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代購起糾紛,法官提醒防風險

2021-01-09 澎湃新聞
海外代購起糾紛,法官提醒防風險

2020-12-25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地特色商品,跨越時間、距離的障礙,來到人們面前。海外代購行業應運而生,「海購」顧名思義,是指由代購商或經常出入境的個人幫消費者購買商品的行為。海外代購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其中涉及的法律問題和風險也日益突出。

家住淮南市壽縣的小夫妻任某與孫某家庭幸福,生活富足,經常利用微信聯繫代某購買化妝品,代某長年生活在韓國,從事化妝品行業,一來二去做起了海外代購生意。近日,任某得知某一款名牌手錶韓國價格較國內便宜,遂委託代某代為購買,代某基於朋友關係無償代購。任某拿到手錶後發現,夜光點有溢出,表殼表圈表耳有小磕碰,任某夫婦以手錶存在瑕疵為由,要求退貨退款並支付利息2.7萬餘元,代某辯稱,自己所代購手錶經鑑定為正品,拒絕退款。雙方協商未果,原告遂訴至法院。

本案中,原告任某夫妻與被告代某之間雖未籤訂書面委託合同,但根據原告向被告轉帳記錄,並結合以往交易習慣,原被告之間成立委託合同關係。對比該表在韓國售價,代某未從中收取費用,為無償代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零六條規定:無償委託合同,因受託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本案中,代某作為非專業手錶經銷人員,難以通過肉眼界定此表是否存在瑕疵,且通過鑑定該表系正品,故代某不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原告訴訟請求不成立。最終在法官的主持下,雙方達成和解,任某撤訴。

法官提醒

由於商品質量、售後服務、跨域法律適用等問題,近年來海外代購引發的訴訟持續增長。消費者在海購之前應加強事先防範,具體來說:一、網絡代購,應選擇知名度高並且承諾「三包」服務的專業網站。二、個人代購,應充分了解賣家身份,不要輕易添加陌生「海外買手」好友,更不要交付定金轉帳。三、不被網站或商家直播中展示的過分低價蒙蔽雙眼,真正的海外代購不可能大量走貨。四、代購中應向對方明示,明確有償或無償委託關係,且一次代購數量不可過多,僅限個人日用,以免涉嫌走私。五、注意保存交易過程記錄,核實對方姓名、所在地等信息,保存好聊天記錄、交易信息單在內的涉及商品服務的數量、型號、質量、承諾等關鍵性交流信息,並要求銷售方提供購物憑證,如訂單截圖、收銀單據及出售商家的聯繫方式、物流運輸證明等,方便日後可能的維權。

