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正元將在中小板上市:研發費用率低於同業 應收帳款佔比較高

2020-12-18 金融界

來源:麵包財經

中國證監會於12月4日核准了長春吉大正元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大正元或「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公司擬於中小板上市,12月15日完成新股申購,網上發行中籤率為0.0249669184%。

公司本次公開發行4510萬股,擬募集資金總額為5.08億元,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投資面向新業務應用的技術研究項目、新一代應用安全支撐平臺建設項目和營銷網絡及技術服務體系建設項目。

招股書顯示,公司近三年的營收波動明顯,2018年同比下滑4.52%,2019年同比增長50%;歸母淨利潤持續增長,但2019年以來增速明顯放緩。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研發費用率低於同業、應收帳款佔比較高。

營收波動明顯 歸母淨利潤增速放緩

吉大正元是一家信息安全產品、服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和服務包括電子認證產品、信息安全服務和安全集成,客戶集中於政府、軍隊、軍工、能源、金融、電信等行業和領域。

吉大正元的實際控制人是於逢良和劉海濤,二人合計持有公司發行前總股本28.50%的股份。此外,吉林省英才投資有限公司、趙展嶽、北京中軟聯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博維實業、於逢良籤署了《一致行動協議》。截至招股意向書籤署日,於逢良、劉海濤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46.97%的股份。

從業績上看,公司近幾年的營收波動明顯。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19億元、4.00億元、6.00億元和1.8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吉大正元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892萬元,增速同比下滑4.52%。而同期其他可比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增速的平均值為4.35%,高于吉大正元約8個百分點。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將業務重點放在電子認證產品和信息安全服務上,安全集成收入較2017年降低了0.72億元,從而使公司整體營業收入較上一年有所降低。2020年第三季度,吉大正元實現營收9746.98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吉大正元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55億元、0.87億元、0.89億元和0.19億元。2017年至2019年,公司歸母淨利潤整體保持增長,但2019年增速明顯放緩,其主要原因是主營業務毛利率的下降。

圖1: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吉大正元營業收入及歸母淨利潤

2020年第三季度,吉大正元的歸母淨利潤為922.63萬元,同比減少了18.21%。對此,吉大正元解釋是2020年第三季度營業外支出中公益性捐贈支出300萬元以及母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應納稅所得額增加。

招股書顯示,2019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較2018年下降了3.11個百分點,主要原因為信息安全服務業務毛利率下降及營收佔比上升。數據顯示,公司信息安全服務的毛利率由2018年的52.39%下降到2019年的44.44%。信息安全服務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則由2018年的23.87%上升到2019年的34.61%。

圖2:吉大正元主營業務收入結構變化

研發投入逐年增長 研發費用率低於同業

對於信息安全行業,研發費用率是一項重要指標。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吉大正元研發費用分別為2139.24萬元、3192.84萬元、4889.94萬元和3065.44萬元,研發投入逐年增長;報告期內各期,其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10%、7.98%、8.15%和16.49%,亦呈逐年增長態勢。不過,吉大正元的研發費用率仍低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

圖3:吉大正元與同行業其他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率對比

值得一提的是,吉大正元研發人員的薪酬較低。招股書顯示,截止2020年上半年,吉大正元的研發人員數量為560名,相應的研發人員職工薪酬為1994.69萬元,平均計算下來,每位研發人員月均薪酬是0.59萬元。

應收帳款佔總資產比例較高 需留意壞帳風險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吉大正元的應收帳款金額較大,分別為2.01億元、1.77億元、2.42億元和2.87億元。

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的應收帳款為2.87億元,總資產佔比達28.32%。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吉林正元的應收帳款和應收佔比都在逐年上升。

圖4:吉大正元應收帳款和應收佔比

報告期內,公司帳齡1年以上的應收帳款佔各期末應收帳款帳面餘額的平均比重為40%左右,佔比較高,未來或需留意壞帳風險。

還需留意的是,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42號)等相關政策的要求,各高校應脫鉤剝離其所屬企業中與教學科研無關的企業。

吉大正元的公司名稱中含有「吉大」名號,截至本招股意向書籤署日,吉林大學尚未作出關於轉讓發行人全部股份的相關安排。若未來吉大正元股東吉大控股將其持有的發行人股份進行轉讓,致使吉林大學不再持有發行人股份,公司將根據相關政策要求變更公司名稱。

