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中途島之戰,美國人真的騙出了日本人的密碼?

2020-12-11 網易新聞

本文節選自《太平洋戰爭全史書系·狂飆與重挫》,作者:顧曉綠、蕭西之水、趙愷,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提到中途島海戰,一個關於密碼的故事總是經久不衰。

1942年1月,美軍擊沉並打撈上日本潛艇伊124。根據潛艇裡繳獲的密碼本,美軍「日本通」羅切福特幫助太平洋艦隊破譯了讓人頭疼的「JN-25B」(日軍稱「D暗號」)密碼。根據日軍往來電文,美軍在4月中旬發現日軍有意在太平洋正面展開大規模作戰,並用「AF」標記進攻地點。

為了測試「AF」具體代表什麼,5月21日,美軍故意發布假消息「中途島海水過濾裝置故障,淡水不足」,同時第14海區司令布洛克少將還回電說「已派遣供水船前去供水」。之後不到一天時間,美軍便截獲日軍威克島守備隊電文:「【AF】存在淡水缺少問題,應考慮在攻擊計劃之內」,最終確定「AF」為中途島。這次讓美軍在6月4日的中途島作戰中佔據上風,成為決定戰役勝負的關鍵。

有關密碼的故事歷來迷人,破譯德國恩尼格碼的圖靈早已搬上熒幕,美軍夏威夷諜報部門軼事自然傳為佳話。但問題在於,這個故事很可能有編造成分。

·編在何處?破譯密碼的實際流程

發掘中途島作戰之前日本海軍的海量電文,並未發現有「中途島缺淡水」的類似記錄。而且按照後勤補給的思路,如果發現中途島缺少淡水,那麼日軍應該在運輸船隊裡增加淡水供給或過濾設備,但類似命令也毫無蹤跡——起碼在日軍史料方面,這一橋段缺乏實證。

其實美方資料裡很早就知道「AF」。1942年3月4日,美軍截獲一份帶有「AF」字樣的電報,而從行文來看,這個位置明顯不在南太平洋或北太平洋,也不是一個很大的島嶼,所以經過排除法,美軍很快就將「AF」暫時標註為「中途島」。到了5月2日,尼米茲前去視察過中途島駐守的海軍陸戰隊,交代屬下要明確明白日軍有可能襲擊中途島。即便5月21日那個橋段確實存在,美軍也只是在有很大把握的情況下搞了一次測試,即便日軍沒有被騙,美軍還是明白」AF「就是中途島。

必須明白,所謂「破譯暗號」,並不意味著美軍可以自由閱讀日軍每一封電文。從無線電角度講,信息以電碼為載體,以流動狀態傳遞,中間會因為各種幹擾而出現接受不良的情況,一旦接收頻率與節奏出現誤差,一封文件就會有很多地方難以辨識;而如果日軍把很多電文同時發布,那截取的電文就有可能分別來自不同的文件。嚴格來說,美軍只能從某一個無線電頻率段截取一部分交換電碼,而且也不能保證這些電碼就屬於同一封電報。



即便是日本人自己之間,發報也會遺漏。典型案例就是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前,日本海軍本希望在奇襲之前遞上宣戰布告,但電文卻因為傳輸之中出現大量錯別字而不得不反覆補充發布修改電文,這就耽誤了大量時間。

以當時效率而言,美軍夏威夷情報部門可以「撈出」60%左右的日軍電文信息流。礙於人手與時間限制,再加上日軍密碼本身的複雜性,美軍在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內只能破解10%-15%左右的密碼組合。既不能保證他們都在同一句話裡,也不能保證屬於同一封電文,所以即便發出「AF」缺水的情況,也不能完全保證截獲日軍關於「AF」缺水的反應。

