙水就地生態處理,利用無人機、無人船監測水質……如今,借鑑日本專家開出的治湖「藥方」,我省已在嶽陽、益陽和常德等地選擇了3個示範點,分別進行就地淨化農田面源汙染、雨水綜合資源化利用、湖區精準農業的試點工作。項目示範點——沅江三眼塘村在全村集中居住工程的規劃設計初期階段引入生態村鎮概念,將日本的生態村鎮建設技術吸收、消化、再創新,取得明顯成效。
以湖為橋,友誼的種子遍地開花結果
35年裡,湘滋高層互訪不斷,民間往來日益頻繁。洞庭湖邊、琵琶湖畔,友誼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1988年,湖南省與日本滋賀縣結好5周年之際,經雙方商定,兩省縣深化研修生互派工作。迄今為止,滋賀縣共接收我省技術研修生200餘人,涉及機械、醫療衛生、環保、農林、旅遊、IT等多個領域。同樣,20餘名來自滋賀的研修生在湖南潛心研學。
1998年,滋賀縣平和堂株式會社投資的湖南平和堂商場正式開業,入湘20年逐漸成長為湖南人民最喜歡的百貨商場之一,也是湖南和滋賀友好交往的結晶。
2003年至2008年間,湖南與滋賀共同實施了「小淵基金」——「吉首市峒河生態造林示範工程」項目。該項目共申請小淵基金無償援助約4000萬日元,造林面積達400多公頃。
在今年的湘滋結好35周年慶典開幕式上,雙方共同籤署了《湖南省與滋賀縣友好交流備忘錄》,明確將推動經貿、科技、教育、文化、旅遊、環保等多領域交流。
湖南不僅與滋賀「甜蜜交往」,也吸引了其他日本「小夥伴」與湖南交朋友。從1982年起,湖南已與日本締結了11對友好城市關係。其中,湖南省先後於1983年與滋賀縣、2011年與德島縣結為省級友好城市關係,此外,還有長沙市與鹿兒島市、嶽陽市與沼津市、湘潭市與彥根市、常德市與東近江市等9對市(縣)級友好城市關係。滋賀縣日中友好協會等一批促進兩省縣交往的民間團體也相繼成立,民間交往也如火如荼地展開,多年來,花鼓戲、武術、民族舞等「湖南元素」也一次次跨越友誼之橋,讓更多日本人感受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蘊。
一次次牽手,讓彼此的心越靠越近。2017年,湖南對日本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7.8億美元,同比增長38.13%。同時,湘企積極赴日投資,截至今年9月,共有12家湘企在日本開展境外投資,主要集中在製造業、貿易等領域。
農業、科技、經濟、教育、文化……湘滋結好35周年是一個新起點,相信未來,湖南與滋賀、與日本將攜手共創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