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展出246件紅山文化出土文物 揭開千年文明神秘面紗

2020-12-17 新華社

新華社瀋陽10月16日電(記者張非非 趙洪南)「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於16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246件紅山文化出土文物再現了紅山文化的完整脈絡和獨特內涵,揭示了紅山文化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展覽以遼寧省博物館、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的紅山文化精品文物為主體,並向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相關文博單位借展。展覽共展出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展品246件,其中遼寧省博物館、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48件。紅山文化為世人所知的是其精美的玉器,本次展覽集中了遼寧、內蒙古地區考古發掘出土的紅山文化玉器精品,其中特別珍貴的文物有玉玦形豬龍、玉C形龍、玉勾雲形器、玉斜口筒形器、玉人、玉鳳等。

遼寧省博物館館長吳炎亮說,本次展覽是紅山文化研究工作成果的階段性總結和匯報。通過歷年來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一系列考古調查和發掘,以及其他省市與紅山文化相關的考古發現,以出土文物全方位展示的形式,讓觀眾以多元的視角感知遼河流域早期文明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

紅山文化是中國東北地區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也是東北亞地區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考古學文化,在中華五千年文明進程中佔據獨特的地位。

紅山文化最初於20世紀初在內蒙古發現並被命名,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則是在遼寧朝陽牛河梁遺址,其考古成果聞名於國內外。牛河梁遺址群的祭壇、女神廟、積石冢、大型祭祀平臺等遺存的發現和發掘,玉人、玉鳳、玉龍等具有典型地域特徵和時代風格的玉器群確認,由此考古學家蘇秉琦提出探索遼西古文化古城古國的這一重大課題,紅山文化成為研究遼西地區文明化進程和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遼寧省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史前考古學文化。

考古學家郭大順說,以紅山文化為重要代表的諸多文化類型已成為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支柱,尤其是紅山文化遺址的發掘考古材料,充分顯示出早期旱作農業興起、母系向父系社會過渡、神權向王權社會初步轉變、大型祭祀活動多樣、原始古禮興盛和「惟玉為葬」等現象。(完)  