事實上尼米茲判斷日本是否要襲擊中途島,也並不是根據「AF」缺水的電文,而是根據其他情報的綜合推測。5月4日,尼米茲剛剛從中途島視察回歸,夏威夷情報部門就送來兩份破譯電文,第一份提到「6月20日之後,A部與突擊部隊將在特魯克島停留約兩周時間,請安排並標示錨地」,第二份是「該艦將在上述行動期間修理……完工日期定於5月21日左右,無法陪同你們參加戰役」。

從日軍史料推測,第一份所謂「A部」與「突擊部隊」應該是指山本主力部隊(戰列艦)與南雲忠一機動部隊(航母),第二份可能是在說航空甲板受損的航母「翔鶴」無法參加中途島作戰。兩份電報讓尼米茲堅信,日軍很可能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之間展開行動,然後向特魯克島行動。

5月6日美軍又破譯一段電文,是聯合艦隊請求東京方面「迅速提供加油管線」,明顯是要在近期發動大規模遠洋作戰(5月5日日軍發布作戰命令)。因而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做了一份形勢判斷:「雖然日本繼續在南太平洋發動進攻,現在卻發現他們在太平洋中部有足夠兵力,可對太平洋中部、北部發動襲擊」。

5月11日,美軍攔截日本聯合艦隊第2艦隊命令下屬幾支部隊「開往塞班島、關島地區,等候參加即將到來的戰鬥」。考慮到塞班島、關島距離北太平洋非常遠,南太平洋又已經有其他日本艦隊駐防,不需要新派軍隊,太平洋艦隊便推斷近期大規模作戰很可能會發生在中太平洋——而中太平洋要衝便是中途島。

到這個節骨眼上,就算日本人說「AF」不是中途島,美國人也不會信。

·散漫態度:日軍對保密工作的疏忽

其實從戰略上考慮,電文本身提到什麼並不重要,重要在於電文的流向如何,密度如何。假設在某一段時間裡,艦隊與前線之間的聯繫突然密切起來,還能間斷發現聯合艦隊要派遣軍艦前來,那麼任誰都能明白日本要搞個大新聞。

更麻煩的是,日本自身對於情報的保密工作非常散漫。

根據當時日本聯合艦隊第二艦隊參謀長白石萬大佐回憶:「聯合艦隊有意多少洩露一些作戰目標,引誘美軍艦隊出航」。在中途島作戰計劃中,日本人假設美國航母艦隊不會前來,但這樣一來日本艦隊就很難消滅美國航母,所以他們潛意識裡已經自大地洩露起情報,害怕「膽小」的美國人不敢出戰。

當時日本佐世保鎮守府(長崎縣)參謀野村留吉少佐回憶,參與中途島作戰的佐世保第二特別陸戰隊曾經發布過一封明文電報,要求所有寄送該部隊的郵寄物品在6月以後都要轉送到「中途島」。雖然電報不會以長波形式發送,應該不會被美國截獲,但這種散漫態度從一開始就讓中下級軍官陷入到一種盲目樂觀的情緒中。

不僅中下層軍官,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也好不到哪兒去。他在給情人河合千代子的一封信裡提到:「5月29日出擊,三個星期左右指揮全軍,估計沒什麼有意思的事情吧。等到戰役結束了,就丟掉一切,好好享受二人世界吧!」

嚴格來說,日本完全有機會不讓美國知悉情報。按照日本海軍省早期計劃,日本本要在5月1日更換密碼本,如果能夠在決戰之前全部更換,那麼美國人在短時間內就不可能破譯日軍電文,這起碼會讓美國艦隊有所忐忑,打壓一下對方士氣。但由於日本通信船隻太少,密碼本並沒有在指定時間之前送達全部海外基地,為免行動受阻,日本聯合艦隊就只能用舊密碼本傳遞集結命令。

5月12日,聯合艦隊開始向各部隊傳達集結命令。但由於日軍的中途島作戰與阿留申群島作戰同時打響,涉及上百艘艦船的瑣碎事宜,篇幅就不免冗長,兩份計劃直到5月20日還沒有傳達完畢。也正因如此,日本海軍更換密碼本的計劃不得不推遲到5月27日——高密度信息流、舊密碼本,這就等於是讓美軍截獲日軍計劃。

