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經:捨棄百萬年薪去養蝦

2020-12-20 搜狐網

  捨棄百萬年薪去養蝦(2009.9.1)

  2009年7月24日 江蘇省盱眙縣

  江蘇省盱眙縣,是中國的小龍蝦之鄉,而王龍友能被盱眙人稱為龍蝦大王,是因為他的龍蝦養殖基地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的。開車到山頂上去,才能看到他養殖基地全貌的三分之一。

  王龍友:「這一塊一眼望不到邊的,都是我們的養殖基地。這個基地是三面環山,一面環水,總共是3300畝。」

  記者:「現在看到的這個整個能看到的面積就是三千畝是嗎?」

  王龍友:「對。能看到的面積就是3000畝,像這樣的基地我們有三座。整個三個基地都走完,估計一天都走不完。」

  人們紛紛猜測,這幾年小龍蝦市場價格年年躥升,就按普通農戶每畝1800元的利潤計算,王龍友的萬畝園區,六千畝的養殖面積,起碼每年能有一千多萬的利潤。可只有王龍友一個人知道,養龍蝦這兩年來他就像是經歷了一場財富的過山車。

  2007年,萬畝規模畝產比普通農戶多一倍,可每畝淨利潤400元,不到普通龍蝦養殖戶收益四分之一,甚至不如普通農民種稻子,短短半年之後,讓他陷入絕望的萬畝規模,總收入卻能翻三倍,這小小的龍蝦裡到底隱藏著什麼玄機呢?

  其實,王龍友曾經是在南京商界的一個知名人物,他和朋友創辦的會計師事務所在全省排名第一

  王龍友的朋友:「當時全國的事務總共是有4000多家了,我們在全國排名排在二十三位,全省我們當時已經排到了第一名。」

  2005年,因為在業內的業績十分出色,王龍友被獵頭公司相中,在一家知名的電器總公司擔任副總裁,每年的年薪一百多萬。可2007年的4月,王龍友遞交了一份辭職報告書。人人紛紛猜測,他是不是又要跳槽到更大的公司,升更高的職位了?而讓人沒想到的是,王龍友辭職只是為了去養殖小龍蝦。

  江蘇省盱眙縣,距離南京100公裡的一個小縣城。十三香小龍蝦讓很多人認識了盱眙這兩個有些生僻的漢字。

  江蘇省盱眙縣人民政府縣長 李森:「在沒有舉辦盱眙龍蝦節之前,好多人會把盱眙念成盱眙,但是隨著龍蝦龍蝦的名氣越來越大,喜歡龍蝦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再也不會有人把盱眙念成於臺了。」

  盱眙龍蝦因為生長在洪澤湖、淮河等活水裡,肉質乾淨,再加上獨特的十三香調料,讓盱眙小龍蝦美名在外。從2000年就開始舉辦的盱眙龍蝦節,每年在10萬平方米的山地廣場舉辦的萬人龍蝦宴,都為盱眙小龍蝦積攢不少人氣。王龍友隨一個朋友組織的澳洲考察團到鄉下去散心,看到盱眙的龍蝦產業發展的紅紅火火,他也是非常羨慕。可就在考察的最後一天,王龍友卻驚喜的發現龍蝦產業居然還存在著一塊短板,而這裡蘊藏的就是無限的商機。

  按行程安排,考察團去參觀一個小龍蝦養殖示範戶。王龍友沒有在池塘邊聽介紹,而是直接走到了裡面的池塘,想看看這個示範大戶的規模到底有多大。

  王龍友:「我聽到一半介紹以後,看他裡面很深,我就一直走進到最裡面。然後這個最好看完了以後,我感覺也就說大概幾十畝吧,回來問他一下,他說大概就四十幾畝。」

  40畝的池塘面積,還是在盱眙這個小龍蝦之鄉,就能算得上是養殖大戶嗎?王龍友又去找了幾個養殖戶,發現最大的養殖面積也只就是兩百畝。他又到盱眙和南京的小龍蝦交易市場去調查,發現龍蝦供應量是嚴重不足。僅南京一個城市,小龍蝦的日消費量就能達到60噸。王龍友來到消費最火的江蘇、安徽、湖北等地考察,看到小龍蝦主要依靠天然捕撈,還有些農戶把野生小龍蝦和魚蟹、水稻一起混合養殖,並沒有大型企業進行大規模專業化的養殖。多方求證,王龍友驚喜的發現,小龍蝦的養殖是一個競爭很小的產業。

