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得能製藥追逐兒童藥新藍海 小藥企也有大市場

2020-12-13 人民網河北

原標題:滄州得能製藥追逐兒童藥新藍海 補短板 小藥企也有大市場

如果單以企業規模而論,滄州得能製藥有限公司只能算是個「小角色」。地處青縣的得能製藥廠區佔地僅20餘畝,樓房略顯陳舊,這裡與許多大型現代化製藥企業有著不同的觀感。

如果看企業發展前景,得能製藥又顯得活力十足。公司總經理張永生說,他們的兒童藥訂單不斷,其中小兒消食片全年訂單已經排滿,今年銷售額將增長2倍,達到3000萬元以上。

現在生產線滿負荷運行,不愁銷路,可幾年前得能製藥還在倒閉的邊緣徘徊。張永生說,2011年時企業曾生產過20多種藥品,年終卻虧了幾百萬元。「都是普通品種,市場上類似產品很多,我們的藥沒有競爭力。」

得能製藥曾經的困局並不鮮見。資料顯示,新版GMP認證實施以來,全國已有近兩千家藥企處於停產狀態,其中藥品雷同、產能過剩造成虧損是重要原因。省食藥監局有關人士介紹,小小一粒牛黃解毒片,全國竟有近500家企業生產,產品同質化引來價格戰等惡性競爭,藥品質量也難以保證。

一方面是藥品雷同,另一方面卻是兒童等群體無藥可吃。專家介紹,我國國產藥品批文共17萬多條,專用於兒童的不足3000條。由於兒童藥品種少、規格少、劑型少,兒童用藥普遍以成人藥品代替,「小兒慎用或酌減」等描述讓人無所適從。省醫藥行業協會有關人士分析,這主要還是因為我們自己的產品質量不高、針對性不強,產能已經脫離了需求和市場。

經市場研判和省市監管部門建議,得能製藥決定專注生產兒童藥。這是一個正確而又艱難的選擇。需求意味著市場,有分析認為我國兒童藥市場將達千億級。但需求又不會輕易帶來效益,由於研發困難、生產條件苛刻、利潤偏低等原因,兒童藥是多數藥企並不願吃的「蛋糕」。

為在兒童藥市場打出一片新天地,得能製藥把突破口選在自己有一定生產歷史和優勢的助消化藥和感冒藥領域。「我們選擇最好的原料,嚴格按照生產工藝製造質量過硬的好藥。」生產部負責人何學軍介紹,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和省鼓勵政策出臺以及公眾用藥意識提升,他們的兒童藥逐步打開了市場,企業也實現盈利。拿起一盒小兒消食片,何學軍頗為自豪。「目前國內只有兩家企業擁有該品種藥品批准文號,許多經銷商和消費者就是衝著『小兒』這兩個字購藥的。」

思路轉換天地寬。目前,該公司的幾種兒童藥已銷售到全國20多個省市,並和幾家國內知名藥企開展了業務合作。「今後,我們還將嘗試進行新藥品研發,全力追逐兒童藥新藍海。」張永生表示。

短評

創新供給要有補短板思維

近幾年,國內消費者「海淘」的產品中,增加了「藥品」這個有些刺目的選項。這揭示了國內藥品企業的安全和品質短板。兒童身體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發育成熟,藥品使用與成人有很大差別,但藥企卻沒有做到為兒童量身定製藥品。應該說,大眾消費的產品產能沒問題,但符合特定市場需求的產品供給卻十分不足,這種現象在許多領域都不同程度存在。

找準了創新供給的方向,得能製藥抓住幾款普通兒童藥,通過提供優質產品,最終獲得了市場認可。我省是藥品產業大省,得能製藥的做法具有借鑑意義。

推而廣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認認真真找短板,切切實實補短板。各行業的企業家們不妨以補短板的思維制訂企業發展戰略,針對消費者特定需求,實現有效供給。國內經濟正從粗放向集約、從簡單分工向複雜分工的高級形態演進,有針對性地提供優質產品,將會變陷入困境為重煥生機。(記者馬彥銘)