5月20日,美軍罕見地截獲了日軍電報長文,明確日軍要同時進攻「AF」(中途島)、」AO」(阿留申群島)兩方面。通過這份長文情報,美軍才第一次確切知悉日本軍隊進攻的日期與時間:日軍將在美國西部時間6月3日進攻阿留申群島,6月4日襲擊中途島。



5月24日,美軍發現日軍「赤城」、「加賀」、「蒼龍」、「飛龍」4艘航母與1艘無法確定的航母正在更換乘組人員,同時知道了日軍即將更改密碼本。到5月27日,美軍又明確日軍攻擊部隊(登陸部隊)準備在北緯27度、東經170度集結。而從5月28日開始,由於日軍密碼本更換,美軍無法再收穫任何消息。但靠著5月28日之前的情報,美國人已經足以了解日本海軍的各項行動,做到了知己知彼。

·早已知曉:開戰前日本航母艦隊的情報狀況

歷來認為,南雲忠一率領日本航母艦隊在5月28日出發以後就對前線動向一無所知,直到6月4日決戰當天才恍然大悟。但事實上,這也不符合史實。

如前所述,情報發送是一種信息流狀態,所以即便無法解讀密碼,只要能夠明確情報流向與情報密度,這本身也是一種情報。當時東京方面注意到夏威夷方面發送電報的密度明顯增加,而且截獲到180份電報之中有72份是急電。而且5月30日,聯合艦隊旗艦「大和」相繼截獲一封美軍潛艇發給中途島的長篇加密電報。對比偷襲珍珠港時期夏威夷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動靜,這一次美軍卻開足馬力發電報,即便完全不了解電文內容是什麼,任何人動一動腦子就會明白事態不對。

按照《中途島》作者、航母部隊航空參謀淵田美津雄中佐回憶:「旗艦【赤城】無線電接收能力有限,而且日本軍隊保持無線電靜默,山本(五十六)大將在聯合艦隊旗艦上收到的情報並沒有傳達給南雲(忠一)中將。」正因這份記錄,一般的太平洋戰爭歷史書籍中都會認為航母艦隊對於美軍來襲一無所知。



雖然「赤城」的接收能力確實有限,但整個航母部隊的情報接受並不僅靠「赤城」。事實上,跟隨航母部隊護航的高速戰艦「榛名」、「霧島」,重巡洋艦「築摩」、「利根」都擁有很先進的無線電設備。各艦均將無線電接收器調製接聽東京情報的頻率,並對情報進行甄別分析,將有用的情報直傳給「赤城」。

從航母「赤城」保留下的報告來看。5月29日,「赤城」收到護航船隊情報:「美軍在中途島外的空中巡邏、艦艇數量均有增加」。5月31日,「赤城」再度收到位於東京的軍令部電報:「大量敵軍艦船與太平洋飛機基地的通信系統取得聯繫,而且艦船通信系統總部可能位於火奴魯魯。」既然消息來自「軍令部」,那也就是說,「赤城」有能力直接從東京獲取消息,不一定需要聯合艦隊轉發。

那麼航母部隊知道什麼呢?一是夏威夷與外海艦艇往來電文頻繁,二是美軍在中途島附近的布防逐漸嚴密。就憑這兩點,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做出判斷:美軍很可能已經得知日軍的動向,但日軍無法詳細了解美軍動向。最負責任的做法,就是迅速調整作戰計劃。

然而悲劇在於,由於中途島作戰是山本五十六一手炮製的計劃,日本等級森嚴的官僚體系已經讓南雲忠一無法提出任何反對意見,只能帶著自己的部隊走向中途島海域,也將一批優秀的指戰員送入地獄。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責任編輯:吳京昴_NN9381

