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觀察│版畫拓荒者的,版畫曾拍出101.2萬元,來看看值嗎?

2020-12-18 國家一級美術師

應天齊,安徽蕪湖人,曾就學於中央美術學院,現任深圳大學教授,西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西遞村系列》作品參加第七屆、第八屆全國美展,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版畫展。屢次獲得中國文化部、中國美協大獎。

1995年出任中國美協十二屆全國版畫展評委,1999年獲得中國美協上世紀80-90年代版畫創作貢獻獎。因該作品的知名度使得西遞村成為了著名的旅遊勝地,並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錄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1年由國家郵政總局選用四幅《西遞村系列》作品發行了「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特種郵票。安徽黟縣為感謝應天齊在西遞村建立了《應天齊西遞村藝術館》,館名由已故著名畫家古元先生題寫。出版有《應天齊水印版畫技法》、《應天齊西遞村藝術作品》、《中國當代版畫名家實錄應天齊》、《應天齊畫集》、《應天齊版畫藝術》、《遭遇西遞應天齊藝術研究》文集、《應天齊水墨西遞》。

2006年12月17日北京翰海拍賣公司傳出,吳冠中的油畫長卷《長江萬裡圖》拍出3795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應天齊的版畫《西遞村系列》拍出了101.2萬元,這兩項拍賣成交記錄成為2006年翰海秋拍的重大新聞,新華社為此發了通稿。

2007年9月《美術報》鑑藏周刊:「全景掃描,中國藝術品拍賣15年!」一文統計了2002年——2007年的藝術品拍賣(含元、明、清、近當代字畫,玉器,雜項)十八件拍品的最高成交記錄冠軍榜。其中當代繪畫為吳冠中的《交河古城》,陳逸飛的《黃河頌》,應天齊的《西遞村系列》。這一拍賣業績一時傳為佳話,歷來被人冷落的版畫首破百萬元大關榮登冠軍榜,成為藝術品市場的重要話題。

翻開創下該記錄的中國當代著名版畫家應天齊的歷次市場記錄,我們看到這樣的情形:

2001年應天齊在廣州嘉德以9.6萬元的拍賣成交價刷新中國版畫拍賣最高紀錄,2002年應天齊又在廣州嘉德以11萬元的拍賣成交價再次刷新自己創下的拍賣最高紀錄,2006年5月廣州嘉德夏季拍賣會上,《西遞村系列》4幅版畫作品和木雕原版即以19.2萬元的價格創版畫拍賣新高。2007年翰海拍賣的百萬成交價又一次刷新了他自己打破的中國版畫拍賣最高成交紀錄。

版畫歷來被藏家認為是小畫種而被忽視,而應天齊的作品卻一直為藏家所關注,從網上稍稍搜索我們就可以看到,早在1990年香港「心源畫廊」在商務印書館舉辦的《印痕之美應天齊版畫展》就曾獲得商業上的巨大成功。畫廊主持沈平先生介紹說:「當時黃永玉先生見到這些作品時說,中央美院的老師們都刻不出這樣的作品,包括我黃永玉在內。」當時在該展上購藏了一套應氏《西遞村系列》作品的香港建築家劉經隆先生介紹說:「應氏作品的售價並不貴,但經過了17年,現在增值40倍。」

素有版畫拓荒者的應天齊一直是一位因作品而名世的畫家,美術界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西遞村系列》版畫,該作品在上世紀90年代初給中國畫壇帶來巨大影響。一直關注、經營華人經典作品,作為朱德群和阿曼雕塑作品代理人的臺灣「現代畫廊」也一直關注應天齊作品,主持人施力仁先生介紹說:「我們在關注世界經典的同時也在尋找中國的經典。2002年在中國舉辦阿曼作品巡展期間,認識了應天齊,深深被他的作品中那種寧靜、莊重的氣氛所感動,西遞村是古老的,但應天齊以相當大膽且具突破性的黑色方陣這一強烈語彙融入其中,產生獨特的吸引力。他透過黑色元素將古典以當代的手法帶進和融入當今社會,用8年的思考換來藝術創作的結晶。成為我們反顧古典與現代的經典之作,體現出一種藝術高度,這種高度應當是藝術品市場關注的重點。

