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名臺灣宜蘭歌仔戲愛好者來到漳州,重溫「漳州腔」

2020-12-11 中國日報網

「咳仔羅咧咳噯仔羅咧噯,噯仔羅咧噯仔伊都……」,一首閩南語民謠《桃花過渡》的歌聲輕快地唱響著。時隔71年,歌仔戲業餘愛好者組織的宜蘭漳州籍後裔親人參訪團,追尋著都馬調音符來到原鄉,與漳州市歌仔戲藝術家們再續「漳州腔」。

10月24日上午,40名臺灣宜蘭歌仔戲愛好者在漳州與漳州市歌仔戲(薌劇)演員們進行文化交流。據了解,宜蘭地區是臺灣漳州籍後裔的大本營,參訪團員來自宜蘭壯圍各行各業,有小企業負責人、教師、當地長青歌仔戲團員、家庭主婦與退休人士組成,他們都有著共同愛好,就是閒暇時愛唱歌仔戲。

交流期間,臺灣宜蘭歌仔戲愛好者與漳州市薌劇團名家們重溫「漳州腔」、切磋歌仔戲技藝,共話兩岸歌仔戲傳承;探訪歌仔戲「都馬調」起源地漳州南靖縣都美村和馬公村,再敘薌劇與歌仔戲的淵源;走訪閩臺保生大帝祖廟白礁慈濟宮、南靖土樓、雲水謠、南普陀寺等歷史文化古蹟,開展了一場豐富生動的歌仔戲祖地探尋之旅。

導報記者了解到,臺灣歌仔戲唱腔於上世紀40年代加入了〔都馬調〕,即由南靖縣抗建都馬劇團傳唱至寶島,劇團留在了臺灣,改稱「都馬班」。1948年該劇團赴臺演出前,曾棲息過南靖縣都美村厚慶樓;現今這座始建於鹹豐六年(1856年)的厚慶樓,雖滄桑斑斑,卻見證了都馬班藝人們的喜怒哀樂。參訪團員同時前往馬公村馬公廟與附近的後眷樓。「錦歌生發在薌江,蠻歌野調千古傳。」清末民初,臺灣歌仔戲在臺灣宜蘭成型,由漳州錦歌唱腔演唱「歌仔冊」戲文、結合「車鼓弄」的表演程式、經過「歌仔陣」、「落地掃」、「半暝反」等發展階段,躍上戲曲舞臺而形成大戲。

據悉,上世紀20年代,臺灣歌仔戲傳入白礁、廈門;30年代盛行漳州、泉州。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侵佔廈門,閩南軍政當局,因戰時軍事政治原因,下令禁演臺灣歌仔戲,在漳州的藝人們為謀生計,重新吸收錦歌音樂,另創「改良調」新腔,更稱「改良戲」

