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中秋恰逢國慶,連在一起的八天長假不由得讓人心馳蕩漾......。每年十一長假,四五友人相約出行,走萬裡路,破萬卷書,丟棄煩惱不快,遠離喧鬧嘈雜,朝著有詩之處和遠方出發,遊覽一番美景,縱情一回山水,陶冶一次情操,博覽風土人情,飽覽名勝古蹟,汲取豐富營養,用圖片記錄精彩瞬間,用文字留下美好回憶……,儼然成為一道不可或缺的「年度美餐」!
離長假還有些日子,「好事者」就在微信群裡囔囔開了,自告奮勇地推出好幾條線路,早已耐不住寂寞的玩伴,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加入爭論行列……。因鬧疫情,特別國外鬧得正「兇」,雖然這邊「風景獨好」,但為「防患未然」,「取捨」一番,決定暫時避開熱鬧去處,選擇省內僻靜些的地方「周邊遊」,於是乎,濟寧微山島、棗莊臺兒莊、鄒城嶧山、泰安東平湖等就成了我們的首選。
——具有光榮愛國傳統的微山島、臺兒莊、東平湖
幾處景點不僅有引人入勝「旖旎」風光,還有底蘊深厚「運河水滸文化」,更有許多抗敵鬥爭故事。無數先烈和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獨立解放,前赴後繼、慷慨赴死,永遠長眠在了這片英雄的土地上……。去微山島,可實地感受「鐵道遊擊隊」抗敵鬥爭場景,唱一首「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尋找英雄們當年戰鬥足跡;赴臺兒莊,參觀大戰紀念館,去緬懷那些為國家民族英勇犧牲的愛國志士,遊覽復原的臺兒莊古城,領略一下運河文化的無窮魅力......。爬嶧山,驕傲偉大祖國的壯麗河山,讚嘆奇異獨特的地貌風光;看東平湖,零距離目睹山東第二大淡水湖的多姿風採,現場感受湖光山色和一葉小舟的奇特景觀,再去「崑山烽火紀念館」追憶80年前湖區人民英勇抗敵的家國情懷……。既能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傳統,更能鼓舞鬥志、激勵再出發……。
10月2日10:00,一行人結伴出發了,首站選在了濟寧微山島......。定陶成武境內新修一條 「菏(澤)——嵐(山)」高速,將菏澤與濟寧、棗莊、臨沂緊緊連在一起,高速路西起點就在定陶,駛入「菏嵐」高速,視野頓覺開闊許多,蜿蜒向前的路兩側,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魯西南平原,秋收秋種季節裡,到處一片繁忙景象,工作在田間播種機、收割機「轟隆」作響,收穫喜悅寫在人們的臉上,四下忙碌著的人們應該是廣袤田野裡一道最美的風景......。
——秋雨中的濟寧微山島
11:00左右汽車進入濟寧轄區,一段路程後,金鄉、魚臺境內幾組光禿禿丘陵山體出現在面前,過度開採遺留的印痕,短時無法修復的裸露地貌,似是向路人訴說著什麼,一路交談甚歡的夥伴們看到這場景也一下「怔」住了,人們臉色凝重地望著窗外,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中……。「下雨了」! 突然車內有人叫了一聲,順著手指方向望去,灰濛濛天幕飄起了細雨,雨點「啪啪」打在前車窗上,前方路面頓時變得溼滑起來,同向車輛速度瞬間降了下來,一場不期而至的秋雨,讓這次微山島之行頓時變得迷離起來……。導航提示汽車應向南拐入G3京臺高速,不巧得很,高速正在維修,汽車只能緩慢行駛,看來下午2:00到達微山島的計劃是無法實現了.…..。汽車駛離G3京臺高速薛城出 口,穿市區轉向西南韓莊閘方向,經5個多小時顛簸,16:30終於到達微山湖東岸碼頭……。
微山湖系南四湖別稱,分由微山、昭陽、獨山、南陽湖組成,屬淮河流域水系,總面積1233平方公裡,佔微山縣總面積71%。微山湖形成是地殼運動、黃河決溢和人為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微山湖形成後,京杭大運河縱貫其中,微山湖是山東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北方最大淡水湖。站在微山湖東岸西望,一眼看不到盡頭的微山湖,在秋雨中顯得愈加滄桑神秘,雨幕下2.5公裡外的微山島隱約可見,穿梭來往的大噸位駁船搭載著汽車和行人,陸續駛離東岸碼頭向湖心島進發……。站在行進駁船船頂極目遠望,整個湖區美景會盡收眼底,秋雨中的你會發覺此時的微山湖越發顯出另樣的美…….。位於湖心的運河南北航道,恰與東西方向的鐵駁船航道十字相交,正當我們困惑如何處理這一難題時,突然,駁船發動機的轟鳴聲停了下來,僅靠慣性緩緩前行……,再看前方,不遠處南北運河航道上貨船突然加速起來,很快就與鐵駁船拉開了一大段距離……。半小時後,駁船抵岸,微山島出現在人們眼前,島上寬且直的馬路伸向遠處,路兩邊依次排列著酒店、賓館、商超和學校,微山島東西6公裡長,南北3公裡寬,最高海拔91.6米。據載,微山島原系沂蒙山地西部邊緣的一座小山丘,商末賢人微子葬此山頂後,稱之為微子山或曰微山,現島上有15個自然村,1.47萬人。眾人正欲前往「鐵道遊擊隊紀念園」,不巧的是,島上紅色景點正提升改造,因而無法觀看,加之天色已晚,大夥只好原路坐船回返,多少留下些遺憾,攀談發現島民幸福指數特別地高,心中又欣慰了許多,微山島被建設得如此漂亮,英烈們的夙願終於得以實現,美麗的微山島也可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了……。
——一座美麗的英雄城市——臺兒莊
10月3日一早,離開微山湖東岸賓館,一行人直奔第二個目的地——棗莊臺兒莊。臺兒莊歷史悠久,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榮於明清,村鎮之大,甲於一邑,被稱為「天下第一莊」。據載,清初,臺兒莊居古周邊40個集鎮之首,商賈雲集,船舶逶迤,一河漁火,歌聲十裡,夜不罷市,繁華富庶絕不輸於南京「十裡秦淮」。臺兒莊集中國建築風格之大成,融八大建築風格為一體,匯七十二座廟宇於一城,其中的「寺廟、文昌閣、道觀、泰山娘娘廟、媽祖閣、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更是別具一格,各異的建築風格可謂世所罕見!
