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旅遊業發展很早,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旅遊海報

2020-12-25 直鉤釣史

國際旅遊界習慣上按歐洲大區、東亞太平洋大區等劃分,這無形中掩蓋了整個蘇聯和東歐地區。這一地區的旅遊發展雖然比不上西歐和北美各國,但是實際水平已相當發達。它以自己的規模和特點構成了世界旅遊業的一翼、現代旅遊活動的一大中心。

蘇聯和東歐各國的旅遊業創立較早,進入七十年代後發展迅速。在蘇聯,1929年建立了國際旅行社,1964年設立國際旅遊局,並在1969年升格為總局,全蘇工會中央旅遊理事會和國際青年旅遊局也參與這方面的工作。1983年,蘇聯接待外國旅遊者達到500多萬人。

蘇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旅遊海報

蘇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旅遊海報

蘇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旅遊海報

蘇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旅遊海報

蘇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旅遊海報

蘇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旅遊海報

蘇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旅遊海報

蘇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旅遊海報

相關焦點

  • 上個世紀30年代的日本旅遊海報居然長這樣
    ▲ 大分縣警察招募海報追溯起日本海報的歷史,應該是從20世紀初開始,那時候的日本深受西方文化影響,日常生活裡的一切都開始與西洋有了關聯。▲ 三越伊勢丹 JAPAN SENSES 海報20世紀初飛機尚未普及民用,那怎麼去日本旅遊呢?當然是坐船。
  • 媒體評泰國旅遊業發展:旅遊不是"孤立系統"
    (原標題:泰國旅遊業發展啟示:旅遊不是「孤立系統」) 旅遊業是一個關聯度極高的綜合性產業
  • 中東旅遊業發展探析
    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 國際石油危機和中東戰爭引發了兩次大規模的石油價格暴漲, 中東國家靠石油出口從傳統的農牧業社會跨入到了現代社會。在此歷史條件下, 中東地區、特別是新興的海灣石油國家, 加大基礎設施和旅遊設施投資, 積極發展現代旅遊業, 成為世界新興的國際旅遊目的地之一。
  • 20世紀60年代初期蘇聯駐華商務機構撤銷問題的歷史考察
    [摘 要]20世紀50年代,按照中蘇貿易互惠協議,蘇聯政府在北京、上海、廣州、大連等地建立了商務機構,從事貿易管理事務,為中蘇友好和雙邊經濟合作做出了很大貢獻。
  • 越南之行:生活水平和我們九十年代差不多,女人養家很正常
    從我個人感受而言,當地人的生活水平和我們九十年代差不多。越南人比我們要矮一些,也要瘦一點。越南街頭不乏美女帥哥,穿奧戴的越南姑娘窈窕多姿,和東南亞很多國家的姑娘一樣,越南姑娘笑容燦爛。越南人收入雖然不高,但很容易滿足。越南的氣溫很高,常年二三十度。不是很冷,也不會很熱。所以在越南旅行體驗不錯。越南當地百姓,一年就穿褲衩汗衫和拖鞋。特別是越南男人,每年幾乎不用花什麼錢在服裝上。
  • 巴貝多旅遊業發展概況
    文章類型:原創 內容分類:調研巴貝多是加勒比地區比較成熟的旅遊目的地之一。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巴政府在傳統經濟支柱蔗糖業之外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地理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的旅遊業應運而起,經過90年代的飛速發展以及進入新世紀以來的不斷壯大,至今已成為巴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回顧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歷史
    我國旅遊業的二十年,是飛速發展的二十年。進人新世紀以後,我國旅遊業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加迅猛地發展,任重而道遠。旅遊文化是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基石回顧以往的歷程,我國旅遊業發展都是依託豐厚的旅遊文化資源。尤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旅遊部門每年都推出活動方案,山水風光遊、文物古蹟遊、民俗風情遊,在97中國旅遊年時把國家的旅遊王牌景點以絕無僅有、奇特罕見、美好休閒、勝名非凡的特點推出。
  • 蘇聯在巔峰時期發展到了什麼水平,當時究竟能不能與美國抗衡
    1949年,蘇聯成功引爆了原子彈。這一事件標誌著蘇聯成為了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自此,世界正式進入兩極冷戰時代。 我們知道,蘇聯冷戰的格局一直延續到了90年代蘇聯解體,才正式被終結。 那麼,蘇聯在最巔峰的時期,其經濟、軍事、科技層面發展到了哪個地步,究竟能不能和美國抗衡呢?
  • 旅遊天天薦:遊覽亞美尼亞持久的蘇聯時代建築
    其中一個例子是:葉里溫的5世紀聖彼得和保羅教堂,被拆除並取代莫斯科電影院,這是一座1936年仍在運營的電影宮殿。最初以建構主義風格建造 - 現代蘇聯式建築的形式接近其尾端建築師Spartak Kndeghtsyan和Telman Gevorgyan在20世紀60年代增加了功能主義風格的露天大廳,使用混凝土模板改造兩座建築物之間的後院進入該市最受歡迎的公共聚會場所之一。
