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牛郎織女傳說之初探

2020-12-18 豬獸讀書

中國民間有四大經典愛情故事:天上織女配牛郎,斷橋許仙會白娘。董哥遇到七仙女,梁祝化蝶始成雙。

牛郎織女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講的一個孤兒(牛郞)在老牛的指點下與王母娘娘的外孫女(織女)從相識,到相愛,最終又被王母娘娘用天河將其倆相隔的故事。每逢農曆七月初七地夜晚,一群群喜鵲飛來,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所以,這一天被稱為七夕、乞巧節或女兒節,現代又被稱為中國情人節。

牛郎織女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除了初中課文上其它版本都涉及到一個細節:牛郎拿走了織女的衣服讓她無法回天只能留在人間……這種做法太強人所難,不太符合中國傳統的道德標準,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耍流氓」,然而這樣一個故事卻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了幾千年,歷久彌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得先從牛郎織女故事本身說起,其故事淵源如何形成,其故事框架如何形成,其故事內容如何形成……

一、初探故事淵源的形成

中國歷來就對數字比較迷信,九五之尊是個證明。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重日」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根據《西京雜記》:「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可見七月七日是當時民間風俗「乞巧」的日子。而勞動人民都把「織女」當作勞動能手,認為她能在「十日之內,織娟百匹」,於是便向她「乞巧」。

同時,因為每年七月夜間牽牛、織女二星相距較近,牛郎織女在這一天相會的故事才慢慢傳開來。《文選洛神賦》云:「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至此,我們熟悉的七月七日鵲橋相會的牛郎織女故事才算真正出現了一個雛形。可以看出,人們逐步為牛郎織女這兩個相距甚遠的星宿附會了愛情故事。

二、初探故事框架的形成

牛郎織女本來是天上的兩個星宿,是牛郎織女傳說的胚胎與萌芽。周代《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織女、牽牛尚為天漢二星,「七襄」、「服箱」或亦僅為譬喻。至《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雖仍為天上二星,而人物形象已隱現基中,呼之欲出。在此時,還沒有「乞巧」與「七夕」的說法。

漢朝的時候,這兩顆星宿被賦予了人物形象。班固在《西都賦》中說:「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意思是說,漢宮昆明池邊有牽牛、織女兩座石人像。至南朝梁殷芸《小說》(《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則云:「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絍。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則牛郞織女神話梗概已略備於斯,而故事由此改編。

三、初探故事內容的形成

前面我提到了一個細節:牛郎拿走了織女的衣服讓她無法回天只能留在人間……,在中國無數文人騷客的筆下都沒有提及,那麼這個故事到底都是怎麼來的呢?這必須引入另外兩個民間故事——董永傳說和田章神話來回答。

董永傳說最早載於西漢劉向的《孝子傳》,講的是董永「賣身葬父」的故事,而三國時曹植寫的《靈芝篇》:"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傭作致甘肥。責家填門戶,不知何用歸。天上秉至德,神女為秉機。"做了過渡,最終在幹寶編寫《搜神記》中,這個故事加入了《天女助人》的部分,情節大體是董永碰到了一個不嫌他貧賤的女子並與之結為夫妻,這女子用了十天織了一百匹布,還清了董永的債務。然後告訴董永說,自己是天上的仙女,幫他還清債務就要離開,說罷便凌空飛回到了天上。

田章神話原文有點長,梗概就是田崑崙奪天女之衣,天女失衣,不得已嫁于田崑崙,生子田章,後來天女向婆婆討來了自己的天衣,於是穿上天衣逃走了。

很明顯,牛郎織女附會了這兩個故事,但追根朔源,牛郎織女應該是相愛的夫妻,這個附會造成了近代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不協調感。可以說牛郎織女故事內容是神話糅合的產物。

