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為何在南京選墓地 而不是故鄉奉化?
對於長眠之地,蔣介石在生前就已選定,就在南京的中山陵和明孝陵之間,紫金山南麓、紫霞湖東岸。
之所以選擇這裡,一是因為這裡是風水寶地,前面有水、後面靠山,再說南京人一直有句俗話,叫「日出紫金,日落棲霞」。
二是蔣介石生前一直以中山先生的學生和信徒自居,死後也希望能守望中山先生。第三,這裡的地勢比明孝陵高,比中山陵低,蔣介石一向認為自己比明太祖朱元璋高明,所以墓址地勢要高過明孝陵,但蔣又要尊重孫中山,所以墓址地勢又必須低於中山陵。第四,蔣可以藉此彰顯自己的歷史地位。
1947年,蔣介石授意在此風水寶地上興建了一座方亭,取名叫做「正氣亭」,其意為「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蔣介石選好了自己身後的棲身之地,只是還來不及經營,就倉皇敗退臺灣,連自己都料想不到。
在臺灣的日子裡,蔣口裡不言,但心裡一直念茲在茲。
如今,臺灣很少有人知道蔣介石到底希望歸葬何處,但是,大陸人尤其是南京人,很多都知道,如今「正氣亭」所在的地方,才是蔣介石最鍾情的「入土為安」的地方。
遺憾的是,蔣介石直到去世也沒能再回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