  • 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一戰後蘇聯、波蘭、德國等繪畫作品
    走進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展廳,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個動蕩年代早期的海報、雜誌、廣告和宣傳冊。整整一個世紀前,從俄羅斯的莫斯科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藝術家們在被戰爭和革命重塑的大陸上打開了新世界,他們正經歷著一場政治和社會變革。
  • 「美好年代」的法國巴黎,海報文化崛起,是現代商業海報的發源地
    21世紀的海報注重於資訊傳播與活動宣傳,逐漸出現商業大於文化、文字大於圖像的趨勢,並且面臨了被快速流通的網路媒體取而代之的危機。但其實海報並不是一直處於媒體產業中的弱勢族群地位,反觀19世紀末"美好年代(1871-1914)"的法國巴黎,劇院和咖啡廳林立,娛樂平民化地蓬勃發展,當地的演員、名人便與商業藝術家合作設計海報,大量印刷並張貼於熱鬧的街道上,成功塑造出自身的偶像形象。
  •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明星怎麼炒作新電影?高,實在是高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報紙上,大版面的電影廣告和電影介紹充斥其間,電影插圖、海報更是放在醒目的位置。而誇張的語氣和「驚悚」的事件,是吸引觀眾眼球的法寶。影壇巨星李麗華,一生共主演了120多部影片,她的成名靠的便是一個成功的「炒作」。
  • 旅遊業發展的歷史背景
    現代旅遊業的真正崛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關係的總體緩和,各國人民對和平的渴望,中產階級在戰後的迅速成長,現代科技發展所帶來的交通工具的突飛猛進,有力地促進和保障了現代旅遊業的發展。1946年10月,國際官方旅遊組織聯合會(世界旅遊組織的前身)在瑞士的日內瓦應運而生。到1950年,旅遊觀光事業已經成為世界上的一個新興產業。
  • 二戰反戰海報:美國開放,蘇聯緊迫,我們最有鬥志
    二戰時期,反戰宣傳主要在反法西斯陣營進行,而宣傳的一個重要載體就是海報。在沒有手機、平板等大屏的年代,海報是絕好的宣傳手段。海報應該是當時除了廣播之外,使用率最高的形式之一。海報還有一個比較別致的名字叫「招帖」,顧名思義就是招攬人們的注意而張貼。讓人們注意什麼呢?
  • "旅遊立國"——一個以旅遊業為支柱產業的國家
    韓國的旅遊業,起始於上個世紀的50年代。自60年代起,隨著經濟的發展,政府有意識地從興建旅館、發展觀光設施、興修道路開始,有規模有計劃地開拓旅遊業。1975年,將旅遊業作為韓國重要產業之一,開發古蹟與自然風景。
  • 「旅遊立國」——一個以旅遊業為支柱產業的國家
    韓國旅遊業與韓國旅遊發展局韓國的旅遊業,起始於上個世紀的50年代。自60年代起,隨著經濟的發展,政府有意識地從興建旅館、發展觀光設施、興修道路開始,有規模有計劃地開拓旅遊業。1975年,將旅遊業作為韓國重要產業之一,開發古蹟與自然風景。
  • 王笑宇:日本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戰略及對我國的啟示
    本文從「中等收入陷阱」切入,通過對20世紀70-80年代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階段旅遊業研究,探討旅遊業發展戰略與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之間的互動關係,提出日本經驗對中國旅遊業發展在認識層面的啟示是:需要從戰略高度認識旅遊發展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的作用 ,旅遊業是應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時期系列不平衡的一個抓手;在實務層面的啟示是:應當將旅遊發展與拉動內需、平衡區域發展等國家戰略相結合,與「一帶一路
  • 年代之交 | 回首中國旅遊業百年進化史,從第一家旅行社到出境遊大國
    >中國近代旅遊業 中國近代旅遊業發端於 19 世紀中葉,當時,隨著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及遠洋航運業務的發展,西方的商人、傳教士、學者和一些冒險家紛紛來到中國,一些人在中國修築別墅。建於偽滿初期,俗稱「小白樓」,是當時長春旅遊觀光的策劃地,也是眾多「旅遊巴士」的起止點。解放後曾為鐵路售票處和軍事代表處。1990 年代拆除。 02中國現代旅遊業 新中國成立之後,百廢待興。
  •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 電臺唱片給了粵曲無形無邊的舞臺
    原標題:上世紀二三十年代, 電臺、唱片給了粵曲一個無形、無邊的舞臺導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出現廣播電臺。剛剛興起的電臺節目吸引觀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播放粵曲唱片。電波的傳播給了粵曲一個無形、無邊的舞臺,唱片業迅速崛起,造就了一批新的明星。
  • 薩米亞特:蘇聯東歐國家的地下出版物
    著有詩集《駱駝和星》、《夢想或憂傷》,散文隨 筆集《平民的信使》,評論集《胡風集團案:20世紀中國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記》、《自製的海圖》《五四之魂》、《時代與文學的肖像》、《午夜的幽光》,自選集《娜拉:出走後歸來》,傳記《人間魯迅》、《魯迅的最後十年》、《漂泊者蕭紅》等。主編叢書叢刊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