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人才】英才教育 生生不息——記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拔尖...

2020-12-11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託馬斯•林達爾、保羅•莫德裡奇和阿齊茲•桑賈爾,以表彰他們從分子層面闡明了DNA修復中的幾個至關重要的環節。這是近幾年頒發給關於生物大分子物質研究的又一個諾貝爾化學獎。生物是一門如此重要的學科,也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只有既掌握紮實基礎知識又具備過硬綜合能力的人才能為之開疆拓土。這恰恰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拔尖人才培養的理念。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拔尖人才培養,從屬於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又稱「珠峰計劃」)。這項計劃是教育部為回應「錢學森之問」而出臺的一項人才培養計劃,由教育部聯合中組部、財政部於2009年啟動,力求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有所突破,營造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氛圍和政策機制。

自2009年開展基礎學科拔尖人才計劃以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之前確立的國際化培養、個性化培養、注重科研實踐的方向上大力推進,進行了學生遴選、課程設置、國際交流、科研實踐等多方面的切實改革,創新培養制度、營造學術氛圍,為生物及其他學科領域領袖型人才的培養增磚添瓦。

著眼綜合,育優擇優——嚴格的學生遴選

生物學研究不僅強調生物學科本身的基礎知識,還需要濃厚的興趣、探索欲和紮實的自然科學素養。因此,生命科學學院從各個方面為招生提前做足準備。生命科學學院優秀教師每年為多所中學學生開設講座,促使他們了解生物學科,及早培養生物研究興趣。此外,學院為高中生物教師開設暑期培訓課程,深化其對生物的認識,以精進教學能力,從根本上為生物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生命科學學院招生極其強調綜合能力。招生時,學院會專門從數理化競賽生中挖掘生源,吸納擁有較高自然科學素養、對生物研究感興趣的人才。對於生物競賽保送生,採用「提前進入北大」模式,邀請數學學院教師在北大附中開設專門課程,提升其數理能力,為日後的定量研究、批判性思考做準備。

更重要的是,生命科學學院不主張「唯分數論」,對學生採取全面評估體制。在學生的領導力、人文素養和批判性思維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李沉簡專門開設了博雅課,就是對招生時採取綜合標準的延續。

求真務實,銳意改革——新型的課程設置

生命科學學院的課程改革走在北大前列。在興趣培養方面,學院從學生需求出發,對拔尖學生降低學分要求,這使得學生更有精力專注於核心課程,避免因「水課」削減學科興趣。此外,學院對一些核心課程實行難度分層,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直接進入高級課程,使所學內容與學習能力相掛鈎,真正學有所得。

在教學模式方面,學院大力推廣小班討論課。生命科學學院的兩門核心必修課程「生物化學」和「遺傳學」都先後開設了小班討論課,每個班級人數限制在10-15人,每門課每學期共有8次,每次3小時,分別選取生物化學領域和遺傳學領域最經典的8個課題,教師提供16篇經典文獻,並由學生自行補充16篇相關文獻,由學生自主報名主講討論,教授帶頭組織討論並點評,並由高年級強化挑戰班同學擔任助教。小班討論要求學生提前閱讀大量英文文獻,了解學科的發展歷史,並在課上積極發言,在彼此的討論中強化理解已經學習過的基礎知識。並且,一些專業必修課開有中英文兩個班級,分別在春季和秋季平行開課,資深教授主持建設MOOC課程也在Coursera平臺上線,採取中英雙語授課,為學生靈活選課提供更多自由選擇。

在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等多方面,學院以立足基礎教育同時緊跟國際科研前沿為理念,致力於培養與國際接軌的一流生命科學領域高端人才。生命科學學院開設了採用全英文講授的必修和選修課課程「生物化學」「基礎分子生物學」「人類遺傳學:連鎖分析及疾病遺傳學」「分子進化暑期課」等,此外,學院聘請資深外教對學生就論文寫作、學術文章研讀等方面進行培訓輔導,如每學期都開設「科學研究基本技能」課程。同時,學院將國外知名大學的課程搬進北京大學的教室,讓中外學生同班上課,進行學術交流。

在拔尖培優方面,學院開設「強化挑戰班」。除了強大的資源支持、小班討論和英文授課等特點外,還為拔尖計劃學生開設專門課程:生命科學前沿文獻閱讀討論(Journal Club)。該活動每兩周進行一次,每次由3-5名學生提出一個共同感興趣的領域內的生物學問題,挑選相關的經典或前沿文獻,主動聯繫具有該領域研究經驗的校內外老師進行指導。充分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

勵學躬行,開拓眼界——豐富的科研訓練

生命科學學院注重科研訓練。在新生入學之後,學院就為每位新生分配一位教授作為導師,同時學院設計十幾到數十個教學tracks,本科生可以在導師指導下,基本教學要求的框架內,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方向track,保證低年級學生入學之後就能迅速找到方向,緊跟導師融入科研體系。

