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直到1955年才開始實行軍銜制,並為那些在革命期間作出過巨大貢獻的功臣授予了相應的軍銜。不過由於這次授銜的人數太過龐大,也不是人人都像粟裕將軍那樣不受功名利祿的桎梏,因此在授銜名單出來以後,很多將軍都對自己的軍銜表示不滿,認為其軍銜太低。而在這些折騰的將軍中,有三人鬧的最兇,他們分別是王必成,王近山和鍾偉將軍。那麼,1955年授銜時這三人對軍銜不滿鬧的最兇,最後都獲得了什麼軍銜?
首先就是王必成將軍。王必成將軍於1929年參加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他參加過反圍剿鬥爭以及長徵等,在紅軍期間他最高擔任過副師長的職位。在解放戰爭時期,王必成擔任了旅長司令員等職位,還參加過孟良崮戰役和渡江戰役等著名大戰。因此,按照王必成將軍的履歷來看,他被授予上將也不是不可,而這也是他鬧得最兇的原因之一。不過,按照整個第三野戰軍的授銜狀況來看,王必成被授予中將沒有任何問題。
第二個便是王近山將軍。想必看過《亮劍》的朋友都知道,李雲龍曾因為軍銜而鬧得不可開交。其實,王近山將軍就是李雲龍的原型之一。他在五五授銜中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但他卻對此非常不滿,還找到了上級想要討個說法,卻沒想到被罵了回來。其實按照王進山將軍的功績,是完全能夠授予上將軍銜的,但可惜他的資歷不太夠,而這也使得他只能屈居中將軍銜。
第三個是鍾偉將軍。和王近山一樣,他也是李雲龍的原型之一。作為紅軍中的老革命,鍾偉在各個時期都曾擔任過要職,不過由於自己的性格問題,使得他時常對上級抗命。這也造成了他的職位忽高忽低,最終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而在得知了自己的軍銜之後,脾氣暴躁的鐘偉自然想不通,因此也去向上級討要說法,不過最後還是被罵個狗血淋頭而罷休。不過與其他兩位將軍不同的是,鍾偉將軍在授銜後不久便被指定為了北京軍區總參謀長,而這也是典型的「低銜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