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統一」方便麵也用了黑心油?

2021-01-18 央視財經

據京華時報報導,頂新集團(康師傅母公司)黑心油事件愈演愈烈,康師傅老對手統一企業19項產品也受波及,已全面下架。產品包括統一面蔥燒牛肉風味、滿漢大餐蔥燒牛肉等,儘管大陸市場未涉及,但其天貓旗艦店仍在銷售。消費者請勿食用!轉發提醒!


  臺灣頂新黑心油事件愈演愈烈,在劣質豬肉之後又查出問題牛油,而這一次康師傅的老對手統一企業也中槍。記者昨天從統一企業中國公司了解到,臺灣統一的19款產品使用了頂新問題牛油而採取了預防性下架。儘管統一稱大陸市場未涉及,但其天貓旗艦店上仍有問題商品銷售。


  19款產品涉黑心油


  臺灣統一聲明,統一企業於10月23日接到子公司精製牛油供應商「統清股份有限公司」通知,今年6月進貨的一批5.57噸精製牛油,貨源來自「頂新制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這批問題油涉及臺灣統一19款產品。


  對於這批問題牛油,統一企業表示是向統清購入,而統清又是通過臺灣三菱商事公司從頂新制油代訂的,這批問題牛油的源頭依然是黑心油事件公司——越南大幸福油脂公司。


  據臺灣食藥署介紹,這19款產品幾乎都是民眾常吃的,包括統一面蔥燒牛肉風味、滿漢大餐蔥燒牛肉、滿漢大餐珍味牛肉、來一客牛肉蔬菜、川辣牛肉及精燉牛腩風味杯、阿Q桶面紅椒牛肉風味桶,還有7-11麻辣關東煮等。統一企業表示,公司已實行預防性下架,並啟動退貨機制。


  天貓旗艦店仍有售


  統一中國公司昨天也給記者發來聲明表示,臺灣統一預防性下架的產品均未在大陸地區銷售,同時大陸統一也從未進口臺灣問題油品作為產品原料。


  根據臺灣統一的聲明,19款產品中17款為方便麵產品。記者昨天在淘寶、1號店、京東商城等電商渠道發現,標註「臺灣直達」「原產地:中國臺灣」的統一方便麵有售,包括滿漢大餐、阿Q桶面等。不過這些產品標註的生產日期差別很大。


  記者在天貓統一企業旗艦店發現,商城已掛出了臺灣方面的預防性下架聲明,並對4款產品做出了下架處理。不過記者發現,商城仍在售的滿漢大餐珍味牛肉麵187g,產品有效日期為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正是17款需要下架的產品之一,但為何還在繼續銷售,商家未有說明。


  康師傅與臺灣味全決裂


  儘管多次聲明與臺灣黑心油事件無關,康師傅還是與臺灣味全斷絕品牌授權關係。


  康師傅控股集團26日在其官網發布的公告稱:「公司已終止對臺灣味全公司的康師傅商標的品牌授權,臺灣味全公司不得再以『康師傅』為品牌在臺灣生產與銷售方便麵產品。」


  此前,康師傅在臺灣的方便麵業務全部由臺灣味全經營。如今,康師傅控股的母公司頂新集團的黑心油事件繼續發酵,儘管康師傅多次強調跟頂新制油、味全食品及正義股份並沒有直接關聯,康師傅在大陸的產品不涉及臺灣油品事故,但是頂新在大陸的業務仍遭遇空前危機。


  有業內消息稱,頂新為了保住大陸的主要業務,一直說永不分家的頂新集團魏家四兄弟,此次不得不面對棄車保帥的切割。(來源:京華時報)



