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授銜時,3000多名老紅軍連校級軍銜都評不上,最後怎麼辦了?

2020-12-09 騰訊網

1955年9月份的時候,為了表彰那些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作出重要的將領們,我軍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大授銜。這次授銜的主要依據是資歷、職務和戰功,許多軍銜都是按照1952年定級時授予的。當時規定:上將需為正兵團級;中將需為副兵團級和準兵團級;正軍級、副軍級和準軍級可評為少將。

依照這個標準,1955年授銜時共產生了1048位開國將帥,其中元帥和大將各十人;上將55人;中將175人,少將798人。將級一下就是校級軍官了,當時規定:大校需為正師級;中校需為正團級;副團級和準團級可評為少校。按照這個標準,當時有3000餘名老紅軍連校級軍銜都評不上,最後怎麼辦了呢?

在我軍的建軍史上,紅軍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南昌起義之後,全國許多地方都爆發了工農武裝起義。1927年11月13日,黃麻起義隊伍攻佔了黃安縣城,並成立了「黃安縣農民政府」。得知這個消息後,書法家吳蘭陔先生非常高興,當即揮毫寫下了一副對聯,貼在了黃安縣農民政府大門上。對聯寫道:「痛恨綠林兵,假稱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復黃安縣,試看碧雲紫氣,蒼生濟濟擁紅軍」。

這幅對聯對仗工整,巧妙地嵌入了「綠、青、白、黑、赤、黃、碧、紫、蒼、紅」十個表示顏色的詞,感情濃烈,又十分貼切地描繪了當時的形勢和人民革命的激情。尤其難得的是,對聯中運用了「紅軍」一詞,吳蘭陔先生由此成為把我黨領導的軍隊稱為「紅軍」的第一人。此後不久,廣州起義爆發,起義領導機關在發布的《紅旗號外》中宣布組織「工農紅軍」,並在起義當天打出了「工農紅軍」的旗幟。

當時參加廣州起義的部隊包括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教導團全部、警衛團一部和廣州工人赤衛隊七個聯隊以及市郊部分農民武裝,這些部隊統稱為工農紅軍,葉挺出任總司令。廣州起義後來雖然失利,但「工農紅軍」這個響亮的名稱卻在全國不脛而走。從此,「紅軍」這一稱號在各地的革命武裝中開始陸續使用。

鼎盛時期,全國紅軍共有30餘萬人。其中紅一方面軍100600人;紅四方面軍10萬人;湘鄂西蘇區紅二軍團2萬人;湘贛蘇區紅六軍團15000人;湘鄂贛蘇區紅16軍連同地方武裝共17000人;廣西左右江蘇區紅7軍8000人;鄂豫皖蘇區紅25軍11000人,閩浙贛蘇區新紅10軍連同地方武裝共1萬人;陝北蘇區紅26和紅27軍共3200多人。

然而經過土地革命戰爭、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浴血拼殺,到1955年授銜的時候,老紅軍僅剩下了數千人。他們當中有3000餘人因為職務低連少校都評不上。這些人一路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作出過重要貢獻。他們未必會在乎自己評什麼軍銜,但國家卻記著他們的貢獻,最終這3000多人全部被授予了少校軍銜。