導報記者 焦修博 通訊員 陳政虹 編輯 洪婷婷

來源:海峽導報大漳州

相關焦點

  • 40名臺灣戲迷參訪福建漳州 再敘薌劇與歌仔戲淵源
    中新社漳州10月27日電 題:40名臺灣戲迷參訪福建漳州 再敘薌劇與歌仔戲淵源作者 龔雯「觀摩參訪唱歌戲,海峽兩岸好情誼……希望日後多來往,來來往往萬事通。」40名臺灣宜蘭歌仔戲愛好者日前在薌劇(歌仔戲)起源地福建漳州座談交流時,合唱起由宜蘭地方閩南語民謠改編的《丟丟銅》與《桃花過渡》,表達此行感受與期盼。23日以來,臺灣商工統一促進會壯圍分會的40名漳州籍後裔會員組成「宜蘭壯圍鄉老人會歌仔戲研習班」,追尋著歌仔戲「都馬調」音符來到漳州、廈門參訪交流。
  • 薌劇與歌仔戲:花開兩岸 跨海傳戲
    300多年前,大量漳州人隨軍入臺,帶去了家鄉的錦歌、車鼓弄等民間藝術,以解思鄉之情,並逐漸將其搬上舞臺,在清末民初流變為臺灣歌仔戲。上個世紀20年代,臺灣歌仔戲班渡海回閩,歌仔戲因此回傳故裡。  「漳州戲曲土壤深厚,京劇、漢劇、梨園戲等外來劇種都頗為流行,更何況是一脈相承的歌仔戲。」王文勝說,有著相同鄉音、相近曲調的歌仔戲一經落地,便傳遍九龍江流域。
  • 臺灣宜蘭海域5.8級地震 漳州多所學校有序疏散
    臺灣宜蘭海域5.8級地震 漳州多所學校有序疏散 2020-12-11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當文青遇見傳統-臺灣宜蘭傳藝中心
    GM斜槓文青姐姐Ms.Jassica她將在明天北京/臺灣時間14:30作為馬蜂窩首個介紹臺灣的主播出場在臺灣的東北角有一城市名為宜蘭,這個面積僅2000餘平方公裡的區域,是臺灣傳統戲曲歌仔戲的發源地。為了讓歌仔戲這類型藝術、工藝能夠繼續傳承、延續,傳承下去,就在這座城市建立了一座號稱動態博物館,將臺灣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創作思維結合的園區-「宜蘭傳藝園區」文昌街景依據臺灣新竹湖口、三峽、鹿港、臺北大稻埕等各地街屋特色設計而成,宜蘭傳藝園區為展現臺灣傳統聚落氛圍,透過市集、街景及傳統店家等元素來呈現傳統聚落食衣住行生活環境。
  • 臺灣觀光旅行—玩遍宜蘭攻略
    宜蘭以山水勝景取勝,北關、太平山、翠峰湖、棲蘭、明池、松蘿湖、神秘湖、福山植物園最為代表;人文風情則有頭城牽罟、二龍村賽舟、本地歌仔戲,還有致力田園鄉土體驗的頭城、北關、香格裡拉等休閒農場,以及南澳純樸的泰雅風情;而規劃設計精良的冬山河遊憩區
  • 歌仔戲:閩南人的獨特記憶,源於臺灣曾輝煌一時,還有人記得它嗎
    今天要講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歌仔戲,它是福建省漳州市、廈門市、泉州市以及中國臺灣的地方傳統戲劇,在漳州也有「薌劇」之稱。歌仔戲並不像京劇那樣流傳至全國範圍,它實際上只是一種小劇種,但在中國戲曲史乃至福建省戲曲史上卻有著相當獨特的地位,因為其連接著兩岸的歷史、文化和美學價值觀。
  • 臺灣宜蘭,幾米故鄉,美成了詩.
    這些場景都離不開一個地方對幾米的影響幾米的故鄉--臺灣宜蘭一個一言不合就美成了詩的地方由於大地的脈動和溪水、海浪、季風的相互糅雜,宜蘭擁有臺灣其他地方少有的獨特景觀。今日的宜蘭,擁有雅致的景觀,潔淨的環境,質樸的民風和傳統的文化,被稱為臺灣人的「心靈之鄉」。
  • 臺灣超炫歌仔戲,讓年輕人愛上老傳統
    日前,臺灣最知名的歌仔劇團明華園首次來到福州獻演經典劇目《貓神》,為福州觀眾帶來一場視覺與聽覺盛宴。明華園設有一個總團及八個子團,是臺灣目前規模最大的民間劇團,也是臺灣現存最長壽的劇團。1929年,明華園在臺誕生,其興衰起伏,也代表了臺灣百年歌仔戲的發展歷程。這個傳奇劇團是如何帶領歌仔戲重返劇院舞臺,又是如何在兩岸颳起歌仔旋風,並進行跨界演出的?今天讓我們走進明華園,探訪一番吧!重返劇院登「陸」交流「明華園最艱難的時候,全團連續三天吃不上一頓白米飯,甚至除夕夜也在廟口演出。」
  • 臺灣龜山島:福建先民開拓 漳州是原鄉
    (記者 劉深魁 攝)  風光旖旎的臺灣龜山島,在大陸遊客中享有盛名,除了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它與大陸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龜山島是太平洋上的一座火山島,位於臺灣宜蘭縣頭城海岸東邊大約10公裡處,因外形酷似一隻浮在海面的龜而得名。全島面積僅2.85平方公裡,是臺灣難得的賞鯨好去處。  神秘的龜山島,最早由閩南先民開拓。
  • 兩個小朋友Discovery-臺灣·宜蘭
    宜蘭,古稱"蛤仔雞",原為平埔族Kavalan人居住地,直到清朝才開墾成為城市。在東北季風的吹拂下,宜蘭盡攬雨水溼氣,故人稱"竹風蘭雨"。宜蘭以山水勝景取勝,北關、太平山、翠峰湖、棲蘭、明池、松蘿湖、神秘湖、福山植物園最為具有代表性。山林、沼澤、河塘遍布,山鳥與水鳥齊飛。宜蘭特產種類多樣而具有特色-- 「羊羹」、「鴨賞」、、「膽肝」及「蜜餞」,合稱宜蘭四寶。
  • 臺灣宜蘭·當吃貨遇到羅東小鎮