  王龍友:「我相信我自己能籌到一定量的資金,再加上藉助盱眙龍蝦這個市場的這種品牌,我想我肯定能將這個產業在兩到三年之內,把這個產業做成全國最大的一個龍蝦養殖企業。」

  一個月後,王龍友辭掉職位,帶著2000萬的資金,從南京來到了盱眙。選定了兩塊依山靠水的低洼地,再加上一個三千多平方米的池塘,一共是一萬兩千畝。就在王龍友信心十足準備開工的時候,他突然發現一萬多畝的龍蝦養殖是史無前例,到底池塘怎麼設計,水利設施怎麼修建,都沒有參考的樣例,連專家也感到很棘手。

  專家:「當時我們這個能夠套用的就是其他一些品種的經驗,對於龍蝦的這麼大的規模,應該來講當時他是一個先例尤其是這個小龍蝦它是一個新的養殖品種,從這方面來講,這麼大的規模,我們當時還是有一定的擔心。」

  王龍友又想去求助當地養殖龍蝦的土專家們,可他們也不看好。

  村民:「看都沒看過養這麼多的,人家以前也有承包三十畝、二十畝的 都有養的,這個面積太大了,當時都不放心。」

  眼看技術問題成了擋在路上的絆腳石,無論是國內的水產專家還是土專家,都不能幫王龍友養龍蝦,難道他只好放棄麼?

  一趟盱眙之行,商界精英決心辭職養殖小龍蝦。一萬兩千畝面積,全部精養小龍蝦,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專家、養殖戶全都心有餘悸。一個農業上的外行,誰能助他一臂之力?

  就在王龍友焦急萬分的時候,他突然想到了一個人。而這個人遠在萬裡之外的澳大利亞。他就是王龍友在澳洲考察團中認識的威廉士格瑞格。

  格瑞格威廉士:「人們常說的澳洲龍蝦,指的是澳洲的海水龍蝦,我們叫它Lobster,和小龍蝦相比,要大得多。而我在澳洲養殖的是淡水的小龍蝦,我們當地人叫做Yabby,和中國的小龍蝦是非常相似的。

  威廉士格瑞格在澳洲也有一個60多畝的家庭小農場,專門養殖澳洲小龍蝦。澳洲近十年來大旱,他的池塘早就乾涸了。王龍友看中的是格瑞格在龍蝦養殖和繁育上近十年的經驗,想請他來做技術總監。不過格瑞格提出的薪水要求是公司總經理薪水的五倍,還提出必須贈送公司股份給他。這麼高的要求,可王龍友沒有猶豫就同意了。因為格瑞格告訴了王龍友一個數字,而這個數字還帶著小數點。

  王龍友:「格瑞格告訴我,就是說他能夠做到畝產724.5斤,我說我們國內的這個專家都告訴我說畝產是400斤到500斤,一般的小養殖戶都是畝產200斤,300斤左右,我說他能做這麼精確,那我認為在這個上面,他技術應該講是已經做到極致了。」

  王龍友以前做財務,專和數字打交道,他相信,能把畝產量計算的如此精確,格瑞格的專業水準肯定值得信任。而當格瑞格提出了塘口的建設方案要求之後,員工們開始議論,這重金請來的專家到底有沒有真本事吶?因為格瑞格的設計和傳統的龍蝦池塘差別很大。

  格瑞格威廉士:「我要求塘口的坡面必須是非常傾斜的,還有就是修建成長條形的塘口,這樣可以增加龍蝦的活動空間,以往的正方形塘口中間的空間其實都是浪費的。」

  國內養龍蝦的池塘和普通的養魚池塘差不多,或者就是在水稻田裡。格瑞格研究龍蝦的習性,發現龍蝦喜歡在池塘的邊緣爬行,長條形的塘口和增大池塘的坡度,就增加了龍蝦的爬行的坡面面積,能給龍蝦創造一個更好的成長和繁殖環境。格瑞格的設計聽著很有道理,可畢竟沒人做過,不知道效果如何。卻先讓建設施工的成本增加了30%,而王龍友沒有猶豫就拿出了自己所有的資金,湊足了2800萬的建設款。