相關焦點

  • 京華時報:日本「神藥」受追捧啟示中國藥企
    原標題:日本「神藥」受追捧啟示中國藥企   中國民眾的購藥需求在國內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如果中國製藥企業能向日本等國學習,在一些看似沒有太大利潤的領域深耕,也將獲得不錯的市場回報。   繼年初搶購智能馬桶後,不少中國遊客又盯上了日本產的非處方常備藥。
  • 國內生物製藥業瞄準中東藍海市場
    國內生物醫藥創新企業在過去二十年經歷了飛速成長,一如當年的國內家電產業,從最初國外進口,到消化吸收,進而創新超越,本土創新藥同樣遵循這條發展路徑,已經開始在國際市場佔據越來越多的份額。2003年非典期間,除了低水平的仿製藥,國內基本沒有生物製藥創新企業,因此在非典爆發後一段時間都無法查明病原體。
  • 仿製藥迎來大考 創新藥剛剛上路 輔仁藥業兩條腿走路前景如何?
    瞄準仿製藥一般而言,創新藥是指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專利的藥物,藥企自主研發,周期長,要經歷I期、II期、III期臨床試驗,有的會歷經10年甚至15年時間;研發失敗的風險高,但一旦成功對藥企的利潤貢獻也非常高。
  • 溢價472倍收購生物藥企 南新製藥欲擠入創新藥賽道
    中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MAH總監、醫藥研發及併購專家張超11月9日對時代財經表示,「南新製藥通過併購重組可以快速進入創新藥賽道,而興盟蘇州研發管線有多個品種在研,兩個生物藥已進入三期臨床,可幫助南新製藥提前獲得生物藥市場的入場券,搭建好創新藥產品梯隊。」不過,生物新藥研發項目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張超指出,南新製藥整體併購投入巨資,也將承擔研發失敗的風險。
  • 輔仁藥業朱文臣:中國藥企加速步入國際競爭環境 仿製藥仍是未來...
    「以前在海裡遊泳,前有防鯊網,後有救生圈,可現在防鯊網和救生圈都沒了,能堅持下來就生存,無法堅持就是等死。」談及當前國內醫藥企業的生存環境,輔仁藥業董事長朱文臣坦言,隨著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中國藥企已加速步入國際競爭環境,企業提早布局、提升技術實力才能長久立足。
  • 連雲港三個藥企位列中國製藥百強榜前20強
    原標題:連雲港三個藥企位列中國製藥百強榜前20強 近日,由國家食藥監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指導、《醫藥經濟報》主辦的第11屆中國製藥百強榜發布儀式在廣州舉行。連雲港正大天晴、恆瑞醫藥、豪森藥業、康緣藥業分別位列第13位、第15位、第18位和第31位。
  • 北陸藥業、漢森製藥等藥企捲入「鉻超標」事件
    繼去年「銀杏葉提取物」風波後,食藥總局繼續將視線對準了藥品原料造假問題。  2015年12月30日,食藥總局宣布,全國17省市40家藥企使用鉻超標原料藥。《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這40家藥品企業包括北陸藥業、漢森製藥、陝西必康製藥等知名藥企。
  • ...特藥|藥劑師|痛風科|特藥|苯溴馬隆|痛風|新藥|研發|藥企|-健康界
    今天,以慢性病健康諮詢為主的山東如意新特大藥房痛風科藥劑師就給大家細數盤點那些治療痛風的新、特藥.....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信息顯示,國產的苯溴馬隆有5家藥企在生產,分別是成都泰合健康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神製藥廠、崑山龍燈瑞迪製藥有限公司、成都倍特藥業有限公司、常州康普藥業有限公司和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新藥:非布司他非布司他是治療痛風的常用藥,但卻是目前申請新藥研發數量最多的一種。
  • 多知名藥企撤銷售部、減藥代人數……
    點擊查看 來源 | 上市藥企公告 整理 | 賽柏藍—玉米多家藥企調整營銷結構!仿製藥不需要太多藥代,行業大洗牌來了!上市藥企,把銷售部撤了日前,重慶華森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於調整公司組織架構的公告》,對公司組織架構進行以下調整(部分):
  • 「全球1000強藥企報告」發布,國內十家企業進入前50_藥企-製藥網
    【製藥網 行業動態】 近日,全球投行T orreya 發布《全球 1000 強藥企報告》,根據統計,全球1000強藥企的年度總收入超過1.2萬億美元,根據估計,當今全球製藥行業的總價值為6.65萬億美元。
  • 全球製藥50強最新榜單:輝瑞跌落榜首,4家中國藥企上榜