此外,生命科學學院鼓勵拔尖計劃學生走出國門做科研。不僅為海外留學和交換項目設立專門基金,還對學生進行提前半年規劃研究內容的要求,以確保同學們高效融入研究環境、有所收穫。

小荷露尖,鳳雛初啼——豐碩的培養成果

最近幾年,生命科學學院在本科生科研實踐、國際交流等方面都有了顯著進展,越來越多的優秀本科生從項目中受益。在本科期間發表SCI論文的學生,尤其是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數量顯著增加,兩年累計有本科生發表56篇SCI論文,其中2014年的第一作者SCI文章有9篇,是2013年的兩倍多。拔尖計劃內學生在二年級之前100%進入課題組進行科研實踐,95%以上本科生進入課題組進行科研實踐。

畢業後進入國際頂尖大學一流實驗室進行科研深造的學生越來越多。最近三年,共有近70名本科畢業生進入哈佛、劍橋、等世界名校深造,而且都得到接受方的高度好評。奧地利孟德爾分子植物學研究所的Wolfgang Busch教授在接收生命科學學院學生進入實驗室進行課題研究後發來祝賀:「…This was the best student I supervised so far (and I supervised many students in USA and Europe). I congratulate the program for producing such excellent students. I can foresee a bright future for the student.」在生科院2014年底的國際評估中,本科生教育獲得了由Harvard、 MIT、Oxford、UCLA等世界名校教授的高度評價。在最近的博士生招生中, Harvard生物醫學的三個主要院系邀請中國學生面試,生命科學學院的四年級學生佔了80%。

