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藥企捐藥,點讚還是Say No?

2020-12-13 公益時報網
外國藥企捐藥,點讚還是Say No?

2015-07-22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王勇

糖尿病患者援助項目在京啟動
初保基金會與青島社多方共付
生命接力-肺癌患者援助項目申請流程

編者按

製藥企業,尤其是外國藥企,每年都會通過基金會等公益組織進行多項藥品捐贈項目,卻往往不為人知。一旦引起關注,卻常常是被質疑,諸如市場價格為什麼那麼高?申請過程為何那麼複雜?還有些要求先買後贈,結果被質疑以捐贈為目的進入中國市場或營銷。

那麼,對於外國藥企捐藥,你覺得究竟應該點讚還是Say No呢?又是哪些公益組織在接收這些藥品捐贈?藥企、公益組織、醫生、醫院、政府又各自扮演什麼角色呢?

7月9日,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以下簡稱「初保基金會」)在北京啟動了又一個新的醫療援助項目——為低保及困難Ⅱ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藥品。

藥品的提供方是一家外國藥企。當現場被問到為什麼是這家外國藥企的時候,初保基金會副秘書長胡寧寧顯得略為激動,「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願意做這樣的事情。我不認為企業一定是通過營銷策略,基於企業商業的目的來找社會組織進行合作。社會上對於這方面是有偏見的,對這件事情不是很了解,基於信息不是很對稱的情況下,造成了誤解。」

那麼,真的是誤解嗎?又有哪些所謂的「偏見」呢?

偏見還是問題?

近年來關於藥品援助項目的爭議不斷,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項目操作和各方到底在其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一、項目操作方面

1.為什麼捐贈的這些藥品市場價格那麼高?

藥品援助項目中涉及的藥品,的確有許多屬於高價藥。初保基金會此次發起的糖尿病患者援助項目中,藥企捐贈的藥品,在市場上需要一兩千元一支,「一般是有錢人才會用的。」出席啟動儀式的一家項目醫院的代表表示。

中國癌症基金會的乳腺癌患者援助項目,援助的赫賽汀則高達數萬元一盒。

不少人認為既然能夠捐贈,為什麼不能通過降價使更多人能夠用得起呢?尤其是有些藥與國外相比價格要高出許多。

不過藥品銷售是商業行為,只要不違反中國的法律法規,藥企怎麼做是可以自主決定的。

2.為什麼申請比較複雜?

一般來說,申請藥品援助項目都需要提供大量的證明材料,還常常是要原件,包括低保或困難證明、醫生診斷確認的相關文件、醫療發票等。

這些資料需要郵寄到項目單位,而項目辦公室的一些基本信息卻不會主動公開。

申請成功後,需要到指定醫院或藥店領取藥品,且大多數不是一次性領取。

對於醫生的參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高妍表示:「項目醫生會評估病人情況,因為有適應症,不是項目想給誰就給誰。鑑別申請人可不可以免費的是項目組,醫生則來鑑別該不該給這個患者使用。」

3.藥品安全性

捐贈藥品成為很多藥企做公益活動的主要方式,但藥品作為一種特殊的物品,在捐贈時需特別謹慎。

藥企會把不符合標準或者快到期的藥品捐贈給慈善機構嗎?

國家相關法律規定,捐贈藥品或者醫療器械的有效期,應該距失效日期6個月以上,不能把快到失效期的藥品用於捐贈。

對於境外捐贈的藥品,必須符合我國藥品標準收錄或者我國已經批准進口註冊的品種標準。

二、各方角色

1.外國藥企

對於為什麼會進行藥品捐贈,外國藥企的官方回應一般都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前述參與初保基金會援助項目的藥企代表就表示:「我們有『以患者為中心』的價值觀,企業都有社會責任感,我們不僅僅是在中國銷售捐贈藥品。」

而質疑的聲音主要是這些外國藥企是通過捐贈為由進入中國市場打開銷售通道,或者是一種營銷手段。

「在現有的條件下,群眾有需求,政府又無法解決,企業又不能夠一味降價,這樣的情況下應該怎麼辦?捐贈的藥品對部分符合條件的低保和低收入的患者給予一定的援助是有意義的。」胡寧寧表示,關鍵是要看受益者。

