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慈善大笪地」模式值得推廣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慈善大笪地」模式值得推廣

  廣州市長壽路有個「慈善大笪地」,米鋪、糧油店、洗衣店、小士多等等,生活用品一應俱全,且每家商鋪都打上了「慈善」招牌。華林街通過商鋪出租,收取的租金轉化為救助券,讓轄內困難群眾用券換取等額物資。慈善老闆有租交,困難老百姓有得吃,這種良性循環已經運轉多年。

  從美國誕生第一家旨在幫助弱勢群體的慈善超市算起,迄今已有百年歷史。2003年5月,國內第一家慈善超市在上海鎮寧路開業,如今也過去11年。2004年,國家民政部還連續發出兩個通知,要求有條件的大中城市建立慈善超市。北京、廣州、溫州、蘇州、太原等城市響應號召,都陸續開辦了慈善超市。據民政部於2013年年底下發的《關於加強和創新慈善超市建設的意見》稱,截至2012年年底,各地已建立各類慈善超市近萬家。數量不少,但許多城市的慈善超市都存在著「開頭熱、中間溫、結尾冷」的狀態——慈善超市一開張,新鮮滾熱辣,市民、企業的捐助熱情都很高,慈善超市也能紅火一陣子。新鮮勁一過,社會捐助高潮逐漸退去,當日常捐贈從「管湧」轉入「細水長流」,部分「超市」因此出現貨物短缺,「慘澹經營」乃至關門大吉。

  究其原因在於,大多數慈善超市採取「後門接受捐贈,前門對外發放」的模式,它的功能與捐東西、領東西的倉庫沒有太大區別。一旦收支不平衡,支出大於收入,超市的貨物領走一份就少一份,坐吃山空、難以為繼也就不足為奇。長壽路「慈善大笪地」數年不倒,就在於它告別單一的、依靠大老闆或市民零碎捐贈的傳統模式,將商鋪出租獲得的利潤作為「源頭活水」,汩汩注入慈善超市池子。無錢氣死英雄漢,有錢才能辦好事,慈善事業更是如此。

  民政部在「意見」中提到,「堅持可持續發展。著力提升慈善超市的自我發展能力,創新運營機制,強化政策支持,推動形成慈善超市自我驅動、可持續的發展模式。」無論什麼模式,有固定的、充足的資金保障的才算「可持續發展」,因此慈善超市管理者不妨向華林街學習,多動點腦子,多想點辦法,多開拓財源,保證慈善超市生存無憂。

  

