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中國這些年的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同步發展的還有中國的基礎建設,中國被稱為「基建狂魔」,就是因為對基礎建設的重視,不管是公路,鐵路,還是橋梁,這些年我國建設的都不少,還有許多工程,難度係數也十分大,讓中國的基礎建設在國際上也打出了名堂。
尤其是在橋梁的建設上,我國的橋梁建設技術可以說在世界上也處於領先地位,全球最高的橋,最長的跨海大橋,都在中國,這些橋梁的建設難度大,在工程完成前,很多外媒都不看好中國,最終我國還是克服萬難,成功建造,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港珠澳大橋就是如此。
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廣東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內,這座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全長55千米,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
港珠澳大橋是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因其超大的建築規模、空前的施工難度和頂尖的建造技術而聞名世界,整個工程投資金額為1269億元,這座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18年開始正式通車。
花費1269億建造的港珠澳大橋,什麼時候能收回成本?
港珠澳大橋從建造到如今已經過去了11年,正式通車也已經兩年了,這是一座耗費巨額資金建造的大橋,是我國的一項超級工程,那麼如今這座大橋是否收回成本,如果沒有,還需要多少年才可以收回成本呢?
港珠澳大橋的過橋費用是每車次平均收費150元計 ,如果假設靜態回收期50年,每年綜合成本率(包括利息、維護、運營成本等)按1.5%計算,大橋每年過路費保守估算最少需要36.8億元,那麼每天港珠澳大橋的通行車輛需要有6.7萬次,但是根據數據顯示,現在港珠澳大橋每天的通車量約為2.9萬次,所以沒有100年,港珠澳大橋是不太可能收回成本。
雖然如此,港珠澳大橋的意義卻遠非靠過路費收回成本這麼簡單,港珠澳大橋是國之重器,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體現了我國的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而在經濟上,它極大縮短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間的時空距離,而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等創新要素的高效流動和配置,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這些作用所帶來的好處,是遠超過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價值,對此,你們是怎麼看?
每天分享更多各個國家的小知識和奇聞異事,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者分享給更多的人,也可以關注看到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