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動物天氣預報員:土撥鼠預報準確率39%

2020-12-24 中國天氣

在一些情況下,動物對變化的天氣情況有著超乎尋常的感知力,它們能夠捕捉到非常細微的變化。如下七種有趣的動物天氣預報員讓我們能深入地了解美好的一天。

土撥鼠

每年的2月2日,世界上最著名的土撥鼠天氣預報員——菲爾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寒冷的空氣中爬出洞來。如果有太陽,菲爾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麼我們將迎來超過6周的寒冬。

菲爾說,「只要土撥鼠還能看到它自己的影子,那麼這個冬天就不會結束。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我必須去阻止它。」

冬去春又來,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所在,與任何有代表性的鼠類的預言無關。這個傳統最早起源於歐洲的民間傳說。這裡不得不強調一點,國家的氣候數據中心做過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土撥鼠預測天氣的準確率只有39%。因而它們的預測只能作為一種參考。

瓢蟲

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瓢蟲隨處可見。它們對季節性的氣候變化異常敏感。瓢蟲是一種冷血生物,一旦氣溫達到12-13°C,它們便會聚作一團。因而有人把它們作為氣溫回升的指南。

溫室的出現使得瓢蟲展示了其預報天氣的另一個側面。由秋入冬時,瓢蟲便要尋中一個溫暖的地方冬眠。而當春天到來,它們又開始湧向戶外。

奶牛

在過去,農民非常關注天氣變化,因為天氣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大問題。在過去的幾千年,人們都是通過觀察家禽的反應來預測天氣,但後來人們不得不承認,奶牛不具備預報天氣的本領,從而最終放棄了這種預測方式。

在牧場,牛群是社會的產物。但是牛的群集現象很可能與氣候情況相關。當暴風雨即將來臨,一群牛便會聚集在一起相互取暖。

奶牛對天氣情況的感知還能通過其他一些習慣表現出來,諸如它們會變得坐立不安,會因氣壓的變化而焦慮等等。

青蛙

在很多年前的德國,孩子們能捉到一種叫「Laubfrosch」的溫帶樹蛙。這種青蛙在天氣轉暖時會爬上樹枝。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這種蛙置於一個玻璃缸內,將一個木製梯子擱裡頭,你就會觀察到青蛙隨著氣候的變化爬上爬下。

斯諾米什如今成為了人們的新寵,截止到一月份的最後一個周五,在過去的六年裡它每年都要做動物天氣預報。

螞蟻

看過《一個小蟲的生命》的人都知道,什麼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細雨淋浴——螞蟻,一個相當有份量的災難。事實上,螞蟻在地底下築巢,而把入口/出口建在地面上可能會引起一場災難,但螞蟻是地球上數量最豐富的生物。

螞蟻們摸索出一系列防禦雨水滲入巢穴的方案,但它們是依賴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它們能預測何時會降雨。它們建立了特別高的蟻冢,在某些情況下,它們還會擱一個門板或大塊的卵石在那兒。

綿羊

羊是最早被馴養的動物之一。經過幾千年的觀察思考,牧羊人注意到這樣一個情況,羊群能夠捕捉到來自環境的刺激。

像奶牛一樣,羊能感受到來自環境的細微變化。溫度、溼度以及氣壓的突然改變都能引起它們的焦慮。

毛毛蟲

毛毛蟲生長在美國的東北部,以及加拿大東部的一些地區。這種小蟲子兩頭是黑色,中間呈紅褐色。據說,如果毛毛蟲背上的那段棕色帶非常寬,那意味著將迎來一個暖冬,但如果毛毛蟲背部的黑色覆蓋了大部分區域,那預示著接下來將會是一個嚴冬。

從1973年開始,俄亥俄州每年都會舉辦一次毛毛蟲盛會。據大家說。毛毛蟲盛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經過當地電視名人及WJW-TV的氣象員迪克的推廣,該節日擴大了影響力。

