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華文明第一縷曙光,存續近兩千年的紅山文化族群去哪了?

2020-12-17 小騰趣談

紅山文化,是華夏文明中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它以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和大凌河為中心,廣泛分布於今河北、遼寧、內蒙古三省相交之處。

紅山文化始於母系氏族社會末期,文化主體形成於父系氏族社會。經碳14測定,紅山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4000至前3000年,存續近兩千年。

紅山文化遺址發掘了大量和陶器,是具有細石器特徵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紅山文化的早期人類的生產以農業為主,兼具有家畜飼養和漁獵等。

從時間上來看,紅山文化處於夏朝建立之前,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皇五帝時期。從考古層面來講,紅山文化的源頭和去向,還在論證中。

紅山文化的彩陶和玉雕技藝相當高超,目前出土的玉器已過百件,外形以鳥、獸、龜、龍為主。遺存中還發現了坩堝殘片,這是冶銅的工具。

紅山文化居民居住的房屋為方形半地穴式,以部落氏族形式存在。紅山文化是諸多史前文化中,是唯一以玉器而著稱的文化,這是其獨特處。

但紅山文化並不是這一時期唯一的文化,與之對應的還有處於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從考古研究來看,這兩種史前文化曾經相互交匯過。

那麼,紅山文化是消失了還是被別的文化所繼承?從考古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似乎並沒有得出答案,畢竟考古是以實物為基礎,來論證歷史。

但從歷史記載和時空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又能被推測出。

仰韶文化是黃河流域的一種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它的發展要比紅山文化早一千年,兩種文化有一千年的共存時間。

從文獻記載來看,仰韶文化和紅山文化所處的年代,在學界被稱為傳說時代,時間上正好與三皇五帝所處的時代相同。

於是有學者提出,紅山文化可能就是華夷部落聯盟或者是華胥部落。從出土的古城遺址來看,紅山文化已經形成了部落聯邦制的雛形。

而仰韶文化可能就是史料中記載的炎黃部落,紅山文化的出土物要比仰韶文化更加豐富一些,據此推測華夷部落比炎黃部落文化先進。

傳說中的史前大洪水就爆發在這一時期,面對洪水的肆虐,中原地區的炎黃部落只能向更高的北方遷徙,於是兩種文化首次發生碰撞。

從文獻記載來看,華夷部落所處的紅山文化與傳說中的蚩尤活動時期相符,涿鹿之戰,可能就是黃帝率領部落北上時與蚩尤爆發的大戰。

涿鹿之戰被廣泛記載與文獻資料中,比如《史記》、《山海經》等都有記載。但這僅僅只是一種推測,這兩種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與史料記載相吻合。

商周時期流行饕餮紋飾,可能就是傳說中蚩尤的雛形,黃帝在擒殺蚩尤後,兩種文化進行了融合,孕育出了後來的華夏文明。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紅山文化就是後來北方所有遊牧部落的源頭,包括匈奴、東胡等諸部落。但這種觀點僅為學術觀點,缺乏相關的證據。

我們最後看看紅山文化玉雕的形制,出土的有雙熊頭三孔玉器、蛇形龍玉器、神龜玉器、雲形玉器和鳥玉器。

這些出土物的形制,與古文獻中記載的黃帝部落圖騰高度吻合,黃帝的五種圖騰分別是熊、龍、龜、雲、鳥。這些特徵為何與黃帝部落如此契合?