由此關於牛郎織女故事已經被我們理清了來龍去脈。歷史的動蕩,文化內容傳承的雜糅,醞釀了這樣一個價值觀相互衝突,雜糅、造作的畸形作品。可當我們把他拆開來看的時候,一切又是那麼合情合理,這也就是文化傳承的魅力所在。

以上是豬獸查找各類資料後做出的總結和分析,可能有很多不到位之處,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給予摘指。

相關焦點

  • 七夕節的傳說 牛郎織女的傳說永流傳
    七夕節乞巧,這個節日源於漢代,沿襲至今就成了我國傳統的情人節,關於七夕還有很多浪漫的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你一定聽說過吧。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 七夕將至,聊聊七夕節日的起源以及牛郎織女的傳說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數千年來流傳著許多故事傳說,其中民間四大傳說分別是天仙配、梁祝、牛郎織女與白蛇許仙,而這其中,只有牛郎織女每年都有固定的日子見面,這一天就是七夕。牛郎織女在古代時,因為傳說織女是給玉帝織五彩霞衣的女工,心靈手巧,織做出來的衣服沒有一點瑕疵,所以人們稱之「天衣無縫」,而有這門手藝的織女自然被當成了許多民間女子崇拜的對象,畢竟女紅在古代是評定一個女子的重要標準之一
  • 七夕的故事:牛郎織女傳說的起源,你知道嗎?
    幾乎每一個中國人,在童年時期的某一個七夕之夜,都有偎依在母親(或祖母、或外婆)的身邊,聽講牛郎織女傳說的美好記憶。聽完故事,常常還會在大人的指點下,仰望滿天繁星,尋找銀河邊那顆最明亮的織女星,以及銀河東邊與織女星隔河相望的牽牛星。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已經有了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詩經·小雅》中的《大東》寫道:「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 「七夕節」的主人公牛郎織女到底是個怎樣的傳說?
    「七夕節」在中國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節日,喜歡這個節日的大多是情侶,夫妻。有關「七夕節」的傳說,最能讓人信服的主人公就是「牛郎織女」了。最早把牛郎織女說成是夫婦的是在《洛神賦》中,書中還說了牛郎織女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會一次。不過,人們還是有疑問的,為什麼牛郎織女是夫婦,卻只能每年相見一次呢?傳說之一早先,織女和牽牛隻是宇宙中距離較近的兩顆星宿。
  • 七夕被稱作中國「情人節」 盤點七夕節由來、牛郎織女的傳說、七夕...
    【品讀】上闋寫七夕之事,緊貼詞牌之意,為友人離別之愁思開懷。下闋以晉人遇仙的典故人詞,寫和友人歡聚的快樂及離別的感慨。全詞格調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起來清晰明快,韻味十足。全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豔情的舊套,藉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的超凡脫俗以及卓而不群的姿態。
  • 牛郎織女的故事起源地之爭,只有一個被列為牛郎織女故鄉傳說遺址
    關於牛郎織女的故事大家不陌生,七夕節更是不陌生,作為中國的情人節,現在越來越被年輕人喜愛,但是你知道牛郎織女相關的旅遊景點和起源地在哪兒嗎?純真的愛情是被國人追求的,而去和牛郎織女相關的七夕節故事發源地朝拜,來一場甜蜜的情人節尋緣之旅,祈求甜蜜而幸福的愛情,讓老靳給你推薦流行比較廣泛的和牛郎織女相關的旅遊地吧。
  • 牛郎織女傳說的起源與流布
    幾乎每一個中國人,在童年時期的某一個七夕之夜,都有偎依在母親(或祖母、或外婆)的身邊,聽講牛郎織女傳說的美好記憶。聽完故事,常常還會在大人的指點下,仰望滿天繁星,尋找銀河邊那顆最明亮的織女星,以及銀河東邊與織女星隔河相望的牽牛星。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已經有了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詩經·小雅》中的《大東》寫道:「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節牛郎織女傳說故事簡短50字100字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 西安昆明池:牛郎織女傳說之發源地
    西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在上林苑之南引豐水而築成昆明池,周圍四十裡,原是為了練習水戰之用,後來變成了泛舟遊玩的場所。木婚是美國的婚姻紀念年,結婚五周年稱為木婚(wool wedding)。西漢牛郎、織女星象演變為動人的神話傳說。