end

作者:張鈺媛 方碩

原標題:《海外代購起糾紛,法官提醒防風險》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朋友圈」海外代購的LV包是假的?要求退貨引糾紛法院判了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8日17時訊(記者 李嫋)通過微信朋友圈代購下單,花了四萬多元購買三個名牌包包,市民周女士拿到包後卻被朋友指出包是假的。隨後,周女士聯繫代購賣家要求退貨退款,對方卻不認可。近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審結了這起網絡購物合同糾紛。
  • 朋友圈海外代購的LV包是假的?法院判決:退款
    周女士通過微信朋友圈請人代購三個名牌包,拿到包後對是否正品存疑,聯繫代購賣家被拒退貨退款。近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審結了這起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海外代購的LV被朋友指出包是假的周女士經朋友介紹,添加了蔣先生的微信,之後便經常見他在朋友圈發布在國外旅遊和給國內顧客代購各種奢侈品的圖片或視頻消息。蔣先生告知她自己是國際導遊,長期帶團到德國,可以在國外購買奢侈品在國內銷售。
  • 西班牙留學生換匯代購或涉法律風險 中使館提醒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4月2日電據領事直通車消息,近年來,旅西中國留學生因私下換匯、參與代購、有償帶物等問題在西被調查、拘捕甚至判刑的案件已發生多起。使館領事官員在提供協助期間,相關學生均慨嘆因小失大、追悔莫及。
  • 微信「帶圖問貨、乾脆利落」的奢侈品代購靠譜嗎?
    相信很多女孩子的朋友圈裡多多少少都有幾個從事「海外代購
  • 海外代購晚了4天到貨,買方把賣家告上法庭
    本報訊 任某向從事海外代購的趙某,預訂了一批韓國進口的防疫用品。趙某卻比原定的交貨日期晚了4天才交貨。任某認為趙某違約,向法庭起訴。近日,經過常州經開區法院橫山橋法庭法官的調解,雙方達成和解。他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專業從事代購的趙某。雙方約定,任某以1.1萬元的價格,從趙某處預訂了100頂韓國進口的防護帽,2月15日前完成交易。然而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趙某代購的防護帽滯留在了韓國海關。任某晚了四天,到2月19日才收到。任某認為此時國內的疫情形勢逐步好轉,對於一些防護用品的需求不再像之前那樣緊迫。
  • 海外代購最好選直郵國內網站
    原標題:海外代購最好選直郵國內網站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進出口貿易的迅猛發展,物流運輸業呈現出高速發展的勢頭。在物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相關物流糾紛也時有發生。「雙十一」購物節將至,為幫助物流企業和網友在此期間依法處理物流糾紛,11月5日上午,順義法院召開物流糾紛審理情況通報會。
  • 網絡購物有風險?法官「支招」助力維權
    張先生在購物平臺上購買了一部手機。法官支招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第二十條規定,以信息網絡方式訂立的買賣合同,通過信息網絡交付標的的,以買受人住所地為合同履行地;通過其他方式交付標的的,收貨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 承包民宿起糾紛 執行法官「三赴」現場妥化解
    承包民宿起糾紛 執行法官「三赴」現場妥化解 2020-12-11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外代購存在風險 不要迷信洋保健品
    疫情當下,提高自身抵抗力顯得尤為重要,於是越來越多的「海淘控」通過海外代購的方式從國外購買保健食品。在百度上輸入關鍵字「海外代購保健品」進行搜索,相關結果約有356萬個,足見其火爆程度。海外保健品之所以如此受歡迎,緣於其身上的「純天然」、「無副作用」等標籤。然而,國外保健品也是魚龍混雜,消費者不要盲目迷信「洋保健品」。
  • 海外代購有風險:網售「進口藥」店主被判售假
    原標題:海外代購有風險:網售「進口藥」 店主被判售假  本想做海外代購掙點錢,但沒想到卻觸犯了法律,全職媽媽孫某因網上銷售未經批准的進口藥,被昌平法院認定銷售假藥,判其拘役3個月,緩刑6個月,並處罰金1000元。   36歲的孫某經營一家淘寶網店,主營海外嬰幼兒服裝等。
