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理雲龍諾鄧 探訪延續千年的白族古村落

2020-11-03 人民網雲南頻道

人民網雲龍10月30日電 (虎遵會)深秋時節,走進位於雲南大理雲龍的諾鄧古村,這個擁有千年歷史的白族古村落,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古樸而安靜。

據了解,「諾鄧」歷經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名稱一直延續至今,因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據考證,這座村莊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也是雲南省最早的史籍《蠻書》記載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稱不變的村邑。

諾鄧古村現存眾多的古建築和人文古蹟,特別是目前保存完好的古村風貌,以及百年以上的眾多明清古建築,原態原貌相當完整,在雲南以至國內都十分罕見。這些建築,深刻地記錄著千百年來雲南這一地區在文化、經濟、政治和社會民俗等方面的歷史進程。因此,搶救、保護好諾鄧古村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利用價值。

相關焦點

  • 寶豐古鎮,是古代雲龍先民的發祥地之一,位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諾鄧位於大理雲龍縣的大山裡,這裡有很多建築形式獨特的白族民居,和隱秘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山林風景。一部《舌尖上的中國》讓諾鄧火腿火便了大江南北,來這裡一定要嘗嘗。諾鄧村四面環山,村前有水,圍繞著鹽井就著山勢修築了層層疊疊的民居,是一個很美的隱世村落。
  • 千年白族古鎮諾鄧
    從丙中洛出來原計劃是去貢山看獨龍族紋面女,不巧遇大雪封山只得作罷,臨時決定改道大理州雲龍縣諾鄧古鎮。距離雲龍縣城不遠處的半山上有一觀景臺,這裡視野開闊,可看到一幅「太極圖」的自然景觀:沘江水在這裡繞出一個「S」型的大灣子,形成了類似道家「太極圖」的天然地貌奇觀。在這天然太極圖東面有諾鄧河從「太極兩儀」的正中間流過,形成「太極鎖水」之勢。
  • 千年白族村——諾鄧
    這就是--- 諾鄧村(白族語中意思就是「有老虎的山坡」)諾鄧古村位於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城以北的深山裡,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白族村寨,全國首批「中國景觀村落」,雲南十大旅遊古鎮之一。諾鄧是一個因鹽業而發展起來的古村落,長期以煮鹽為生,曾一度是封建社會滇西地區的經濟重鎮,一千多年來,諾鄧村名從未變更過,對於一個偏僻的小村莊來說,堪稱地理史上的奇蹟。諾鄧因為井鹽,成就了諾鄧火腿,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如今家家戶戶還是用古法醃製火腿。
  • 大理旅遊之——雲龍縣丨這座「千年白族村」如今還好嗎?
    大理白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8個縣,3個自治縣,統稱為大理州12縣市。雲龍縣隸屬於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傳統的白族聚居區,這裡人傑地靈,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其自然風光也非常引人入勝。1、「諾鄧」「諾鄧」是一千多年未變的最古老的村名,保存了千年不變的面貌,是白族最早的經濟重鎮。近年因《舌尖上的中國》讓諾鄧火腿聞名全國。 諾鄧村位於雲南大理雲龍縣石門鎮,距大理州州府所在地165公、距縣城約7公裡。
  • 去大理雲龍探秘
    趁著假期還剩幾天,來大理雲龍,位於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城西北,村中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和著名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以雲龍縣城諾鄧鎮為中心的諾鄧景區,包括諾鄧千年白族古村、天池、天然太極圖、虎頭山、沘江古橋梁等景觀。
  • 大理有座「隱世」古村,藏絕世美景幾乎被人遺忘,去過的人不多
    很多人喜歡大理,愛上那裡的蒼山洱海,多半是因為一種浪漫的情結。有人喜歡環洱海自駕,迎著風,做一個少女般的夢。但其實,大理不光有洱海邊那些耳熟能詳的風景,比如大理古城、比如雙廊……大理還有一些古村落值得去轉一轉。
  • 有一種鄉愁叫諾鄧,有一種火腿叫諾鄧火腿
    諾鄧位於雲南省城以北的深山裡,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白族村寨。這是一座擁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白族村寨,這裡的民居依山而建,多為明清時期建築。,就是青山古木、飛鳥盤桓。諾鄧火腿的配料獨特,製作精細,具有濃鬱的鄉土風味和白族醃臘製品的風格,每年春節前夕隆冬臘月之際,當地白族人紛紛忙著宰殺肥豬,製作火腿。諾鄧火腿屬於&34;的典範,醃製完成一隻火腿需要不少時間和心血。
  • 大理這個古村,是「雲龍太極圖」發源地,被譽為山谷中的世外桃源
    除了麗江外,大理古城也是很多人的選擇,在大理這片土地上有幾大景觀聞名於天下,例如上關風、下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其不僅突出了雲南大理詩情畫意般的美景,更是展現了這裡人文歷史底蘊的深厚,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有一個雲龍縣,縣內有個鄧古村,這時已有千年歷史的村落。
  • 大理最震撼的山水奇觀,雲龍太極圖,大自然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
