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閉關鎖國更甚清朝,為何被美國黑船轟開國門之後卻快速崛起?

2020-12-25 軍事女達人

回望一下世界近代史,日本由一個弱小的國家好像突然就崛起成為了帝國列強之一。

16世紀中葉起,葡、西、荷等西歐列強先後來日本傳教、貿易.為禁止天主教傳播,防止平民利用天主教平等思想對抗官方忠孝思想,防止商人富豪和外國人勾結獲得火器與幕府對立,鞏固幕藩體制,幕府的對外政策從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時起,開始向鎖國政策轉變.

1616年,規定歐洲船隻只能在平戶、長崎兩港停泊交易.1624年,拒絕與西班牙通商.30年代後,加快鎖國步伐,連續5次發布鎖國令.

第一次於1633年2月發布,全文17條,主要內容是禁止奉書船(持有幕府老中出海證書的船)以外的日本船隻出海,準許在海外僑居不滿5年的日本人歸國,對貿易實行統制.

第二次於1634年5月發布,內容與第一次同.

第三次於1635年5月發布,全文17條主要內容是禁止一切日本船隻出海,嚴禁一切僑居海外的日本人歸國,嚴禁天主教.

第四次於1636年5月發布,共19條,內容與第三次大體相同,增加了將葡萄牙人與日本女子所生子女驅逐出國等項.

第五次於1639年7月發布,共3條,主要是禁止葡萄牙船隻來日本,只準許中國和荷蘭的商船至長崎貿易.至此,日本的鎖國體制最後完成.

日本維持鎖國政策達200多年之久,一直到1853年在美國炮艦政策的壓力下才重新開放.

日本在「鎖國」期間同中國、荷蘭和朝鮮保持一定的貿易關係。中朝是東方國家,又是近鄰,日本從貿易往來中獲得絲綢、毛織品、書籍、高級消費品和武器。這種貿易完全由幕府壟斷,在經濟上可以加強對地方封建領主的控制。荷蘭是西歐國家,主要信奉新教,向幕府保證不傳教,荷蘭船帶來的商品有絲織品、棉織品、藥品、鐘錶、砂糖、歐洲工藝品等。日本出口商品主要是魚翅等海產品。

在1853年7月8日的這一天,日本發生了「黑船事件」。美國東印度艦隊的準將馬休·培裡率領了有4艘戰艦前進駛入日本江戶灣,並通過用武力的方式來威脅日本幕府停止「閉關鎖國」的政策。至於事情的發生與經過就讓我們會回顧到這一段歷史當中。

歷史上的「黑船事件」的發生過程主要有兩個階段:

首先是第一個階段:在1853年的7月,當時美國的準將馬休·培裡率領了4艘戰艦前進駛入日本江戶灣口,並通過武力的方式來威脅幕府打開國門。面對馬休·培裡所帶來的黑色鐵甲軍艦,日本人也是第一次見到。馬休·培裡贈給幕府顯示工業文明的火車機車模型和電報機,而幕府卻只能用大力士搬來回贈的大米來展示自己國家的實力。對於此次的馬休·培裡來行事件,令日本大為震驚,並且也使得日本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國家與其他國家的差距。因此,在日本的歷史上將這一事件稱之為「黑船來航」。由於當時日本在不開國就開火的威逼下,日本幕府不敢拒絕開國的要求,但是又害怕在接受培裡的要求後,會受到國人的斥罵,於是就約定培裡在下一年在給予答覆。

第二個階段:在1854年2月13日的時候,培裡再次率領著艦隊來到了日本,此次的一共有7艘軍艦,並一直深入江戶灣內,面對培裡的強硬姿勢,日本幕府也只能接受培裡開國的要求,於是雙方就籤訂了日本與西方列強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在後期階段,日本被迫結束了鎖國時代,幕潘體制也最終瓦解。