臺兒莊是一座水城,「汪」渠相連、隨「汪」而居,近百條水街、水巷縱橫相連,城內3公裡長的明清古運河,更是被稱為「活著的運河」、「京杭運河僅存遺產村莊」、「中國唯一東方古水城」等等。當你舟楫搖曳,穿梭於臺兒莊7公裡長的古水城街巷,領略她集東西方建築風格於一體的獨特「美」時,你就會忘卻世間的一切煩惱,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了前一個世紀,甚至更加古老的先前……。
真正讓臺兒莊聞名世界的是1938年春的「臺兒莊大戰」,臺兒莊是座一戰成名的抗戰古城,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臺兒莊戰役是中國人民八年抗戰正面戰場上第一次重大勝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歷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古城也是中國第一座、世界第三座二戰紀念城市。「臺兒莊大戰紀念館」位於古城西側,佔地3.4萬平米,三十八級紀念館臺階寓意一九三八年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二十四根立柱支撐著的主體建築,象徵著中華民族頂天立地的不屈意志。館前張愛萍將軍題寫「臺兒莊大戰紀念碑」8個金字在陽光下熠熠發光,人大副委員長程思遠題寫的碑文令人盪氣迴腸:「臺兒莊大捷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繼平型關大捷後的又一重大勝利……。我國將士同仇敵愾,不畏犧牲,浴血奮戰。劉震東司令在莒縣壯烈殉國,王銘璋師長血灑滕縣……。是役,歷經月餘,殲敵萬餘,擊落日機兩架,繳獲戰車五十餘輛,大炮三十多門,槍枝萬餘。創八年抗戰之偉績,揚中華民族之雄風。五十五年過去,愛國將士衝鋒呼喊猶在耳畔,驚魂奪魄場面似在眼前。先烈精神不朽......。」
走進「臺兒莊大戰紀念館」,人們神情肅穆,主展館分「臨沂阻擊戰、淮河阻擊戰、滕縣保衛戰、城寨爭奪戰、臺兒莊殲滅戰」等部分,置身其中,身臨其境,就仿佛走進了那炮火連天、殺聲陣陣的抗倭戰場。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實物,一個個場景,真實還原了那段曲折艱辛的苦難歲月……。「無牆不飲彈、無土不沃血」,布滿彈孔的牆壁見證了戰鬥的慘烈; 「城存與存、城亡與亡」豪邁誓言,展現了華夏兒女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57勇士組成的「敢死隊」凸顯了炎黃子孫不怕犧牲、慷慨赴死的家國情懷。臺兒莊英雄們用鮮血生命和勇氣忠烈詮釋了崇高的愛國主義內涵,留下的精神財富已經、正在並將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人。
——一座矗立在魯西南平原的奇山
10月4日一早,我們一行人來到嶧山腳下。屈指算來,已是第三次登嶧山了,每次來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和感觸,每次來都會有新的發現和驚奇,但願這次也「不虛此行」!嶧山位於鄒城東南12公裡處,因"怪石萬壘,絡繹如絲",故名嶧山,又名東山,系我國古代立志60多座名山之一。《孟子·盡心上》中「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一句的東山指的就是「嶧山」。嶧山海拔582米,山上現存石刻500餘處,碑碣62塊,洞窟140多處,有古建築遺址8座,山上奇峰怪石,不勝枚舉,令人嘆為觀止!