2.公益組織

項目的設計、藥品的捐贈發放等操作,一般是由受捐贈的公益組織來實施的。最近幾年,曾有公益組織陷入高價買藥、官僚作風、對申請人不夠尊重等爭議風波之中。

加上目前公益組織整體社會信任度不高,而項目透明度也往往不高,正如胡寧寧所說「信息不是很對稱」,就不免引起公眾的質疑。

3.醫院與醫生

一般來說,藥品捐贈項目都會有項目醫生和合作醫院。醫生將負責出具各種醫學意見,判斷是否符合項目醫學條件,而藥品的最終發放也常常是通過藥店。

因此,項目方在選擇醫院時會有資質等方面的要求。而參與項目無疑也可以給醫院帶來病人,部分醫院也會給予相應的減免。

不過由於在這中間醫生和醫院的相關成本如何處理並不對外公布,因此也會引起質疑。此外,由於捐贈的藥品價格比較高,通過捐贈進入醫院後,會不會使醫生在給其他病人治療時產生傾向性也存疑。

誰來監管這些項目?

面對這些質疑,僅靠藥企、基金會等自我監督是不夠的。你能想到的監管機構有哪些呢?

首先,作為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門會按年度進行年檢。而年檢結果必須對外公布接受監督。其次,基金會等公益組織的業務專管單位、衛生部門會對機構進行監督管理。

還能想到什麼?你一定想不到涉及國外捐贈進入中國的藥品,其實還受到一個國家機關的監督管理,那就是海關。

根據《扶貧、慈善性捐贈物資免徵進口稅收暫行辦法》,對境外捐贈人無償向受贈人捐贈的直接用於扶貧、慈善事業的物資,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節增值稅。

根據《暫行辦法》的實施辦法,受贈人是指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從事人道救助和發展扶貧、慈善事業為宗旨的全國性的社會團體。包括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中華慈善總會、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和宋慶齡基金會。

所以海關會經常對涉及的藥品捐贈進行監督。由此可以知道,我國接受外企藥品捐贈的公益機構也主要是以上這幾家。

永遠靠捐藥嗎?

通過監管保證藥品捐贈項目健康操作,可以使患者受益。即使如此,能永遠指望捐贈嗎?捐贈項目結束以後呢?面對居高不下的藥品費用,該怎麼辦?

胡寧寧表示募集藥品進行援助從來不是自己發起醫療援助項目的最終目的。「我的目的是影響公共政策,通過援助項目去影響政府,去說服部分地方政府和社保部門,在制定社保政策和救助政策時,通過我們的援助項目把藥品納入到地方醫保。這樣一來,各地的患者就能夠享受當地的醫保政策,就能夠解決醫保報銷問題。」

「社會組織捐一部分,企業讓利一部分,政府拿出財政的資金支持一部分,患者再適度承擔一部分,通過多方共付的方式來減輕患者的壓力。」胡寧寧強調。

目前,初保基金會已經和青島社保部門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建立慈善綜合管理平臺,共同推進多方共付。「通過我們這樣的途徑搭建了一個平臺,把政府和相關的社會責任感比較強的製藥企業連接起來。先通過援助的方式,社保部門就能夠部分接納,之後經過三方談判,把部分藥納入到社保。」

對此,鍾南山院士曾表示:「這是爭取社會組織公益救助和愛心企業支持與參與,探索患者適度承擔的費用分擔機制,共同幫助因病致困患者的有益嘗試,通過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的方式,進一步為患者減輕了負擔。」