  王龍友:「在做這一步的時候應該講已經把自己後路給斷了。為什麼呢?因為我認為這個項目我能給獲得成功。」

  經過一個冬天建設,王龍友的養殖園在2008年清明投產了。王龍友和高檔酒店一聯繫,立刻就達成了長期供貨合同。

  酒店經理:「他的價格略微比市場高一點。他這個品質,我們作為大酒店的話,主要是注重品質。這個價位現在來說不是重要的,我們一隻龍蝦最高的可以賣到18元錢。」

  王龍友的龍蝦價格比盱眙市場上的價格每斤還要多3元,可盱眙龍蝦美名盛傳,又能保證長期供貨,飯店還是都搶著要,王龍友每天要做的事就是讓經理在前一天晚上,按照第二天的供貨量提前下好捕撈龍蝦用的地籠。

  副總經理 陸偉:「地籠的結構,這個外面是籠子,裡面有一個倒八字型的入口,那麼龍蝦進去,它就出不來了。鑽進去以後,還要順著再往裡走找出路,往前下,從中間的各個部分拱進去以後,最後他還爬到最頂部,爬到最頂部的時候,然後一收一倒就可以收上來了。」

  那個時候最旺季的時候,大約要持續四個月,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最短的不會低於12個小時。就這樣連續的工作,我們大家也不怎麼開會,不怎麼去動員,大家就根據市場的這種需要,就停不下來,像上足了勁的發條一樣,不覺得累。

  小龍蝦的畝產量輕鬆達到了預期的每畝400公斤,整個夏季,所有的員工一起忙著捕蝦賣蝦,一共銷售了40萬斤龍蝦,總收入了668萬元。所有人都士氣大漲。10月,龍蝦的生產旺季過去之後,王龍友就只等著辦慶功宴了。可就當他收到一張報表之後,他對小龍蝦投注的所有熱情驟然間縮到了冰點。

  王龍友設計的是最大的萬畝養殖場;請來的是最專業的外國專家;建成的是最規範化的龍蝦養殖池塘;銷售的也是市場上的最高價格,當地小養殖戶養殖龍蝦的利潤是30%,王龍友保守估計自己第一年的利潤至少可以達到20%,預期三四年之後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資,還將成為小龍蝦產業的養殖環節的絕對龍頭。

  2008年10月10日的上午十點,王龍友在南京總公司著急地打開了會計傳來的效益報表,而出現在末尾的數字讓他驚呆了。和數字打了半輩子的交道,從沒有一個數讓他能感到這麼可怕。他打電話和會計核對了所有原始數據,又花了一天一夜時間仔仔細細的重新計算,可出來的結果還是一樣。王龍友驚呆了,一般農戶的利潤是30%,他預期自己第一年可以做到20%,可現在這個數字是7%。

  王龍友:「我也感覺就是說,如果按照我們的方式做下去,我們可能還不如農民的這個收益,比一般的農戶養殖效益要低,甚至還不如這個農民種稻穀來的收益多。」

  7%的盈利意味著王龍友買地養龍蝦,還不如一個普通的農戶種稻子賺錢,也意味著王龍友所有的投資要9年才能收回。一切都按計劃進行,問題到底能出在哪裡?而隨著這個問題浮出水面,王龍友也發現自己的計劃有著一個致命的死穴!

  回到養殖場,王龍友從每個環節查起。馬上他就發現了問題。

  王龍友:「通過這個進水口將這個水引到我們的淨化池,在淨化池經過淨化以後,再通過我們的進水渠排到各個養殖塘口。像這樣做,我們這一般的農戶可能就做不到像我們這樣,但是反而我們的成本也會比他高。」

  臨近淮河,防止水患的水利設施建設必不可少,對風險的控制讓王龍友無法做到成本的控制,再加上僱傭的100多個勞動力的花銷,使王龍友的運營成本比普通的農戶要高出30%。王龍友沒想到,當初為了達到最大盈利,不惜投入了所以資金要建成最大的規模,可如今他是投資越大,利潤率反而會越低,這就像是走入了一個死胡同。

  王龍友:「和我當初預想的就是規模越大,我的收益越高,恰恰相反,我是規模做大了,反而收益下降了。這個給我帶來了很多的困惑。」

  養殖第一年,表面看是成功了,可風光的背後隱藏的是王龍友難以對別人說出的巨大失敗。怎樣給員工一個交代,他感到心裡壓著一塊大石頭。就在王龍友為這僅僅7%的利潤率發愁的時候,養殖場接到一個電話,聲稱要狀告王龍友,一時間王龍友內憂外困。