相關焦點

  • 中途島之戰日本完勝的話,就能迫使美國停戰?別開玩笑了
    當然也有討論是從戰略層面來談的:即中途島之戰如果是日本獲勝的結局,那麼會對太平洋戰爭有什麼影響?其實中途島之戰,即便是日本獲勝,最終也只不過是將其在太平洋上的優勢再多保持一段時間而已;但也有人認為,中途島之戰美國戰敗後,日本將很快拿下夏威夷,並對美國西海岸構成威脅,後者就會與日本妥協停戰。
  • 一舉扭轉太平洋局勢,中途島之戰美國擊沉日本4艘航母,士氣大振
    中途島之戰始末1942年初,美國海軍破譯了日軍的情報密碼,得知日軍將突襲中途島,伏擊美軍航空母艦。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Chester W. Nimitz)隨即制訂反埋伏作戰策略。根據美國《時代》雜誌(Time)1942年6月當期的報導,日軍完全沒想到美軍已經知道他們的作戰行動:「日本人大吃一驚,中途島(的美軍)已經做好準備。日本人顯然沒想到中途島島上及其周圍地區的軍事力量,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機立即升空。中途島的戰場上有美國陸軍轟炸機,轟炸機正準備追蹤逃離的日本人到他們的航空母艦……。
  • 一舉扭轉太平洋局勢,中途島之戰美國擊沉日本4艘航母,士氣大振
    美軍在珍珠港事件後受重創,日軍原本想透過中途島戰爭,徹底殲滅逃過珍珠港事變的太平洋艦隊殘餘戰力,並作為前進珍珠港、阿拉斯加(Alaska)、美國本土的墊腳石,而如果美軍無法守住中途島,將失去海上軍事力量。中途島之戰始末1942年初,美國海軍破譯了日軍的情報密碼,得知日軍將突襲中途島,伏擊美軍航空母艦。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Chester W.
  • 《中途島之戰》以中途島海戰為背景的戰爭大片
    各位觀眾們大家好我是小白遊戲影視的小白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影片是《中途島之戰》 美國得到情報後,提前進行準備,僅用一個航母艦隊擊毀四個日本航母編隊,擊斃日軍3000多人,擊毀300多架戰機,自己僅僅損失一個航母編隊,100多架戰機,從而取得豐碩戰果,從而沉重打擊了日本海軍的囂張氣焰,把日軍拖入太平洋消耗戰的故事。可以說,是完美的展現了當時戰爭的真實度和慘烈場景。
  • 決戰中途島!尼米茲和山本五十六的真正較量,美國與日本的對決
    200裡不遠處美國航母企業號,這也為後來日本在中途島遭遇慘敗埋下了伏筆。 儘管美國在珍珠港損失慘重,可幸運的是仍有三艘航母完好無損,因此羅斯福總統希望能儘快恢復太平洋航母戰鬥群,於是派出尼米茲海軍上將,出任太平洋艦隊司令,而在此時的太平洋上,美國尼米茲上將與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也開始了真正的較量,一場雙方之間的生死之戰拉開序幕。
  • 美軍中途島之戰勝利的關鍵,截獲大量情報佔得先機,日本渾然不覺
    美國,與日本的狂妄自大恰恰相反,美國處處留心,不驕不躁。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金上將要求情報部門密切關注日軍的戰略動向。於是,約瑟夫·羅徹福特中校便擔當了此重任。他曾向尼米茲保證,太平洋艦隊永遠不會缺少情報!可以說中途島海戰的勝利和情報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中途島海戰,決定命運之戰