相關焦點

  • 【提醒】黑心油發酵,統一方便麵下架,你還敢吃嗎
  • 臺方便麵檢出重金屬 康師傅和統一「中槍」
    鄭州市場各大超市正常銷售  「康師傅香辣牛肉麵」、「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在大陸方便麵銷量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這個消息一出對市場是否有影響?  昨日,記者走訪了鄭州幾家大型超市,對這兩種方便麵目前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做了調查。
  • 康師傅統一回應方便麵檢出重金屬:符合國標
    晚報記者 張鈺芸 崔翼琴 報導  臺灣大統公司的「黑心油」事件讓島內企業聞「油」色變,而在日前,這一食品安全危機已經轉戰到了方便麵市場。 11月13日,臺灣《今周刊》報導稱,臺灣市面上銷售的各個名牌泡麵的調料包內檢出重金屬。
  • 方便麵角逐進入下半場,康師傅半年掙103億是統一3倍
    康師傅將增長歸功於企業聚焦核心產品和費用管控,方便麵與飲品業務整體收益和利潤呈正增長。年報披露,方便麵及飲品的收益分別同比增長1.75%及5.80%。對比之下,兩周前,康師傅的老對手統一也公開了2017年中期業績公告,但卻是以收入、利潤雙雙下滑尷尬收場。
  • 臺灣康師傅被黑心油撂倒 大陸方便麵業務也陷低谷
    北青報記者昨天在北京的一些超市中看到,康師傅方便麵基本佔據了每家超市方便麵貨架的半壁江山。從產品包裝上可以看到,目前康師傅方便麵在天津、青島、鄭州、保定都有生產。釋疑:此「康師傅」非彼「康師傅」目前在中國大陸生產銷售方便麵、飲料的「康師傅控股」是臺灣康師傅的母公司,對後者全資擁有。
  • 曝康師傅辛拉麵等方便麵品牌含重金屬 統一老壇酸菜也中槍
    康師傅捲入頂新「黑心油」事件?  此外,近日臺灣「黑心油」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之際,而康師傅也被傳可能受影響。近日,因臺灣大統長基食品公司被查出多款產品添加銅葉綠素、假冒純油,頂新集團子公司味全和福懋等品牌牽涉其中。
  • 多家方便麵調料包被曝含重金屬
    媒體稱檢測發現康師傅、統一等方便麵油包中含重金屬;統一回應「重金屬含量符合國家標準」  國內知名方便麵品牌康師傅和統一被曝產品中含有重金屬。臺灣媒體日前報導稱,檢測發現包括康師傅、統一在內的多家方便麵的油包中分別含有鉛、砷、銅、汞等重金屬。統一企業11月14日回復新京報記者稱,公司方便麵醬包中的重金屬含量均符合國家標準。
  • 統一退出方便麵市場? 只是不想用「方便麵」這個名字而已
    「統一將退出方便麵市場」的消息8月11日傳出後,連續3天統一上海公關部都在忙向媒體解釋,統一不是要退出方便麵市場。8月11日統一在臺灣地區舉行一場法說會,董事長羅智先在該會上總結業績和未來策略時,用了「統一逐步退出大陸方便麵市場」的表述,引發媒體錯誤解讀,甚至有自媒體用了「統一將逐步退出大陸方便麵市場,未來你可能吃不到老壇酸菜面了」的標題。
  • 中國方便麵市場25年暗戰:康師傅慘勝,統一不玩了
    統一成立於1967年,是中國非碳酸飲料及方便麵的主要臺資製造商之一,在臺灣算得上是老大哥品牌。康師傅的前身則是1958年創立於臺灣彰化的鼎新油廠,1974年更名為頂新制油公司,以生產工業用蓖麻油為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康師傅將戰場轉移到大陸。1992年,統一攜帶著臺灣人愛吃的鮮蝦麵進軍大陸市場。
  • 康師傅方便麵因何敗走臺灣
    深圳商報駐臺北記者 鄧小群 文/圖 在臺北各大賣場、便利店,記者看到貨架上泡麵依舊琳琅滿目,但是唯獨大陸人熟悉的康師傅方便麵不見蹤影。1月2日頂新集團發出聲明,稱集團在臺灣已經不再生產、銷售康師傅方便麵,董事會決議依法辦理公司解散清算。 當年頂新集團砸下巨資,在天津打造康師傅方便麵生產線,短時間內掙到豐厚利潤。
  • 臺灣康師傅解散:當地再也見不到這牌子方便麵
    資料顯示,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過去業務僅是進口生產設備,並出租給味全委託生產,2015年爆發油品事件後,臺灣已不再生產銷售康師傅方便麵,因此,基本上已無任何實質營運業務。此前在2014、2015年,康師傅爆發「黑心油」事件,臺灣民間自發進行「滅頂行動」。
  • 統一方便麵押寶高端產品謀破局