  這個電話是從一個貴州的農戶打來的。他說買了王龍友公司的種蝦,運過去全死了,讓他們賠償。

  銷售經理 :「當時就跟我說了,你看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吧,我當時衝著你這麼大一個公司過來,給我造成這麼樣一個損失,現在很簡單,你給我一個什麼說法,怎麼補償我的損失。當時他的語氣很急,我就懷疑他電話是不是打錯了,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反應。」

  王龍友感到十分驚訝,自己從來沒有出售過蝦苗或者種蝦,怎麼會有人要告他?這個電話也揭開了龍蝦產業中的一個最賺錢的秘密,而正是這個秘密,讓他的萬畝養殖規模反倒成了優勢,幫他走出了困境。

  瞄準了市場投巨資,第一年就銷售告捷,可最終的收益率卻讓王龍友非常絕望,面對大規模養殖龍蝦的死穴?王龍友千萬元的投資,萬畝的養殖園,到底靠什麼才能翻身?廣告之後請繼續收看

  蝦苗一直是困擾龍蝦產業的瓶頸問題。王龍友第一年養殖,就是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才能收購到需要的蝦苗。

  王龍友:「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認為這個有資金,就應該能收到苗,但是我們在實際收購過程中,我們最少一天就收到一斤,最多一天也就是100斤還不到。」

  小龍蝦的產卵率很低,目前人工的工廠化繁育蝦苗沒辦法實現,主要是依靠天然湖泊中捕撈上來的野生蝦苗。可是這幾年來龍蝦消費發展越來越火,野生蝦苗非常緊俏。

  漁民:「水上有販子來收,陸地有車子來收,都圍著來收。」

  記者:「那你的蝦苗還沒上岸就賣了?」

  漁民:「到不了岸,到水上販子就來了,就來收。以前,5年之前,像這種蝦苗只有3塊錢一斤,現在都能賣到12元錢一斤。」

  買不到野生蝦苗,養殖戶只好到市場上買別人池塘裡自己繁育的蝦苗,不過這種蝦苗的質量也是有好有壞,成活率都沒有保障。養殖戶買蝦苗被騙了都是常有的事。

  龍蝦養殖戶:「在三月份蝦苗購進來的時候,購進來就等於說功成一半了。要是虧本的話,那就沒辦法,等於一年的辛勞都白費,還虧了本,就是受外地這個蝦苗欺詐了。」

  打電話來的這個客戶,因為距離比較遠,選擇購買的是種蝦。種蝦是被挑選出的繁殖力強的成品蝦,價格是一般商品蝦價格的兩倍多,養殖戶因為不會辨別,很少有人敢買。可這個養殖戶為什麼聲稱是買了王龍友的種蝦呢?王龍友馬上開始調查,沒想到賣種蝦的人的確是公司員工,就是另一個養殖基地的負責人張運新,但他賣給養殖戶的卻是別人的種蝦。

  張運新:「當時他好像這麼說的,你們這麼大規模養殖的話,肯定是一個大公司,我相信你們。」

  記者:「你是你帶他來了養殖基地是嗎?」

  張運新:「到那邊基地。」

  王龍友下令禁止員工私下交易蝦苗或種蝦,想到客戶因為基地規模大,才買了一般人都不敢買的種蝦,王龍友發現讓他頭疼的巨大規模,反使他有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優勢

  王龍友:「為什麼一個客戶會簡單的就是相信我們的一個員工,去把這個蝦苗買回去,而且用航空進行託運,就是說明我們公司有這種優勢。」

  和一般的小公司相比,王龍友的萬畝養殖基地很讓人信服。而且王龍友的池塘因為採用了格瑞格的設計,第二年龍蝦種苗繁殖數量很多,為了避免大小龍蝦互相殘殺的損耗,已經按照規格分塘養殖。這讓他的蝦苗和價格低廉的野生蝦苗相比,也有一個更大的優勢。

  王龍友:「這個野生從天然野生的捕撈過來的,你看有小蝦苗,中蝦苗,大蝦苗,還有成蝦,還有你看像我手上的鋼蝦。什麼叫鋼蝦?鋼蝦就是說它已經成熟了,就這麼大已經成熟了,這個還是蝦苗。它兩個顏色就不一樣。像這個蝦苗還能夠再長,像這個就不能長了。拿回去也不長了?但是它成活率很高,就是放在塘口裡面他就不再長了。從另一個方面講,我們能夠提供在這方面最規範的一個服務。」