日本每年都有一個全世界絕無僅有的紀念活動,這個活動是紀念和懷念侵略者的。

在日本每年的黑船祭紀念活動中,人們扮演的「侵略者」,卻是正面角色與英雄形象。

江戶幕府末期,天災不斷,幕府統治腐敗,民不聊生。且幕府財政困難,使大部分中下級武士對幕府日益不滿。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以堅船利炮叩開鎖國達200餘年的日本國門。  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日本人逐漸認識到,只有推翻幕府統治,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才是日本富強之路。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展開了。在這場推翻幕府統治的運動中,薩摩、長州兩藩武士起著重大的作用。

1868年1月3日,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維新三傑」之稱的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的領導下,成功發動政變,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政權,並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詔書。這就日本歷史上的「明治維新」。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並改名為東京。

之後從政治、經濟、文教、外交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國力逐漸強大。後來在甲午中日戰爭(日本方面稱「日清戰爭」)及日俄戰爭中打敗中國北洋艦隊,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日本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之一。

很多人都說日本是靠著奴顏媚骨崛起起來的,攘夷戰爭時,幕府為了顯示對入侵者的誠意而將愛國志士斬首示眾,之後努力發展國家實力,這恐怕是所有國家都做不到的吧。

相關焦點

  • 從閉關鎖國到走向富強,看黑船事件如何改變日本軌跡,迎來新局面
    1853年,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美國就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壓力逼迫日本打開了國門,從此之後日本國內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在美國海軍將領佩裡的指揮之下,艦隊進入了江戶灣,這也正是開始了日本的新局面。根據歷史記載,在19世紀時期,當時的日本也是如同清朝一樣奉行閉關鎖國政策。
  • 清朝閉關鎖國的真實原因是什麼?被大炮轟開的國門,真是恥辱!
    清朝,一個充滿爭議的朝代。爭議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外族所建立的政權,他封建且自大的國策也是讓後人詬病的原因,下面讓我們看看,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國家的清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敗的。清朝的閉關鎖國其實並不是一家獨有,早在元朝時期,朝廷就實施了海禁政策。但是當時的海禁並不是閉關鎖國。因為當時的海禁是為了防止日本戰亂渡海過來進行搶奪的浪人所進行的軍事管制。而到了明朝,依舊是不允許民間出海經商。
  • 清朝和日本幕府都是閉關鎖國,為何日本被西方警醒了,清朝卻沒?
    美國海軍軍艦進入江戶灣圖使日本近代警醒的黑船事件在日本近代史上,真正使日本深受觸動和決心改變的歷史事件是黑船事件,他使當時的日本深刻的體會到和西方列強國家之間的差距和距離公元1853年(日本嘉永六年)七月,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修·培裡將軍,率領四艘軍艦開到日本江戶灣口,以武力威脅幕府開國。艦隊中的黑色近代鐵甲軍艦,為日本人生平第一次見到。培裡贈給幕府顯示工業文明的火車機車模型和電報機,而幕府卻只能用力士搬運回贈的大米來展示實力。培裡來航令日本人震驚,深切感受到日本與外國的巨大差距。日本人稱這次事件為「黑船來航」。
  • 日本閉關鎖國233年,比清朝時間更長,是什麼讓其迅速崛起
