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白族村——諾鄧

2020-09-25 阿翔3

古文中曾描繪:崇山環抱,諾水當前,菁簧密植,煙火百家,皆依山構舍,高低起伏。

這就是--- 諾鄧村(白族語中意思就是「有老虎的山坡」)

諾鄧古村位於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城以北的深山裡,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白族村寨,全國首批「中國景觀村落」,雲南十大旅遊古鎮之一。

諾鄧是一個因鹽業而發展起來的古村落,長期以煮鹽為生,曾一度是封建社會滇西地區的經濟重鎮,一千多年來,諾鄧村名從未變更過,對於一個偏僻的小村莊來說,堪稱地理史上的奇蹟。

諾鄧因為井鹽,成就了諾鄧火腿,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如今家家戶戶還是用古法醃製火腿。

諾鄧的三四百戶人家主要分布在村中的山窪和西北陽坡上,民居依山而建,上邊家的門口往往是和下邊一家的房頂同高,主要是以明朝和清朝時期的居多。向上望去,民居層層疊疊,錯落有致。

由於諾鄧村經濟發展仍相對落後,歷史在這裡幾乎是凝固的,村內現保留著60多座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築、40多座民國時期的民居建築和20多座古廟宇等公共建築以及5000多米的街巷村道,此外全村還有百年以上的古木200餘株。

諾鄧,文風蔚然,人才輩出。科舉年間,諾鄧出進士二人,舉人五人,貢生五十八人,秀才四百餘人。鹽,造就了諾鄧,諾鄧因鹽,一時富甲流芳,同時,也因鹽而漸漸垂暮,但慶幸的是,正因為鹽業經濟的衰落使得諾鄧倖免於現代工業文明世界的影響,從而能夠至今保留許多傳統的文化,以及極富特色的建築群。