相關焦點

  • 1955年授銜時的那些特殊情況,既有大校軍長,也有少校班長!
    晉西北鐵三角對自己的軍銜都不滿意中國有句老話,叫「共患難易,同富貴難」,有一些人將授銜看作「論資排輩」,當成「論功行賞」,因此格外注意自己肩上的牌牌和別人肩上的牌牌。如在電視劇《亮劍》中,晉西北鐵三角都對自己的少將軍銜不滿意,還大鬧了學院,這都是當時個別情況的真實寫照。
  • 1955年授銜時有3人對軍銜不滿鬧得最兇,最後獲得什麼軍銜?
    我國直到1955年才開始實行軍銜制,並為那些在革命期間作出過巨大貢獻的功臣授予了相應的軍銜。不過由於這次授銜的人數太過龐大,也不是人人都像粟裕將軍那樣不受功名利祿的桎梏,因此在授銜名單出來以後,很多將軍都對自己的軍銜表示不滿,認為其軍銜太低。
  • 55年授銜,這10人未獲將帥軍銜,但每人都配得上大將軍銜
    55年授銜是新中國建國後第一次軍隊授銜,為了表彰那些為全國抗日事業、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的將軍們,此次授銜共有10人被授予元帥軍銜,10人被授予大將軍銜,上將57名,中將,少將、校級軍官則更多。但由於一些特殊原因(例如毛主席主張已經離開部隊到地方工作的將領不授予軍銜),也有一些功勞很大的共和國元勳沒被評上將帥軍銜。上圖左為李先念事實上,按照當時評選元帥的條件,鄧小平是完全具備元帥資格的,只是他自己堅辭不受。
  • 授銜時,這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五五授銜時,主要參考標準是1952年的全軍將領的級別劃分。根據這次級別劃分,開國上將對應的級別應該是正兵團級。在38名正兵團級將領中,有35位被授予上將軍銜,其他三位中,徐立清中將是主動要求降銜,否則的話也是上將,而許光達和王樹聲甚至是大將軍銜。
  • 華野司令部的八位高級將領,五五授銜時都是什麼軍銜
    筆者整理了華東軍區和華野八位高級將領的履歷,來看一下這八位元勳五五授銜時都是什麼軍銜吧。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老總,曾經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擔任過教官,參加革命後與朱老總將南昌起義餘部帶上了井岡山,與朱毛一起開創並發展了中央蘇區,功勳卓著。
  • 五五授銜,究竟是按什麼標準評定軍銜的
    1952年,組織上將我軍將士們進行了級別評定,按照評定的結果,在授銜時,第一級別授予元帥,第二級別是大軍區司令級,授予大將,第三級別是正兵團級,授予上將。然後分別是副兵團級,原則上授予中將,部分授上將,準兵團級,原則上授予中將,正軍級別,原則上授予少將,部分授中將,以此類推。當然了,這第一條只是個大脈絡,實際操作起來,就要看第二條,那就是資歷。
  • 1955年授銜時,國防部副部長中軍銜最低的是誰?他是賀老總的外甥
    1955年開國大授銜,有1048位解放軍將領被授予將帥軍銜,他們一路走來,沐風櫛雨,久經生死考驗,是名副其實的開國英雄。十位開國元帥不必多說,他們是人民軍隊的締造者。十位開國大將勞苦功高,五十五位開國上將功勳顯赫,一百七十五位開國中將是解放軍的中堅力量。
  • 授銜時,二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二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都是誰?他們在授銜時的軍銜又是什麼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帥,原本是川軍熊克武的部下,在舊軍隊中就表現不俗,有著「川中名將」的稱號。後來,劉帥離開舊軍隊參加革命,並前往蘇聯伏龍芝軍校充電,系統地學習了先進軍事理論,遂成為人民軍隊中傑出的軍事家。
  • 授銜時,東野司令部十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啥軍銜
    四野的高層相比較東野,人員變動較大,而從東北人民自治軍到東北野戰軍,高層變動相對較小,計有十位高級將領,長期擔任這支部隊的高層,負責指揮各大戰役,他們都是誰呢?授銜時分別是啥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兼政委、東野司令員林帥,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人民軍隊中戰神級別的人物,他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戰功,都是全軍諸將領中的佼佼者,1955年,林帥被授予元帥軍銜,位列十大元帥第三位。
  • 1955年授銜時,這三個人對軍銜不滿鬧得最兇,後來怎麼樣了?
    1955年授銜時,這三個人對軍銜不滿鬧得最兇,後來怎麼樣了?脾氣和本事古往今來,人本事大往往脾氣也大,他們是能人和怪人的混合物。雖然令人不快,但關鍵時刻還得靠他解決問題,只要不過分,只能讓他三分,忍他五分。
