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斥資1269億,建造囊獲7大奇蹟的基建工程,今效果卻不盡人意

2020-12-24 背起行囊去旅遊

文/背起行囊(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載分享)不想過冬、厭倦沉重、想飛去熱帶的島嶼遊泳

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中國的建橋技術,那可是相當高的,甚至在國際上都家喻戶曉,有很多發達的國家想要尋求合作,並且請中國幫忙建橋。由此也能夠看得出來,中國在建橋方面的造詣有多深,當然也有很多人感到疑惑,中國的建橋技術到底有多高超呢?

我們中國建的大橋竟然可以空中轉體對接,造橋技術也真是逆天了,而這種技術在中國已經很普遍,所出現的誤差也不大,能夠在空中旋轉精準的對接,是一般國家和建橋技術無法完成。其實在幾年前,武漢的一座重達1.7萬噸的大橋,就可以在空中轉體106度,並且在這次橋梁轉體的重量,創下了亞洲之最。而這只是中國建橋技術的毛毛雨,如果說中國建橋技術最厲害的,莫過於我國的港珠澳大橋了。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廣東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工程項目總投資額1269億。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16級颱風和八級地震,允許30萬噸級油輪通過。2018年9月份,強颱風「山竹」來襲,當時橋面測到「山竹」的瞬間最大風速是每秒55米,相當於16級颱風風速水平,港珠澳大橋經歷住了考驗。不僅如此,港珠澳還留有較大安全係數,大橋主體結構應對颱風挑戰有底氣。

港珠澳大橋是作為「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同時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並被外媒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雖然這座大橋斥資1269億,建造了囊獲7大奇蹟的基建工程,但是如今的港珠澳卻不盡人意,車流量太少了。在去年的統計中,港珠澳大橋收費站總車流為153.72萬次,平均下來,每天的通車數量也就只有4212車次,如果加上往返,那麼一天的車流量僅為2千左右。而且,其中的巴士、小客車就佔了總車的79.21%,由此可見,私家車是少之又少。

因為想要在港珠澳大橋上行駛,最基本的條件是必須擁有內地、澳門、香港三塊牌照,這條件基本已經把絕大多數內地的私家車給排除在外了,因為在澳門和香港,他們使用的交規,甚至開車方式和我們有很多不同,而且在香港和澳門人口密集比較大,如果不熟悉那裡的交規,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所以種種原因導致如今在港珠澳大橋上行駛的車輛很少,儘管斥資很大,但是效果不盡人意。

