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本土廉價航空的競速賽中,香港快運終於跑在了前面。記者昨日在現場見證了這家公司的正式轉型,而香港快運執行董事長楊建紅更是格外強調香港快運在「香港本地自有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地位。據悉,香港快運與另一家航企捷星香港在臺前競爭激烈的同時,他們身後是各自的股東海航與東航之間的隔空鬥法。南方日報記者 唐柳雯 鍾嘯 發自香港
搶跑成功 香港快運年內規模力壓捷星香港
「為什麼要轉型做低成本航空公司?因為香港本土的市場巨大,而且很有潛力。」面對記者的提問,楊建紅的回答頗具自信。香港快運將把目標市場定位在「從香港出發2到3小時的範圍內」,主要運營地區為東南亞、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新成立的香港快運將與其姊妹公司香港航空形成互補,前者的目標客戶群對價格更為敏感,而後者將主要服務商務客戶。據統計,近年來,香港航空商務客比例已上升至六到七成。
在談到香港快運的轉型時間表時,他表示,此番轉型經過兩年醞釀,公司對飛機進行了調整、改裝,變成了真正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就在昨日,香港快運第一架雙艙改裝為單艙的空客A320飛機成功首航昆明。」
而整個香港快運則計劃於今年10月下旬航班換季時以低成本航空的新身份正式首航。另外,為配合其轉型計劃,香港快運的機隊將會由目前的3架增加到今年9月的5架,並計劃在5年內達到約30架的目標。
如果按照這個規模來看,香港快運不僅在時間上領先於尚未獲得審批的捷星香港,而且在規模上也將「高出一頭」。
就在6月初,原本由東方航空與澳大利亞航空共同打造的捷星香港公司,為加快成立審批的進程,引入信德集團成為其第三名投資者,力爭成為「香港首家真正本地低價位航空公司」。不過,從昨日記者獲得消息來看,該公司獲得審批的過程依然「不明」。
即使該公司在年內追趕上,其擴張計劃也要小於香港快運。根據捷星香港的計劃,視乎監管審批情況,捷星香港將於2013年以3架A320客機開始運營,並於2015年前將機隊規模擴大至18架A320客機,規模都僅為香港快運的6成。
兩大航企布局華南廉航市場
對於海南航空控股的香港航空率先搶跑,東航董秘汪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一直知道香港快運要做低成本,只不過一直沒有對外正式宣布而已。捷星香港目前正在積極爭取年底獲得香港政府的批准,滿足其基本要求,爭取年底運營。」
不過,記者卻從另一名內部人士了解到,即使引入了新股東,公司的獲批依然面臨不小困難。但該人士同時表示,「捷星香港並不懼怕競爭。現在主要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而在未來,捷星香港的擴張也將與東航的發展尋求交點,「未來捷星香港肯定會與東航進行合作的,航線網絡的互補等都有廣泛的空間,這都將為公司在大華南地區拓展業務提供便利。」
對此,楊建紅也表示「有備而來」,「我們會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暫不考慮在廣州、深圳等華南城市開設業務」。根據楊建紅的估計,通過轉型,香港快運的成本可降低四成以上,香港快運將力爭在兩年內實現盈虧平衡。
據悉,海航旗下的西部航空已在8個月前向低成本航空轉型,未來或也有可能加入戰團,兩大航空公司的隔空鬥法才剛剛開始。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