    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盲目的排斥外來東西,不與外界溝通,選擇把自己與外界隔絕開,最終導致自己的落後,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經濟上都難以追上世界的潮流。日本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是在1635年,比中國還早,日本的閉關鎖國一直到1868年的明治維新才結束,總共歷經233年。
  • 「黑船事件」叩開了日本「閉關鎖國」的大門!
    在日本古代歷史上有一段軍人長期幹政的幕府政治(又名武家政治)時期。幕府政治就是以在形式上由天皇任命的徵夷大將軍(也稱作幕府將軍)為首的武士政權,與天皇為首的朝廷並存,但更具有實權。相當於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吧。
  • 日本奇特的「黑船祭」,為何紀念美國佩裡將軍
    中國和日本雖然同屬亞洲,但是,中國和日本文化卻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日本在近代作為亞洲最聰明的學生,奉行「脫亞入歐」,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被殖民統治的危機。如今,日本橫須賀每年都有「黑船祭」活動,這個活動竟然將侵略者當做英雄一樣懷念,為他立碑,這在我們中國人眼裡是難以理解的,想必學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馬休佩裡這個人。馬休·佩裡出生在羅德島海軍家庭,父親和哥哥也是海軍將領。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休·佩裡率領遠徵軍打開了日本的國門。
  • 1853年「黑船事件」美國打開日本國門,曾想佔領中國臺灣島
    說起1853年日本被美國打開國門,那咱得先說說 日本的「徳川幕府」,它是日本歷史上最後一個幕府政權。至日本寬永十六年(1639年)日本成為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馬修·佩裡在日本橫濱會見日本官員。在所有西方國家都試圖向遠東開放西方貿易的時代,美國成為了敲開日本國門的敲門磚。美國急於為其製成品尋求新市場,於是在當時具有軍事實力的美國,選擇了遠洋「敲門」的方式。日本嘉永六年(1853年)由美國海軍東印度分遣隊司令馬修·佩裡率領四艘軍艦抵達日本江戶灣(今東京灣)的浦賀水道。
  • 東京灣的黑船事件:日本人睜眼看世界的開端!
    確實,自1853年美國人的「黑船」到東京灣(那時還叫江戶灣)溜達一圈之後,整個日本朝野確實就難以入眠了。其實在「黑船事件」發生之前,日本幕府早已知道了這世上除了中國之外,在遙遠的地方也存在其他強國,但德川幕府為維護絕對統治的封建道德,並因懼怕西方的宗教傳播對本國的影響,實行嚴格的閉關鎖國政策。
  • 清朝的國力是日本的幾十倍,為何洋務運動不如日本?只因這八個字
    6、 軍事方面:當時清朝有世界第八的軍事實力,更有上百萬的陸軍,日本有什麼?7、 資金方面:清朝在嘉慶年間有從和珅府中抄家抄出來的價值8億兩白銀的資產和6000萬兩庫銀,日本還處於諸侯內鬥的狀態。
  • 清朝和日本都閉關鎖國,為什麼日本被打醒了,清朝卻繼續挨揍
    閉關鎖國還有一個方面,日本的情況不同於中國,日本閉關鎖國是德川幕府的政策,打開國門是在明治維新之後的天皇君主立憲時代,中間經歷了政權的更替。而中國閉關鎖國時期清政府一直把控政權,因此即便有改變,也是不痛不癢的改革,觸及頑固派利益就被立即終止的那種。所以清朝不是一直沒醒,是不願意醒。畢竟,醒來就得面對中央集權的削弱,這是掌權者們所不能接受的。
  • 同樣經歷閉關鎖國,為何清朝洋務運動失敗,而日本明治維新卻成功
    17世紀,日本政府因反對葡萄牙在日傳教活動,於是實行鎖國令約束外商且只能在長崎進行交易。兩國相差一百年左右都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並且都在19世紀中期遭受了西方列強侵略後籤訂種種不平等條約。1861年愛新覺羅·奕會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籌夷務全局酌擬章程六條》,是以開啟了清朝洋務運動的序幕。恭親王奕圖片:wikipedia美國為了建立與清朝之間貿易航線的補給港,因此在1854年與日本籤訂了《神奈川條約》,要求日本必須開放兩個港口與美國通商。
  • 黑船來航時代,這個中國人見證了日本國門的敞開
