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奉化口音

2020-12-15 說讀新史

蔣介石老家在浙江奉化溪口鎮,他因為一口奉化方言,找了不少麻煩。

有時他與別人交談喜歡說:「好,好」,他的意思知道了,但對方就以為他是同意了,但其實老蔣並沒有同意。所以美國將軍史迪威說蔣介石是個騙子,總是違背諾言,這其實是冤枉了他,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承諾。

據說在1943年,蔣介石身邊的聯絡處主任住在他樓下,因為辦錯了一件事,被蔣介石叫到樓上去,狠狠地訓斥了一頓。這位聯絡處主任戰戰兢兢的為自己辯解,老蔣大怒,吼了一聲:「槍斃!」,嚇得這個主任轉身就跑。他跑回了樓下宿舍,和老婆說:「委員長要馬上槍斃我,你趕快回娘家改嫁把。」他老婆抱起孩子,收拾上東西就趕緊溜了,留下這個主任一個人在屋子裡。

可是就這麼過了好幾天,也沒有人過來槍斃他,他找到蔣介石的侍衛官一問,這才知道,原來蔣介石那天吼的是「強辯!」

相關焦點

  • 浙江奉化溪口掀蔣家熱 蔣介石模仿秀盛行
    就在臺灣爭吵是否把中正紀念堂改名,甚至慈湖撤衛兵的時候,大陸的奉化溪口也就是先總統蔣介石的故鄉,卻出現蔣家熱!不只蔣家住處豐鎬房成觀光景點,大街上還有臨時演員打扮成蔣介石模樣,表情和說話口音,相似度高達百分百。
  • 蔣介石臨終遺願:靈柩暫厝像奉化的慈湖
    奉化溪口  原載《民國政要的最後歲月》,作者 範小方、李永銘,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還在1972年3月,蔣介石就做了前列腺手術,並由此轉為慢性前列腺炎蔣經國就任行政院長的第二個月,即1972年7月,蔣介石先患感冒,而後引起肺炎,於是進入榮民總醫院,在這裡住了一年零四個月之久,從此,蔣介石的健康便一蹶不振。  1973年元旦,病中的蔣介石照例發表致同胞文告。10月10日,雙十節,他又照例發表「國慶」文告。
  • 蔣介石為何在南京選墓地 而不是故鄉奉化?
    蔣介石為何在南京選墓地 而不是故鄉奉化?對於長眠之地,蔣介石在生前就已選定,就在南京的中山陵和明孝陵之間,紫金山南麓、紫霞湖東岸。二是蔣介石生前一直以中山先生的學生和信徒自居,死後也希望能守望中山先生。第三,這裡的地勢比明孝陵高,比中山陵低,蔣介石一向認為自己比明太祖朱元璋高明,所以墓址地勢要高過明孝陵,但蔣又要尊重孫中山,所以墓址地勢又必須低於中山陵。第四,蔣可以藉此彰顯自己的歷史地位。
  • 奉化溪口,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一個春節過得冷冷清清
    蔣介石發表這項任命說明他已經看到敗局已定,大陸即將不保,派其子赴臺協助愛將陳誠經營臺灣,使國民黨日後尚有立足之地。然而蔣經國並未立即赴臺就職,而是始終陪侍其父共度危難。1949年,蔣經國隨蔣介石奔走大陸和臺灣各地,為挽救蔣家王朝,作垂死掙扎。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被迫第三次下野。蔣介石下野後循慣例返溪口老家反思,尋找重返政治舞臺的捷徑。
  • 【尋味浙江】蔣介石最愛奉化美食
    還有原始手法製作的糕餅、土地的饋贈……這一期,就讓我帶你探尋一下蔣介石的故鄉,那些讓他念念不忘的珍鮮!奉化芋艿頭芋艿頭作為奉化的特產,小有名氣,最常見的兩個品種,烏接幾(音譯)和芋艿頭,如果挖出來的是一個大的芋艿頭就是正宗的「正統」的芋艿頭,作為奉化的特產,那名聲不是蓋的,現在很多餐館也有奉化芋頭這道菜
  • 奉化—桃花盛開的地方。是民國總統蔣介石先生的故居,五大佛山雪竇...
    浙江奉化賦(轉載)豫見文化吾鄉奉化,素稱東南之名邑,吳越之勝邦。東臨大海,列島迴環,望扶桑而渺渺;西依四明,萬峰突兀,接天台之蒼蒼。吾鄉奉化,風物殊佳。奉蚶貢御筵,元稹奏罷;江珧冠海物,蘇軾贊鮮。瑤池珍品水蜜桃,名馳天下;羅漢聖果芋艿頭,譽滿神州。雪竇曲毫,香鬱不輸龍井;樓隘楊梅,甘甜爭比荔枝。千層餅,情系異鄉遊子;羊尾筍,味調佐餐佳餚。布龍雄威無比,獻舞中南海;翻簧精美絕倫,獲獎巴拿馬。吾鄉奉化,日新月異。兩城四地,繪就繁華長卷;一園多區,顯彰經濟雄風。雲集龍津貿市;煙籠惠政商街。