相關焦點

  • 大笪地撤場 去邊度淘貨?
    文/記者全傑 圖/記者曹景榮   本月底,大笪地這一有著近20年歷史的商業市場將撤場結業。記者昨日獲悉,位於荔灣區寶華路的大笪地商業城和華林商業廣場將在本月底合同期滿,業主方廣州地鐵公司決定收回該地塊另作他用。廣州地鐵公司沒有透露該地塊今後的具體用途,但表示會用於「商業性開發」。   昨日,記者來到大笪地入口,川流不息的人流將通道擠得水洩不通。
  • 惜別大笪地
    啱啱先知道新陶街要結業,依家又話寶華路大笪地呢個月底要執笠,你話一班男士同師奶系幾咁失落呢?喺廣州,類似嘅平民集市已經越來越少,呢度改造嗰度又話要收地,實在可惜。大笪地系香港以前嘅一種夜市,有「平民夜總會」之稱。喺粵語裡邊,大笪地有「一大塊空地」嘅意思。
  • 逛西關不怕停車難,長壽路大笪地停車場大搜索!
    長壽路大笪地一帶有4個停車場啊。記者走訪發現,荔灣不少老街或者辦事單位密集的道路,兩側都劃有停車位,大多是咪錶收費,一些附近賓館和餐館也配有約3-4個停車位,用「雪糕筒」分隔,但高峰時期大多停車位緊張。記者連續多日走訪發現,寶源路16個咪錶停車位、華貴路6個咪錶停車位常常停滿。
  • 東方新天地引入「大笪地」概念 吸引遊客也要留住本地人
    贏商大數據顯示,東方新天地周邊一公裡內常駐人口18.2萬人,高於同城其他項目均值91%,差旅人口2.2萬人,高於同城項目343%。項目客群主要分為三類,不僅有大量世界各地的旅遊人群、還有一部分寫字樓白領和北京本地居民消費者。   東方新天地面積逾13萬平方米,包括多個不同風格的主題購物區,以不同的商品定位契合不同的消費層。
  • 廣州掀起愛心熱潮,這場慈善盛典一年比一年火了
    為了給這座城市增添溫暖和希望,廣州日報聯合廣州各大五星酒店的星級大廚特別策劃了一個美食治癒系節目——《心願料理屋》,為的就是給困境群體和有需要的讀者帶來溫暖。早在去年9月,一個叫小雋的男孩的故事讓不少網友感動。他是廣州市海珠區一間小學的二年級學生,父親病痛纏身。
  • 廣府廟會慈善內涵升級開啟慈善「網際網路+」模式
    來源:南方日報創意市集中24頂帳篷外觀的設計元素,均來自「大過狗年——2018廣府廟會創意帳篷繪畫大賽」的作品。歷年來,慈善都是廣府廟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廟會期間不僅有愛心義賣、愛心拍賣,還設置了「慈善廟會」分會場。今年,廣府廟會的慈善內涵進一步升級,開啟慈善「網際網路+」模式,正式成立廣府廟會公益基金,並同步開啟線上募捐。而「慈善廟會」作為廣府廟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以更完整、清晰的模式實現優化運營,匯聚社會合力,促進慈善事業發展。
  • 民國時期的廣州慈善機構
    隨著新政府逐新嘗試吸引慈善機構參與到廣州城市改造,尤其是公共衛生改造中,善堂和政府的關係也在發生變化。 例如,在1922年,衛生局召集12個善堂商討三件事:通過免費發放疫苗來推廣接種,並演示技術;通過填寫標準表格,建立傳染病通知系統,推廣西醫。接下來一年,衛生局繼續緊密執行此項目,它向28個善堂和醫院發放了天花疫苗,包括愛育善堂和方便醫院,實際涵蓋了整個廣州市。
  • 廣州慈善變化知多少?社工、志願者、街坊訴心聲!
    「廣州的慈善工作做得非常紮實」「社會公眾對廣州慈善組織的信任度提高了」「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慈善隊伍,做公益更專業化了」……2016年,《慈善法》正式頒布,廣州率先響應並貫徹落實,啟動了創建「慈善之城」計劃,開展了多項行動。街坊市民對近些年來廣州慈善發展都有哪些印象?廣州慈善又對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 廣州將建慈善大樓
    廣州市慈善大樓合作籤約 會議現場舉行廣州市慈善大樓合作意向書籤約儀式。廣州市慈善會副會長單位香雪集團捐建廣州市慈善大樓項目並參與慈善養老事業。據悉,廣州市慈善大樓總規劃總建築面積約25,000平方米,大樓規劃設置慈善管理學院、國際慈善交流體驗中心、慈善博物館、慈善學院、慈善文化創意研發基地、慈善大數據中心等功能區。
  • 廣州日報數字報-推廣中葡文化精粹 打造文化交流平臺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嘉妮  圖/受訪者提供  回顧過去:  各項文化產業已平穩增長  廣州日報:請為我們介紹近年來澳門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  穆欣欣: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澳門特區政府一向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  文化局轄下18個文遺景點,平均年接待參觀人次為680萬左右。
  • 2019年度廣州慈善榜榜單公示,捐贈金額達9.7億元