有傳聞稱,天氣綿羊或天氣青蛙將取代一些備受詬病的氣象預測員。這不太可能。儘管土撥鼠有時會起到些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否定生物進化了幾千甚至是幾百萬年所形成的行為表現。而且,如果你要知道除了2月2日以外任何一天的天氣情況,那你問菲爾則是一種很不明智的選擇。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被吐槽的天氣預報 短期天氣預報準確率80%?
    但凡天氣預報不準,預報員和氣象狗一塊兒掉坑。   那麼,是天氣預報不靠譜麼?   (張文華/文)   短期天氣預報準確率80%?   每一天,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天氣。   你可以不關心政治,不關心時尚,不關心美食,但你能不關心天氣麼?
  • 科學看待天氣預報準確率
    「天氣氣候預測不確定性的最基本原因是系統的混沌行為。混沌意味著,差異極小的兩個初始場可以發展成大相逕庭的狀態。天氣預測中初始狀態來自觀測,總是會有某些誤差,哪怕是很小的誤差。」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家斌持相同意見。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認為,探討預報準確率可以圍繞數值預報展開。因為天氣預報的核心工具就是數值天氣預報。
  • 四問天氣預報準確率(系列報導)
    但在運算中,一些類似於地形等的信息依然難以充分表達,大氣運動的物理過程細節不能很好表現,必須依靠天氣預報員再次訂正。所以說數值預報並不是萬能的。  「數值預報的應用與發展帶動了天氣預報準確率的大幅提升,然而我國數值預報產品對國外依賴性大。所以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天氣預報準確率還是有差距的。」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趙平說。  降水預報一直是預報技術的薄弱項目。
  • 四問天氣預報準確率:能否對預報失誤多些寬容與理解?
    「我們預報對了99次過程,沒有人記得,但只要有一次預報錯了,沒有人會忘記!」接受記者採訪的預報員不約而同地說,言語中透著些許無奈,還有絲許的尷尬。他們期望公眾能夠對天氣預報多了解一些,降低對預報準確率的期望值,對預報員多一些理解和寬容。
  • 暴雨預報準確率僅約20% ?天氣預報為何會有偏差
    應該如何利用好天氣預報?讓我們聽聽天氣預報員們的解答。高性能計算機難以精確模擬大氣運動我國數值天氣預報和世界最先進水平有10年差距天氣預報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是以大氣科學理論為依託,以各種氣象探測手段為基礎,以數值天氣預報為核心,依靠預報員的綜合判斷分析,最終形成的。
  • 上海天氣預報準確率達到95%
    上海天氣預報準確率達到95%   姚子展說,這個準確率與發達國家的預報水平「較為接近」。雖然上海目前的氣象裝備水平和數據收集系統與發達國家尚有差距,但與過去相比進步很快,而且上海的天氣預報技術和判斷能力較強。  據上海市氣象局介紹,支撐上海天氣預報準確度的裝備技術體系已趨於完整,氣象衛星、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雷達、強大的計算機系統以及分布面越來越廣的自動觀測點成為技術體系的主體。
  • 次日晴雨準確率達85% 為啥還感覺天氣預報不準
    那麼天氣預報到底靠不靠譜?我們的天氣預報準確率到底有多少?第二天晴雨預報準確率已達85%但未來4-7天準確率為70%大家可能還記得去年12月13日至15日這段時間,預報說杭州連續下雨,但是卻偏偏出了大太陽。那段時間,朋友同事們一見到我就吐槽:「天氣預報也太不靠譜了。」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數值天氣預報是「國之重器」 我國...
    「一畢業,極端天氣就給我上了一課,使我認識到天氣預報確實非常重要,它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他說。「現在和1998年相比,綜合氣象觀測、數值預報、預報平臺的科技支撐等很多方面,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馬學款感慨道。「大家每天看到、聽到的暴雨預報預警等氣象預測,是預報員主要基於數值天氣預報做出的預測結果。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如何?人民日報解讀
    暴雨預報預警是防汛減災的「消息樹」「發令槍」。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怎麼樣,怎樣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和1998年時相比,現在各種條件都有巨大的進步,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預報員都同樣承擔著很大的壓力。」馬學款說,「預報準確率、精細化水平顯著提高,但對預報的需求也更高了,我們要全力以赴跟上需求的變化。」 目前,我國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縮小至70公裡左右,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88%,24小時暴雨預報準確率在20%左右,短時臨近的暴雨預警準確率已提高到89%。
  • 這可能是天氣預報員最……的一次
    菲爾(比爾·穆雷飾)是名天氣播報員,除了每日在攝像機前給觀眾做風趣幽默的天氣預報外,他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每年2月2日前往一個名為普蘇塔尼的邊境小鎮,報導當地的土撥鼠日慶典。按照當地傳說,那一天,土撥鼠的活動可以預測天氣。
  • 天氣預報有點不準?預報員大呼:我太難了!暴雨大風真的馬上有!