    許多人都去過大理,但未必都去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雲龍縣。為什麼提起這個縣?由於該縣人口眾多,有一千多年不變的古村莊,著名的「諾鄧火腿」就產自此。同時,就在諾鄧古村的背後,還有一幅歷經千年形成的自然山水奇觀——雲龍太極自然圖。正如你現在所見,河水繞著群山流過,形成了一種太極的圖案。這裡的風景被當地人稱為「太極鎖水」。這兒山清水秀,風景秀麗,空氣清新自然,是天然氧吧。
  • 櫻花紅銀杏黃|大理無量山、騰衝、諾鄧8日落地自駕,11月美醉
    350KM● Day3 大理-騰衝 330KM● Day4 騰衝一日遊 -KM● Day5 騰衝-諾鄧古村 290KM● Day6 諾鄧-南澗 280KM● Day7 南澗-楚雄 300KM● Day8
  • 千年白族古村--諾鄧
    這是一座生在半山,活於雲端的千年古村落。2019年1月初識,今年8月再訪。原以為已經很了解這裡,但對比其千年歷史和鹽馬文化,自己頂多算是「識其表一二」!而這些就已經深深的吸引了我……尤其是站在大青樹下,仿佛能聽到、看到生動的古韻和鮮活的傳承!
  • 雲南隱秘村落,倚靠千年山崖,交通出行靠騾子,你會來嗎?
    ,地處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風景名勝區南端的雲南省雲龍縣,距大理州州府所在地165公裡,交通便利,是白族最早的經濟重鎮,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也是雲南省最早的史籍《蠻書》記載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稱不變的村邑,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和著名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
  • 走遍雲南之走進大理秘境雲龍!這裡的東西真好吃(圖)
    雲龍是李雲龍的雲龍!雲龍縣地處滇西瀾滄江縱谷區,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怒江州的結合部。東連洱源、漾濞縣,南鄰永平縣和保山市,西靠瀘水市,北交劍川、蘭坪縣。傈僳、阿昌等十多個民族,其中白族人口佔總人口的73%。
  • 雲南滇緬公路旅行研學公益之旅產業扶貧走進雲龍縣
    據悉,北鬥鄉位於永平縣城東北部,是大理州永平、漾濞、雲龍西三縣九鄉鎮的結合部,東與漾濞縣太平鄉、富恆鄉隔河相望,北與雲龍縣團結、保豐兩鄉山水相連,西與雲龍縣龍門鄉、博南鎮接壤, 南與雲龍縣龍街鎮相連,「博南古道」、老滇緬公路、320 國道和黃金公路穿境而過,大保高速公路擦邊而過。相傳北鬥村東面太保山上有七星石,面朝北,古有「七星朝鬥」之說,故名「北鬥」。
  • 雲南傳承千年的古法火腿工藝,井水中提煉鹽醃製,媲美西班牙火腿
    ,其古井鹽並非海鹽般鹹,這裡的鹽比較潤口和特別自然的香味,這就是和其它火腿最大的區別,這裡一般在三年的火腿都可以生吃,口感極佳,媲美西班牙火腿,而這種古法製作的火腿隱藏於這座高山古村落中已有一千多年了,直到「舌尖上的美食」將這道古老的美食分享於世間,並躋身於中國的四大火腿名列中,這道千年火腿便是雲南大理雲龍縣白族古村的「諾鄧火腿」!
  • 大理諾鄧古村,雲南唯一千年名字沒改過的村莊,必遊的四大網紅點
    諾鄧在白族語的意思是「有老虎的山坡」,始建於漢初以前,歷經五國十代更有意思的是,從建村開始,諾鄧這個村名,歷經千年從未變過,這在雲南省裡是唯一一個,放在全國也不多見。,分別是千古鹽井,滷脈龍王,北山古樓,河東民居,鹽街鹽局,百年青樹,提舉衙門,道長月臺,銀匠舊宅,河頭潭影,黃家古榕,貢爺家風,進士家雕,多臺院落,袖珍小院,臺梯市集,村巷石板,鹽馬古道,本主神祠,欞星門坊,文廟秋陽,玉閣星圖,五雲紅葉,香山晴嵐,最後就可以攀爬整個村子的制高點,一大片平原,俯瞰整個錯落有致的白族村落。
  • 大理諾鄧古村,看大自然的畫作,吃舌尖上的諾鄧火腿
    大家好呀,我是喜歡旅遊,喜歡分享的阿閃,隨著旅遊業越來越發達,目前有很多人山人海的網紅景點,但阿閃反而越來越喜歡去一些人少的地方,哪怕只是一個小村落,也許也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美景。往往一些不知名的景點,反而更值得人留戀,阿閃旅居在大理有一段時間了,發現大理其實還有很多藏著萬種風情,卻沒有被大家知道的景點。今天阿閃要介紹的這個地方就是大理雲龍縣諾鄧古村。這個小村莊到底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呢?大家快和阿閃一起去感受吧。很早以前阿閃通過《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美食紀錄片,知道大理雲龍縣有一個諾鄧古村,通過節目的宣傳,如今全國人民都知道諾鄧火腿非常好吃。
  • 國慶|拿著這份小眾攻略深度玩轉大理
    ,也是大理白族扎染之鄉。而沙溪,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集市,至今仍保留著馬幫文化。探訪舌尖上的秘密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的深山中,有一座寧靜的古鎮,自唐朝至今,一直被叫做「諾鄧」,從未更改過名字,因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 不止麗江大理,雲南清秀、古樸、絢麗的古城古村,都在這裡了!
    巍山古城街景CHAPTER 2 諾鄧古村一把井鹽,一片火腿,一個千年村落的2天一夜「萬馱鹽巴千石米,百貨流通十士奇」道盡了諾鄧昔日的繁華。「千年等一腿」的廣告詞雖說誇張,也道出了諾鄧火腿的「物以稀為貴」。
  • 行者筆記下的諾鄧,一個被火腿帯火的千年古村
    「諾鄧」是一個白族山村的名字,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郊6公裡處。自唐代南詔時期起,它就一直沿用「諾鄧」這一村名,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走進諾鄧它的位置不算偏遠,但因為隱藏於群山之中,極少有人知道,它以奇妙的「太極鎖水」,豐富的信仰和民族文化,曾經發達的鹽業留下的遺存,構成了十分鮮見的自然和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