    美軍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願意丟失中途島的,所以日本攻其必救,山本五十六賭上了命運,想效仿東鄉平八郎的對馬海戰,畢其功於一役,殲滅美海軍,奪佔中途島,控制太平洋,劍指美國本土。2、保護本土,尤其是東京不再被美國轟炸日本不宣而戰,偷襲珍珠港,把美國佬惹毛了,隔三差五就去轟炸日本。
  • 抗日戰爭之中途島之戰
    本文講述的是1942年5月5日,日本佔領索羅門群島中的瓜達卡納島,5月7日,日本海軍兵分三路,結果被美軍偵察機發現,同時美軍電臺也破譯了日情報,美軍給日本海軍早就做好了圈套,結果在珊瑚海激戰中受挫,日本海軍統帥部決定把所有力量轉移到太平洋中部奪取中途島,幹掉美軍前進基地,再也沒有力量來進攻日本本土
  • 《中途島之戰》和《決勝中途島》哪部更好看?
    2019年,一部美國大片《決勝中途島》上映了。火爆的戰鬥場面,現代技術的再現形式,讓觀眾大呼過癮。這部電影翻版了1976年版的《中途島之戰》。兩部影片有很多共同之處,也有很大的不同。多不同的是,2019年版的中途島大戰,運用了更多的現代特技技術,影片更加清晰場面更加火爆,而影院的3D立體效果加之座椅的震動搖擺,使得戰爭的體驗感更加強烈。其實,76年版的中途島之戰,也有很多可取的地方,比如影片的長度為2個多小時,較好地交代了整個戰役的過程,而且影片中對於雙方運用戰術與輪番轟炸的情節講述的更加具體,還借用了一些歷史資料,顯得十分真實。
  • 沒有自知之明的得寸進尺:看二戰日本對美國發起的中途島海戰
    結果,日本獲取的戰略資源非常可觀:獲取了全球70%的錫礦儲備,以及全部的天然橡膠資源,迫使美國人為其汽車輪胎研發合成橡膠,日本的石油產量(790萬噸)超過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伊朗的總和;日本人每年還從蘇門答臘和婆羅洲運走140萬噸煤炭;從菲律賓運走110萬金衡盎司的黃金
  • 《決戰中途島》熱播,日本戰敗純屬偶然?結局在開戰前已經註定
    電影過癮的同時背後的故事同樣精彩 電影《決戰中途島》已經上映,就讓很多軍迷朋友看的大呼過癮,同時也有很多人開始了對中途島戰役的評價。在中途島海戰中,雙方實力對比之下,日本看起來更加強勢,同時還擁有偷襲的先機,為何最終日本落敗?難道只是美國運氣比較好?其實不然,整場戰爭的結局早在開戰之前便已經決定下來了,日本的諜報機關與美國情報機關雙方早已開始了較量。而隨著情報戰以美國勝利告終,整場海戰最終的結局已成定論。
  • 二戰太平洋戰場轉折點:中途島之戰(組圖)
    因為他對美國和美國人,比其它所有日本人了解得更清楚。  山本曾任日本駐華府的海軍武官多年,在此期間,他曾在美國廣泛遊歷,並深刻地研究了美國的軍事潛力。他看到美國巨大的生產能力,了解一旦這個國家完全納入戰爭軌道,日本就很少有獲勝的希望。所以他希望在這種情形出現之前就迅速結束太平洋戰爭。  美國海軍上將尼米茲在珍珠港事變後臨危受命,接任太平洋艦隊的司令。
  • 《決戰中途島》熱播,日本戰敗純屬偶然?結局在開戰前已經註定
    電影過癮的同時背後的故事同樣精彩 電影《決戰中途島》已經上映,就讓很多軍迷朋友看的大呼過癮,同時也有很多人開始了對中途島戰役的評價。在中途島海戰中,雙方實力對比之下,日本看起來更加強勢,同時還擁有偷襲的先機,為何最終日本落敗?難道只是美國運氣比較好?其實不然,整場戰爭的結局早在開戰之前便已經決定下來了,日本的諜報機關與美國情報機關雙方早已開始了較量。而隨著情報戰以美國勝利告終,整場海戰最終的結局已成定論。
  • 沒有自知之明的得寸進尺:看二戰日本對美國發起的中途島海戰
