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養旅遊開發建設怎麼做?

2020-09-18 一代書生規劃院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進程加快和現代工作快節奏、大壓力,使得亞健康、慢性病、精神疾病等問題日益嚴重。人們在旅遊休閒度假中,對健康養生休閒的需求日益強烈,康養旅遊市場需求越來越大。近幾年來,國內也出現了居多以「康養旅遊」為主題的旅遊景區,但實際做到「康養」確少之又少,那康養旅遊開發應該如何將「康養」做到實處呢?這還要從康養旅遊規劃說起。

首先參考國外「康養」,最早起源於上世紀40年代的德國,他主要是利用森林優質環境和綠色林產品等優勢,以改善身體素質及預防、緩解和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這類型在文旅行業被稱為「森林康養旅遊」但在國內這幾年的快速發展中,已經出現了多種業態結合的康養模式來,常見旅遊模式如下:

1、森林植被康養類

依託優質的森林資源,將現代醫學和傳統中醫學有機結合,並配合相應的養生休閒、醫療及康養服務設施、豐富森林遊憩體驗,打造成以改善身心健康、保健、衍生、養老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康養旅遊度假產品。

比如海拔1300米左右,佔地面積約800畝,緊鄰世界文化自然雙遺產峨眉山景區和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距國家中心城市成都僅2小時車程的峨眉半山七裡坪國際旅遊度假區。

2、溫泉礦物康養類

溫泉本身具有保健和療養功能,是傳統康養旅遊中最重要的資源。現代溫泉康養已經從傳統的溫泉湯浴拓展到溫泉度假、溫泉養生。

溫泉養生產業在原有溫泉醫學和溫泉療養的基礎上,開始出現休閒化和綜合化的趨勢,以針對健康和亞健康人群為主。

3、濱海湖泊康養類

人具有天然的親水性。近水具有遊憩休閒、清潔空氣、調節氣候等價值,一般來說都是以湖泊、溼地、海洋等水資源為依託,結合當地特色養生文化、城鎮村莊、農業資源產業等資源,在加上醫療資源,實現康養文化。

這幾年,海南逐漸把健康旅遊作為旅遊業的重要一翼,作為旅遊經濟的新亮點,搭建科技、產業支撐,眾多療養、康養旅遊項目落座海南。

4、鄉村田園康養類

還有一種是以鄉村、田園為生活空間,回歸自然、享受生命、修身養性、度假休閒、頤養天年的康養度假方式。田園養生度假開發需要注重田園、自然和鄉村的結合,再加上現代的審美,而不是簡單的「農家樂」模式。

此外,也還有依據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依託特色醫療資源而開拓出來,打造康復治療、康養保健、慢病療養、修養度假等多功能式的度假區。

看完以上的康養模式,總結思考康養旅遊規劃該如何做才能極具特色?總結歸納如下四點:

1、根據自身特色,確定旅遊景區開發類型。

景區或景區周邊有宗教文化基礎,適合作宗教文化型康養旅遊開發;有長壽文化基礎,倡導食養、藥養等健康養生,適合作長壽文化康養旅遊開發;有溫泉這一核心資源,適合作溫泉型康養旅遊開發;有醫藥產業基礎的適合作醫養結合型康養旅遊開發;僅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應結合醫藥種植、醫療服務、養生項目等,進行生態養生旅遊景區開發;有一定自然環境資源,同時周邊有高質量的老人客群,適合作養老旅遊景區開發。

2、無特色資源,進行特色植入。

對於無明顯特色資源的旅遊景區,要進入康養旅遊開發,必須進行特色植入。這類型一般僅適合長壽文化型、生態養生型,醫養結合型或養老旅遊景區型開發。

長壽文化型前期需統計旅遊景區長壽老人數量,如果數量較多,可渲染旅遊景區的長壽概念,強化長壽文化基因,進行長壽文化型旅遊景區開發;生態養生型要求旅遊景區有較好的環境基礎,後期要改善和維護旅遊景區生態環境,同時培育和引導養生養老產業進駐,發展養生產業,進行生態養生型開發;醫養結合型需導入醫藥產業,形成醫藥種植產業鏈或形成醫藥產業園等,進行醫養結合型旅遊景區開發;養老旅遊景區型依託某一自然環境,進行周邊環境的開發打造,同時建設醫療康復設施、服務中心等健康養老設施,完善養老居住、醫療康復護理、老年活動中心等多功能的養老旅遊景區。

3、依託開發類型,強化健康主題,進行多元化開發。

康養旅遊景區確定開發類型,就必須強化健康養生養老主題,進行多元化開發。以健康養生、休閒養老度假等健康產業為核心,進行休閒農業、醫療服務、休閒娛樂、養生度假等多功能開發。

4、康養旅遊景區整體的運營管理。

立足於旅遊景區自身特點,以市場化開發為主導,確定項目的開發主體、開發模式、招商及運營模式等,形成系統化的運營管理流程,推進健康產業鏈的高效發展,實現旅遊景區的經濟效益增長。