  既然蝦苗是龍蝦供不應求的最終原因,王龍友發現蝦苗的市場更廣,利潤也更高。2009年的清明,他開始試著給周邊的農戶提供蝦苗。

  養殖戶:「他這種規範化的蝦苗,很漂亮的。就是苗種的規格,太好了。並且保證了蝦苗投放到塘裡95%的成活率,這條我就是很放心的。」

  今年王龍友已經發展了30多個養殖戶,輕輕鬆鬆就帶動了一萬畝的養殖面積,為王龍友帶來了新的效益。

  現在盱眙市政府已經把王龍友的養殖園作為盱眙縣的養殖示範企業推廣,而他也藉助這種宣傳效應,在園區裡增加了龍蝦垂釣旅遊和龍蝦生態餐廳的項目,王龍友發現,他養殖園的大規模,讓他可以不再簡單的依靠養龍蝦賣龍蝦賺錢,而是產生了一種新的規模效應。

  王龍友:「盱眙縣政府推出了和南京搞一個盱眙—南京直通車,發現有大量的遊客從南京到盱眙來遊玩,實際上就是政府給我們做了宣傳,把客人給拉到家門口,我們怎麼樣提供我們特色的服務。」

  每個周末,王龍友在垂釣和餐飲這方面,又能多出四、五萬的收入。

  遊客:「應該說打著盱眙龍蝦品牌的有很多,但是是不是真的不敢確定。在這裡能確定嗎?肯定確定,這種口味的確是非常鮮美。」

  現在,王龍友的養殖場除了養殖收入,還有旅遊和蝦苗收入,今年的總收入至少是去年的三倍,達到2千多萬元。就在記者去採訪的時候,王龍友還接到一個新疆哈密的種蝦訂單,這個客戶為了把種蝦運到新疆,特意自己去南京購買了價值3千多元的醫療專用裝運箱。

  王龍友:「 當時他主動過來聯繫,告訴我們他是新疆哈密的,非常想養龍蝦,我們也感到很驚訝,就是在那個地方養龍蝦行嗎?他也告訴了我們他這幾年養螃蟹的一些經驗 。」

  記者:「他養過螃蟹嗎?」

  王龍友:「對他養的也非常成功,他自己也自信這個龍蝦也在那裡地方也能養成功。」

  看到連新疆這麼遠的地方都對龍蝦養殖感興趣,更堅定了王龍友的信心。

  王龍友:「螃蟹這個產業,以前螃蟹的人工繁育技術沒有攻克之前,他也一直出於緊張狀態。當人工繁育解決之後,基本進入了市場飽和階段了。現在就是說一隻螃蟹能產卵十幾萬隻,而龍蝦最多也就900隻,這差距就決定了整個龍蝦產業,會一直火下去。至少十年以上。」

  編導:吳荻

  攝像:孫彥峰

  淮安市委宣傳部 盱眙電視臺 協助拍攝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致富經》欄目查詢!