■ 本報記者 王勇

相關焦點

  • 「最強後援團」齊上陣,中國藥企捐款捐物捐藥
    作為疫情的「最強後援團」,中國藥企不敢停歇,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消毒液……還有藥企自身所擁有的大批新型冠狀病毒防治藥品等都需保證供應。 短短一周,無數中國藥企站了出來,發揮自身的力量和優勢支持疫情防控,籌集款項和物資,加班加點供應藥品,共同書寫中國藥企的社會責任心。
  • 京華時報:日本「神藥」受追捧啟示中國藥企
    原標題:日本「神藥」受追捧啟示中國藥企   中國民眾的購藥需求在國內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如果中國製藥企業能向日本等國學習,在一些看似沒有太大利潤的領域深耕,也將獲得不錯的市場回報。   繼年初搶購智能馬桶後,不少中國遊客又盯上了日本產的非處方常備藥。
  • 國產廉價救命藥「一藥難求」藥企遭口水「拷問」冤不冤?
    文/財經雜壇(微信公眾號caijingzt)又一種國產廉價救命藥面臨「斷貨」。近日,治療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必備藥「巰嘌呤片」在全國多地鬧「藥荒」。部分地區甚至連續5個月出現斷貨,全國6家有資質藥企有3家停產多年,尚有3家在近兩年停產或暫時停產。
  • 到日本買感冒藥不僅是藥企的恥辱
    「到日本買感冒藥,是中國製藥企業的恥辱。」1月30日,在湖北省「兩會」的新聞發布會上,湖北省政協委員、人福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學海坦言,企業靠拼價格的競爭路子已經堵死了,創新仍是企業的第一要務。
  • ...特藥|藥劑師|痛風科|特藥|苯溴馬隆|痛風|新藥|研發|藥企|-健康界
    今天,以慢性病健康諮詢為主的山東如意新特大藥房痛風科藥劑師就給大家細數盤點那些治療痛風的新、特藥.....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信息顯示,國產的苯溴馬隆有5家藥企在生產,分別是成都泰合健康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神製藥廠、崑山龍燈瑞迪製藥有限公司、成都倍特藥業有限公司、常州康普藥業有限公司和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新藥:非布司他非布司他是治療痛風的常用藥,但卻是目前申請新藥研發數量最多的一種。
  • 滄州得能製藥追逐兒童藥新藍海 小藥企也有大市場
    原標題:滄州得能製藥追逐兒童藥新藍海 補短板 小藥企也有大市場 如果單以企業規模而論,滄州得能製藥有限公司只能算是個「小角色」。地處青縣的得能製藥廠區佔地僅20餘畝,樓房略顯陳舊,這裡與許多大型現代化製藥企業有著不同的觀感。 如果看企業發展前景,得能製藥又顯得活力十足。
  • 多知名藥企撤銷售部、減藥代人數……
    點擊查看 來源 | 上市藥企公告 整理 | 賽柏藍—玉米多家藥企調整營銷結構!仿製藥不需要太多藥代,行業大洗牌來了!上市藥企,把銷售部撤了日前,重慶華森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於調整公司組織架構的公告》,對公司組織架構進行以下調整(部分):
  • New Balance告贏NEW·BARLUN,不護犢子值得點讚
    這幾起案子有很多共同點,比如都發生在外國知名品牌與中國本土品牌之間,都涉及商標權的使用等。很多人應該注意到了,除了「無印良品」案尚未有結果,另外兩起案件中敗訴的都是中國企業。但是,網友們卻紛紛為判決結果點讚叫好。在喬丹體育官方回應敗訴的微博下,評論幾乎一面倒,都是對這家企業的批評之聲。
  • 重大創新藥難進醫保 藥企吐槽:搞創新不如搞仿製
    同年底,安妥沙星的20年化合物發明專利保護已到期,這意味著,其他藥企今後可以仿製該創新藥。自主研發新藥,9年難進醫保「對藥企而言,一個藥品進不進入醫保目錄,銷量可能相差10倍。」環球藥業為了「養活」未納入醫保的創新藥,多年來只能靠生產一些仿製藥「續命」鹽酸安妥沙星上市後,很快推動同類進口藥降價10%-15%。
  • 拉貝曾救助25萬中國人,如今後人向中國求藥,中國藥企:免費捐贈
    拉貝與友人合照拉貝在中國的經歷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拉貝日記》,它的主人約翰·拉貝就曾在南京大屠殺期間,與十幾位外國傳教士拉貝孫子照片在收到託馬斯·拉貝的緊急求助後,中國藥企表示:「我們對曾經幫助過中國人的國際友人永遠心存敬意
  • 到日本買感冒藥 藥企要加快創新步伐