一位隨行的83歲老人也欣然跟隨我們健步登山,令做晚輩的我們很是汗顏,但也鼓起爬山的勇氣和決心……。8:00一行人沿嶧山西南門攀登而上,8:30從山底西南門到達嶧山半山亭,休息片刻,一行人又出發了,9:30到達南天門,10:00登至最高處五華峰,全程約計五六公裡,山頂因五塊巨石並立,若含苞待放的芙蓉,世人故名五華峰。當站在五華峰中的探海石上傲立峰頂,或引頸極目東望,或鳥瞰俯視山下,「離天三尺三」的感覺瞬間頓生!此時此刻,你才真正知道了何為海天一體,何為英雄豪邁,而「登東山而小魯」的感覺也便悄然而至!
作為"鄒魯秀靈"、"岱南奇觀"的嶧山,古往今來,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山賞石。早在2000多年前,嶧山就名噪海內。據傳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曾在此山修煉。秦始皇統一六國,巡視天下,在嶧山刻石紀功,留下了嶧山碑。高祖劉邦,光武劉秀,曹操及唐宗、宋祖等歷代帝王,幾乎都曾涉足嶧山,或封禪、或求仙,不一而足。在中國歷史上,孔子、孟子、莊子、老子,司馬遷、李白、杜甫、王安石、歐陽修、陸遊、鄭板橋等無不鍾情於嶧山,遊覽之後,留下了眾多的碑碣刻石,增添文化氣息的同時,也使得嶧山更加名揚天下。一路從西南門拾級登山而來,一路順下山階梯返至東門,沿途均怪石突兀,巖竇崎峭,廟宇林立,千姿百態,美不勝收!我一邊瞪大眼睛欣賞沿途美景,一邊驚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邊稱道底蘊豐厚的儒釋道文化……。看到遊人環保意識越來越強,也由衷欣慰起來,一定要好好保護祖先留下的這片淨土,再接續傳承給後代子孫!同時也慨嘆再三,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多麼的渺小,過度掠奪自然,不加保護修復,必將受到懲罰,人類必須保護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
——掩映在湖光山色中的東平湖
10月5日一早,一行人匆匆告別鄒城嶧山,前往此行的最後一個目的地——東平湖。 東平湖位於泰安東平縣西部,東通大清河,西連黃河,湖區總面積632平方公裡,僅次於微山湖,為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是《水滸傳》八百裡水泊中唯一的遺存水域。東平湖三面環山,景色優美,素有「小洞庭」之稱,沿湖文物古蹟遍布,湖東岸是宋江攻打東平府城駐地(州城),以及古八景之一的「黃石懸崖」。北岸有唐朝大將程咬金「程公祠」,舊縣鎮三村的『』楚霸王墓『』。西岸有京杭大運河,晁蓋聚義的司裡山,臘山國家森林公園。西南岸是崑崙山風景區,著名的崑崙烽火革命紀念館就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崑崙山上。
前幾次來東平湖,因時間關係,大多只在湖東岸碼頭稍作停留就離開了,原以為東平湖平淡無奇,不曾想,東平湖竟有這麼多的好去處……。從湖東岸開車沿剛剛鋪設的環湖路一路前行,風景很優美,湖水一眼望不到盡頭,在陽光照射下湖水泛起粼粼波光,時而閃爍出五顏六色的光芒,遠處十幾隻作業的小漁船,宛如一片片浮動在水中的樹葉……,環湖路蜿蜒曲折伸向前方,將湖面和山體一字兒分開,沿途湖岸邊儘是被剛剛拆掉的低矮民居,湖邊高地上幾處剛剛竣工的十多棟幾十米高的新樓潔白耀眼,預示著湖區搬遷漁民的幸福生活剛剛開始……。
我們一路西行,過臘山後拐向東南,到達崑崙山景區,半山腰就是崑崙烽火紀念館,紀念館佔地1300平米,展陳面積350平米,紀念館內陳列了革命戰爭年代,在壽張、陽穀、東阿、東平、汶上、鄆城地區,以萬裡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團結帶領崑山地區人民對敵鬥爭的圖片和實物……。當年,東平湖區周邊地區活躍著一支令倭寇聞風喪膽的昆張支隊……,他們同仇敵汽、英勇奮戰、不怕犧牲,為了民族獨立和解放,與敵人展開了一場場殊死的搏鬥,上演了一個個波瀾壯闊的偉大鬥爭故事……。
離開紀念館,沿陡峭石階慢慢向崑崙山頂攀登,山間植被稠密起來,半小時後,我們登上崑崙山頂,站在山頂回望俯瞰整個湖面,視野宏大開闊,景色盡收眼底,湖岸邊的幾座山體倒影在清澈的湖水裡,數公裡遠的十幾隻漁船像片片樹葉漂在寬大的湖面上,只有在此處,只有在此時,才能理解「一葉小舟」的真正意涵,這裡有山有水,山下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連,景觀獨特,蔚為壯觀。「不曾想,這裡竟有這麼好的一個去處」!一行人相繼由衷發出了心底的讚嘆……。
大美微山!大美臺兒莊!大美嶧山!大美東平湖!大美齊魯!2020國慶十一長假,受益匪淺,收穫多多!故行文贊之!
2020年10月9日於古城曹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