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中原的仰韶文化與北方的紅山文化交流過,這是否與黃帝和蚩尤有關,還有待考證,目前僅僅只是推測。

可以肯定的是,紅山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源頭之一,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是傳承有序的。

紅山文化可能融入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成為夏朝之前的社會文明。

相關焦點

  • 石峁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另一縷曙光
    石峁古城規模巨大,建築宏偉,遺存豐富,體現出歷史時期的族群的繁榮和生產技術的發達。考古和文獻己經證明這裡的文明形態早於中原。所以必須改變中華文明中原起源視角才能還歷史的本來面目。石峁古城先於夏朝應該在功能上定位於西戎族群黃帝部族方國都城。年代應定位於5000以上。
  • 紅山文化真的是五千年文明的起源嗎?又如何融入到華夏文明中的?
    北紅山、南良渚一度被很多學者認為是文明程度可以挑戰中原文明的文化傳承,隨著牛河梁遺址的發現及對紅山文化的深入研究,紅山文化一度被譽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曙光。大量精美玉器的出土,更是彰顯了其獨特的地位。毋庸置疑,玉文化和龍文化都是中華文明中比較高貴的文化元素,那麼遠在關外的紅山文化是如何入主中原並將文化傳承下來的吶?
  • 中國新千年第一縷曙光照射在哪?如今這個地方還被稱為東海好望角
    你知道中國新千年第一縷曙光是照射在哪裡嗎?你知道中國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在哪裡嗎?其實這個地方就在浙江溫嶺的石塘縣,當兩千年中國的第一縷曙光照射在這裡時,石塘縣便譽滿中國、香聞世界,而以此紀念所建的千年曙光碑就巍然矗立於曙光園中心。
  • 曾將中華文明史提早千年,國博推出紅山文化考古展
    紅山文化是距今約6500 - 5000年前中國東北地區西遼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在中華五千年文明中佔據著獨特的地位。其中著名的牛河梁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是一處紅山文化晚期獨立於居住區以外、規模宏大的祭祀遺址群,距今5500 - 5000年。
  • 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紅山文化與紅山文化女神像
    紅山文化發源於東北西部,起始於五、六千年前的農業文明,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分布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遊。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
  • 中國新千年第一縷曙光首照地,還是東海的好望角,你知道在哪嗎
    昨晚入住有海的窗客棧,客棧就在海邊,推開窗就是無敵海景,天公作美,第二天晴空萬裡,起了個大早,看了一場新千年的第一縷曙光。有海的窗客棧是一棟三層的石屋,非常有特色的石頭房子,住著舒服,聽歌,看海。看,這就是 中國 新千年第一縷曙光,太陽緩緩的從東邊升起,慢慢的越來越亮,接著染紅了一片天空,真是美極了。說到 溫嶺 ,大家一定會知道石塘。這個有山有海有陽光,天生麗質難自棄的城市,一切美景,皆是遠古的饋贈。 溫嶺 地處浙東南沿海,三面 臨海 ,是新千年、新世紀 中國 大陸第一縷陽光首照地。
  • 東海好望角最美民宿,看中國新千年第一縷曙光
    2018-11-19 07:05:01 來源: 何陳文 舉報   說到東海好望角,大家知道在哪嗎
  • 紅山文化
    因而,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群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其本身所具有的重大科學價值和意義,奠定了它在中國考古學史乃至世界考古學史上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自1983年開始的考古發掘,先後出土了大量珍貴的紅山文化文物,其中,兩件龍形玉器的出土,最受矚目。
  • 旅遊:石塘,位於溫嶺的小鎮,中國大陸新千年第一縷曙光首照地!
    溫嶺緊鄰東海,石塘位於溫嶺市的最東邊,千年曙光照耀之處,就在石塘。石塘是一個旅遊元素蠻多的小鎮,有千年曙光園、漁家樂、海上長城、健身綠道等景點,這些年也被很多人介紹過。近幾年來,浙江溫嶺石塘鎮可以說是發展的越來越好了,景色也越來越迷人了。
  • 紅山文化遺址出土「中華第一龍」,被鎖倉庫長達10年,如今成國寶
    被譽為「文明的曙光」的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年,在2007年,專家偶然發現了良渚遺址,讓良渚文化首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並且被專家稱為文明史的聖地,良渚文化主要出現在長江中下遊地區。而在同時期的內蒙古地區一帶,還有一個著名的農業文明,被叫做紅山文化,也作為我國華夏文明最高的文明之一,前段時間,農民偶然發現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的珍貴文物。
  • 「中華第一龍」領銜,紅山文化上古玉器集結國家博物館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10月17日,「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中華第一龍」碧玉C形龍、玉玦形龍、玉勾雲形器等代表性紅山文化玉器,呈現了紅山玉文化全貌。