相關焦點

  • 古蜀文明綻放華光——210 件(套)文物揭開神秘古蜀面紗
    造型神秘的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華光璀璨的金沙遺址金冠帶、代表古蜀「王之遺物」的新都馬家鄉「邵之飤鼎」銘青銅鼎……7月19日,「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揭幕,210件(套)珍貴文物,揭開了悠遠神秘的古蜀面紗
  • 紅山文化玉豬龍來了
    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 楊博)作為「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的姊妹篇,「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將於10月16日在遼寧省博物館舉行開幕式。10月7日,「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精彩亮相,轟動一時。
  • 亞洲古代文明揭開神秘面紗
    來自敘利亞、阿聯、巴基斯坦、柬埔寨、黎巴嫩、日本共6個國家文博機構文物藏品,以及河北博物院展出的我國藏品,在今天揭開了神秘面紗,不少慕名而來的市民在這裡感受亞洲古代文明的獨特魅力。展覽將自12月4日開始,持續開放至2021年2月28日。
  • 紅山文化有多「牛」——又見紅山觀其「最」
    早在史前時期,在中華文明形成的過程中,遼寧就有舉世矚目的紅山文化,經過幾代考古人的辛勤工作,出土了許多精美的紅山時期的文物,它們是遼寧豐厚文化底蘊的真實寫照。  紅山文化遺址於上世紀初在內蒙發現並被命名,但最重要考古發現則是在遼寧朝陽牛河梁遺址,其考古成果聞名於國內外。
  • 「中華第一龍」國家博物館展出
    上周六,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中華第一龍」領銜160餘件文物,揭開「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面紗,邀觀眾重逢舊時光,探尋中華文明起源。  1986年7月,「中國文明起源問題找到新線索」的報導發布:遼西發現五千年祭壇、女神廟、積石冢群址。考古學界推斷,這一重大發現將中華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
  • 曾將中華文明史提早千年,國博推出紅山文化考古展
    紅山文化的發現曾經震動考古界,它將中華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澎湃新聞獲悉,10月17日,「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玉質禮器、紅陶祭器、人像雕塑等珍貴文物160餘件,集中展示了紅山文化遺址歷次重要發現和最新考古成果,其中田家溝和半拉山墓地出土文物為首次在遼寧省外展出。
  • ...300餘件文物 多個《紅樓夢》版本、續本及譯本即將首次揭開面紗
    今天一早,300餘件來自神秘「芮國」的文物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其中一根全長1.4米的金首銅鐏權杖是迄今國內發現的唯一金質權杖頭。展廳內還設置了互動設備,觀眾可以通過多媒體,與「芮國」有關的人物「聊天」,查看史實、傳世與出土文物等。
  • 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國博開幕
    紅山文化是距今約6500—5000年前中國東北地區西遼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在中華五千年文明中佔據著獨特的地位。紅山文化最早發現於20世紀初。1955年,考古學家尹達在《中國新石器時代》一書中首次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名稱。
  • 「中華第一龍」領銜,紅山文化上古玉器集結國家博物館
    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紅山文化是距今約6500-5000年前中國東北地區西遼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在中華五千年文明進程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在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重啟發掘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會同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遼寧省文物局)、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共同舉辦此次展覽。
  • 紅山文化
    因而,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群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其本身所具有的重大科學價值和意義,奠定了它在中國考古學史乃至世界考古學史上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自1983年開始的考古發掘,先後出土了大量珍貴的紅山文化文物,其中,兩件龍形玉器的出土,最受矚目。
  • 紅山文化玉器
    因而,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群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其本身所具有的重大科學價值和意義,奠定了它在中國考古學史乃至世界考古學史上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自1983年開始的考古發掘,先後出土了大量珍貴的紅山文化文物,其中,兩件龍形玉器的出土,最受矚目。
  • 新疆小河墓地出土文物浙江展出 揭西域神秘面紗
    新疆小河墓地出土文物浙江展出 揭西域神秘面紗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文瑛介紹小河墓地11日,記者在位於浙江杭州的中國絲綢博物館遇到了曾參與揭開小河墓地神秘面紗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伊弟利斯。日前,部分來自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文物在中國絲綢博物館對外公開展出。  在回憶起當年打開羅布泊小河墓地棺木的那一瞬間,他向記者感嘆,太美了,簡直比樓蘭美女還漂亮,「雖然女子全身裹著全新的麻布,但仍然可以看出其豐滿的身軀。」
  • 五千年前,神秘古蜀先民的青銅文明——發現三星堆巴蜀考古特展
    古蜀國以其燦爛輝煌的青銅文明而舉世聞名。然而,創造神奇青銅文化的古蜀王國突然消失,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至於是何種原因,眾說紛紜。三星堆博物館是個很值得去的地方。裡面展出了大約3400至5000年前大量的青銅器和陶器,從這些出土文物中可以了解巴蜀文化,這在其它地方是很難看到的。
  • 北京10億元紅山文物「被盜」 系私人博物館炒作
    人類人文龍壇博物館開張時很是風光,稱有兩萬餘件紅山文物  10億元紅山文物「被盜」引質疑  北京文物部門稱人類人文龍壇博物館展品不具備展出資格,請專家重新鑑定真假  曾經,這座博物館號稱館內價值10億元的藏品堪稱「紅山文化」,可以破解人類文明起源之謎,門票價格也超過故宮數倍。然而,一起藏品「被盜竊」案引出的合同糾紛不僅讓這座私人博物館大門緊閉,也引發了兩萬餘件文物的真假之爭。
  • 「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國博開幕
    「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國博開幕(攝影 | 龐道瓊)2020年10月17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
  • 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紅山文化與紅山文化女神像
    紅山文化發源於東北西部,起始於五、六千年前的農業文明,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分布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遊。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
  • 穿越五千年,神秘紅山文化打卡地
    20世紀初,中外學者在赤峰、朝陽等地進行了多次調查,日本人濱田耕作於1935年對赤峰紅山後遺址展開發掘,新中國成立後,尹達先生《新石器時代》中正式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紅山文化所處時代距今約6500-4800年,主要分布於西遼河流域,大致相當於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部和河北東北部,迄今已發現近千處相關遺存。
  • 卻「意外」揭開千年古墓的神秘面紗
    這件事情發生於1977年,在河南發生了很大的旱災,發生塌陷的主角就是丹江水庫。當年發生旱災的時候,水庫的水位發生了變化,變得極其的低,周邊的脊逐漸乾涸,出現了大量的塌陷區域。為了防止周邊發生更加嚴重的情況,相關部門對水庫的周邊進行了檢查,然而在檢查的過程中,大家竟然驚奇地發現在山體出現一個大洞,而在這個洞的深處,竟然是一處古墓。
  • 板橋鎮重現千年海埠盛景 出土珍貴文物
    講述    工地施工揭開千年商埠面紗    膠州板橋鎮因海運發達曾是唐宋時期全國五大商埠之一,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隨著上千年歷史變遷其地表建築早已沒有了蹤影,人們了解它的過去大多只能從一些書中才能獲知。
  • 作為中華文明第一縷曙光,存續近兩千年的紅山文化族群去哪了?
    紅山文化,是華夏文明中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它以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和大凌河為中心,廣泛分布於今河北、遼寧、內蒙古三省相交之處。紅山文化始於母系氏族社會末期,文化主體形成於父系氏族社會。經碳14測定,紅山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4000至前3000年,存續近兩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