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斤蚯蚓每天能吃一公斤廚餘垃圾

2020-12-18 溫州新聞網

愛好園藝的市民周女士來接「有機水」。

高宇一分層展示堆肥箱。  

  溫州網訊 「養蚯蚓不僅可吃掉廚餘垃圾,蚯蚓糞還可轉化為有機肥,是很好的種花種菜的養料。」昨日,在濱江街道舉辦的一場生態環保宣傳活動上,鹿城環保志願者現場展示蚯蚓堆肥箱,不少市民帶空瓶排隊,爭將「有機水」帶回家。

  記者在現場看到,蚯蚓堆肥箱分三層,外殼密封,層與層之間為網狀鏤空,最下面一層裝有一個水龍頭。將發酵後的廚餘垃圾放置其中後,放入蚯蚓,垃圾生態分解的過程就開始了。環保志願者高宇一,研究垃圾分類多年,據其介紹,廚餘、農作物秸稈、城市生活汙泥等廢棄物,都是蚯蚓愛吃的。蚯蚓會將廚餘轉化成高價值的蚯蚓糞生物肥和蚯蚓動物蛋白。

  小蚯蚓究竟能搬走多大的垃圾山?有關研究顯示,在理想狀態下,一公斤蚯蚓每天能吃一公斤廚餘垃圾,還能產生大約半公斤的蚯蚓糞。也就是說,一個三口之家一天產生的生活垃圾有機物,如飯菜、有機廢棄物等,幾千條成年蚯蚓一天可將其全部消耗掉。

  據記者了解,目前鹿城區日產生活垃圾約1300噸,無論是填埋還是焚燒,都會產生二次汙染,垃圾分類與處理因此成為難題。「蚯蚓堆肥,可實現垃圾減量化,垃圾少了,汙染和消化垃圾壓力自然也就減輕了。」鹿城區生態辦生態建設科副科長金剛說。

  有市民問,「有機水」是蚯蚓糞摻水而成的?「不對,是蚯蚓分解垃圾過程中,自然產生的水。」高宇一說,居民將「有機水」帶回家後,僅需按1:5比例稀釋,澆於花卉、農作物上,花草蔬菜就能茁壯成長,「這種是真正的有機肥!」

  >>>相關連結

  蚯蚓堆肥箱DIY

  市民可取多層塑料收納盒或推拉式的多層文件櫃,用小刀在層與層之間鑽孔,使之流通,堆肥箱就改造好了。但須注意的是,在放入蚯蚓前,需將廚餘堆放15天到一個月,使之充分發酵,不然蚯蚓會被「熱」跑。

  社區或市民若對蚯蚓堆肥有不明之處,可致電鹿城區生態辦88358796報名,屆時專家會將經驗送到「家」。

  小蚯蚓的大功勞

  據了解,在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都建有許多規模巨大的蚯蚓肥料合成廠。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上海、鄭州等地就開始發展蚯蚓養殖業,近來有更多的地方嘗試把蚯蚓用於環保建設,來扳倒「垃圾山」。2000年雪梨奧運會上,160萬條蚯蚓為奧運村的垃圾處理立下汗馬功勞。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借鑑此經驗,用「小蚯蚓」搬走奧運村的「垃圾山」。

