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背起行囊(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載分享)不想過冬、厭倦沉重、想飛去熱帶的島嶼遊泳
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中國的建橋技術,那可是相當高的,甚至在國際上都家喻戶曉,有很多發達的國家想要尋求合作,並且請中國幫忙建橋。由此也能夠看得出來,中國在建橋方面的造詣有多深,當然也有很多人感到疑惑,中國的建橋技術到底有多高超呢?
我們中國建的大橋竟然可以空中轉體對接,造橋技術也真是逆天了,而這種技術在中國已經很普遍,所出現的誤差也不大,能夠在空中旋轉精準的對接,是一般國家和建橋技術無法完成。其實在幾年前,武漢的一座重達1.7萬噸的大橋,就可以在空中轉體106度,並且在這次橋梁轉體的重量,創下了亞洲之最。而這只是中國建橋技術的毛毛雨,如果說中國建橋技術最厲害的,莫過於我國的港珠澳大橋了。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廣東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工程項目總投資額1269億。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16級颱風和八級地震,允許30萬噸級油輪通過。2018年9月份,強颱風「山竹」來襲,當時橋面測到「山竹」的瞬間最大風速是每秒55米,相當於16級颱風風速水平,港珠澳大橋經歷住了考驗。不僅如此,港珠澳還留有較大安全係數,大橋主體結構應對颱風挑戰有底氣。
港珠澳大橋是作為「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同時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並被外媒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雖然這座大橋斥資1269億,建造了囊獲7大奇蹟的基建工程,但是如今的港珠澳卻不盡人意,車流量太少了。在去年的統計中,港珠澳大橋收費站總車流為153.72萬次,平均下來,每天的通車數量也就只有4212車次,如果加上往返,那麼一天的車流量僅為2千左右。而且,其中的巴士、小客車就佔了總車的79.21%,由此可見,私家車是少之又少。
因為想要在港珠澳大橋上行駛,最基本的條件是必須擁有內地、澳門、香港三塊牌照,這條件基本已經把絕大多數內地的私家車給排除在外了,因為在澳門和香港,他們使用的交規,甚至開車方式和我們有很多不同,而且在香港和澳門人口密集比較大,如果不熟悉那裡的交規,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所以種種原因導致如今在港珠澳大橋上行駛的車輛很少,儘管斥資很大,但是效果不盡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