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具有以體育智、以體育心的獨特功能;美育則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體育與美育往往「讓位」於文化科目教學。如何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工作?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把學校體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強化學校美育育人功能。
其中,關於學校體育工作,文件提出,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讓中華傳統體育在校園綻放光彩。
關於美育工作,文件提出,義務教育階段豐富藝術課程內容,在開好音樂、美術、書法課程的基礎上,逐步開設舞蹈、戲劇、影視等藝術課程。高中階段開設多樣化藝術課程,增加藝術課程的可選擇性。
日前,小編走訪了我市多所學校,看到了武術、醒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在校內蓬勃開展,京劇、影視等美育課程走進課堂,在深化和拓展體育、美育的內涵上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探索和實踐。
體育
武術、醒獅在全省小有名氣
汝湖鎮中心小學
在惠城區汝湖鎮中心小學,每天早上7點半,孩子們便來到學校開始每天的詠春拳和醒獅日常訓練。學校詠春拳館內,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詠春拳,在一招一式中感受中華武術文化和武德精神的深厚內涵。操場邊,幾十名武術、醒獅社團的孩子們正在老師指導下練習舞獅動作:上雙腿、單腿、夾腰、上背……年齡稍大的孩子還可以在長凳上練習一些高難度的舞獅動作。
「運動使我快樂也帶給我健康體魄。」該校學生黃文俊說,選擇學習武術醒獅,一方面是傳承武術醒獅文化,另一方面是可以強身健體。「醒獅表演比玩手機、打遊戲好玩多了,希望有更多的小夥伴加入進來。」
「橫戈百獸,推獅為首」。武術和舞獅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近年來,惠城區汝湖鎮中心小學立足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創建「三全育人」示範校為契機,把傳統武術進校園活動作為弘揚傳統文化、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有效載體,在實施「藝體2+2」項目的過程中,將詠春拳和醒獅定為學校特色教學項目,涵養陽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增強文化自信,促進學生知行合一、剛健有為、自強不息。
汝湖鎮中心小學校長羅健泳介紹,學校從2017年開始,在全校普及詠春拳教學,並讓學生在體育大課間做武術操和醒獅操,學習和傳承中華武術和醒獅文化。學校申報了東江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建設了一間詠春拳館,並成立了學生詠春拳社團和醒獅社團,通過倡導「傳承武術醒獅文化,弘揚中華強者精神」,對學生開展勵志教育,打造學校辦學特色。
強身健體
如今,汝湖鎮中心小學的武術醒獅社團在惠州甚至是全省可謂是小有名氣,不少活動和比賽上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並獲得不錯的成績。先後獲得2018年廣東省醒獅錦標賽二等獎,惠州市第六屆、第七屆傳統武術比賽集體拳術一等獎、優秀組織獎,還應邀參加了客家情實踐夢——全國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校長年會文藝晚會、2018年和2019年全國龍騰獅躍鬧元宵大聯動活動(惠州站)、2018年惠城區端午節龍舟比賽開幕式、2018年「慶祝全國第十個全民健身日健身展示活動暨惠州市第十九屆體育節活動」啟動儀式、2019年惠州市迎春長跑等活動的演出。
目前,該校還著手開展汝湖東江漁歌和舞草龍兩個本土文化的傳承。
融武術、射藝建大健康教育體系
市文星傳統文化學校
五指放鬆聚攏,露出指尖肉脯,構成五瓣梅花形狀,分別拍打八邪穴、百會穴、羶中穴、神闕穴、勞宮穴等穴位,在市文星傳統文化學校,除了做廣播體操,這裡的孩子還要做這種叫梅花韻拍操的養生經絡拍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
「我們有五大課程體系,其中一個是大健康教育體系,這是基於認知生命、身心合一,強身健體、修身養生,習慣養成、潛移默化,形韻合一、形意合一為一體的教育體系。」市文星傳統文化學校常務副校長張淳介紹說,該校的大健康教育體系就包括體育、武術、中醫藥文化與健康、射藝、梅花韻拍操、經絡韻拍操以及陽光大課間。
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增強文化自信,更好地踐行「尊道貴德,立德樹人」的育人模式改革,該校系統、科學地組織引入中醫藥文化與健康教育課程。其中,梅花韻拍操最大特點是集經典誦讀與健康養生於一身。「梅花韻拍操通過梅花手勢有韻律的韻拍和誦讀經典的音波,振蕩開啟身體重要穴位,將阻塞及瘀滯的經絡疏通,加快體內病氣、濁氣、陰氣、邪氣的清除,使人體炁機循環進入舒暢的正常狀態。」
這裡的孩子除了常規體育課外,每周還有1~2節武術課程。在學校每年的冬夏令營中,還會開設射箭、攀巖等課程。學校還建有射藝館、太極館、攀巖牆等體育運動設施。
美育
將影視教育引入課堂教學
市華羅庚中學
8月16日,由珠影藝術教育中心與市華羅庚中學合作拍攝的校園微電影——《人生的選擇題》正式首映,在惠州校園中引發不小的反響。
《人生的選擇題》講述了這樣的一故事:主人公程嘉健面臨著一場至關重要的考試。倘若能在這場考試中拿下年級第一,他便可獲得一筆不菲的獎學金。但與此同時,他也面對著一個強勁對手。圍繞著誰能爭奪第一,兩人展開角逐。就在考試當天,程嘉健發現在考場的桌子上刻著一道題的答案。隨後,他陷入了抄襲答案的掙扎中,而關於誠信的考驗也隨之展開。