因作品而名世的西遞村是安徽南部黃山腳下的一個小村莊,二十多年前淹沒在中國大地千千萬萬個普通村莊之中而不為人知。1986年應天齊出於偶然步入其中,這個敏感的藝術家立刻捕捉到這一獨特村落在時代背景下所獨具的人文內涵及其當代意義,他站在當代的立場觀照傳統,甚至將自己的人生經歷、思考、感悟融入其中,在藝術形式上探尋出具像與抽象,黑與白、陰與陽之間美麗而驚險的融合,營造出肅穆理性的整體風格和蒼涼神秘的整體意境,在文化界、新聞界、中國畫壇產生影響。使得許多文學家、攝影家、記者、遊人紛至沓來,西遞村漸為世人知曉。

中央電視臺1995年拍攝了「告別西遞」專題片,在地方臺三十分鐘欄目向全國播出,該片完整地記錄了應天齊探索該作品的艱難歷程,使畫家和村落名聲大振。同年黟縣縣政府和西遞村的父老鄉親又為應天齊興建了「應天齊西遞村藝術館」。1998年國家電信總局選用8幅《西遞村系列》版畫作品製作IC電話卡,2003年國家郵政總局用4幅西遞村版畫發行了建國以來第一套古民居特種郵票,西遞村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錄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西遞村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將永遠載入史冊,一個畫家和一個村落20年的故事也將載入史冊。收藏這樣的盛世經典作品自然成了獨具慧眼的藏家首選。應天齊版畫拍賣記錄成了中國版畫市場升溫的信號,也證明藝術品市場在浮躁中的冷靜。有專家分析:在中國當今版畫界,以一個選題而連續創作8年,成就38幅經典作品的例子並不多見。

一個系列作品中獲全國美展大獎,日本·中國版畫獎勵會金獎等各種獎項達十餘幅作品者更為鮮見,以一個系列作品在全社會產生重大反響,並影響了一個小村莊在當代社會中的進程,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同時發行IC電話卡和發行郵票者幾乎絕無僅有。筆者認為:應天齊《西遞村系列》版畫的翰海拍賣突破百萬元大關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該作品在藝術品市場上的價值遠遠沒有到位,升值空間還相當巨大。