相關焦點

  • 蚯蚓分解廚餘垃圾靠譜嗎?真要大規模推廣不可行
    前不久,杭州湖濱街道東平巷社區發起一項環保試驗——把蚯蚓放在收納箱裡,鋪上泥土,利用蚯蚓來分解廚餘垃圾,垃圾成沃土,沃土以養花。  東平巷社區居委會鄭欣主任說,這個妙招是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一位博士生帶來的,據說在丹麥非常成熟,理想狀態下,一斤蚯蚓每天能吃掉一斤廚餘垃圾,生態環保,還沒異味。「如果這個方法可行,建議在杭州大規模推廣。」
  • 北京新發地:「大胃王」就地吃掉廚餘垃圾 垃圾減量率達95%
    目前,這臺智能化設備每天能處理新發地市場內約500公斤的果蔬垃圾,而在不久的未來,整個新發地市場的8個批發區域都將陸續上馬配套設備,屆時將每日處理100噸果蔬等廚餘垃圾。廚餘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一部分,在垃圾分類中,它們屬於「溼垃圾」。這些家庭、學校、食堂及餐飲行業等產生的食物加工下腳料(廚餘)和食用殘餘剩餘物,特點是極易腐爛變質,散發異味,容易傳播細菌和病毒。
  • 「大胃王」助力廚餘垃圾就地處理
    目前,這臺智能化設備每天能處理新發地市場內約500公斤的果蔬垃圾。而在不久的未來,整個新發地市場的8個批發區域都將陸續上馬配套設備,屆時將每日處理100噸果蔬等廚餘垃圾。  就地處理降解迅速,垃圾減量率達95%  廚餘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一部分。
  • 海澱西山庭院小區養水虻和蚯蚓,試行近一年,廚餘垃圾就地減量四成
    能吃廚餘垃圾的蟲子,長成後可以作為養殖羅非魚的飼料,糞便還能和落葉一起堆肥;PVC管制成的「蚯蚓塔」埋在地下,既能消納部分廚餘垃圾,還能給寵物糞便找個好去處……在海澱西山庭院小區,類似這樣的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小發明已經試行了近一年,效果顯著,廚餘垃圾就地減量達到30%至40%。
  • 海澱這小區厲害了,養水虻和蚯蚓近一年,廚餘垃圾就地減量近四成...
    能吃廚餘垃圾的蟲子,長成後可以作為養殖羅非魚的飼料,糞便還能和落葉一起堆肥;PVC管制成的「蚯蚓塔」埋在地下,既能消納部分廚餘垃圾,還能給寵物糞便找個好去處……在海澱西山庭院小區,類似這樣的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小發明已經試行了近一年,效果顯著,廚餘垃圾就地減量達到30%至40%。
  • 10克蟲卵搞定800戶居民廚餘垃圾
    人吃剩下的廚餘垃圾,也是天生地長的資源,如何讓它們在重回食物鏈?在豐臺區宛平城,廚餘垃圾餵給了黑水虻吃,黑水虻長大後成了飼料餵雞吃……800多戶居民的廚餘垃圾一點沒浪費!「真沒想到,10克黑水虻卵就能搞定我們800多戶居民每天的廚餘垃圾?!」看著工作人員扒拉開褐色的垃圾裡一隻只蠕動的小白蟲子,家住宛平城內的王金麗大吃一驚。讓她大吃一驚的黑水虻廚餘垃圾處理設備在宛平城內街醒獅廣場的東南側,佔地大約3平方米,左側是三個橘色白色相間的養殖櫃,右側是一個三層的除臭塔。別看它個子不大,胃口卻不小。
  • 東莞社區垃圾分解站 讓廚餘變身有機肥很受歡迎
    >圖/金羊網記者 王俊偉「每天早上六七點鐘開門,一開門,當天的肥料就被周圍居民一搶而空。」7月30日上午10時左右,記者來到位於東莞莞城興塘社區興塘廣場上的社區餐廚垃圾分解站,站內非常整潔,除了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內還剩一點肥料,站內基本沒有存肥。興塘社區工作人員尹國鋒表示,分解站的有機肥料非常受歡迎,供不應求。據悉,目前興塘社區餐廚垃圾分解站日處理餐廚垃圾400-500公斤,能產出40-50公斤有機肥料。
  • 分散式處理模式或可破解廚餘垃圾處理難題
    據李英慶介紹,物業將居民分出的廚餘垃圾進行二次分揀、粉碎,用於養殖黑水虻。說起黑水虻這個「小能手」,李英慶滔滔不絕,「它們本身能以廚餘垃圾為主要食物,而長大的黑水虻預蛹蟲又是優良的高蛋白飼料,可以用來飼養羅非魚等。用它飼養的羅非魚幾個月的時間可以從小魚苗長到2斤多重。」
  • 10克黑水虻卵搞定800戶居民廚餘垃圾 宛平城三招走出平房區垃圾...
    原標題:10克黑水虻卵搞定800戶居民廚餘垃圾 宛平城三招走出平房區垃圾分類新路徑  「真沒想到,10克黑水虻卵就能搞定我們800多戶居民每天的廚餘垃圾。」看著工作人員扒拉開褐色的垃圾裡一隻只蠕動的小白蟲子,家住宛平城內的王金麗大吃一驚。
  • 這個社區把廚餘垃圾變成肥料 居民植樹種花供不應求