作為影視藝術教育進校園的一環節,校園微電影展現出了極大的文化吸引力。自2020年6月《人生的選擇題》拍攝啟動後,市華羅庚中學師生踴躍參與,從選角到練習、從攝像到剪輯,百餘名華中學子積極參與其中。珠影藝術教育中派出一支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暨南大學等校的教師,為學員提供專業的訓練和支持。不到一個月時間裡,雙方共同打造出這一主旋律微電影。
此次校園微電影的成功拍攝,意味著市華羅庚中學在引進社會資源加強影視教育、充分發揮優秀影視作品育人功能、深入推進特色辦學上,邁出了重要一步。2019年10月起,該校以「影視藝術教育進校園」為契機,將影視教育引入課堂教學,讓影視教育與德育課程深度融合,與學科資源深度融合,探索市華羅庚中學的特色教育新途徑。今年9月18日,市華羅庚中學「影視人才孵化基地」揭牌,該校將加強與廣東珠影藝術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合力打造「傳媒辦學」模式。
影視教育是該校開設多樣化藝術課程的一個縮影,此外,該校的錢鼓舞、美術教育等課程都特色鮮明,共同搭起該校美育體系。
開發校本教材,每周一節京劇課
市惠南學校
走進市惠南學校,教學樓走廊上方,掛著一排排精心製作的京劇臉譜,營造出濃濃的戲曲進校園的氛圍。在學校藝術長廊,設置了專用的京劇宣傳欄和展板,向學生們普及京劇知識的同時,圖文並茂地介紹學校京劇社團——國粹風韻社的發展歷程及取得的成績,吸引著對京劇有興趣的孩子參加。
據介紹,市惠南學校在2014年初成立國粹風韻社團,經過6年努力,京劇藝術已面向全校師生鋪開,逐漸形成「一校一品」的學校美育發展新局面。除每周四下午固定開展國粹風韻社團活動外,普通音樂課堂和學校大型活動,都加入京劇藝術元素,學生們不僅能看到精彩紛呈的京劇節目,還能在音樂課堂中學習到關於京劇的知識和經典唱段。
市惠南學校團委書記兼藝體辦主任陳妍介紹,學校目前不僅擁有京劇專用課室和京劇活動室,還聘請國家京劇二級演員楊萍老師擔任京劇教師,每周定期來校教學生京劇,通過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激發學生對國粹的喜歡與熱愛。
目前,國粹風韻社的團員已完成了很多經典的京劇劇目,如《賣水》、《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沙家浜》選段《智鬥》、《穆桂英掛帥》、《智取威虎山》選段等。並經常受邀登上各種大型活動及比賽舞臺,先後獲得廣東省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戲劇專場二等獎、首屆珠三角少兒京劇展演春蕾獎等獎項。
「音樂科組的老師自發組織起來,一起研習京劇藝術,開展課題研究,將京劇藝術融入到教學實踐當中。」陳妍說,學校專門開發了京劇校本教材,三至六年級每周都有一節京劇課,向孩子講授戲曲知識,提升學生對京劇的興趣與愛好,欣賞和學唱經典京劇唱段,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高藝術審美修養。
近期,惠南學校從校長到教師,在空餘時間都忙著練習跳戲曲廣播體操,以備戰即將開始的學校戲曲廣播體操比賽。「學校每年都會舉行戲曲廣播體操比賽,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增加了老師組別的比賽。」
當廣播體操與中國傳統戲曲元素結合在一起,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惠南學校在大課間融入戲曲元素,特別指定了具有惠南特色的「戲曲廣播體操」。這套「戲曲廣播體操」分為十節,每節的動作都融入中國戲曲元素,潛移默化地將戲曲文化滲透到每一個學生心中。在課間齊跳「戲曲廣播體操」,既鍛鍊了身體,又普及了戲曲知識,受到學校師生喜愛與熱捧。
把美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
市文星傳統文化學校
惠州市文星傳統文化學校校長林炳紅認為,藝術教育必須抓住敏感期,讓孩子具備藝術涵養和素養,為多彩人生奠基。
在藝術教育方面,惠州市文星傳統文化學校也很有特色,該校基於直覺、靈感、想像力,右腦慧性保護和培育,以及藝術教育敏感期,為多彩人生奠基的大藝術教育體系包括音樂、樂器、舞蹈、國畫、手工製作、甲骨文慧畫、書法。「我們堅持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每位學生畢業後都能學到1-2項藝術特長。」
該校還將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各學科所蘊含的豐富美育資源,有機整合相關學科的美育內容,推進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形成協同育人格局。比如開設甲骨文慧畫課程,讓孩子通過畫甲骨文畫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歷史文化,也能儘可能地保護孩子們的慧根。
該校常務副校長張淳介紹,為了貫徹落實學生大藝術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更加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孩子們的潛能和學習積極性,惠州市文星傳統文化學校早在2014年就開始對藝體類教育教學評價方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倡導多元化評價方式,將學科性和趣味性相結合,保持藝術特性,展示個性風採。「比如期末對書法的評價,我們學校有專門的考級評價方法,學生通過考級後,還會獲得相應的證書。」
來源 | 惠州日報
惠州教育公眾號
掃一下就「惠」咯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我市學校開展多樣化體育美育課程 武術醒獅入校園 京劇影視進課堂》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