    退出方便麵市場系誤讀;消費升級,將以不同方式展現「面」8月11日,統一退出大陸方便麵市場的消息不脛而走,作為方便麵行業兩大巨頭之一,這一消息在業內「炸鍋」。長江商報記者聯繫到統一相關負責人,根據對方發來的相關聲明了解到,統一退出方便麵市場是被誤讀。統一在方便麵業務方面將把更多精力轉向高端產品,但低端產品並不會退出市場。統一方便麵將傾向高端產品8月11日,在統一集團旗下統一、統一中控、統一實三公司舉行的會議上,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表示,未來統一將「逐步退出方便麵市場」,但不會離開「面」的市場,會重新定位。
  • 統一方便麵「失意」轉舵
    統一方便麵上半年虧損過億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方便麵業務仍處於虧損狀態,虧損額為1.16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額6031.74萬元有所擴大,並接近去年全年1.42億的虧損額。統一方便麵業務的持續並擴大虧損,也顯示出康師傅、統一這對老冤家在內地的價格「血戰」更加血雨腥風。雙方激戰正酣,而摩根史坦利的分析師在6月發出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康師傅向統一展示了要搶奪其市場份額的野心。
  •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更巧合的是,康師傅和統一的業務構成基本一致。2018年,兩家企業的方便麵業務均佔各自總營收的39%,飲料業務則均佔各自總營收的58%。雖然兩個企業都以方便麵和飲料的生產和銷售為主要業務,但康師傅的營收規模卻明顯更大。2018年,康師傅的總營收為607億元,幾乎是統一(218億元)的三倍。
  • 統一方便麵「加量加價」
    繼洋奶粉價格集體抬頭後,國產奶粉也蓄勢漲價;康師傅袋裝方便麵漲價後,「統一」方便麵也加入這一行列,旗下「統一100」系列價格全面上調11%。除個別廠家表示出於成本壓力漲價外,大多數廠家表示這是產品「升級換代」後相應的價格調整。  產品升級價格上調  繼7月份惠氏奶粉率先扛起漲價大旗後,其他進口奶粉紛紛跟進;現在,國產奶粉終於按捺不住。
  • 吃不到方便麵了?真相是……
    頂新雖然集團總部設在臺灣,但和同樣來自臺灣的競爭對手統一不同,前者主要投資業務位於大陸,90%的銷售額來自於大陸市場,旗下康師傅品牌為中國最大的方便麵品牌。在臺灣餿水油事件發生後,頂新宣布全面退出臺灣油品業。頂新在大陸並沒有油品業務,在事件發生後,頂新聲明臺灣業務與大陸業務完全獨立,並無直接關聯。
  • 康師傅、統一方便麵業務回暖
    最近幾日,在港上市的兩家方便麵大佬相繼公布去年財報,其中康師傅控股去年斬獲淨利潤24.63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增長35.42%,統一企業中國淨利潤10.30億元,同比增加17.2%。兩家公司的方便麵業務均微增,部分明星產品甚至錄得三成增幅。這也被業內稱為方便麵市場正觸底反彈,不過再現輝煌仍然存疑。
  • 方便麵市場回暖?康師傅、統一用數據說話,還是賣飲料好賺錢!
    雖然這兩家公司已經從方便麵一路「打」到了飲料、糕餅等其他行業,但與其稱其為食品巨頭,相信人們還是更願意管它們叫「方便麵巨頭」。的確,康師傅與統一在2018年的營收增長,主要也是來自於方便麵業務的穩步發展,在康師傅方便麵線下餐館虧損後,康師傅還是靠著實惠的方便麵賺了一把。
  • 康師傅袋裝方便麵又漲價了 統一方便麵跟進提價
    東方網3月4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繼去年11月1日康師傅部分方便麵產品提價10%,從2元一包的零售價漲到2.2元後,時隔4個月,康師傅再次傳來漲價0.1元的消息。此次,國內另一方便麵巨頭統一公司也與其步調一致,同樣提價0.1元。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再次成為漲價的理由。記者走訪市場後發現,部分超市已經完成了調價。
  • 臺灣產康師傅、統一等方便麵油包被爆含重金屬
    據香港文匯報援引中通社報導,正當臺灣黑心油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之際,有臺灣雜誌昨日公布最新檢測結果,臺灣市面售賣的各個名牌泡麵的油包居然都含銅、鉛、砷、汞等重金屬。被檢測的泡麵廠商口徑一致地強調,這些重金屬元素皆普遍存在於環境與食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