  註: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他棄百萬年薪進山養鴕鳥產蛋 一枚200塊
    在國內目前人工養殖鴕鳥的並不多,所以我看中了其中的商機,決定放棄在城市裡年薪最高100萬的工作,回到我的家鄉深山裡發展養殖鴕鳥,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說這番話的正是80後小夥趙進華。由於剛進城,也沒有什麼技能,趙進華只能從最基層做起,給人端過盤子,洗過碗,搬過磚,跑過腿,但凡能掙錢的都去嘗試過,吃過太多苦,也遭過不少罪,憑著農村人的肯吃苦敢於闖的精神,幾年後終於在浙江闖得一片天地,做工程的時候一年最高收入達百萬,然而就在他事業風聲水起的時候,他卻突然棄年薪百萬選擇回鄉創業。圖為趙進華上小學女兒得的獎狀。
  • 祁陽縣荷塘村:泉水養蝦 村民致富
    近幾年,在他們帶領下,很多村民走上了養蝦致富路。然而,以前李亞雲、李民會以及他們的合伙人唐文君都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初,李民會、李亞雲、唐文君聚在一起,商量怎麼才能脫貧致富。經過討論,大家覺得荷塘村地處祁山山脈下,一年四季清澈的泉水不斷,應該適合養殖小龍蝦。想到就幹。
  • 長興有位盲人養蝦達人欽元德 看他如何勤勞致富
    2000年,欽元德承包了10多畝地開始養蝦。第一年嚴重虧損,連成本都沒有收回。但他沒有氣餒,咬牙苦幹。在鎮、村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他請教行家,自己摸索,找到了養蝦的技巧。最拿手的就是防範蝦塘缺氧的技巧。欽元德說:「正常人一般都用眼睛看,我只能用手去摸。水裡開始缺氧了,蝦就會本能往塘邊和水面上來。把手伸進水裡十來公分摸一下,如果能摸到很多蝦了,說明這個塘裡要開始缺氧了。」
  • 年薪百萬僅是傳說?羅列幾個年薪百萬的工作吧
    首先,年收入跟年薪區別還是蠻大的。很多時候,年薪是針對公司的高管,約定了業績、出勤天數等指標,進行年底結算。以奢侈品、快消品、房地產行業的銷售總監為代表,是年薪百萬群體的主力軍;當然,知名網際網路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也有衝擊高薪的資本。
  • 捨棄百萬年薪回鄉種高山蔬菜
    年少時他外出進入煤礦行業,從工人做到管理層,年薪百萬元。 2017年,朱旭回到家鄉竹園淌村,成立公司,帶領鄉親們一起發展生態循環高效農業。公司流轉1139畝土地種西紅柿,每畝租金500元。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一個個大棚沿著山谷一溜兒鋪開,綿延幾裡,非常壯觀。
  • 年薪百萬是什麼感覺?
    ▼ @出門撿錢 從HR的角度來講,創業的人是最不穩定的,有野心的,「心浮氣躁」,萬一招你進來仨月不到你又創業去了,HR不是自打嘴巴?KPI怎麼打分,獎金不要了?!
  • 捨棄近30萬元年薪 他成了蝦兵蟹將的頭兒 瀋陽小夥拍「水族館...
    「今天是我辭職養魚的第27天,蝦缸有點髒,今天準備把水換一下,還要把蝦分出公母分開放。」「今天是我辭職養魚的第28天了,經過前幾天的不斷死亡,鼠魚已經逐漸平穩了,鰲蝦也開始脫殼了,一切都會越來越好……」從9月中旬辭職至今,瀋陽小夥李靚男為了給自己打氣,發了近20條抖音短視頻,將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大家分享。
  • 盧勝旺:養蝦致富凌雲志 帶貧相鄰無限情
    我說:「誰不想致富?但是我怕呀。」面對大家的好意勸說,我很糾結。那幾天,我把過去的日子像過電影一樣在腦海裡回放,想到這個家一直走下坡路,眼淚就流下來了。我想,大家都想盡辦法幫我家脫貧,我再縮著頭不幹,對得起誰?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蝦養好,多掙錢,讓全家人過上好日子。邁過心理上的坎兒,我又面臨缺少資金、沒有場地的難題。
  • 厲害了這位80後養蝦人,科技興蝦致富帶頭人——姚立浦
    厲害了這位80後養蝦人,科技興蝦致富帶頭人——姚立浦2017-06-02 17:43:00  水產養殖網   他是青年才俊,是「中國水產行業年度傑出人物」、「江蘇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他開啟了中國首例活體盱眙龍蝦出口的新時代,又向蝦稻共養新模式邁進,他是科技興蝦帶頭人
  • 通往百萬年薪之路
    職場&認知洞察丨 作者 / findyi 最近有不少讀者問洋哥:「洋哥我怎麼樣才能年薪百萬」、「洋哥,年薪百萬生活是不是就無憂無慮了」。
  • [致富經]父子兩代人的財富實驗