    宜蘭位於臺灣島東北部,三面環山,一面朝海,主體為蘭陽平原,東面緊鄰浩瀚的太平洋,北面、南面、西南均由雪山山脈及中央山脈所阻隔,向來以山水勝景取勝。這是我第一次來宜蘭,因時間有限,就沒有在宜蘭的行政中心宜蘭市停留,而是只直接到了宜蘭的商業中心羅東鎮。羅東鎮雖然規模不大,是全臺灣鄉鎮級面積第一小,卻擁有懷舊復古的林場景色和充滿民俗文化的傳統藝術中心。
  • 閩臺聯手推動漳州哪吒鼓樂申報「非遺」
    中國日報網消息:近日,漳州薌城區有關部門與臺灣有關機構聯手推動漳州「哪吒鼓樂」申報國家級「非遺」。哪吒鼓樂現主要流行於漳州的薌城、龍海、南靖一帶和臺灣部分地區。臺灣民眾俗稱它為「法仔鼓」,其表演的絕活——「咬旗」陣式為:兩隊各有一人手拿頭旗左右翻動,一人擎香爐緊隨其後,接著是14名男子手持貼有靈符的長柄手鼓,最後則是天尺、馬鑼。
  • 漳州畲民過臺灣
    據1926年調查資料顯示,臺灣人口中80%以上祖籍是泉州或漳州的,其中泉州籍約佔45%,漳州籍約佔35%。閩南移民與當地原住居民雜居交流,這些閩南人從大陸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以社會改造者的身份出現在臺灣的土地上。在這五次浪潮中,都有漳州的藍姓畲民參與。早在明代,就有漳州人藍鳳開墾臺南大康村;漳州畲族藍姓遷徙臺灣,大部分是因為隨軍和利用既有利益。
  • 歌仔戲與電影碰撞出的火花
    和展現本土喪葬習俗的《父後七日》一樣,《龍飛鳳舞》有著由各式通俗戲劇、影像元素拼貼出的歌仔戲獨特風貌,所講述的故事也草根性、幽默性十足。歌仔戲是現存劇種中唯一源起於中國臺灣的戲曲劇種。明末清初,福建漳州一帶的錦歌、車鼓、採茶等閩南民間曲藝歌舞傳人臺灣,發展成民間迎神賽會節日的演唱形式——歌仔陣,後又在後續傳人臺灣的四平戲、白字戲、京劇等各種民間藝術形式的影響下,經過糅合吸收後形成了一個新的劇種「歌仔戲」。
  • 2020年福建漳州龍海市歌仔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招聘5人公告
    因工作需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的原則,龍海市歌仔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擬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勞務派遣人員5名,具體招聘事項公告如下:一、招聘崗位 七、聘用體檢、政審均合格的與龍海市勞務派遣有限公司籤訂勞動合同並派遣至龍海市歌仔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工作,三年一聘,其中試用期三個月,試用期內不合格的依法解除勞動合同。
  • 跟著宜蘭小吃,我們去玩遍宜蘭!
    宜蘭以山水勝景取勝,北關、太平山、翠峰湖、棲蘭、明池、松蘿湖、神秘湖、福山植物園最為代表;人文風情則有頭城牽罟、二龍村賽舟、本地歌仔戲,還有致力田園鄉土體驗的頭城、北關、香格裡拉等休閒農場,以及南澳純樸的泰雅風情;而規劃設計精良的冬山河遊憩區
  • 遊臺灣:鄉土又文藝的宜蘭
    蘭陽博物館宜蘭,又叫蘭陽,坐落在臺灣的東北角,歷史上是臺灣最後被開墾的土地,如今是臺灣小農經濟發展的典範。宜蘭有獨特的味道,這裡的閩南話是帶有獨特鼻音的漳州漳浦口音。小吃也獨特,像芋泥加蜜餞、甘蔗燻鵝肉、糕渣、金棗、鴨賞、膽肝、卜肉、牛舌餅、米粉羹、蒜頭肉羹、溫泉蔬菜等等,都是屬於宜蘭的獨一無二。位於冬山河畔的臺灣傳統藝術中心,將宜蘭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臺灣各地的民間藝術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 臺灣的民俗文化中,媽祖祭拜和歌仔戲都非常有特色!
    在臺灣眾多的民俗文化中,媽祖祭拜和歌仔戲都是非常有特色的,這兩種文化已經深深的滲入到臺灣民眾的生活中。要是你想要去臺灣旅遊的話,還有是必要感受一下這些文化氛圍。下面,小編就來詳細介紹一下這兩種民俗文化。
  • 聞著香味到宜蘭,玩遍宜蘭大攻略!
    宜蘭以山水勝景取勝,北關、太平山、翠峰湖、棲蘭、明池、松蘿湖、神秘湖、福山植物園最為代表;人文風情則有頭城牽罟、二龍村賽舟、本地歌仔戲,還有致力田園鄉土體驗的頭城、北關、香格裡拉等休閒農場,以及南澳純樸的泰雅風情
  • 臺海觀瀾:福建漳州努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
    王東明 攝中新網福州7月24日電 (記者 徐德金 張金川)臺灣同胞重要祖籍地的福建漳州,如今成為許多臺商臺企投資興業、開拓大陸和國際市場的熱土。數據顯示,目前在漳州投資的臺灣企業超過3000家,涵蓋石化、機械、家電、建材、食品、服飾等行業。其中,漳州臺商投資區是大陸臺企發展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有臺塑、統一、泰山、燦坤等127家臺資企業入駐,投資總額53.8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