  • 蔣介石為何喜歡用浙江籍人士?除了同鄉還有兩個重要原因
    據不完全統計,國民黨執政期間的政務系統中,浙江人佔有明顯的優勢,蔣統治大陸時期僅出自浙江奉化的將軍就有55人,特務系統中亦不少,奉化江山籍者如三毛一戴(戴笠、毛人鳳、毛森、毛萬裡)。我們知道,蔣介石早年留學日本及混跡上海以來,其最重要的人際網絡及地緣關係即以江浙為核心。俗話說「人不親土親」。
  • 蔣介石與雁蕩山的故事
    無獨有偶,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蔣介石一生曾經歷三次下野,每次下野後他都會返回自己的家鄉浙江奉化溪口,在秀麗的山水間緩解內心的壓力,安靜地思考如何「東山再起」。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下野回奉化溪口期間,媒體都有蔣介石遊雁蕩山的報導,事後實現「東山再起」。第三次下野,蔣介石沒有去雁蕩山,最後敗走大陸,亡故臺灣。這也許是人生的一種巧合,或者是一種命運的機緣。
  • 在奉化溪口
    在奉化溪口 2011/12/16 09:40 來源:平陽新聞網 瀏覽:5232
  • 奉化溪口一日遊攻略
    溪口鎮為蔣介石的出生地及蔣氏父子的故裡,民國時期一度成為國民黨指揮中心。現為首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位於寧波奉化西側,歷史悠久、山川靈秀、文化底蘊厚重、旅遊資源豐富。溪口鎮東靠武嶺,南瀕剡溪,北臨雪竇山,水繞山環,景色秀麗,是人們傳說中的「世外桃源」。景區總觀賞面積140平方公裡,主要景點蔣氏故居豐鎬房雪竇山雪竇寺。
  • 奉化記憶(圖)
    從奉化城裡坐車至溪口約30分鐘車程,寧波櫟社機場離溪口25公裡。溪口,這個人口只有8萬多的浙東小鎮,最近再次引起了世人的關注。  1928年,蔣介石擴建豐鎬房,需要動遷26戶居民。25戶都順利安置了,只有一戶不肯搬。那一戶叫周雲生,與蔣介石同歲,算得上是蔣兒時的「赤屁股」朋友。他在外面說,瑞元(蔣介石乳名)現在當「皇帝」了,看中了我的房子,怎麼辦呢?只好讓他了。  據說,蔣介石聽到這話後很生氣,不拆周的房子,豐鎬房就會缺一個角,未免美中不足,但顧及兒時的情誼,蔣介石最終還是保住了周雲生的祖屋。
  • 浙江奉化溪口鎮,蔣介石的私人別墅和藏書樓——文昌閣!
    浙江奉化溪口鎮蔣氏故裡,武嶺門是不得不看的景點,因為這道門是進溪口鎮的必經之路。早在古代的時候,武嶺門的原址上是一座武嶺庵,庵門口設有茶亭,專門免費供給往來客商歇息之用。1924年重建,至次年建成面積50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為蔣介石的私人別墅和藏書樓。 1927年蔣宋聯姻後,曾攜宋美齡來此小住。「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將軍被軟禁在溪口雪竇寺前,曾在此被暫囚數日。令人扼腕嘆息的是1939年12月12日,6架侵華日機轟炸溪口,把文昌閣夷為平地,以後直至蔣介石離開大陸,始終是一片廢墟,現建築為1987年在原址按原樣復建。圖為文昌閣的一樓廳堂。
  • 蔣介石故居受到怎樣的保護?
    圖註:奉化溪口「蔣氏故裡」短史記第412期進攻奉化前,毛澤東指示,「不要破壞蔣介石的住宅、祠堂」1949年4月25日,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告別故裡;5月6日,毛澤東以中央軍委名義指示粟裕等,「在佔領奉化時,要告誡部隊,不要破壞蔣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築物。」①5月25日,華東野戰軍第61師進入溪口,最初將師部設在豐鎬房內,後來撤出,由組織科長帶幾名老戰士入駐。師政委交代他們:「你們駐進去後,一定要守紀律。