    >>返回 致富經陳蝦是南洪村養殖大戶,一直在離家500米的海灘養文蛤。1997年5月,陳蝦投資10多萬元養了100畝文蛤,當年9月份,陳蝦帶人採挖文蛤時,發現文蛤竟然遭受了嚴重的病害。陳蝦:紅肉病一般感染比較厲害,好像都是一個月基本都死得一乾二淨了。
  • 那個說「要幫父母養弟弟」的阿拉蕾,4歲出道年薪百萬,後來怎樣
    而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正是一個童星,她曾經說到要幫父母養弟弟,4歲出道的她便已年薪百萬,那麼她後來如何了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然而也有一些小孩在她們還很小的時候就深知生活的不易,也知道這世間艱險萬分,於是年紀尚幼的他們便以表現出成人般的沉穩,而她們更是為了能夠幫到家人,而不惜用盡苦心,就像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她非常的懂事,在4歲的時候就出道了,之後就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童星,年薪過百萬。
  • 張昆瑋:百萬年薪選擇月薪三千,站在高處看過風景,自己甘願平凡
    如果你能在大城市幹到年薪百萬,你會選擇回老家工作月薪3000嗎?華為去年發布了一個天才少年計劃,任正非說要在全世界範圍內招聘,開出百萬級別年薪,有一個叫鍾釗地通過了7輪考核成功,拿下了天才少年最高一檔的待遇,年薪201萬。有人問他啥感覺?
  • 養蝦亦有「稻」 河南信陽小夥返鄉創業鋪就致富路
    劉洋向記者介紹「稻蝦共養」種植模式。 段正麗 攝中新網信陽5月6日電(趙暉 張因祥 段正麗)五月的信陽,大地披綠,草木欣然。在河南信陽平橋區王崗鄉大山頭村的一片稻田邊,「90後」小夥劉洋看著田裡高產的蝦,憨厚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 養對蝦三個月走上致富路十年成就真土豪緣起一種最便宜蝦料
    也許你不再相信養蝦能成功,也許你再也不相信養蝦能致富:高塘租高排塘率,茬茬不甘心茬茬排塘更寒心;高投入高風險性,年年不服氣年年結局氣死人!滿心的期望、巨額的投資換來的只是紙上財富甚至是「巨負」!南美白對蝦由於苗種供應方便、養殖周期短、效益高,從2000年開始,逐漸成為沿海一帶特種養殖的「明星」品種。
  • 高星酒店行政總廚年薪百萬 高級主廚參與分紅
    電視劇《後廚》近日在江蘇城市頻道開播,劇中海清飾演的是五星級酒店的行政總廚,年薪百萬。「這不可能吧」不少觀眾看完之後發出了質疑,隨後記者帶著10%的疑惑和90%的羨慕嫉妒恨採訪了南京資深大廚、《標點美食》節目的特邀廚師陸少鳳。得到的回應是肯定的,「現在一個酒店裡面的廚師長拿百萬年薪不奇怪,很正常,南京多著呢。」
  • 網課教師年薪百萬之後,會出現年薪百萬的健身教練嗎?
    另外,對於健身教練來說,線上平臺首先是讓教練們打破了收入的天花板,在未來,「年薪百萬」也不是不可能;更重要的是,線上平臺的精細化分工,給健身教練們提供了課程設計師、教練培訓師等新的職業成長選擇,打破了另一重職業發展的天花板,讓健身教練能夠實現經驗的積累和進階,不再是一份「一眼望到頭」的工作。網際網路巨頭,為何看重健身直播?
  • 天才少年17歲保送清華,阿里谷歌爭相聘請,棄百萬年薪寧願月薪3k
    如果你能在大城市幹到年薪百萬,那你會選擇回老家工作拿月薪3000嗎?華為去年發布了一個天才少年計劃,任正非說,要在全世界範圍內招聘,開出百萬級年薪!有一個叫張繼的,通過了七輪考核,成功拿下了天才少年最高一檔的待遇----年薪201萬!有人問他啥感覺,張紀說:「沒感覺,因為還有公司給我開三百萬年薪的,我沒去啊。」
  • 陳文凱:闖出一條養蝦致富路|陳文凱|澳洲淡水龍蝦|水產養殖|洪洋鄉
    本期《我們都是追夢人》的主人公是在羅源創業的外地郎,他帶著專業知識來到洪洋鄉王認村,因地制宜發展生態養殖,誓要闖出一條養蝦致富路。他是創業青年陳文凱。陳文凱,畢業於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就讀水產養殖專業。
  • 海螺集團三大高管年薪過百萬
    年報顯示,去年該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中首現百萬年薪,並有3人年薪一舉超過百萬元。    去年,進入安徽省上市公司年薪前三名的均是海螺水泥高管。3人均為海螺水泥副總,年薪皆超過百萬。    其中,安徽省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冠軍」是海螺水泥副總經理齊生立,其去年的薪酬達到了117.65萬元,當之無愧為安徽上市公司薪酬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