    12月16日,記者從廣州市慈善會官網獲悉,根據《廣州市深化「羊城慈善為民」行動創建「慈善之城」2019年工作方案》的工作安排,由廣州市民政局、廣州市慈善中心指導,廣州市慈善會、廣州市公益慈善聯合會於今年9月20日啟動2019年度「廣州慈善榜」徵集評選活動。
  • 2019年度廣州慈善榜等你「話事」
    11月29日,記者從廣州市慈善會了解到,「2019年度廣州慈善榜」自今年9月啟動徵集以來,社會各界踴躍申報,經廣泛徵集、綜合遴選,「廣州慈善影響力榜」和「廣州慈善歌曲榜」候選名單已新鮮出爐,自11月29日上午九時起接受公眾投票。
  • 廣州將建慈善大樓,愛心企業助力養老事業
    廣州市慈善大樓籤約了,大樓規劃設置慈善管理學院、國際慈善交流體驗中心、慈善博物館、慈善學院、慈善文化創意研發基地、慈善大數據中心。與此同時,關愛老年骨病患者項目啟動,民政科技基金正式發起。2.5萬平方米慈善大樓,全方位助力慈善事業據悉,廣州市慈善大樓總規劃總建築面積約25000平方米,大樓規劃設置慈善管理學院、國際慈善交流體驗中心、慈善博物館、慈善學院、慈善文化創意研發基地、慈善大數據中心等功能區。
  • 當廣州遇到秘魯特色慈善 粵式酒樓大派「秘魯盒飯」
    (左)沉重地向來賓描述秘魯水災的慘況。 Jose對記者感嘆說,這個活動可以說是完全、純粹地由在廣州的秘魯人自覺自發組織的,也是他本人第一次參與組織這樣盛大的活動,為了籌辦這次派對,他也把十多年來在廣州做生意積累下來的「人情卡」刷爆了。 「之前完全沒有預料到,大家會付出這麼多熱情和耐心。」
  • 腳踏實地做公益 共襄善舉暖童心—廣州仁信慈善基金會成立
    2019年8月20日,由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指導,廣州市仁信慈善基金會主辦,廣州眠鬱康心理諮詢中心協辦,廣東靈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仁德慈善基金、愛德基金會、深圳市德義愛心促進會等單位鼎力支持的「廣州市仁信慈善基金會啟動儀式」在中國市長大廈順利舉行。
  • AOT星辰生態慈善幣註冊流程 AOT慈善幣註冊幫扶制度模式
    今天來談談AOT星辰生態慈善幣的優勢,我最認可的第一點就是慈善幫扶落地 AOT慈善幣幫扶系統落地,如果玩的應該都注意到了 已經募捐了不少會員了,就和環保一樣 慈善的應用落地對社會還是有積極意義AOT慈善幣商城上線,幫扶系統應用落地已經募捐很多會員了,捐款慈善落地對社會具有積極的意義共識更強註冊會員400萬了,共識強大今天的AOT就是3年前的GEC,模式,規則,制度,域名,價格,系統,多麼熟悉的感覺!
  • 13個慈善益(e)站同時發力 打造慈善發展新格局
    2018年4月25日,聯合青島掌控傳媒推出省內首個「慈善e站」,內設最新動態、怡善行動、怡善在線、政策法規、怡善團隊5大板塊,「慈善e站」依託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網絡社群技術,匯聚本地乃至全國公益人士、大V、義工、粉絲的力量,架起線上宣傳貫徹《慈善法》的平臺,為構建「線上e站+線下益站」的工作格局奠定了基礎,此模式引起了政府和媒體廣泛關注,中國中央政府網、民政部網站、人民網、新華網等55家媒體及網站轉載報導
  • 批量推廣永慶坊經驗,廣州名城保護要有新路徑
    近日,廣州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二期向公眾開放,1.2公裡恩寧路騎樓街展露新容,永慶坊成為了廣州文化新地標。永慶坊項目的不斷推進,使得恩寧路成為廣州市26片歷史文化街區中的第一個進入更新實施的街區。如何使永慶坊從個案變成經驗進行推廣,讓廣州這座千年老城真正煥發新活力?
  • 2021年廣州第一場百人公益行長啥樣?有愛、溫暖、多元……
    「有關注心理健康的,也有困境兒童類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活動已連續舉辦5屆,希望通過這一模式,廣泛動員廣州市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慈善工作,傳播公益正能量,邀請廣大市民踐行「新年第一益」。打卡點背後的公益故事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活動各個打卡點各有特色,分別針對不同社會領域,通過一些優質公益項目向公眾倡導,推動社會問題和痛點的解決。
  • 廣州這些消失的夜市和商品街,滿滿的都是記憶,小時候你去過幾個?
    最近幾十年廣州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說到逛街買東西很多人都會想到天河路、北京路、上下九而在以前廣州更熱衷於逛夜市和商品街然而這些夜市和商品街已經在廣州高速發展的同時今天視線君就給各位整理廣州那些消失的夜市和商品街西湖夜市(2001年消失)西湖路,原有廣州市的著名「燈光夜市」,由於鄰近北京路,服裝業非常興旺,是繼高第街、觀綠路後廣州的另一個大型服裝批發專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