    【短評】 不少中國人寧願千裡迢迢到日本買感冒藥,原因無非國產藥品質量不夠好、價格有些高、售藥服務水平不專業等。其中,不但有藥企的問題,更有相關監管部門及相關服務提供者作為不夠的問題。當然,消費者也應更加理性。目前國內外市場上銷售的感冒藥配方大同小異,療效相差無幾,還有如此多的消費者選擇國外購買,恐怕就有盲目迷信進口貨、貶低國產貨的嫌疑了。
  • 多種常見止咳藥被檢出硫磺 涉及雲南白藥等知名藥企
    2016年05月06日多種常見止咳藥被檢出硫磺涉及太極、通藥、哈藥、雲南白藥集團等知名藥企日前,《經濟參考報》接到投訴反映,由於使用了用硫磺燻蒸過的浙貝作為原料,很多成品藥中被檢測出較高的硫磺含量,太極集團、通藥集團、哈藥集團、雲南白藥集團等多家知名藥企或涉其中。
  • 院士代表:大量國人去日本購藥 國內藥企應反思
    他還特意談到今年春節大量國人去日本購藥的現象,稱國內藥企應該反思,從全方位上改善服務,讓老百姓用上更放心的藥。  談健康立法  青少年性早熟或與垃圾食品有關  每年兩會民生類的話題格外受關注,健康類也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 西安一藥企員工集體失聯被上海警方帶走?警方:非處方藥冒充特效藥...
    原標題:西安一藥企員工集體失聯被上海警方帶走?警方:非處方藥冒充特效藥10倍銷售涉嫌詐騙  摘要:目前,本案其中33名犯罪嫌疑人已因涉嫌詐騙罪被浦東公安分局依法向檢察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 為什麼外國遊客逐漸減少?原因有3點,估計你也點讚認同
    基礎建設方面,不論是酒店還是餐館,在哪都能見到。尤其是旅遊景區中,因為遊客眾多很多人都爭著搶著在這裡幹服務行業。不過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來到內陸地區名勝古蹟的外國遊客愈加變少了,大部分都是國內遊客在逛。這是為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麼外國遊客逐漸減少?原因有3點,估計你也點讚認同。
  • 多家知名藥企止咳藥檢出硫磺成分 長期服用危害肝腎
    東方IC 資料  日前,記者接到投訴反映,由於使用了用硫磺燻蒸過的浙貝作為原料,很多成品藥中被檢測出較高的硫磺含量,太極集團、通藥集團、哈藥集團、雲南白藥集團等多家知名藥企或涉其中。記者趕赴浙江、安徽等地調查發現,硫磺燻蒸浙貝猶如醫藥行業的「三聚氰胺」,已經成為中藥材行業的潛規則,而有關檢測標準的缺失則讓這一潛規則發展成為「明規則」。
  • 王學海:國人日本爆買感冒藥是藥企恥辱
    人民網武漢1月23日電 繼中國人去日本瘋搶「馬桶蓋「、電飯煲之後,最近日本的感冒藥、止疼藥又成為遊客「爆買」的對象。昨日,湖北省醫藥行業協會第二屆第三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上,湖北醫藥行業協會會長、武漢人福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學海激動的表示,國人去日本槍藥,是醫藥界的恥辱。「國內藥企需要進行技術創新,以尋求發展。」
  • 創新藥行業深度報告:國產特效藥的崛起之路
    當前國內創新藥企包括了仿製藥轉型而成的創新藥企和生而創新的研發藥企兩大類,研發方向上抗腫瘤藥、孤兒藥、專科用藥等方向相對更優。3)跨國藥企專利承認,1993—1999 年;1993 年中美智慧財產權備忘錄籤訂,國家開始承認藥品本身的產品專利,並對86-93 年間的外國專利授以專有的權利。這一階段行政保護依然延續成為國內藥企藥品保護的主要方式,區別在於承認了跨國藥企的專利,進口藥逐步在國內出現。
  • 國人到日本買感冒藥:企業有恥感,中國製造業才有希望
    「到日本買感冒藥,是中國製藥企業的恥辱。」1月30日,在湖北省「兩會」的新聞發布會上,湖北省政協委員、人福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學海說,買個小小的感冒藥,寧願用外國產品而不選擇中國製造,歸根結底是中國製藥企業普遍缺乏創新,藥品質量無法滿足老百姓日益提升的消費需求。
  • 內地香港同樣藥品差價上萬 專家:以藥養醫推高藥價
    赫賽汀在內地多數省份並未納入醫保目錄,屬於患者自費藥。 藥房售貨員報出的價格是港幣23000元(約合人民幣18400元)。售貨員還拿出一本小冊子,上邊標明了內地的售價,「同樣規格的赫賽汀,內地賣人民幣25000元。」鄭先生說。雖然比內地便宜6000多元人民幣,鄭先生還是貨比三家,發現西環德輔道一家藥店報價只有18500港幣(約合人民幣1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