小提示:1. 如果要住到村裡,一定不要帶拉杆箱入住,村子在半山坡上,道路全是小巷子,路面 還是原始的石頭地面,只能擰著拉杆箱上去。

2.諾鄧火腿是特色,可以去農家買;火腿炒飯必吃

相關焦點

  • 走進大理雲龍諾鄧 探訪延續千年的白族古村落
    人民網雲龍10月30日電 (虎遵會)深秋時節,走進位於雲南大理雲龍的諾鄧古村,這個擁有千年歷史的白族古村落,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古樸而安靜。據了解,「諾鄧」歷經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名稱一直延續至今,因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據考證,這座村莊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也是雲南省最早的史籍《蠻書》記載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稱不變的村邑。
  • 詩詞寫生丨雲南諾鄧古村
    諾鄧古村珠子南詔延村千載史,煮鹽為業一時興。諾鄧古村,位於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城西北,至今保留大量明、清兩朝建築和著名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據史料記載這裡過去叫「諾鄧井」,從西漢至南北朝時期就有人鑿井製鹽,這裡的人們以鹽井為生存依託,南詔時期商賈雲集,出產的井鹽享譽八方。這是個不甘寂寞的村落,由於諾鄧鹽井的開採,唐朝以後這裡的火腿醃製應運而生獨具特點,至今也有上千年的歷史。前幾年諾鄧火腿走上了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更是讓這一美味被眾人所知。
  • 千年白族村的七旬老人,自己釀酒自造樂器,用300年老宅開客棧
    黃爺爺今年七十五歲,是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諾鄧古村的村民。諾鄧是一個有著「千年白族村」之稱的古村落,村民自古以白族為主。
  • 舌尖上的諾鄧,一座歷經千年興衰的古村
    舌尖上的諾鄧,一座歷經千年興衰的古村 群山環抱中的諾鄧, 是滇西北年代最久遠的村落之一, 這個小小的山村儘管歷經了歲月千年的洗禮,
  • 千年白族古村--諾鄧
    這是一座生在半山,活於雲端的千年古村落。2019年1月初識,今年8月再訪。原以為已經很了解這裡,但對比其千年歷史和鹽馬文化,自己頂多算是「識其表一二」!而這些就已經深深的吸引了我……尤其是站在大青樹下,仿佛能聽到、看到生動的古韻和鮮活的傳承!
  • 千年白族古鎮諾鄧
    從丙中洛出來原計劃是去貢山看獨龍族紋面女,不巧遇大雪封山只得作罷,臨時決定改道大理州雲龍縣諾鄧古鎮。千年白族古鎮諾鄧村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正宗白族鹹肉諾鄧火腿
  • 絕不遜色周莊,大理這個美得低調的千年原始風貌的古鎮驚豔極了
    「周莊 唐風孑遺,宋水依依, 煙雨江南,碧玉周莊, 千年歷史滄桑和濃鬱吳地文化孕育的周莊, 以其靈秀的水鄉風貌, 獨特的人文景觀, 質樸的民俗風情, 成為東方文化的瑰寶。 鎮為澤國,四面環水, 咫尺往來,皆須舟楫。
  • 到中國千年「火腿村」,看美景,吃火腿
    這個地方就是雲南的諾鄧古村。諾鄧古村,位於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城西北,村中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和著名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 「原創」諾鄧:滇西鹽馬古道重鎮
    像雲南曾經產鹽的地方一樣,離雲龍縣城3公裡的古村諾鄧,至今還能在每天清晨看見煮鹽升起的淡淡煙嵐。古道石板上的馬蹄印,是關於諾鄧最古老的文字,記錄著因鹽而興的悲喜。自唐代南詔、宋代大理國時期,諾鄧的鹽馬古道已經北通吐蕃、南通金齒和騰越等地。明代時期,朝廷在諾鄧設立「五井鹽課提舉司」,是全國七大鹽課提舉司之一,也是通往滇西各地鹽馬古道的軸心地。
  • 雲南諾鄧 在桂花的清芬裡,吃全世界最好吃的火腿炒飯!
    從我住的客棧陽臺看出去,諾鄧是這樣的。諾鄧村建在山上,平地很少,每家造房子的時候,都盡了最大的限度因地制宜,所以在這裡,儘管房子看上去都規整秀麗,但其實各有各的不同,可以說,村裡並沒有兩處格局完全一樣的房舍。
  • 有一種鄉愁叫諾鄧,有一種火腿叫諾鄧火腿
    諾鄧位於雲南省城以北的深山裡,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白族村寨。這是一座擁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白族村寨,這裡的民居依山而建,多為明清時期建築。仿佛空氣也是溫暖、柔和的,站在這個千年不變的小村莊裡,仿佛聽到一個美妙的聲音在山谷間迴蕩,清脆悅耳,若隱若現,那個聲音又仿佛在夢裡,日出日落,雲捲雲舒。對於一個浪子或者是旅人來說,在這裡聽聽蟲鳴風聲,也是一件多麼美麗的事情。在城市呆貫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村子有些破敗,可是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千年時光的沉澱,村口那個舊井,你很難相信,它為這個村莊流淌了1000年。
  • 諾鄧火腿
    在朋友的引領下,走進好幾家諾鄧村民的家中參觀,發現幾乎每家的牆上或屋簷下都掛著一個,甚至多個自家醃製的火腿。此時,不禁開始羨慕諾鄧村民的生活。別看諾鄧火腿其貌不揚,切開,或煎,或煮,或蒸,味道可鮮美了。據了解,諾鄧火腿是雲南除宣威火腿、鶴慶圓腿之外的三大名腿之一,早在前清時代就經「南方絲綢之路」出口緬甸、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 【自駕採風】雲南A線三江併流核心區丙中洛獨龍江諾鄧古村知子羅9天
    1、丙中洛(丙中洛、日當、五裡村、秋那桶、霧裡村、納依朵等);2、怒江、獨龍江大峽谷;3、知子羅;4、諾鄧古村;5、民族風情;6、中緬邊境集市。諮詢報名:KK 微信/電話:18002276411D1: 全國各地—昆明市集合D2: 昆明—大理諾鄧古村D3: 諾鄧古村—知子羅D4: 知子羅—丙中洛D5: 丙中洛全天D6: 丙中洛-獨龍江D7: 獨龍江全天D8:獨龍江-永平D9: 永平縣-昆明-散團
  • 千年古村諾鄧尋舌尖上的美味
    諾鄧,那一個白族小村,塵封多年,靜得出奇。 有人說:「住在諾鄧那一晚,忘不了星空,忘不了阿姨的火腿,忘不了大樹下乘涼的鄉民,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沒有緣由的喜歡。儘管跋山涉水,還那麼遠,依舊願意再次去感受。」 或許是時候記下它的安靜了。
  • 千年古村諾鄧,火腿、鹽井和那隱藏在茶馬古道上的舊時光
    外界滄海桑田早已換了模樣,只有諾鄧還保留著古老的名字和樣貌。諾鄧在白族語言裡意為「老虎的山坡」。地處大山深處,山勢高低起伏,周邊林深錯落,古時候想必是野生老虎出沒之地。一個小小山村能保存千年的風貌世所罕見,也或許正因為它小而僻靜,才會不被現代文明侵蝕,能遺世獨立於鋼筋叢林之外,在深山中延續自己的傳承。諾鄧村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是萬壽宮,據記載建於元代。當時是外省客商會館,到明代時期改為寺廟。諾鄧的鹽井開鑿於兩千年前,現在除了鹽井外還有井房及煮鹽灶保存下來。
  • 【暑假自駕雲南匯總】怒江獨龍江三江併流核心區丙中洛中緬邊境諾鄧古村知子羅9天
    1、丙中洛(丙中洛、日當、五裡村、秋那桶、霧裡村、納依朵等);2、怒江、獨龍江大峽谷;3、知子羅;4、諾鄧古村;5、民族風情;6、中緬邊境集市。諮詢報名:KK 微信/電話:18002276411D1: 全國各地—昆明市集合D2: 昆明—大理諾鄧古村D3: 諾鄧古村—知子羅D4: 知子羅—丙中洛D5: 丙中洛全天D6: 丙中洛-獨龍江D7: 獨龍江全天D8:獨龍江-永平D9: 永平縣-昆明-散團
  • 大理諾鄧古村,雲南唯一千年名字沒改過的村莊,必遊的四大網紅點
    諾鄧,是一座神奇的村寨,隱於大理州雲龍縣諾鄧鎮的高山上,房屋都是盤山而起,過著靠山吃山的生活。如今諾鄧相當有名氣,但在過往年間,也曾是遺世獨立的,自茶馬古道衰落以後,諾鄧便在世人的關注和歷史的記載裡暗淡了起來。
  • 行者筆記下的諾鄧,一個被火腿帯火的千年古村
    「諾鄧」是一個白族山村的名字,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郊6公裡處。自唐代南詔時期起,它就一直沿用「諾鄧」這一村名,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走進諾鄧它的位置不算偏遠,但因為隱藏於群山之中,極少有人知道,它以奇妙的「太極鎖水」,豐富的信仰和民族文化,曾經發達的鹽業留下的遺存,構成了十分鮮見的自然和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