    新京報快訊(記者 黃哲程)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在5月1日正式實施,新條例提出推進廚餘垃圾源頭就地處理。記者探訪了解到,目前已有社區設置了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設備,可將居民廚餘垃圾轉化為有機肥料和廢水,實現垃圾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 探訪|配合垃圾分類 北京一些餐廳廚餘垃圾處理後再回收
    新川麵館月壇店工作人員將廚餘垃圾倒進自動處理設備,經過處理,10餘公斤的廚餘垃圾僅剩1公斤左右。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廚餘垃圾經過處理 減量80%按照規定,北京的餐飲企業產生的廚餘垃圾,基本都由政府指定的、正規廚餘垃圾收運企業籤約統一回收。
  • 就地處理:「消化」廚餘垃圾的便捷之路
    其中,一些地方就地處理廚餘垃圾的辦法,是一條值得研究和借鑑的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的便捷之路。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北京市海澱區甘家口街道辦事處機關食堂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約100公斤。從今年5月開始引入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後,該食堂每月廚餘垃圾減量兩噸。
  • 廚餘垃圾處理何去何從?
    北極星固廢網訊:廚餘垃圾處理將隨著推行垃圾分類的深入,越發重要,並將成為物質利用的一個重要項目和垃圾處理的一個產業分支,值得重視。1.打好開頭基礎走好廚餘垃圾處理第一步,奠定廚餘垃圾處理的基本工藝、建設運營模式和基本價格,為廚餘垃圾處理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等於成功一半。
  • 餘姚這個農場養了很多環保「大胃王」 能吃掉一個鎮的廚餘垃圾!
    今年38歲的朱狄青說起黑水虻來頭頭是道,但實際上他的大學專業是廣播電視新聞學,投身於黑水虻養殖是實實在在的「跨專業」行為,「我喜歡看時政類新聞,從中了解到國家正在大力推動垃圾分類,並且也知道廚餘垃圾的終端處理是一個『老大難』問題,而困難也意味著商機。」
  • 動物骨頭不屬於廚餘垃圾?市民被科普書搞暈
    她一直認為「骨頭」屬於廚餘垃圾,不過她為女兒購買的科普書中卻說「骨頭不是廚餘垃圾」。那麼,骨頭到底屬於哪一類呢?戴女士撥打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詢問。  記者從環衛部門了解到,按照我市「垃圾四分法」的原則,「骨頭」在廈門被歸屬為廚餘垃圾。
  • 新民特寫|早上扔出去的廚餘垃圾,中午就能變肥料
    一進門,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劉海泉向記者展示了一包褐色的「泥土」。聞起來,並沒有想像中化肥那般刺鼻的氣味。「把它們灑在土壤裡,就成為植物生長中急需的肥料了。」將溼垃圾變廢為寶,是劉海泉團隊自2013年起就有的夢想。今年上海加快實施垃圾分類,也讓團隊研發的溼垃圾高效酵解處理裝置迎來了春天。發臭的泔水,四周飛舞著蚊蠅,這是大多數人心中對廚餘垃圾的印象。
  • 廚餘垃圾最後去了哪裡?我市大力規範廚餘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
    華貿天地內100多家餐飲單位都在實施垃圾分類晚上8時30分,市區下角的黎記大排檔送走最後一撥客人後,夥計們熟練地將餐餘垃圾放進專門的垃圾桶。晚上9時,專門回收廚餘垃圾的垃圾車來到店裡的後廚回收,最終駛向廚餘垃圾處理點,利用綠色養殖黑水虻處理廚餘垃圾。
  • 廣州一工廠「養殖黑水虻」 每天竟吃掉二三十噸垃圾
    廣州一工廠「養殖黑水虻」 每天竟吃掉二三十噸垃圾新華社  作者:  2019-07-27 吃進去的是餐廚垃圾,產出來的是飼料和肥料,未來還可能開發出化妝品
  • 大型廚餘垃圾處理廠是別人家的!南京每天3200噸廚餘垃圾去哪了?
    填埋、焚燒、處置利用,是生活垃圾的最終去處。其中,廚餘垃圾的處置利用非常關鍵,它是垃圾變廢為寶的重要一環。不過,從江蘇實際來看,廚餘垃圾的有效處置仍是短板,大型廚餘垃圾處置廠的建設亟待提速!
  • 親子遊戲:蚯蚓扭一扭
    地底下到底有什麼秘密,能讓花草樹木如同變魔術一般茁壯生長呢?帶著你的孩子在樓下的花園、附近的公園找找看,能不能找到蚯蚓的糞便。自然之友每周跟你分享一組親子活動,本期為第16期。自然界有很多動物值得我們去研究,其中最奇異也很常見的就是蠕蟲。當地表溼潤的時候,蚯蚓們就會鑽出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