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如何理解中美貿易局勢?
8月份以來,中美經貿關係再度惡化,美方宣布在9月1日要對額外的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的關稅。我們需要看到,這只是去年以來中美經貿關係的一個插曲,需要放到更大的格局特徵中去理解。
特徵之一:長期性。中美經貿關係錯綜複雜,在很多領域存在較多的分歧,雙方的訴求存在很多不一致,這就決定了中美貿易摩擦的長期性特點。
特徵之二:顯性化。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有效應對經貿摩擦,全面做好『六穩』工作」,表明決策層已經把經貿摩擦作為一個重要的外部變量,問題開始顯性化。
特徵之三:反覆性。一方面是由於中美經貿問題本身就很複雜,另一方面由於美方多次出爾反爾,從而導致中美經貿摩擦不斷反覆。
鑑於以上三個特徵,市場在面對中美經貿摩擦擾動時最好採取「辯證思維」:即在中美經貿關係明顯轉暖時,多保持一份警惕;而在中美經貿關係持續惡化時,不妨保持一些樂觀。
從影響上看,經過多次反覆後,市場對中美經貿關係惡化的衝擊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適應,其邊際影響有所減弱。由於A股估值相對較低(滬深300估值處於10年來40%分位),股市的槓桿資金已經明顯下降(兩市融資餘額低於9000億元),且國內宏觀政策上還有很大的騰挪空間,資本市場的韌勁明顯增強。
人民幣「破7」的影響和意義,匯率操縱國只是標籤
(一)人民幣「破7」的影響和意義。
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推動,離岸人民幣匯率「破7」,一度跌至7.1388。對於此次人民幣匯率「破7」,我們既要看到其對市場短期帶來資金外流的負面衝擊,也要認識到其有利於央行擺脫束縛及緩和加徵關稅負面影響的積極意義。
其一,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導火索是中美貿易摩擦升級。8月1日,美方宣布自9月1日起對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的關稅,並表示可能提高到25%以上,標誌著中美貿易摩擦再度升級,避險情緒升溫,外資流出,導致人民幣加速貶值。這一情況,在2018年以來多次上演,比如2018年6月下旬至7月,2019年5月。
其二,積極意義之一:央行擺脫了匯率的束縛,可以更加自由的「以我為主」。過去兩年,由於「破7」緊箍咒的存在,央行的政策始終有所顧忌,比如遲遲沒有採取降息的有利於經濟恢復的政策。如今順勢而行,人民幣「破7」後,反而給央行釋放了壓力,匯率的約束大大接觸。我們預計,央行應該很快會有類「降息」的措施出臺。
其三,積極意義之二:貶值可以部分對衝美國加徵關稅的負面衝擊。美國加徵關稅,會削弱中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但人民幣貶值相當於出口商品變便宜了,起到部分對衝美國加徵關稅的作用。當然,這並不是我們有意為之,本身是匯率市場自動調節的結果。
(二)匯率操縱國只是標籤,是美方施壓的手段。
根據美國的法律,匯率操縱國的認定標準為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其一,對美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其二,經常項目盈餘佔GDP的比重超過2%;其三,12個月內對外匯進行反覆幹預。顯然,人民幣並不同時滿足上述三個條件,美方強行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籤,與客觀依據並不一致,是試圖施壓中國在貿易磋商中妥協的一種手段。
(1)對股市短期有負面影響,但不會改變趨勢。歷史上,韓國(1988年-1989年)和中國臺灣地區(1988年-1992年)曾被美國界定為匯率操縱國。從股市的影響看,短期對匯率操縱國股市產生一定負面衝擊,但不會改變整體市場的趨勢。比如,1988年10月,中國臺灣地區被界定為匯率操縱國後,其股市短期下跌近20%,但並沒有改變中國臺灣地區股市處於牛市的趨勢;而韓國被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籤,韓國股市幾乎沒有反應。所以,我們認為,不必對匯率操縱國的標籤過於擔憂,A股的趨勢還是更多取決於國內經濟基本面及政策。
(2)對匯率的影響較為模糊。市場可能普遍擔心,被貼上匯率操縱國後,人民幣匯率是否會繼續大幅貶值?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的經驗表明,其對匯率的影響是較為模糊的。臺幣從1985年以後一直處於升值當中,被貼上匯率操縱國之後,匯率繼續升值,直到1992年底,臺幣才開始貶值。韓元在被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籤後,1989年逐步貶值。可見,美方界定匯率操縱國標籤的真實意圖並非匯率,更多是進行經濟和政治打壓的一種手段。
大勢判斷:危中待機,等待政策的催化
市場一度下探至2730點附近,估值再度進入非常有吸引力的區域,雖然中美貿易形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但此時我們沒必要再過分悲觀,反彈的契機也在不斷的孕育。
其一,MSCI如期擴容。8月份MSCI如期提升納入比例,外資流入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加上A股估值吸引力再度上升,不排除外資逆勢吸籌。
其二,市場政策較為積極。近日,證金公司下調轉融資費率;交易所也對兩融標的擴容,滬深兩市兩融標的由950隻擴大至1600隻,同時取消最低維持擔保比例限制。這些政策表明,監管層在吸引增量資金入市,有利於市場的穩定。
從整個宏觀政策的角度看,雖然7月底政治局會議定調並沒有市場預期般寬鬆,但政策的節奏並非一成不變,外部環境的惡化以及國內經濟的壓力,很有可能激化出新的政策,尤其是人民幣「破7」之後,央行貨幣政策的空間被徹底打開。
在配置策略上,可重點關注大金融+有色金屬:8月面臨中報考驗,而大金融的保險、銀行和券商的業績均較有保障;有色金屬中的黃金、鈷值得重點關注,近期都有較強的催化劑。
風險提示:政策不達預期,經濟下行超預期,外圍環境大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