    結果,日本獲取的戰略資源非常可觀:獲取了全球70%的錫礦儲備,以及全部的天然橡膠資源,迫使美國人為其汽車輪胎研發合成橡膠,日本的石油產量(790萬噸)超過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伊朗的總和;日本人每年還從蘇門答臘和婆羅洲運走140萬噸煤炭;從菲律賓運走110萬金衡盎司的黃金
  • 《中途島之戰:太平洋》完整版下載放出
    遊戲名稱: 中途島之戰:太平洋英文名稱: Battlestations: Pacific發行公司: Eidos製作公司: Eidos   發行日期: 2009-05-12遊戲語種:英文遊戲類型: Real-Time Strategy 【遊戲介紹】   作為2007年上市的《中途島之戰:太平洋》續作,《中途島之戰:太平洋》重回太平洋戰場,玩家將指揮美國海軍艦隊與日軍作戰,戰場將從瓜達爾卡納爾島蔓延到硫磺島,一直到最終的勝利。
  • 中途島海戰,日本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
    首先是情報上的失誤,日本海軍竟然讓美國間諜在戰前破譯了自己的海軍通訊密碼,這是致命之失啊,最終導致美國海軍在中途島海戰爆發前就了解了日本海軍所有作戰計劃和作戰部署,這種情況下,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就是戰神附身,也很難打贏美國啊。
  • 《決戰中途島》拍出了日本人有史以來最倒黴的一天!
    11月電影院線最讓人期待的,非這部好萊塢超級戰爭史詩大片《決戰中途島》莫屬了。不得不說,電影定在11月8日在中國公映,是個絕佳的選擇。對於觀眾來說,已經好久沒上映美國大片,片荒之際又遇上好萊塢著名導演羅蘭·艾默裡奇的又一力作,之前他主導的《獨立日》《後天》《2012》都在票房和口碑上拿下了驚人佳績,這次不免讓人更加期待。
  • 《決戰中途島》:日軍為何慘敗?
    這一幕,在最近上映的大片《決戰中途島》中,算是得到了忠實體現。儘管有很多一夜冒出的軍迷就電影的歷史細節指指戳戳,但《決戰中途島》仍然當得起「2019最佳戰爭片」的評價。中途島海戰具備了很多好萊塢最喜歡的元素:以弱勝強、反敗為勝、奇蹟之戰、個人英雄主義的力挽狂瀾……但平心而論,要怪只能怪美國的國力過強,最近一百年幾乎就沒有給好萊塢提供這樣的歷史素材。如果一定要「勉強」找出一個的話,可能也只有中途島夠格了。中途島海戰究竟是不是「以弱勝強」?從宏觀的角度而言,絕對是。
  • 中途島之戰確定航母主宰海戰地位?其實未必如此,數據不會說謊
    這個場面根本不是中途島海戰能夠與之相比的。那麼後一種看法有沒有依據呢?我們暫且先用數據說話。一、中途島戰役後美日英的航母部隊中途島戰役之後,美國海軍操作的最大航母,是艦齡最長的「薩拉託加」號。然而這艘航母在戰爭初期曾兩度被日本魚雷命中,並退出了戰鬥序列達數個月之久。「黃蜂」號和「大黃蜂」號分別於1942年的9月和10月被日軍潛艇送入海底。「遊騎兵」號屬於艦隊航母,不要被表格上艦載機的數量騙到。結合其排水量,還要搭載如此多的飛機,說白了就是運飛機的「另類運輸艦」。
  • 《決戰中途島》到底好看嗎?為什麼懂行的人都覺得好?
    只有像西方國家的《虎虎虎》、《中途島之戰》、《遙遠的橋》、《最長的一天》,蘇聯的《莫斯科保衛戰》、《史達林格勒》、《解放》,以及我國的《大決戰》、《大進軍》才能算史詩級戰爭片。拍攝這樣的大片,絕對是費力不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