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青年」的交往之道
文字原創 / 保和堂
2020年,是一個非常的年份;2020年的高考,也註定讓正在經歷的人,難以忘懷。疫情下的高考姍姍來遲,酷熱和暴雨下的趕考路,顯得水霧茫茫。
尤其是江蘇高考作文,更是水靈靈,讓人一頭霧水。
常言道: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味相投。作為「知食青年」,對同味相投的理解更為深刻。交友相處通常都說「三觀」,而知食青年認為,排在最前面的還有「美食觀」。
去年我還是一名高考人,如今已然是一名大學生。身份雖然轉換,但一聽到高考這個詞兒,胸中依舊熱血沸騰。
還清晰記得去年的我,原本早已準備好去「新東方pengren學校」,不承想,因受家傳美食南京鹽水鴨的薰陶,胡謅成一篇饕餮文章,居然擠入「南京哪兒大學」,也總算是為祖上增了光、添了彩。
一時間我成了家裡的驕傲。
母親還是關心我的吃,不忘提醒我:「鹹了就加點水,淡了就加點鹽」。我覺得,她比跑男押題都準,但她一直後悔,要是那天給我多切一片鹽水鴨該有多好,說不定今年我就能喊出「須知少時凌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的口號了。
翻車也有翻車的驕傲。
父親最關心的,還是我的大學生活,想了解我結交的大學新朋友,想問我是如何與人相處、同人交往的……
吃貨家庭的傳統,知識青年首先應當是「知食青年」。我和家裡人匯報感受:結交朋友要從「知食」開始。人活著,最離不開的就是一日三餐,如若同味相投,就是世間最幸福的事了。
物以類聚味相投,人以群分蘭香馨。
幾個人在大街上逛著逛著,不約而同地衝進同一家飯店,一拍即合地在同一家小攤坐下,然後大家大眼瞪小眼,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兩眼放光。OK,這就非常符合曾仕強老先生所稱「臭味相投方為朋友」的標準了!
相反,要是我說走吧,你說太遠;我說吃吧,你說不餓;我說再來一份,你說已經夠了……一時間氣氛肯定會尷尬到冰點。
有的時候,感情和食物之間,冥冥中存在微妙的關係。
對吃貨來說,美食觀代替了「三觀」,能不能吃到一塊兒,絕對比有沒有話說,更為重要,唯有「吃」味相投,方能惺惺相惜。
馬老師說得好:人生不長,和誰在一起真的很重要。那麼和誰在一起呢?按「味」索驥,情投「味」合之人即是。能夠吃在一塊兒,就是最好的朋友。
得之我幸。
我很喜歡吃父親做的南京鹽水鴨,同學們也很喜歡吃我帶的鹽水鴨。疫情來臨,學校沒有返校計劃,我們各自都在各自的城市,同學們十分想念我父親做的鹽水鴨。
好在這是一個萬能的智能網際網路時代,我給同學們寄去了他們日思夜想的鹽水鴨。
同學們說「這是一次從心所欲的饕餮」,送給我一串惺惺相惜的點讚,感謝這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真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動,我們的感情更加緊密了!
人們常說:和不同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不同的人生。而最本質的事實是:你是啥樣的人就會吸引啥樣的人。同味相投命有已造,友與美食皆不可負。
我將這番話說給了家裡人聽,他們點點頭,表示很高興。箇中滋味,你細品。
文字原創
感謝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