相關焦點

  • 吉大正元IPO:盈利季度波動大 新董事長曾捲入股權糾紛
    根據招股書,吉大正元欲在中小板上市,發行股票不超過4510萬股,擬募集資金5.15億元,主要用於三個方面的建設,分別是新事務使用的技能研究項目、新一代使用安全支撐渠道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及技能服務體系建設項目。
  • 負債率偏高,研發費用率偏低!拆紅籌上科創的這家藥企如何追趕同業...
    來源:投資時報正從仿製藥研發向仿創結合轉型的悅康藥業研發費用率不及同業,持續的擴產行為也導致該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處於較高水平,此外,「兩票制」政策的實施改變了該公司的銷售模式,在提升毛利率和營收的同時,也導致其應收帳款和銷售費用大幅提升《投資時報》研究員 劉晶
  • 之江生物IPO:研發費用率低於行業均值 業績高增長或不可持續
    應收帳款規模擴大,期後回款比例下降且逾期金額佔比較高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帳款餘額隨著公司營業收入的增長不斷增加,應收帳款各期帳面餘額分別為10,075.80萬元、11,689.47萬元、12,712.81萬元和18,643.05萬元。
  • 仙樂健康客戶穩定性差 去年應收帳款同比增長87%
    去年應收帳款同比增長87% 應收帳款周轉率逐年降低2014年至2016年,仙樂健康應收帳款餘額分別為4532.78萬元、7000.02萬元和 13062.84萬元,應收帳款餘額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 瑞捷諮詢研發遠遜同行 管理費用高企 應收帳款存逾期風險
    時代商學院研究發現,該公司實際控制人為範文宏、黃新華,兩人對瑞捷諮詢的持股比例相近,恐將對未來經營管理埋下隱患。同時,範文宏、黃新華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研發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對比發現,該公司的研發費用率遠遜於行業均值。此外,瑞捷諮詢應收帳款佔總資產比重較大,資金回籠速度逐步放緩,若發生壞帳風險,將不利於該公司資金運轉。  瑞捷諮詢IPO基本信息如下。
  • 南網能源有息負債35億元 去年營收15億應收帳款9億
    0.80,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應收帳款周轉率分別為2.54、2.33、2.40、5.83億元、7.44億元,佔各期末應收帳款餘額的比例分別為28.18%、42.87%、  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公司應收帳款周轉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 瑞捷諮詢研發遠遜同行,管理費用高企,應收帳款存逾期風險
    時代商學院研究發現,該公司實際控制人為範文宏、黃新華,兩人對瑞捷諮詢的持股比例相近,恐將對未來經營管理埋下隱患。同時,範文宏、黃新華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研發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對比發現,該公司的研發費用率遠遜於行業均值。此外,瑞捷諮詢應收帳款佔總資產比重較大,資金回籠速度逐步放緩,若發生壞帳風險,將不利於該公司資金運轉。
  • 邁拓股份研發投入低,曾發生大額退換貨,應收帳款激增
    11月30日,邁拓儀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拓股份」)通過上市委會議,即將在創業板上市。然而,該公司的研發投入與同行間的差距不斷拉大,未來產品競爭力恐難保障。 時代商學院研究發現,報告期內,邁拓股份研發費用率逐年下滑,且產品退換貨數量及金額大幅增長。
  • 應收帳款與上市公司的隱含風險
    ◎ 應收帳款管理中存在隱憂的有三類上市公司,提示投資者規避風險:  一是應收帳款數額較大且事先沒有足額計提壞帳準備的上市公司;  二是三年期其他應收帳款數額大且壞帳準備計提不足的上市公司;  三是應收帳款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過高的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應收帳款引發的投資風險,往往讓投資者措手不及。
  • 長春吉大正元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市首日風險提示公告
    經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長春吉大正元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普通股股票上市的通知》(深證上[2020]1256號)同意,長春吉大正元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本公司」)發行的人民幣普通股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簡稱「吉大正元」,股票代碼「003029」,本次公開發行的4,510萬股人民幣普通股股票將於2020年12月24日起上市交易。