相關焦點

  • 我國斥資1269億,建造囊獲七大奇蹟的基建,效果卻不盡人意
    如今受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生活中,人們不僅有物質追求,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只是現在旅遊可以滿足人們對自身精神的追求,今天我要說的是我國斥資1269億,建造囊獲七大奇蹟的基建,效果卻不盡人意。
  • 我國斥資1269億,建造的「七大奇蹟」基建,效果卻「不盡人意」!
    現在,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下,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改善之後。 人們在生活中,不僅是物質的追求,更多的是自己的精神追求。 正好現在的旅遊業可以滿足人們對自己精神的追求。對旅遊業來說,不僅我國各地區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旅遊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離不開當地交通業的發展,這也是因為旅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客流量,沒有客流量的支持就不能發展。 這次,我國投資了1269億美元,建設囊得到了七大奇蹟的基礎建設,但效果不充分。可以說大家對香港、澳門、廣東這三個城市一無所知。
  • 中國又一超級工程完工,歷時3年斥資10億,是世界第一高橋
    現如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國家的經濟得到提升,我國在許多領域上都有著顯著的進步與突破。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貿易領域、製造業領域、勘探領域,以及基建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
  • 中國最自豪的建築,耗資1269億,被英國稱讚「現代世界七大奇蹟」
    中國最自豪的建築,耗資1269億,被英國稱讚「現代世界七大奇蹟」現在的生活是越來越方便了,古代時候出行只能騎馬,或者坐船,現在人們出行各種火車,高鐵,地鐵,飛機的,都要得益於國家的發展迅速,讓人們的幸福感倍增。
  • 中國又一「奇蹟工程」,投資高達4000億,港珠澳大橋被趕超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速度可謂是一日千裡,短短40年時間,不僅解決20多億人口的溫飽問題,還在諸多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基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便被賦予了一個「基建狂魔」的稱號,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卻也是大家對我國基建技術的高度認可。
  • 斥資60億在沙漠建造城市,昔日鬼城如今人丁興旺,中國式奇蹟!
    斥資60億在沙漠建造城市,昔日鬼城如今人丁興旺,不得不談的中國式奇蹟!,投入60億日元的資金在沙漠建設城市,昔日的鬼城像現在這樣人口繁盛,要說的中國式奇蹟!中國人的創造力自古以來就為世界所知,看起來不可能的奇蹟在中國人的手中變成了現實,被很多外國人認為是「基建狂魔」。
  • 耗資1269億建成港珠澳大橋,至今賺了多少錢?
    中國一直被外界成為「基建狂魔」,我國對於基礎建築都特別用心,很多不可能實現的事情都讓我們克服了。   早在去年的時候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堪稱是中國的世界級工程,同時它也被評為「新世界第七大奇蹟」。
  • 我國在建的世界級跨海大橋,斥資500億建造,預2024年完工
    中國號稱是「基建狂魔」,那些讓他國工程師擺腦殼的建築,到了中國人手裡都可以解決,在建造港珠澳大橋的時候,在海底隧道鋪陳上中國求助荷蘭,結果對方開出天價還只是口頭指導一下,我國工程師自己單幹成功突破讓荷蘭乾瞪眼。如今我國在建的一座世界級跨海大橋,斥資500億建造,預計2024年完工。
  • 投資1269億建的港珠澳大橋,如今11年過去了,收回成本了嗎?
    中國這些年的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同步發展的還有中國的基礎建設,中國被稱為「基建狂魔」,就是因為對基礎建設的重視,不管是公路,鐵路,還是橋梁,這些年我國建設的都不少,還有許多工程,難度係數也十分大,讓中國的基礎建設在國際上也打出了名堂。
  • 我國再現「奇蹟工程」,比港珠澳難度還大,建成可造福一半中國人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的發展,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不錯的成績。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國基建技術,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多了一個年輕人比較喜歡的外號,叫「基建狂魔」。就拿我國的港珠澳大橋來說吧,它的建造難度是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完成的,它是我國第一次在外海環境下建沉管隧道,施工技術極其複雜,在世界範圍內也是施工難度最大的工程,但是我國就卻完成了。我國並沒有停下腳步,一直在不斷的突破自己,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國再現「奇蹟工程」,比港珠澳難度還大,建成可造福一半中國人。
  • 中國建造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耗時7年投資720億,美國人稱是奇蹟