  • 七夕考證:牛郎織女傳說的出處來自哪裡?牛郎真名叫什麼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南北朝) 宗懍《荊楚歲時記》熟悉古代文化的讀者都知道,織女和牛郎都是星宿的名稱,這個神話故事,就是古人對於日月星辰的原始信仰,在結合人們的想像來敘述出來的一個傳說。至於裡面的老牛(金牛星),拴牲口的扣套(扣套星),織布梭子(梭子星),也全都是星宿的名稱。關於牛郎織女的文字記載,最早的應該是《詩經·小雅·大東》,裡面有這樣幾句「……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 關於七夕節,除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你還知道哪些?
    關於七夕節,除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你還知道哪些?社會,大家普遍對西方節日比較熱衷,比如情人節、聖誕節,似乎國外的節日過著更浪漫,大家在當天互送禮物,互表衷心,但多數人只是模仿樣子,圖個樂呵,壓根不知道人家節日的來源和意義。
  • 七夕,說說你不知道的牛郎織女
    今日七夕,可是糟糕的身體卻不合時宜的出了問題,手機那頭某人的擔心在不斷閃出的"嘮叨"中就能感受到,又一次讓某人擔心的不行,心裡像小時候做錯事兒了一樣的愧疚。可是轉 念間還是在想"疫情後的第一個浪漫節日怎麼過?",在翻閱資料的時候竟然發現了很多毀童年的"七夕秘密",反正沒有約會,不如一起來聊聊"牛郎織女那些事兒"。
  • 七夕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完整版 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隻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 中國民間傳說——郵票欣賞之《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中國最有名的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其餘三個分別是《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裡有這麼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 七夕,牛郎織女,無花果的作用 無花果做飲料 無花果怎麼榨汁
    漲知識,七夕節的由來和各個版本的傳說,你知道嗎?七夕節快到了,今年你打算怎麼過?與七夕有關的傳說是從哪兒來的?說起七夕,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牛郎織女,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牛郎織女傳說之鄉就在咱山東淄博的沂源縣。
  • 七夕,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中國傳統的情人節。 七夕節,各地方都會舉行一些應節的活動,也算是人間一大樂事。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雖然是傳說,但留給人們的是無價之寶。 能流傳千古的東西,必有它扎心的理由。
  • 牛郎織女為什麼選在七夕相會?很多人都不知道
    每到七夕,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總會被人反覆提起,這段傳說起源於古人對星象的觀察,到了漢代,牛郎織女開始成為神話傳說。東漢九原太守崔寔《四民月令》裡添加了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情節「七月七,河鼓(指牛郎)織女二星神當會」。然而為什麼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要選在七夕呢?這還和「牛郎織女」與「董永和七仙女」這兩個傳說說起。
  • 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故事起源於南陽,你知道嗎?
    今天是七月七,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情侶們一對一對地都出去約會了,小編只能默默啃著狗糧在碼文。回到正題,大家都知道七夕節源自於牛郎織女的悽美愛情故事,普遍認可的七夕節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那麼還有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故事發生在哪裡呢?
  • 今天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怎麼形成的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又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
  • 在和順聽牛郎織女 傳說
    七夕,古老而又神秘,浪漫卻不乏含蓄。在七夕之夜,仰望星河,每每念及宋代詞人秦觀的這首《鵲橋仙》,無不令人憧憬於牛郎織女那「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無邊浪漫。本期,讓我們在七夕來臨之際,走進太行深處,走進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和順縣,一起上天河梁、爬喜鵲山、登南天門、訪牛郎峪、鑽牛郎洞穴,看織女洗澡的天河池,聽老人講述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