編輯:白楊


相關焦點

  • 培養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學人才——北大生科「拔尖計劃」再起航
    2009年,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按照教育部的部署開始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大力開展優秀人才創新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砥礪十年,生命科學學院拔尖計劃成果斐然,逐漸形成了以教材及課程建設為基礎,以因材施教為原則,以培養生物學領軍人才為目標的具有學科特色的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
  • 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校長陸雲泉談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
    >副主任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陸雲泉校長是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校長,管理學博士,國家督學,同時是中學數學特級教師,北京市特級校長,北京理工大學/上海同濟大學兼職教授,正高級教師。
  • 這11所大學的「珠峰計劃」,考生不能不知道!
    南京大學:「英才培育計劃」建立在「南京大學大理科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但做出很多變革,對學生培養的優惠政策可謂前所未有,進入拔尖人才培養方案的學生會比「匡亞明學院」學生的選擇權更大,教師隊伍的組成也將有變革。
  • 桂林這48名同志被評為"第五批拔尖人才"
    近年來,全市廣大人才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立足崗位,發揮專長,敢於創新,勇於創業,在各行各業、各條戰線、各個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突出業績,湧現了一批優秀人才。為弘揚創新創業精神、樹立先進典型,根據《桂林市拔尖人才選拔和管理辦法》(市人才通字〔2019〕2號)有關規定,經組織推薦、專家評審、社會公示、綜合核查等程序,桂林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決定:授予王文學等48名同志「桂林市第五批拔尖人才」榮譽稱號,並享受相關待遇。
  • 武漢大學「弘毅學堂」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武漢大學「弘毅學堂」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2013-11-28 來源: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將「弘毅學堂」作為探索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試驗田」和培養精英人才的「特區」,匯聚一批熱衷教書育人的優秀教師和立志投身專業的精英學子
  • 國內最拔尖的二本大學名單
    每年高考後,同學們都會根據自己的成績所在批次尋找實力相對最強的大學報考。本期,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一些國內最拔尖的二本大學,供參考。重慶郵電大學始建於1950年,是國家布點設立並重點建設的郵電高校之一,也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在信息通信領域具有較高的影響力與人才培養能力。
  •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要加強高校師生互動與協作
    【論教】  作者:吳殿朝(中原工學院法學院教授;劉軍偉,系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 天目有話說 開闢領軍人才培養「新賽道」 清華大學設「拔尖人才...
    天目新聞 記者 何暢連日來,清華大學新近發布的「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備受關注。免高考、全球招生、初三學生亦可入學等一系列極具吸引力的招生政策,清華打造「不設任何框框的拔尖人才培養特區」,一度成為教育的熱門話題。「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 數學與統計學院召開「明德計劃」拔尖人才實驗班學習經驗座談會
    5月13日,數學與統計學院「明德計劃」拔尖人才實驗班學習經驗座談會在學院北階梯教室召開。學院院長馮淑霞、講座教授吳可、黎景輝,全體實驗班同學參加此次座談會。吳可教授從自身研究方向講起,介紹了數學物理的學科背景和主要內容,通過幾個簡單的例子揭示了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聯繫廣泛,數學的發展離不開其他科學,並且數學的生命在於應用。他指出,「在信息化、大數據時代,數學如何發揮自己的作用」這個問題需要每一位數學人思考、探索和實踐。同學們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要努力培養數學應用能力,帶著問題鑽研。
  •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明德計劃」拔尖人才實驗班舉行開班儀式
    9月9日上午,河南大學2019級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明德計劃」拔尖人才實驗班開班儀式在數學與統計學院二樓北階梯教室舉行。學院領導、實驗班班主任、實驗班導師以及新遴選的25名實驗班學生參加開班儀式。開班儀式由學院副院長解俊山主持。
  • 2020年「英才計劃」中期研討會暨專家諮詢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舉辦
    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北京大學原校長、英才計劃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王恩哥,復旦大學原校長、英才計劃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楊玉良,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武向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楊金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科教育處處長高東鋒等參加會議。會議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主持。
  • 東陽表彰新入選的東陽市拔尖人才
    東陽表彰新入選的東陽市拔尖人才源稿:東陽新聞網 | 發布時間:2020年08月14日 17:10:04 | 作者:盧純佶 吳磊 | 編輯:厲歡歡  近年來,東陽市廣大人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本職崗位,改革創新,銳意進取,拼搏實幹,為東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關於評定茂名市第六批優秀專家和拔尖人才的通知
    各縣(市、區)委,市直副處以上單位黨組(黨委):根據中央和省委關於各級組織部門要直接管理一批優秀專家(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的指示精神,從1988年以來,我市共選拔管理了五批優秀專家和拔尖人才。
  • 2020年「英才計劃」專家諮詢委員會上海調研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召開
    英才計劃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玉良,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劉會強,校企合作處處長季士治,上海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梁兆正,科普部副部長、上海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富曄等隨同調研,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丁奎嶺,副教務長、教務處處長吳靜怡,招辦主任王琳媛等參加調研會。一同參會的還有復旦大學教務處的老師和兩校五學科導師代表、中學師生代表等。
  •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VS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選哪個?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本科教育堅持兩個培養目標並重:一是培養學科基礎寬厚、基本功紮實、富有創造力的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技術創新的前沿開拓型人才。二是將現代生物學知識和對生命的深入理解與廣泛領域的開拓或創新相結合,成為推動基礎教育、科學普及、社會發展、人類文明的高級人才。
  • 研究生拔尖人才培養不唱「獨角戲」
    而這,正是得益於華南理工大學創新研究生教育,實施的「前引後推」戰略,前引——引領和引導優秀研究生勇於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向國際頂尖水平奮進,後推——同時推動研究生培養質量全面提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劉石平,這位85後的科研少年本科專業是物理學,而發掘出他科學潛能的正是「華工-華大」生命科學創新學院基因組科學創新班。6年前,華南理工大學與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培養研究生,從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拓展到幹細胞生物學及生物醫藥等新興學科,用新型模式培育新興學科的優秀拔尖人才,構建了「2.5+1.5+X」的包括本碩博多層次的培養體系。
  • 【西遷新傳人】楊森:勤懇教學重育人,培育拔尖滿天下
    楊森,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擔任學校拔尖人才培養辦公室副主任、錢學森學院常務副院長,全面負責學校各類教學改革試驗班選拔、培養與管理工作。主持國家、省部級教改項目5項,發表教學改革研究論文7篇,出版《少年班》《聚力騰飛育英才》《腳踏實地 仰望星空》等3部專著;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陝西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2019年第五屆教學「卓越獎」。
  • 無私奉獻育桃李 開拓創新鑄輝煌 ——晉州市拔尖人才邵豔霞先進事跡
    無私奉獻育桃李 開拓創新鑄輝煌 ——晉州市拔尖人才邵豔霞先進事跡 2020-11-14 2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加入「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並成為...
    【消息來源:植物科學學院】11月29日,由多家國內綜合性大學涉農學院聯合發起成立的全國性高校合作組織「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在浙江成立,34所綜合性大學的涉農學院加入聯盟。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加入「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並成為副理事長單位,植物科學學院院長都興林教授當選為聯盟副理事長。
  • 武漢音樂學院院長胡志平:培養高素質、多樣化、拔尖創新音樂藝術人才
    學校音樂治療實驗中心開播「音樂療愈電臺」,為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和普通民眾提供心理援助,錄製的「戰勝疫情,與你相伴」音樂療愈自助音頻包,進入武漢市各方艙醫院(包括雷神山醫院)新冠肺炎健康教育網絡宣教平臺「心理指導」欄目,幫助廣大患者和醫務人員減壓放鬆。體現了武音師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愛校愛國情懷和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貢獻力量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