  • 代購歇了直郵慢了 線上「進口貨」哪來的? 揭開海外代購真面目
    (受訪者供圖)半島記者 王好不久前,北京一位代購人員因頻繁在朋友圈曬往返韓國掃貨的行程,被鄰居以違反防疫隔離規定舉報,警方調查後未發現其出入境記錄。這一「防疫」式「打假」的報導一出,引發網友對於海外代購造假的關注。半島記者調查發現,受疫情影響,海外的代購群體減緩甚至暫停了代購業務,同時物流也受到衝擊,海外直購時間也長了。
  • 微信代購摩託車 11.8萬元打水漂
    中安在線訊 據市場星報報導,合肥男子朱某通過微信讓他人從日本代購一輛摩託車,可付了11.8萬元購車款後,卻遭遇了「車錢兩空」。一氣之下,他將對方告上法庭。昨日,記者獲悉,合肥市廬陽區法院依法審結了這起因微信代購引發的合同糾紛案件。
  • 今年上半年北京法院審理案件涉及旅遊糾紛484起 法官揭秘「報團遊...
    來源:北京青年報昨天(29日)上午,在「京法巡迴講堂」上,順義法院的法官塗琳介紹了「跟團遊」中遊客需要警惕的幾大套路,並向公眾提出了一些維權建議。北京上半年旅遊糾紛484起國家旅遊局發布數據,去年國內旅遊超過55億人次,其中有將近40%選擇跟團出行。據裁判文書網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北京涉及到旅遊服務合同的糾紛就有484起。
  • 海外代購喊你收假奶粉!喜寶、愛他美、美素紛紛躺槍代購騙局
    中國寶媽們往往認為海外代購的嬰兒奶粉質量高、安全,為此,不少線下母嬰店、商超投她們所好,打出「代購」口號迎合寶媽們的需求,並稱自己在海外有資源、有渠道,可幫購海外當地版品牌奶粉。然而,真相併非如此。這些所謂的「代購」, 實則隱患重重,貓膩不少。
  • 疫情蔓延 海外代購「歇了」 網上的「進口貨」是哪來的?
    不久前,北京一位代購因頻繁在朋友圈曬出往返韓國掃貨行程,被鄰居以違反防疫隔離規定舉報,警方調查後宣布並未發現其出入境記錄。這一「防疫」式「打假」的報導一出,引發網友對於海外代購造假這一行業痛點的關注。半島記者調查發現,受疫情影響,旅居海外的代購群體減緩甚至暫停了代購業務,同時物流也受到衝擊,海外直購可能要等一個月時間。
  • 法官三上大霧山解糾紛
    廣東省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法官三上大霧山,聯合鎮司法所、鎮派出所、村委會進行多元調解,成功化解這起爭執多時的鄰裡糾紛,被當事人點讚。歐家村位於連山縣太保鎮,坐落在被譽為「廣東嶺南屋脊」的連山最高峰大霧山山腳下,有著遠近聞名的廣東省規模最大、最原生態的歐家梯田。近年來,歐家村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旅遊,成為省內具有特色的景點之一。
  • 旅遊糾紛頻發 法官揭秘「報團遊套路」
    29日上午,在「京法巡迴講堂」上,順義法院的法官塗琳介紹了「跟團遊」中遊客需要警惕的幾大套路,並向公眾提出了一些維權建議。北京上半年 旅遊糾紛484起國家旅遊局發布數據,去年國內旅遊超過55億人次,其中有將近40%選擇跟團出行。據裁判文書網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北京涉及到旅遊服務合同的糾紛就有484起。塗琳稱,從籤訂協議開始,旅客就需要擦亮眼睛。
  • 臨渭法院:鄰裡之間起糾紛 法官調解化矛盾
    11月30日上午,空中飄起了點點雪花。臨渭法院閆村法庭法官郭萌與同事一同驅車趕往閆村鎮宋家村,鄉村的道路並不平坦,與路途同樣顛簸的還有郭萌法官的心,她時刻牽掛著今天這件案件能否順利進行。當遠遠看到案件現場當事人忙碌的身影,郭萌法官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了。
  • 海外代購六成鑑定為假貨 微商直播韓國購物可能人在威海
    恰逢3·15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中國舊貨協會二手奢侈品工作委員會透露,該委員會鑑定中心鑑定的消費者通過海外代購途徑購買的奢侈品中60%均為假貨。女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國外的發票、刷卡單據都可以輕鬆仿製,很容易成為低價貨甚至假貨的「擋箭牌」,而市民最為信任的代購直播也存在水分。
  • 海外代購水有多深 記者暗訪代購發貨鏈條(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葛欣鵬  「青島媽媽群海外代購事件」風波仍未停息,這些因為熟人信任而購買所謂海外母嬰用品的媽媽們,由質疑到步步深扒並得出驚人結論:微商口中的海外直郵產品竟然來自國內某地的一個倉庫。  她們至今心有餘悸,但朋友圈滿屏的代購信息仍是真假難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