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主喝過的英式下午茶不下二十幾家,從英國美國喝到日本中國,從高端酒店內下午茶喝到街邊知名小店。作為一個業餘品茶人,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英式下午茶的文化與傳統、常見的誤區。中間也會穿插一些比較喜歡的下午茶店做例子。
Ritz Carlton經典下午茶
地址:150 Piccadilly, London W1J 9BR
· 英式下午茶的由來 ·
18世紀的英國人一天只吃早點和晚餐,貴族一般要在晚上8點後才用晚膳。早午餐的漫長時間裡,貝德福德第七公爵夫人安娜常常在下午四五點鐘,命女僕備一壺茶、幾片烤麵包和奶油、黃油送到她房間去。漸漸地,公爵夫人在每天下午四點廣邀三五知己,一同品啜以上等瓷質餐具盛裝的香純好茶,配以精緻的三明治和小蛋糕,同享輕鬆愜意的午後時光。沒想到一時之間在當時的貴族社交圈內成為風尚,而逐漸普及到平民階層。
· 英式下午茶的分類與名稱 ·
英式下午茶分兩種:第一種非正式的 Cream Tea 只由司康餅與茶組成。教主最愛的是倫敦文華東方酒店的cream tea:
倫敦文華東方cream tea
地址:66 Knightsbridge, London SW1X 7LA
第二種則是比較正式的傳統下午茶 (traditional afternoon tea , 3-tier tea stand) 。 共三層:第一層放三明治、第二層放司康、第三層則放蛋糕及水果塔,旁邊配有果醬架及茶具。
在時尚圈很知名的倫敦伯克利下午茶Pret-a-Portea
地址:Wilton Place, Knightsbridge, London SW1X 7RL
▲ 這是教主去的那次照的,能看到Moschino包包吧~
當然,現在也有很多小店說是「下午茶」,其實也只是下午的時候和朋友相聚,吃些點心,喝點茶或者咖啡。這種現代的下午茶教主在全世界吃過很多家,這裡推薦一家國內的:
Farine,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武康路378號1樓
· 英式下午茶的品嘗方法 ·
喝下午茶的最正統時間是下午四點。在維多利亞時代,男士須身著燕尾服,女士則著長袍。當然啦現在也沒那麼多講究。除了必須喝茶必須預約比較傳統之外,在倫敦品茶一般的要求是「smart casual」,只要避開牛仔褲這一類極不正式著裝就可以了。
對於三層點心的traditional afternoon tea,最古老的吃法是從鹹到甜,由下而上。品嘗糕點時,必須將糕點放置於專用點心盤後才可食用。喝茶姿勢為,直接端起茶杯喝茶不帶茶杯託盤。在倫敦喝過的所有下午茶都可以免費添加點心,在離開的時候侍者還會打包一些給你帶走,有時候還會有侍者推車給食客分發剛出爐的蛋糕。這其實也是傳統下午茶的標誌之一。
· 英式下午茶茶具的講究 ·
英式下午茶有它標配的茶具套餐:瓷器茶壺、濾匙及放過濾器的小碟子、杯具、金屬材質的茶葉罐、廣口糖罐和奶盅瓶。
▲ 教主在倫敦利茲卡爾頓喝的下午茶,這應該屬於茶具標配
倒茶時,可將濾杓置於茶杯上過濾茶葉。同時,在使用廣口鮮奶瓶前,要先以熱水將奶瓶燙過,再加入新鮮的冰牛奶,使之回溫,再加入紅茶中。教主最愛的英國骨瓷品牌:
▲ Wedgewood:圖為朗廷酒店與Wedgewood合作推出的「Wedgwood朗廷英式下午茶」 。在上海、香港等地朗庭酒店均能品嘗到
· 英式下午茶的英文叫法到底是什麼?·
我們總能看到各種地方和人稱英式下午茶為「English High Tea」,其實這是錯誤的。傳統英式下午茶的英文是(Traditional) Afternoon Tea或者Low Tea。和大家印象不太一樣的是,Low Tea才是英式下午茶另一個叫法,因英式下午茶所坐的桌椅都比較低矮,在手拿茶杯時不會將茶杯舉的很高,而且茶點都是精緻的小點心得名。
至於High Tea(也叫Meat Tea)是在社會下層勞工中流行,和茶搭配的食品偏向於蛋糕、三明治、以及其他熱食(尤其是會有一些肉食),同時在餐桌使用相對桌椅都比傳統英式下午茶的桌椅高,所以也就稱做high tea。
· 司康到底怎麼吃?·
Low Tea和Cream Tea中都有英式司康(Scone),配有德文郡凝脂奶油(Clotted Cream)和各種果醬。Clotted cream 由於保質期太短,大約3天以後就會變味不新鮮了,所以其實屬於辨別下午茶正宗與否的重要標誌之一。
clotted cream相比一般奶油,它色澤偏黃,質地偏松,有一股淡淡的堅果香和甘甜 。比較推薦的吃法是將溫熱的司康從中間開裂的部分掰開,抹上奶油和自製草莓果醬,像饃那樣合上咬下。教主知道的在國內clotted cream比較好的一家是Ritz Carlton酒店下午茶。
▲ 配圖為北京利茲卡爾頓布魯諾主廚親自做的司康
今天就聊到這裡,我們下次見。
本文特約作者|典典
典典:一隻長期遊走在高級餐廳與蒼蠅館子之間的吃喝教主,一個只為看懂菜譜精通5門語言的執著食客。
如果你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味,更有趣有品
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申請報名
或【就知道吃】微信後臺回復「尋求報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