  • [路演]吉大正元:新基建是公司未來市場拓展的重要方向
    [路演]吉大正元:新基建是公司未來市場拓展的重要方向 全景快訊
  • 盟升電子去年營收2.8億應收帳款2.6億 淨利增速甩營收
    盟升電子應收帳款逐年攀升,去年佔營收比例達91%。2017年-2019年,盟升電子應收帳款帳面餘額分別為1.03億元、1.70億元、2.58億元,佔同期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64.20%、83.76%、91.03%。盟升電子2019年研發費用額不增反而出現微降。研發費用率一路下滑,與同行變動趨勢相反,始終低於同行均值。
  • 「科創板醫美第一股」華熙生物:收入數據自相矛盾 應收高企研發...
    中國網財經7月15日訊(記者 郭美岑)近日,韓國醫美界的一則醜聞,將中國科創板上市公司華熙生物牽涉進輿論漩渦中。中國網財經記者查看華熙生物的招股書與年報,通過分析公司的次拋原液銷售收入、以及應收票據及應收帳款,發現諸多數據存在自相矛盾、難圓其說的現象,而華熙生物的回覆更是讓人一頭霧水。
  • 19家藥企平均應收帳款38億"要帳難"困擾行業發展
    大量的應收帳款會影響公司資金周轉,公司不得不向銀行借款,這樣也會導致財務費用增加在經濟增長整體放緩的大背景下,企業要債的難度也隨之加大,對於本身應收帳款相對較高的醫藥商業公司來說,要帳更是難上加難。據同花順數據顯示,目前總計有271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上半年的應收帳款數據,額度合計達到3.06萬億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應收帳款約為11億元。
  • 華蘭股份銷售費用率高於同行,營運資金偏緊
    時代商學院查閱該公司招股書後發現,報告期內,該公司的銷售費用率明顯高於行業可比公司均值,應收帳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則明顯低於可比公司均值。此外,應收類和存貨類資產比例偏高,也對該公司的流動性產生一定影響。從短期償債能力指標看,該公司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也明顯低於行業可比公司均值。7月13日,時代商學院就上述問題向該公司發函詢問,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 迦南智能「帶病」闖關:應收帳款遠超當期營收 持續盈利能力遭發審...
    此外,公司歷經兩次上市輔導,報告期內收入增速、毛利率波動均異於同行,引起發審委的關注;資產負債率較高、應收帳款計提比例寬鬆等風險尚在,迦南智能上市之路能否如願?   收入高度依賴招投標,研發費用率低於同行   迦南智能成立於1999年,於2016年11月改制設立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智能電錶、用電信息採集終端及電能計量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在智能電錶領域深耕二十餘年,2016年,業績尚未邁過3000萬「隱形紅線」,迦南智能便有了上市的念頭。
  • 元六鴻遠IPO:自產業務下滑後連累毛利、應收帳款佔比攀高
    元六鴻遠毛利率異常、原料採購成本價格異常、同業競爭等問題引人關注。  從更新申報稿到3月22日上會,元六鴻遠經歷了14個月漫長等待。  擬招股書顯示,元六鴻遠主營業務為以多層瓷介電容器(MLCC)為主的電子元器件的技術研發、產品生產和銷售,包括自產業務和代理業務兩大類。
  • 盛視科技應收款漲現金流掉隊 3年231名技術人員離職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3月19日,盛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視科技」)將首發上會。盛視科技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3156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擬募集資金10.37億元,分別用於「基於人工智慧的智慧口岸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營銷服務網絡升級建設項」。
  • 信安世紀去年應收帳款佔營收6成 分紅猛募資超總資產
    2017年至2020年1-6月,信安世紀同行業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9.71%、12.17%、14.50%、31.12%。2017年至2020年1-6月,信安世紀應收帳款餘額分別為8536.54萬元、1.44億元、1.88億元、1.60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8.72%、53.29%、59.23%、135.59%。信安世紀2019年應收帳款餘額佔營業收入6成。2019年,公司應收帳款餘額為1.88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為59.23%。
  • 聯測科技近3年收現比低於72%應收款高 募資幾近總資產
    原標題:聯測科技近3年收現比低於72%應收款高 募資幾近總資產   上交所官網近日發布消息,將於12月15日審核江蘇聯測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