    跨海大橋可以說是中國的基建,是中國人的驕傲,中國投入最大的還是杭州澳大橋,為了使這座大橋順利開通,中國基建幾乎用盡了全部力量,中國建造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耗時7年投資720億,美國人稱是奇蹟!其中,施工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是長度約為29.6公裡的橋-島-隧道集群的主體工程,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道」長35.578公裡,其中海底隧道長約6.75公裡,建成後,將成為G4-北京、香港、澳門高速及G94-珠江三角洲環線高速的一部分,香港-珠海-澳門大橋下沉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道路下沉隧道和世界上唯一的深度下沉隧道,在生產和安裝技術上有一系列創新,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術提供了獨特的樣品和寶貴的經驗
  • 中國將建造最大的海上工程,斥資265億,或將成為世界之最
    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國一直在不斷從事基礎設施技術,中國的許多城市每天都在這裡那裡維修,要麼修路,要麼建房,因為如果一個國家需要更快的發展,那麼城市中的一些建築就應該跟上時代的變化,變得更加豪華,今天說的是中國將建造最大的海上工程,斥資265億,或將成為世界之最。
  • 中國修建世界最長海底隧道,斥資2600億巨款,國人:太自豪了!
    現如今,隨著我國經濟的逐步發展,我國在許多領域上,都有著顯著的進步以及突破。例如我國的基建領域、勘探領域、製造業領域、貿易領域等,都讓許多國人自豪不已,甚至不少外國人都對中國這方面的技術刮目相看,可見中國如今的發展速度有多快了。
  • 德國想不明白:中國為何要花1269億,造一座無法通車的橋
    我國作為一個基建狂魔不過就有不少德國人想不明白:中國為何要花1269億造一座「無法通車」的橋?這是怎麼一回事?港珠澳大橋,近幾年的一個建築奇蹟。我們為了將其成功建成,可以說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工程的總投資額是高達1269億元。那既然這麼精心修建,為何會沒有車在這通行呢?其實德國人的這一說法是有些局限的,橋並非無法通車。首先,這座橋是只有一部分可以通車。
  • 山東「最慘」爛尾樓,斥資2.8億曾是5星酒店,如今卻淪為「羊圈」
    文/用筆尖書寫旅行(歡迎轉載和評論)願你我可以帶著最微薄的行李和最豐盛的自己在世間流浪我國是基建大國,不管是建設速度還是建設技術都讓國內外的人感嘆。但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有堪稱奇蹟的建築同時也有很多建築不盡人意,比如被長時間擱置的爛尾建築,這種建築一般都會被拆除或者被重建,一般情況下被重建的概率會更大一些。在山東有這樣一個爛尾樓非常的慘,按照原先的規劃這裡是一個5星級酒店,但是誰曾想世事難料,如今這裡成為了羊圈。這是怎麼回事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斥資242億修建新機場,外媒:這就是中國基建
    現如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國家的經濟得到提升,我國在許多領域上都有著顯著的進步與突破。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貿易領域、製造業領域、基建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
  • 日本在我國挖了大坑?中國耗時10年斥資20億填完,世界級奇蹟
    日本在我國挖下了大坑?中國耗時10年斥資20億填完,堪稱世界級奇蹟,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日本在中國挖下了這個88米的巨坑,當時日本為了掠奪我國的資源,而在這裡設立了採石場,但最後卻留下這個殘局給我國,為此我國也表示非常的苦惱。
  • 500億超級工程建成「豆腐渣」,寮國後悔:為啥沒選擇中國基建?
    然而,寮國在經過千挑萬選之後,最終選擇了韓國幫助他們修建一項價值500億的超級工程,而韓國愣是把建成了「豆腐渣」工程,寮國悔不當初:為啥要拒絕中國基建?現在才想起後悔,有什麼用呢?中國基建被世界各國高度認可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離不開國內的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也就是說「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因此近年來,我國不惜花費巨額大力投資修建公路,已經有了很明顯的效果,不僅國內的經濟取得了高速發展,中國基建的名號在國際上已經正式打響了,於是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主動向我國拋出了「橄欖枝」,讓我國幫助他們一起打造屬於自己的美好家園
  • 最「冷清」高速:耗時5年斥資370億建造,如今每年都損失1000萬
    每到逢年過節,基本各大高速公路都是擁擠的狀態,因為現在人們生活質量和生活條件變好之後,所以每家每戶都配備了小汽車,甚至人手一輛。一到節假日去探親或者回家時,各大高速擁擠不堪,有時堵車堵到懷疑人生。有時人們就想如果高速沒有車該多好,公路狀況實在是令人堪憂。
  • 投資1269億建的港珠澳大橋,投入使用運營近兩年,如今怎麼樣了?
    事實上,是有的,就比如「基建」就是中國備受矚目的一點。很多外國人將中國人看作是「種菜的民族」,將中國看作是「基建不停的國家」,這深刻體現了我們拿得起鋤頭,也拿得起鐵鍬的形象,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特別務實的國家。而談到基建,就不得不談談中國如今的基建成就,事實上中國如今的基建實力是全球都看在眼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