相關焦點

  • 對話|國際版畫聯盟主席英格裡德:古老的版畫,可以當代呈現
    2019年1月8日,「木刻金石:上海美術學院全國院校版畫邀請展」「新石器時代:上海美術學院國際石版畫邀請展」同日開幕,同時上海美術學院英格裡德·勒登特(Ingrid Ledent)石版工作室揭幕。上海美術學院兩場版畫展海報「木刻金石:上海美術學院全國院校版畫邀請展」展覽現場在上海美術學院的展廳中,「木刻金石:上海美術學院全國院校版畫邀請展」雲集了全國各大美術院校的作品,顯示出版畫作為一個敏感的畫種,如何在當今反映出社會的發展,經濟文化的變化,以及科技的革新。
  • 臺灣現代版畫之父廖修平
    「躲在臺灣,世界看不到你。年輕人要走出去,看看世界有多大!」廖修平給年輕人的第一個建議,是他年輕時曾面臨的抉擇。     臺師大美術系畢業的他,原本可以安安穩穩分發到學校任教,他卻想出國深造。
  • 版畫裡半個多世紀的武漢工業建設,武漢美術館展「日新月異」
    「日新月異——武漢美術館藏工業版畫作品展」展覽海報「日新月異——武漢美術館藏工業版畫作品展」展覽現場武漢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工業重鎮,在武鋼、一冶等大型企業的倡導和鼓勵下,部分工人利用業餘時間積極進行美術創作,逐漸形成較為固定的工人美術創作群體。
  • 回漪·展覲——西安美術學院版畫60年文獻展舉辦
    展覽分版畫與攝影兩大板塊,展出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60年來不同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及相關文獻200餘件,攝影作品45件及2件影視作品,展覽展出至10月12日。特別是近幾年版畫系在實踐教學當中所實施的「再基層」項目教學,其立足點與當年延安解放區的新年畫運動、魯藝木刻工作團等延安美術精神一脈相承。總結版畫系60年來的辦學歷史,儘管經歷自改革開放以來各種紛繁複雜的藝術觀念衝擊,對延安美術精神的傳承與堅守正是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確立自身發展方位的重要坐標,也是版畫系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的重要原因。
  • 武漢工業版畫有多牛?明天直播「日新月異—武漢美術館藏工業版畫...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直播:楚天都市報記者楊凝寒 通訊員李霞工人們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美術創作,逐漸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藝術道路,並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這是武漢工業版畫的歷史和傳奇。7月24日,「日新月異—武漢美術館藏工業版畫作品展」,將在武漢美術館1-3號展廳開展。
  • 日新月異——武漢美術館藏工業版畫作品展
    展覽名稱日新月異——武漢美術館藏工業版畫作品展展覽時間2020年7>日展覽地點武漢美術館1-3號展廳主辦單位武漢美術館「日新月異——武漢美術館藏工業版畫作品展展覽集中展示我館收藏的工業版畫精品,這些作品生動展現了武漢工業建設的艱辛歷程與累累碩果,是武漢城市建設和工業化進程的藝術見證。展覽通過梳理武漢工業版畫的發展脈絡,發掘工業版畫作品獨特的文化價值、史料價值,透過工業版畫向觀眾展示一個日新月異、快速發展中的武漢,讓觀眾了解和感受武漢工業建設的輝煌歷史。
  • 觀瀾版畫村
    觀瀾版畫村是在具有300年歷史的觀瀾大水田陳氏、凌氏客家村落的基礎上改擴建而成,是集版畫創作、生產、展覽、銷售等為一體的國家級版畫產業示範基地。我以前沒有仔細看過版畫,、還是想去看看的。下了地鐵,坐上公交車,公交車上沒什麼人,我就與司機聊了一會兒關於版畫村的話題,他說有個做版畫的老鄉要送他一幅畫,他沒要,一是看不懂,二是沒地方放,他說搞版畫的很蕭條,畫也賣不出去,那個老鄉把自己整的面黃肌瘦的,真是好可憐的。搞藝術沒出路,那個梵谷就是餓死的。
  • 觀瀾版畫村開放嗎?怎麼預約?有花海嗎?版畫村有什麼好玩的?
    >0755-32960866  時      間:春節期間正常開放地      點:版畫基地東區展廳參與方式:免費春節期間正常開放(2月11日除夕閉館):時      間中國版畫博物館3號展廳:地      點免費:參與方式時      間:春節期間正常開放(2月11日除夕閉館)
  •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版畫中的魯迅形象與魯迅精神
    2016年,值魯迅逝世八十周年,社會各界紛紛以各種形式進行緬懷,在與魯迅相關的文物、作品、文獻等收藏中進行歷史爬梳,是其中一項重要的紀念方式。除了文學,魯迅從童年開始就比較喜歡美術,他在教育部任職期間曾經發表過《擬播布美術意見書》,並翻譯過美術類的圖書。美術對魯迅來說,也絕不只是個人的雅好,他將其提升為一種廣泛的社會覺悟來對待。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在上海的十年間,魯迅大力提倡新興木刻,影響了一大批進步青年從事左翼美術創作,對當時的抗戰宣傳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用版畫復刻童真,「美術館裡上美術課」 潤物無聲
    「今天是第一次來這裡,感覺很新奇,在美術館裡很有氛圍。」「更加開放了,而且選擇了一個可能和我們更加相關、更感興趣的物品作為一個畫的主題,所以與以往不太一樣。」第一次來這裡上美術課的紫竹園中學的學生告訴記者。