    在Top10的排名中,相較於2019年榜單,名次上升的除了羅氏和諾華,還包括百時美施貴寶和武田製藥,前者由去年的11位上升至今年的第6位,後者由第16位上升至第10位,該兩家藥企名次上升較快的原因均得益於單次的大併購,去年1月,百時美施貴寶宣布以740億美元(約合超5000億人民幣)併購新基,此次收購也使得百時美施貴寶獲得了新基在腫瘤、免疫、炎症領域的多個重磅管線產品
  • 輝瑞跌落榜首,羅氏首次登頂,4家中國藥企上榜全球50強
    6月12日,美國《製藥經理人》雜誌公布了2020全球藥企50強的最新榜單。羅氏、諾華、輝瑞、默沙東、百時美施貴寶、強生排名前六位,年度銷售額均突破了400億美元大關。近年來,隨著全球藥企重組、併購,榜單也正發生巨變。比如,曾排名全球17位和18位的新基已從榜單中消失,與此同時,併購新基的百時美施貴寶則從去年的第11名躍升至第5名。
  • 日本小林製藥加盟叮噹快藥FSC聯盟,流感季一鍵下單快速退燒
    2018年1月17日,小林製藥與叮噹快藥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加盟「叮噹快藥FSC藥企聯盟」,小林冰寶貼等小林製藥旗下知名品牌將直供叮噹快藥平臺下的叮噹智慧藥房,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鄭州等主要一線城市,為超過1500萬用戶提供快速的降溫服務,幫助寶寶在流感季一鍵下單快速退燒。
  • 2020年全球製藥企業50強 4家中國藥企上榜
    美國《製藥經理人(PharmExec)》雜誌公布了2020年全球製藥企業50強排行榜。羅氏首次奪得榜首,銷售額同比增長8.3%,結束了輝瑞連續四年的霸主地位。北京青年報記者6月24日了解到,四家中國製藥企業進入了全球藥企50強榜單,排名最高的是雲南白藥。
  • 日本小林製藥收購中國虧損藥企 正式進軍中國
    點擊查看 小林製藥雖然在中國製藥界名氣並不是很大,但是隨著這幾年出國代購熱的出現,其在中國名氣盛隆,很多產品被中國消費者追捧為「神藥」,現在其通過併購一家虧損藥企正式進軍中國,並將在華總部設在上海,其主打的退熱貼、液體創可貼等能否在競爭激烈的當下拿下市場份額?
  • 外國藥企捐藥,點讚還是Say No?
    外國藥企捐藥,點讚還是Say No? 2015-07-22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王勇生命接力-肺癌患者援助項目申請流程 編者按 製藥企業,尤其是外國藥企,每年都會通過基金會等公益組織進行多項藥品捐贈項目,卻往往不為人知。
  • 重大創新藥難進醫保 藥企吐槽:搞創新不如搞仿製
    同年底,安妥沙星的20年化合物發明專利保護已到期,這意味著,其他藥企今後可以仿製該創新藥。新型化合物要真正造福患者,還得變成新藥。1997年,上海藥物研究所申請了「YH54」的合成及其用途發明專利,並積極尋找具備新藥開發能力的企業。這一切都很順利,但他們沒想到隨後的產業化之路竟會一波三折。20世紀90年代末,通過仿製藥來求生存,仍然是絕大多數中國藥企的生存策略。
  • 豪森藥業:研發國際一流創新藥 助力民族製藥走向世界
    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衝擊,同時也給生物醫藥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江蘇近年來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江蘇省生物醫藥產業正加速邁向「世界級」。近期,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探訪相關藥企及產業園區,解碼江蘇生物醫藥產業崛起的源動力。
  • 4家藥企新晉全球500強榜單,中國藥企兼併重組不可或缺
    (健康時報記者 趙萌萌 王永文)在8月10日發布的「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單」,4家首次上榜藥企是:武田製藥、上海醫藥、百時美施貴寶和賽默飛。這兩家公司之所以能進入,與2019年雙雙完成的「蛇吞象」併購不無關係。2019年1月,日本最大製藥企業武田方面宣布完成對夏爾620億美元的收購,後者是一家以研發生產罕見病藥物的生物製藥企業,這筆收購成為當時日本企業最大一筆海外併購交易。通過這筆收購,武田在全球罕見病藥品市場獲得了很大的話語權。
  • 日本藥企再出手!大正製藥16億美金收購施貴寶OTC業務
    事實上,這並不是大正製藥首次從施貴寶手中搶購OTC業務,早在2009年9月,大正製藥將施貴寶在亞太地區(不包括中國和日本)價值3.1億美元的OTC業務納入麾下。從此,大正製藥得打開了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的OTC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