  • 蔣介石精通日語,且掌握德語和俄語,為何最重要的英語卻不懂?
    可是,蔣介石因其受到自身條件和視野的限制,尚沒有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蔣介石執掌國民黨最高權柄後,開始同英、美等發達國家打交道。因為不懂英語,在外交、軍援和其他禮儀場合難以溝通和交往,使他感到很不方便。這時,他才真正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
  • 奉化深度二日遊
    D1:泰興-奉化
  •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他在大陸的祖屋、祖墳怎麼樣了?
    1949年5月6日,在解放軍迫近蔣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時,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電文,致電粟裕、張震等人,專門提到了一件事情:「在佔領奉化時,要告誡部隊,不要破壞蔣介石的住宅進駐奉化溪口的解放軍3野21軍61師,從上到下,堅決貫徹執行了這一指示。(平心而論,國軍在抗日正面戰場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面戰場對於打擊日本的進攻勢頭、遲滯日本的進攻速度、實現持久抗戰的戰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亦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引文《中央軍在抗戰中犧牲究竟有多大?
  • 如果蔣介石移葬大陸,選擇哪個地方最合適!
    所以當初在蔣介石去世之後,遺體在當時一直沒有下葬。如果日後蔣氏後人要將蔣介石的陵墓移至大陸,那麼安葬在哪裡比較合適呢?會有哪些麻煩產生呢?其實蔣介石在給你選擇的大陸地方,選擇了兩個地方一個是原先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另一個是蔣介石的家鄉浙江奉化。南京曾有兩處蔣介石自選墓地,一處是南京東郊的紫金山「正氣亭」所在位置,孫總理中山陵之西側;再是南京南郊、現位於江寧區境內的方山。
  • 為何蔣介石和蔣經國靈柩沒下葬?
    為何蔣介石和蔣經國靈柩沒下葬? 2007年12月24日 13: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桃園縣大溪鎮慈湖蔣介石陵寢。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刊文說,蔣介石和蔣經國,在1975年和1988年去世後,都沒有下葬,其靈柩分別暫厝在桃園縣大溪鎮的慈湖陵寢和大溪陵寢,以待時機,歸葬故鄉。  文章說,蔣氏父子是浙江奉化人。根據江浙一帶的習俗,人死在異鄉而又暫時未能歸葬老家的話,就先予浮厝方式處理。所謂浮厝方式,是指靈柩離地三寸,在四個角墊高。
  • 淡遊山莊竟然是蔣介石敲朱守梅的竹槓敲回來的
    凡世居奉化的人,都知道梅園這座花園洋房。它位於東門內,佔地面積極廣,庭宇樓閣,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從三十年代至解放中期,在奉化來說一直是第一流的。它的主人姓朱名守梅,故取名梅園。朱守梅又名鶴年,號孔陽,奉化城內人,原任奉化習藝所所長,與蔣介石是鳳麓學堂的少年同學,亦是金蘭之交。
  • 臺灣慈湖陵寢:蔣介石心靈的棲息地
    慈湖位於臺灣地省桃園大溪鎮,舊名埤尾,有前後兩湖,其間有小溪相連,蔣介石以其酷似故鄉浙江奉化為由,命名為慈湖。中華民國第三任總統蔣介石1975年在臺灣去世後,沒有下葬,其靈柩暫厝在中國臺灣省桃園縣大溪鎮的慈湖陵寢,以待時機,歸葬故鄉。蔣氏是中國浙江奉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