  • 授銜時,一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第一野戰軍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五五授銜時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總,在解放戰爭中臨危受命,率部在連續擊敗胡宗南,穩住了西北的局勢。自榆林戰役、沙家店戰役後,我軍開始在西北戰場轉入戰略反攻,牢牢掌控了西北戰場的主動權,將胡宗南、馬家軍打得狼狽不堪,一敗塗地,最終順利解放了大西北。1955年,彭老總被授予元帥軍銜。
  • 1955年授銜時,他是四川省委書記,為何仍被授予上將軍銜?
    程子華曾任第二兵團司令員,他也是兵團司令員中唯一沒有軍銜的將領,無獨有偶,在兵團政委中,也有一位沒有參與授銜的將領,那就是曾任第七兵團政委的譚啟龍,因為55年時,他已是浙江省委書記
  • 建國後1955年第一次授軍銜時,這三人最不滿鬧得最兇
    從1955年開始,我國開始在軍中正式實行軍銜制,對於那些對國家解放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各自授予相應的軍銜,不過因為授銜人數龐大,又不是每個人都如同粟裕一樣,那曾經授銜後對自己軍銜不滿意、鬧得最兇的人是誰呢?
  • 五五授銜時授予啥軍銜
    粟裕在南昌起義部隊南下時原本是葉挺部的,因傷掉隊後,憑藉堅定的信念找到了朱老總的部隊,隨朱老總參加了贛南三整、湘南起義等一系列重要事件,並在紅軍隊伍中迅速崛起,成為紅七軍團參謀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粟裕的戰績都是極為出色的,車橋戰役、高郵戰役痛擊日寇,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痛擊國軍,無論外戰還是內戰,粟裕的戰功在全軍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 抗日神劇裡的「燕雙鷹」,如果到了1955年授銜,會是什麼軍銜?
    1955年9月7日,在中南海懷仁堂拉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首次大授銜的序幕,從元帥到將軍,從將軍到士兵,授予軍銜,佩戴勳章,軍銜等級為六等十九級。當年軍官軍銜的評定主要有五要素:任職、素質、能力、資歷和軍功,既不是純粹的「論資排輩」,也不是簡單的「論功行賞」,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授銜幾乎都有壓低。
  • 授銜時,這八位將領都曾被提名為上將,為何最終未授上將
    授銜時,原本陳漫遠是要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但因為當時提名韋國清授上將,同為紅七軍代表,陳漫遠主動讓出了軍銜,再加上他已經不再擔任軍職,最終未參加授銜。廖漢生是賀老總的外甥女婿,也是紅二軍團和第一野戰軍一位傑出的政工幹部。
  • 紅軍長徵時,在雲南宣威縣招兵300多人,出了兩位開國少將
    在徐文烈的動員下,板橋小學的樊同功、徐文禮等數十人,都紛紛參加了紅軍。在徐文烈、吳應偉等人的帶動下,紅九軍團在宣威得到了較大的擴充,統計下來,共有300多人參軍。這300多名新兵,後來大多數都為革命壯烈犧牲了,但也走出了兩位將軍,就是開國少將徐文烈、徐文禮。徐文烈參加紅軍後,他的父親和弟弟都被捕入獄,後來母親變賣田產,才得以贖身。
  • 山西一倉庫管理員,55年授銜時,突然被接到北京,授予少將軍銜
    前言:人生是短暫的,但人生的價值可以是無限大,無論你身體健康,肢體健全,還是體弱多病,身體殘缺,但只要你有一顆不服輸、不甘於平庸的心,便有可能有機會去創造自己的最大價值,即使結果是失敗的,但畢竟你曾努力過,嘗試過。
  • 抗戰時,民國授銜了七位女將軍,宋美齡是中將軍銜
    在抗戰期間,也有很多女英雄,她們其中有7位還被授銜,宋美齡就是其中一位。 1. 宋美齡中將 宋美齡我們可是非常熟悉,她們宋家三姐妹,哪一個不是響噹噹的人物。宋美齡1898年生,她可是老蔣的夫人,也是民國第一夫人。
  • 1955年懷仁堂10大元帥授銜,為何出席的只有7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第二章第九條的規定:「  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勳的高級將領,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最後,我軍曾參照蘇聯等國的做法,專門設立了「大元帥」這一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