  • 紅山文化遺址將中華文明歷史推進至6500年前
    2020年7月22日,筆者有幸隨著公司一行來到了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參觀了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紅山文化是我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重要的一支考古學文化類型,因首先發現於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後遺址而得名,距今6500-5000年。紅山文化廣泛分布於長城內外、燕山南北,主要發現集中在老哈河和大凌河流域。
  • 回放 BMW中國文化之旅遼寧探訪——紅山文化與中華文明的起源
    回放 BMW中國文化之旅遼寧探訪——紅山文化與中華文明的起源
  • 「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國博開幕
    (遼寧省文物局)和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承辦的「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這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的要求,以「加強考古成果和歷史研究成果的傳播」為宗旨的歷史博物展覽。
  • 「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
    2020年10月17日,「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的碧玉C形龍和玉玦形龍等代表性紅山文化玉器,呈現了紅山玉文化全貌。本次展覽分為禮重在祭、唯玉為葬和文明曙光三個單元,共展出玉質禮器、紅陶祭器、人像雕塑等珍貴文物160餘件,結合考古現場圖片和建築過程復原,集中展示了紅山文化遺址歷次重要發現和最新考古成果,其中田家溝和半拉山墓地出土文物為首次在遼寧省外展出。杜建坡/人民圖片
  • 遼寧展出246件紅山文化出土文物 揭開千年文明神秘面紗
    新華社瀋陽10月16日電(記者張非非 趙洪南)「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於16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246件紅山文化出土文物再現了紅山文化的完整脈絡和獨特內涵,揭示了紅山文化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紅山文化為世人所知的是其精美的玉器,本次展覽集中了遼寧、內蒙古地區考古發掘出土的紅山文化玉器精品,其中特別珍貴的文物有玉玦形豬龍、玉C形龍、玉勾雲形器、玉斜口筒形器、玉人、玉鳳等。遼寧省博物館館長吳炎亮說,本次展覽是紅山文化研究工作成果的階段性總結和匯報。
  • 良渚文化:中華文明的曙光
    2012年5月,歷時10年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階段性成果公布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趙輝聯名發表的《關於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這樣提出。2015年7月末8月初,記者從南京出發,經杭州、上海、蘇州、常州,繞太湖南、東、北側而行,現場探訪了那些沉睡數千年後再度震驚世人的史前文化遺址。
  • 紅山文化玉器:中華文明象形文字的原始碼
    大勾雲形珮紅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紅山文化玉器最早發現於遼寧省凌源縣牛河梁遺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裡見到一件勾雲紋玉佩。以後,在紅山文化諸遺址中多有玉器發現,以凌源縣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縣東山嘴等遺址出土較多,內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漢旗大窪、遼寧省阜新縣胡頭溝等處也有不少重要玉器發現。紅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數為動物造型的裝飾品,構成這一文化的顯著特徵。
  • 天中講壇新石器系列(4):中華文明起源的紅山模式
    1974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劉觀民先生看到了這件玉器,一眼就認出這是一件紅山文化時期的遺物。1985年,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再次對這件玉器進行鑑定,並指出這是一件紅山文化時期的碧玉龍。1986年,《人民畫報》用一個版面的篇幅登載了碧玉龍的照片,「中華第一玉龍」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 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國博開幕
    )承辦的「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紅山文化是距今約6500—5000年前中國東北地區西遼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在中華五千年文明中佔據著獨特的地位。紅山文化最早發現於20世紀初。1955年,考古學家尹達在《中國新石器時代》一書中首次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