康養旅遊規劃還是要從『身』『心』兩方面著手,融入醫療養、中醫藥療養、文化養生旅遊三管齊下,建設綜合性康養旅遊基地,最重要的一點,康養旅遊規劃最不能摒棄的便是當地的自然康養環境,在這基礎上進行提升和改造,才足夠吸引遊客。

相關焦點

  • 康養型旅遊特色小鎮開發策略
    康養小鎮作為以康養旅遊產業為支柱產業的特色小鎮,對於提升國民健康狀況,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有重要作用。本文從產業功能與建設特色的角度研究不同功能類型的康養小鎮如何建設開發,實現康養型旅遊特色小鎮產業功能明確、空間建設特色突出,高度滿足特定消費者身心需求的建設目標。
  • 康養小鎮如何開發?
    康養小鎮可以根據旅遊者、居民的消費需求,將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遊、文化體驗、休閒度假、體育運動、健康產品等業態聚合起來,實現與健康相關的大量消費的聚集。康養小鎮有如下四個特徵1、地理資源較好適宜創建發展康養小鎮的地區,一般應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這是實現健康生活的一個重要基礎條件。
  • 王仁康調研石泉灣旅遊康養項目建設
    12月25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仁康到石泉灣旅遊開發康養項目建設協調指揮部調研「太陽島」項目進展情況,慰問指揮部全體工作人員。據了解,石泉灣旅遊康養項目,位於石泉縣太陽島,佔地約1000畝,總投資預計
  • 康養小鎮建設七大要點
    本文以全國文旅康養特色小鎮的發展現狀為研究樣本,結合相關文旅養老項目經驗,對文旅康養的打造提出七大建設要點,以期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有生活、有文化、有旅遊、有靈魂的文旅康養。從市場角度來講,文旅康養小鎮是一個新的文旅產業發展平臺,如果沒有很好的市場定準、產品設計、商業模式、投資回報等,社會資本是不會進入的。因此,文旅康養小鎮贏利模式的設計,可以有利於推動小鎮PPP模式,政府以委託、特許經營、基金等方式支持,市場化開發、招聘專業公司市場化運營,多元參與文旅康養小鎮建設和運營。文旅康養小鎮的贏利模式主要來自兩個方面:文旅地產和運營收益。
  • 文旅康養小鎮品牌建設
    文旅康養小鎮的整體打造是一個複合型的,系統性的工作,涵蓋養老、大健康、旅遊、文化、商業、地產、休閒、餐飲、酒店等行業,涉及到旅遊產品、旅遊線路、旅遊活動,包括美食、酒店、民俗、活動等豐富內容。通過對核心產業的設計和建設,藉助核心產業的市場號召力,將旅遊消費力與產業效應進行高度嫁接,比如養生、漁樂、美食、民宿、休閒等,並形成產、供、銷、研一體化,從而打造一條帶有旅遊色彩的閉合產業鏈,來支撐文旅康養小鎮的可持續發展。
  • 【生態康養】康養旅遊的政策歸納與發展類型
    《標準》要求,康養旅遊示範基地應包括康養旅遊核心區和康養旅遊依託區兩個區域,康養旅遊核心區具備獨特的康養旅遊資源優勢,而康養旅遊依託區能為核心區提供產業聯動平臺,並在公共休閒、信息諮詢、旅遊安全、休閒教育等公共服務體系上給予有力保障。
  • 常德市領導現場調度熱市溫泉康養綜合開發項目工程建設
    紅網時刻常德3月26日訊(記者 胡丹)3月25日,常德市政協副主席傅紹平來到熱市溫泉康養綜合開發項目工程建設工地現場進行調度。傅紹平強調,該項目是在國家強推的鄉村旅遊、以醫養老的政策下,是在「開放強市、產業立市」的號召下成立的,相關部門務必依法依規全力支持項目建設,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 什麼是康養?未來的康養怎麼做?康養的功能和元素有多少?
    「康養」」這個詞,不知不覺已經進入大眾視野很多年了。不過有還是有很多人不了解「「康養」」是什麼意思?」康養」,極容易跟旅遊或者旅居結合,當然,本質上說,不是」康養」旅遊,而是」康養」旅居。「康養」產業所涵蓋的不僅僅只是地產單獨的一項,更應該包括更多的領域,例如:周邊環境建設,當地民風民俗,科技文化結合,安全醫療保障等等。通過上述的領域可以看出,」康養」是集養老、養生、醫療、文化、住宿、旅居等為一體的產業鏈,是一個十分完善的生態系統。
  • 文旅康養小鎮如何建設品牌文化
    文旅康養小鎮的整體打造是一個複合型的,系統性的工作,涵蓋養老、大健康、旅遊、文化、商業、地產、休閒、餐飲、酒店等行業,涉及到旅遊產品、旅遊線路、旅遊活動,包括美食、酒店、民俗、活動等豐富內容。通過對核心產業的設計和建設,藉助核心產業的市場號召力,將旅遊消費力與產業效應進行高度嫁接,比如養生、漁樂、美食、民宿、休閒等,並形成產、供、銷、研一體化,從而打造一條帶有旅遊色彩的閉合產業鏈,來支撐文旅康養小鎮的可持續發展。
  • 康養 | 康養小鎮,如何走好「康養」這步棋?
    休閒度假在旅遊總人次中佔的比例大幅提升,旅遊度假將成為未來的主流,持續高速增長。旅遊度假作為新時期的一種旅居生活方式,包含觀光、休閒及各種文娛體康養等消費,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逐漸成為休閒生活主流。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把健康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提出建設「健康中國」,為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新時期、新形勢下,特色小鎮建設遍地開花,為康養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指明了方向。