    提起日本打開國門對外開放,要從「黑船來航」談起,而所謂「黑船」指的是美國艦隊,日本是在美國的武力威嚇下打開國門的。日本雖然在恫嚇中開港,但是他們很感謝「黑船來航」,因為以此為契機日本走上了文明開化的道路,而鮮為人知的是,在日本打開國門的過程中,中國人功不可沒。
  • 明治天皇駕崩前後,日本人在祈福、悼念
    1853年,日本國門即被美國轟開,德川幕府兩百餘年閉關鎖國的局面被打破,日本社會陷入巨大的動蕩與不確定之中。這是聽說他病重,日本人在皇居前祈福。睦仁的父親孝明天皇死得不明不白,傳言是倒幕派公卿巖倉具視刺殺的。他十六歲即位之後,風雨飄搖的幕府歸還大政,實行王政復古。之後尚不懂政事的睦仁又在倒幕公卿的裹脅之下,與幕府開戰,最終倒幕成功。這是他死後日本人在其像前參拜。
  • 19世紀美國海軍準將佩裡兩次來航日本,黑船事件引發的後續效應
    一年一度「黑船祭」在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久裡濱,有一座佩裡公園。當年由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修·培裡率領的黑船登陸的地點,建有一座佩裡登陸紀念碑,上有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手書:「北米合眾國水師提督佩裡上陸紀念碑」。
  • 黑船來航,日本幕末開國紀行
    正因幕末的百花齊放,幕末明治主題旅行也會遍及日本全國,直到2018年6月之前我也算走過不少幕末史跡,卻一直沒有去日本最早被列強敲開國門的地方,於是利用2018端午節期間的赴日機會,專門安排了幾處開國史跡,行程的起點就選在最先敲開日本國門的美國艦隊第一次登陸日本的地方。
  • 乾隆開始閉關鎖國,到鴉片戰爭被打破,是閉關鎖國導致清朝衰退?
    嚴格地說,閉關鎖國是一個過程。順治十八年一直到乾隆二十二年,期間一直清朝的海疆政策一直是飄忽不定,期間兩度開關。不過在乾隆二十二年之後,清朝便開始全面的閉關鎖國,一直到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清朝被迫開關,這段閉關鎖國的歷史才告一段落。
  • 1613年日本的大航海時代:德川幕府為何看完了世界卻堅決閉關鎖國
    文/石建房01黑船來航1853年,嘉永六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修·佩裡率領艦隊駛入江戶灣的浦賀港,打算以「炮艦外交」的方式打開日本的國門,次年,美日雙方籤訂了日本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神奈川條約》。
  • 日本一直在侵虐中國,民國知識分子,為啥還要去日本留學?
    眾所周知,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就一直在打清朝的小算盤,直到間諜發現清朝最強大的北洋水師就是一個空殼子後,毅然舉全國之力發動戰爭,史稱「甲午海戰!」此戰清政府水師全軍覆沒,由於是戰敗國,不得不與日本政府籤訂喪權辱國的白銀二億兩,從此之後臺灣、朝鮮、澎湖列島再也不屬於中國,並賠償日本政府白銀2億兩。這筆錢相當於日本5年財政收入,日本也憑著這筆巨額的財富,一躍成為了亞洲最強大的國家,也從這一刻開始,中日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 日本歷史上的兩次大國崛起,是怎樣被美國「玩」殘的?
    如果說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的話,那麼1853年美國海軍製造的「黑船事件」則無疑是日本近代史的肇始。中日這兩個奉行閉關鎖國政策的東方國度,都未能在世界殖民主義的大潮中倖免。只不過,清王朝為了應對外敵入侵走上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近代軍事革新之路,而日本則乾脆全盤西化,甚至連西方殖民主義那一套也照學不誤。
  • 日本幕末的黑船事件與炮艦外交,對日本的未來有怎樣的影響?
    可佩裡表示美國總統要求在江戶進行,因為這裡是德川幕府的大本營。最後德川幕府和佩裡各讓一步,在浦賀南部的"久裡濱"進行會晤。(今橫須賀市)雖然乍一看是佩裡做了讓步,但實際上卻是幕府讓步居多,畢竟這並非是在長崎進行的。而且這封親筆信本身也帶來了許多的麻煩,因為它實際上是要求幕府打開國門,與美國進行貿易通商。考慮到日本的國策是以"閉關鎖國"為國策的,所以美國的要求無疑是動搖幕府統治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