  • 詩畫合璧——張國琳套色版畫《黃山神韻》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顧問   國家一級美術師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獲中國版畫協會頒發的中國優秀版畫家「魯迅版畫獎」(中國版畫界終身榮譽獎)、「安徽版畫功勞杯獎張國琳先生作為繼版畫大師賴少其、師松齡之後的當代新徽派版畫領軍人物,是一位高產多能的藝術家,他在版畫、國畫、油畫藝術創作上均成績斐然。他領銜主持下創作的中國畫《生死印—1978·安徽鳳陽》入選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壁畫《安徽歷代文化名人圖》獲第16屆世界美術大會美術特展金獎。
  • 阿城強勢打造版畫藝術品牌
    為激發阿城區版畫愛好者的創作熱情,建立符合版畫發展需求的軟硬體環境,自2013年開始,阿城區舉全區之力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阿城版畫藝術園區。「該園區共投入310萬元,於2016年5月順利通過國家驗收。目前,園區擁有2800平方米的展廳、少兒培訓基地、創作基地、版畫博物館、版畫交流中心和16400平方米的寫生基地。」
  • 【巾幗風採】 「梅花香自苦寒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版畫創作人王佳梅
    「梅花香自苦寒來」,用來形容慶安縣文化廣電旅遊局版畫工作室創作員王佳梅,再恰當不過了。王佳梅心系版畫的發展,她覺得做好教師培訓工作是推動版畫教育提高的基礎和關鍵。版畫室沒有開設版畫培訓班之前,慶安美術教師在版畫領域起點幾乎是零。
  •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版畫作品展」媒體通氣會在蓉舉行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版畫作品展」媒體通氣會現場。版畫是歷屆美展的四大畫種之一,作為全國範圍的美術大省與中國現代版畫創作的傳統強省,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對此次展覽高度重視,成立了由中國美協主席範迪安先生為名譽主任,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甘霖同志、副省長楊興平同志和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徐裡先生為主任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版畫作品展組織委員會」。
  • 莞美「版畫季」再添熱度,明天將展出120件羅浮宮版畫作品
    繽紛版畫季,匯聚在莞美。「花語——伊琳娜·瑪斯列妮柯娃版畫作品展」剛剛亮相,「盧浮印象——黑龍江省美術館藏羅浮宮經典版畫展」將於6月13日在東莞市莞城美術館啟幕,包含達·文西、魯本斯、安格爾等世界美術大師的復刻銅版畫作品共計120件作品將展出,讓揭開面紗不久的「版畫季」再添熱度。
  • 3萬元的村上隆版畫尋得買主·都市快報
    記者 張文靜    為期10天的村上隆版畫特展在寧波和義大道圓滿落幕。村上隆Q版自畫像、大眼水母、66星人、長著一對米老鼠耳朵的Mr. DOB等形象,用豔麗繽紛的色彩和可愛的形象,贏得眾多參觀者的喜愛。現場一幅價值3萬元的村上隆版畫,被村上隆粉絲收入囊中。
  • 2020上海青年版畫展徵稿
    是魯迅先生倡導發起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90周年。新興木刻在藝術表現上直面人生,貼近生活,反映現實,開啟了中國美術的現代化運動。版畫藝術在上海這片土地誕生之初就帶有「紅色文化」基因,歷經近九十年的發展,逐漸與當下的「江南文化」、「都市文化」緊密結合,通過與國際版畫藝術的接軌與交流,生長出獨具海派特色的當代上海版畫。
  • 轉·譯|黃天成版畫個展北京開幕
    轉·譯——黃天成版畫個展主辦方:會空間策展人:周李詠瑩藝術家:黃天成展期:2019年12月18日-2020年1月19日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朝陽大悅城9層2019年12月18日,「轉·譯——黃天成版畫個展」將於北京市朝陽區朝陽大悅城開展,本次展覽展出了青年藝術家黃天成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時期創作的作品
  • 齊鳳閣:幽深語境 宏闊氣象——讀宋源文先生的版畫
    宋源文先生在中國承前啟後的一代版畫家中,宋源文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作為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他曾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版畫教育教學體系進行了不懈的探索與努力;作為中國版畫家協會與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的主要負責人,在新時期以來各大版畫活動的組織領導方面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引領與助推了中國版畫的健康發展在創作方面,作為我國風景版畫的代表畫家之一
  • 國際版畫大師彼得·拉沙洛夫,從一塊木板開始結緣
    木刻版畫即「木版畫」,版畫的一種,用刀在木板上刻畫,再用紙拓印出來的一種圖畫,是中外版畫的最早形式。十八、十九世紀,歐洲木刻版畫技術沿著西方古典寫實傳統的流變,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境界。而他的父親是保加利亞國家籃球隊的隊員,上世紀五十年代曾代表保加利亞訪問中國,還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待。也許是受到父親的影響,彼得也兩度來到中國教學,是川美非常受歡迎的版畫老師。1958年出生的彼得先生是保加利亞籍,1990 年移居於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