  • 康養目的地開發知多少
    近三年來,全球康養旅遊保持年均7%的增速蓬勃發展,在全球旅遊收入中的佔比不斷增加。其亮眼的增長趨勢及巨大的市場潛力使得康養目的地逐漸進入開發商的視野。但看似光鮮的背後,康養目的地開發又有哪些潛在的「坑」與「雷」呢?
  • 攀枝花康養旅遊發展模式探析
    康養旅遊作為大健康產業和旅遊產業的複合型產業,未來5年,市場規模將呈快速增長態勢,年複合增長率有望達到20%,康養旅遊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重要契機。依據現有的特色資源和發展趨勢,攀枝花要創新發展思路,打造適合陽光康養旅遊發展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加快推進「養身、養心、養智,避寒、避暑、避霾」的國際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建設。三線文化驅動型。
  • 廣元:建設成渝地區生態康養後花園
    提升劍門關國家5A級旅遊景區,建設大蜀道國際旅遊目的地;統籌舊城與新區協調發展,建設中心城市「康養之都」;建設醉美梨鄉水墨蒼溪、綠谷紅城幸福旺蒼、蜀道雄關大美劍閣和熊貓天堂生態青川等特色縣城和深呼吸小鎮、風情小鎮等一批特色城鎮以及特色村落集群……「通過近年來的努力,這些成績為廣元建設成渝地區生態康養『後花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宋元柏如是說。
  • 如何利用鄉村資源來進行康養主題的旅遊開發?
    隨著康養旅遊的出現,人們又需要住下來和靜下來,這不僅有物質層面的,還有精神層面的。康養旅遊乃社會發展使然。如果說休閒度假是一種生活質量的訴求,那麼康養無疑是生命質量的提高訴求。由此看來,康養對於旅遊已經上升到一個很高的層次,如果說旅行是為了觀光,無所謂景區與否;那麼旅遊就對應著休閒,旅居對應著度假,而康養應該是度假旅遊的一個重要產品,而且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核心產品,因為康養是物質生活已經滿足條件下,而衍生出來的精神層面的深度體驗
  • 康養旅遊時代新趨勢
    從項目地供給的角度來看,發展康養產業,將健康與其他產業相融合,打造「康養+農業」「康養+工業」「康養+醫療」「康養+旅遊」「康養+運動」等綜合性康養項目,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全新捷徑。
  • 康養度假:鄉村旅遊新模式
    一方面,康養度假依託鄉村環境;另一方面,康養度假又能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是扶持鄉村旅遊、發展新型農村經濟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規劃開發過程中,要注重對鄉村本土資源和人力的利用,合理規劃土地資源、環境資源,充分利用鄉村特色康養資源,開發休閒農業項目,融入科學生態農業技術,以鄉村旅遊帶動鄉村經濟,鼓勵當地村民參與到康養度假經營項目中,使康養度假項目服務於鄉村旅遊脫貧致富的基本原則。
  • 天全縣:康養新城加快建設,打造川藏線上水韻康養第一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旅遊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康養需求被推向了新的高度。近年來,天全縣以生態經濟強縣為引領,著力培育康養產業,慈朗湖康養新城已初具規模,國醫館已完成主體工程,中醫康養綜合體項目正加快建設。
  • 全域旅遊,康養英山
    圍繞市場需求,注重創意策劃,深入推進產業融合,培育打造了麗景山莊、神峰山莊等一批休閒度假基地、健康養老基地、生態旅遊示範基地,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了茶香小鎮、後花園小鎮等一批旅遊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開發建設天馬寨、四季花海等一批資源品位高、配套條件好、市場潛力大、組合能力強、帶動作用顯著的精品旅遊項目,打造了英山茶葉、茯苓、油麵等一批地區域差異化、標誌性的旅遊產品,培育形成旅遊產業扶貧發展的新動能。
  • 康養旅遊產品層次如何搭建?
    同時,開發過程中將會更加注重消費者在旅遊「食住行遊購娛」各環節的體驗性和舒適性,以提高康養旅遊產品的質量。食—康養旅遊將強調飲食的健康性,逐漸推出原生態的綠色、生態、健康食品,同時針對不同的康養需求,開發出美容養顏、延年益壽、養胃健脾、降血降脂等主題食療食物。
  • 各地康養小鎮選址、定位、開發類型、開發模式
    擁有較為優質的康養旅遊資源,以純粹資源康養為主導。,了解了4大區域格局;我們可以分5步走,進行康養旅遊產品開發:第1步:研判區域資源開發方向康養產業對區域資源依賴性較強,開發中需從旅遊「食住行遊購娛」角度出發,為增加遊客的互動性和體驗性,可全方位與康養旅遊產品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