    杭州市氣象臺前幾天開媒體座談會時,鄭臺長就展示過一張杭州近15年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的圖,最高2013年準確率達89.8,過去兩年準確率都在87%左右徘徊。「準確率提高1個百分點,我們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
  • 天氣預報員:預測「天公表情」
    天氣預報自然也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那麼,每天的天氣預報究竟是怎麼來的呢?天氣預報員又是如何工作的呢?幾日前我們走進洛陽市氣象局,體驗了天氣預報員郭銘博的一天。郭銘博說,每天的14時至17時是他最忙碌的時段:16時以前要向省局發送全市168小時的城鎮天氣預報,要向專業氣象臺和縣局提供48小時天氣預報;負責為市政府官網、市氣象局官網以及市氣象局的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發布24小時天氣預報;還要為有關部門提供專題氣象服務,比如近期每天都要為第30屆牡丹文化節做專題氣象服務。
  • 土撥鼠除了「啊」之外,竟還能預測天氣!?華盛頓大熊貓雪地撒歡!
    小編想對三隻可愛的熊貓寶寶們說:「來來來,你來替我上課,我去替你打滾~~~」(開玩笑啦,狗頭保命)土撥鼠除了充當「尖叫表情包」之外,竟還可以一本正經地充當天氣預報員預測天氣!?是的,你沒看錯!自從1887年以來,一代又一代的土撥鼠一直擔負著預報時令的任務。這場年度活動起源於一個傳說,如果土撥鼠當天從洞裡鑽出來時能看到它自己的影子,說明冬天還有六個星期才會結束;反之如果它看不到影子,說明春天不久就會來臨。土撥鼠日已被廣泛認可並流行的傳統,並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如果你要問「土撥鼠預測天氣?這也太扯了!
  • 民間人士自稱「土方法」預報天氣準確率可達90%
    從中可以看出,沒有一家機構能100%預報未來三天的天氣,相對來說,武漢市氣象臺的預報最接近天氣實況。  天氣網站  還可提供有償服務  這些天氣網站的預報從何而來?可以提供中國近2500個縣、市14天天氣預報。  記者注意到,這些天氣網站及天氣軟體大部分是免費服務,只有天氣在線網還為用戶提供中、長期天氣預報等有償氣象信息服務。  民間「土方法」  稱預報準確率可達90%  為何冒出如此多的氣象網站和氣象軟體?
  • 走近天氣預報員(深度觀察)
    暴雨預報預警是防汛減災的「消息樹」「發令槍」。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怎麼樣,怎樣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和1998年時相比,現在各種條件都有巨大的進步,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預報員都同樣承擔著很大的壓力。」馬學款說,「預報準確率、精細化水平顯著提高,但對預報的需求也更高了,我們要全力以赴跟上需求的變化。」
  • 天氣預報準確率難在哪裡? 專家解析三大難點
    統計表明,目前,我國1到3天的天氣預報水平處於世界先進行列,24小時的晴雨預報準確率也達到了83%的高點。2007年,全國24小時的晴雨預報和暴雨預報的準確率分別比2006年提高了2.1%和1.9%,中央氣象臺颱風路徑預報達到歷年來最高水平。
  • 我國天氣預報準確率在80%以上 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我國天氣預報準確率在但氣象專家今天告訴記者,中國的天氣預報尤其是晴雨預報準確率在80%以上,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了。  配合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中國氣象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氣象科學知識宣傳普及活動,並開放了氣象臺站供公眾參觀學習。參加義務諮詢的氣象專家今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氣象預報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 我國天氣預報準確率低於美國 靠服務補償
    人民網北京8月8日電(趙竹青)氣象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今日在中國科協「媒體與科學家面對面」活動上表示,天氣預報要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率不大可能,不過,我國的天氣預報是在技術水平略有不足的情況下,力爭為老百姓服務。 他坦言,在預報方面,我們和美國有差距。但他同時表示,國外面臨的災害形勢跟我們不一樣,所以無需這樣簡單去比較。
  • 市民:暴雨預報為何不準?氣象局:預報準確率82%
    大運期間我市集全國之力,不僅有改革升級的預報平臺,還引進了世界上精細化預報的領先技術,同時有全省25個預報員的支援,加上我們20個預報員,分成7組在各個場館預報,因此有足夠人手可以做分區預報。大運過後預報員少了,無法馬上進行分區預報,但借著大運會的契機,我們培養了一批預報員,並打破原有預報技術平臺,將中長期、短期、短時臨近等的預報資源集合在一個平臺上統籌使用人員。
  • 天氣預報準確率能到80%?真的!
    大家都習慣了天氣預報帶來的便捷服務,但是否知道目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多高?它的「前世今生」怎樣?未來的天氣預報會如何發展?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大家作出了解答。預報準確率可達80%曾慶存介紹,目前的3天預報,在全球範圍可達70%至80%的準確度,如果是一定區域,比如我國華南地區的3天預報,準確度能高於80%。同時,國際上天氣預報的有效性已從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