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進程加快和現代工作快節奏、大壓力,使得亞健康、慢性病、精神疾病等問題日益嚴重。人們在旅遊休閒度假中,對健康養生休閒的需求日益強烈,康養旅遊市場需求越來越大。近幾年來,國內也出現了居多以「康養旅遊」為主題的旅遊景區,但實際做到「康養」確少之又少,那康養旅遊開發應該如何將「康養」做到實處呢?這還要從康養旅遊規劃說起。
首先參考國外「康養」,最早起源於上世紀40年代的德國,他主要是利用森林優質環境和綠色林產品等優勢,以改善身體素質及預防、緩解和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這類型在文旅行業被稱為「森林康養旅遊」但在國內這幾年的快速發展中,已經出現了多種業態結合的康養模式來,常見旅遊模式如下:
1、森林植被康養類
依託優質的森林資源,將現代醫學和傳統中醫學有機結合,並配合相應的養生休閒、醫療及康養服務設施、豐富森林遊憩體驗,打造成以改善身心健康、保健、衍生、養老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康養旅遊度假產品。
比如海拔1300米左右,佔地面積約800畝,緊鄰世界文化自然雙遺產峨眉山景區和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距國家中心城市成都僅2小時車程的峨眉半山七裡坪國際旅遊度假區。
2、溫泉礦物康養類
溫泉本身具有保健和療養功能,是傳統康養旅遊中最重要的資源。現代溫泉康養已經從傳統的溫泉湯浴拓展到溫泉度假、溫泉養生。
溫泉養生產業在原有溫泉醫學和溫泉療養的基礎上,開始出現休閒化和綜合化的趨勢,以針對健康和亞健康人群為主。
3、濱海湖泊康養類
人具有天然的親水性。近水具有遊憩休閒、清潔空氣、調節氣候等價值,一般來說都是以湖泊、溼地、海洋等水資源為依託,結合當地特色養生文化、城鎮村莊、農業資源產業等資源,在加上醫療資源,實現康養文化。
這幾年,海南逐漸把健康旅遊作為旅遊業的重要一翼,作為旅遊經濟的新亮點,搭建科技、產業支撐,眾多療養、康養旅遊項目落座海南。
4、鄉村田園康養類
還有一種是以鄉村、田園為生活空間,回歸自然、享受生命、修身養性、度假休閒、頤養天年的康養度假方式。田園養生度假開發需要注重田園、自然和鄉村的結合,再加上現代的審美,而不是簡單的「農家樂」模式。
此外,也還有依據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依託特色醫療資源而開拓出來,打造康復治療、康養保健、慢病療養、修養度假等多功能式的度假區。
看完以上的康養模式,總結思考康養旅遊規劃該如何做,才能極具特色?總結歸納如下四點:
1、根據自身特色,確定旅遊景區開發類型。
景區或景區周邊有宗教文化基礎,適合作宗教文化型康養旅遊開發;有長壽文化基礎,倡導食養、藥養等健康養生,適合作長壽文化康養旅遊開發;有溫泉這一核心資源,適合作溫泉型康養旅遊開發;有醫藥產業基礎的適合作醫養結合型康養旅遊開發;僅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應結合醫藥種植、醫療服務、養生項目等,進行生態養生旅遊景區開發;有一定自然環境資源,同時周邊有高質量的老人客群,適合作養老旅遊景區開發。
2、無特色資源,進行特色植入。
對於無明顯特色資源的旅遊景區,要進入康養旅遊開發,必須進行特色植入。這類型一般僅適合長壽文化型、生態養生型,醫養結合型或養老旅遊景區型開發。
長壽文化型前期需統計旅遊景區長壽老人數量,如果數量較多,可渲染旅遊景區的長壽概念,強化長壽文化基因,進行長壽文化型旅遊景區開發;生態養生型要求旅遊景區有較好的環境基礎,後期要改善和維護旅遊景區生態環境,同時培育和引導養生養老產業進駐,發展養生產業,進行生態養生型開發;醫養結合型需導入醫藥產業,形成醫藥種植產業鏈或形成醫藥產業園等,進行醫養結合型旅遊景區開發;養老旅遊景區型依託某一自然環境,進行周邊環境的開發打造,同時建設醫療康復設施、服務中心等健康養老設施,完善養老居住、醫療康復護理、老年活動中心等多功能的養老旅遊景區。
3、依託開發類型,強化健康主題,進行多元化開發。
康養旅遊景區確定開發類型,就必須強化健康養生養老主題,進行多元化開發。以健康養生、休閒養老度假等健康產業為核心,進行休閒農業、醫療服務、休閒娛樂、養生度假等多功能開發。
4、康養旅遊景區整體的運營管理。
立足於旅遊景區自身特點,以市場化開發為主導,確定項目的開發主體、開發模式、招商及運營模式等,形成系統化的運營管理流程,推進健康產業鏈的高效發展,實現旅遊景區的經濟效益增長。
康養旅遊規劃還是要從『身』『心』兩方面著手,融入醫療養、中醫藥療養、文化養生旅遊三管齊下,建設綜合性康養旅遊基地,最重要的一點,康養旅遊規劃最不能摒棄的便是當地的自然康養環境,在這基礎上進行提升和改造,才足夠吸引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