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上甘嶺:沉默的冷槍英雄(下)

2020-12-20 務川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血戰上甘嶺

  19521014日凌晨4點。黑夜似乎被猛烈的炮火驚醒,無數條閃爍明滅的彈道,將墨黑的天空切割得支離破碎。「聯合國軍」320多門大口徑重炮、27輛坦克、40餘架飛機,以每秒鐘落彈6發的火力,將黎明提前送到了537.7北山陣地。世界軍事史上最為瘋狂、最為慘烈的「上甘嶺戰役」打響了。

  在537.7北山陣地上,是呈不規則「十字」狀的防禦坑體:東西方向橫著的是93456號陣地,豎著的坑體以8號最前,後面依次是721號工事,鄒習祥就在7號防禦坑體裡。

  炸彈、炮火向大地傾瀉而下,有著數百萬年的灰褐色巖石在灼熱、焦糊、硫磺的味道中被揭掉一層,揉成粉末;黃褐的泥土和鐵屑、石塵還有那些燃燒後不知名的化學粉末,四處飛揚散落。

  鄒習祥與戰友們沉默無聲地坐在坑道內,巨大的衝擊波一個接著一個砸在頭上,坑道內不時落下被震松的塵土,簌簌往下掉。在巨大的轟鳴和震波中,戰士們逐漸錯亂了感覺,老是覺得敵人的炮火是從地底下湧上來的,打得腳底發麻。有的被震得耳膜出血,有的牙齒磕破了舌頭嘴唇,和鄒習祥一起的一個17歲四川小衛生兵,在紛亂的炮擊中活活被震死。

  經過一個多小時密集的炮擊和轟炸,「聯合國軍」的韓國主力野戰第232團開始向537.7北山陣地發起地面進攻。自此,戰鬥一幕比一幕慘烈地在537.7北山陣地上展開。在解密的15軍資料庫裡,19521014178號戰報上記載:「一連戰士共擊退敵人20餘次衝鋒,至14時退守坑道……」

  秦基偉將軍也在當天的日記中寫下這段令人敬畏的文字:「我守備隊同大於自己幾十倍的敵人進行反覆的爭奪戰,大量殺傷敵人而自己傷亡過大的情況下轉入坑道作戰……今天的戰鬥,從敵人來說,是一年來最大的一次進攻。」

  上甘嶺的坑道,那是在雙方對峙期間,志願軍戰士用鐵鍬、鎬頭在陣地下數米挖出的一個個地道,那是對於一支沒有制空權的軍隊,在狹窄的山地作戰中最無奈的抉擇、最智慧的創造。 

若干次,「聯合國軍」佔領了地面陣地,包圍坑道,用毒氣罐、硫磺彈往洞裡燻,從坑道頂部鑿眼裝引炸藥爆破,用曲射炮彈遠吊轟炸坑道口。鄒習祥與戰友們在坑道裡堅守,到了夜晚,又利用坑道優勢,三五一群,一撥撥摸出洞口,冷槍冷炮地射殺敵軍,反攻奪回陣地……每天如此反覆膠著,雙方都殺紅了眼,生命在這裡就像塵土一樣渺小,隨時都會以不同的方式謝幕。

慘烈的戰鬥中,鄒習祥所在的坑道內已彈盡糧絕,滴水無存。口腔裡幾乎完全停止分泌唾液,僅剩下的幾塊餅乾嚼在嘴裡像沙子一樣,舌頭腫脹得說話都說不清,極渴的戰士往乾裂的嘴唇抹上牙膏;有的趴在坑道石壁上,舔著那略有溼潤的巖石;最後只有喝尿液。

  6天過去了,鄒習祥與戰友們都在死亡的邊沿徘徊。他們一起商量,不能坐以待斃,由他晚上摸出坑道去找營指揮所,請求派增援部隊和運送糧食飲水和彈藥。這一提議,得到了一致贊同。夜幕降臨後,鄒習祥摸出坑道外不遠,就被敵軍發現,一陣亂槍射來,他抱著頭滾下山去,崖邊滿是志願軍戰友的屍體。為了躲過敵人清掃活口的刺刀,他不得不將五六具戰友的屍體壓在自己身上。他聽到刺刀穿過屍體的聲音,和敵人放肆的笑聲,他的內心充滿了憤怒和仇恨,一次次捏緊拳頭,咬緊牙齒,敵人刺刀刺傷了他也不吭聲。最終,敵軍終究沒有發現屍體堆裡的他。

  拂曉前,奄奄一息的鄒習祥找到了營指揮所,將北山陣地情況報告營長,營長急忙向師指揮所報告。師部命令一營派出增援部隊,全師組織強大火力支援北山的一連陣地。43天慘烈殘酷的上甘嶺戰役,鄒習祥一次又一次地與死神擦肩而過,全身傷痕累累。

靜默天地間

19563月,鄒習祥復員回到務川。回鄉的時候,一心想讓家鄉父老吃上大米的他,特意從東北帶回了稻種。慄園草場地勢高寒,歷史上從來沒有生長過稻米,也沒有一畝稻田,鄒習祥聰慧地意識到,東北地區的水稻種應該適合在慄園草場栽種。

  在鄒習祥的培育和推廣下,慄園草場的村民們第一次吃到了大米。

  回鄉後的鄒習祥放下了一身功名,恪守本分,將仡佬族與生俱來的和戰鬥中錘鍊升華的忠誠、正氣和頑強的鬥爭精神放在工作中,任過大隊黨總支書記、濯水鎮武裝部長、毛榴多種經營廠廠長。他從未向組織炫耀自己在上甘嶺期間取得的累累戰功,然而,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在若干軍事資料和書籍中看到他的身影——上甘嶺戰役期間,志願軍司令部為了推廣冷槍戰,特意安排戰地記者專門拍攝過一組鄒習祥狙擊作戰的照片,照片上的他潛伏在草叢中,眼神裡滿是忠勇果敢和冷靜。當時的中國,還沒有狙擊手的稱呼和說法,在美軍已經稱他和戰友們防守的537.7高地北山為「狙擊兵嶺」時,他被志願軍總部授予「冷槍英雄」稱號。

  回到家鄉的英雄是沉默的,他把「上甘嶺」放在心裡最深處。只是在每一個季節更替的時節,默默地讓孩子們為他割取松油,痛苦而堅毅地擦拭滿身的槍傷和燒傷——短暫的油物滋潤,可以緩解他的疼痛與焦灼。

  「全身都是傷,手臂那裡,是藏在戰友遺體下時被刺刀刺傷的,耳朵被打缺了一塊,胸口、腿上肚子上,到處是傷疤……」202010月,正值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當我們走進慄園草場採訪時,他的孫子和其他家人紛紛演示著鄒習祥受傷的部位和傷口大小。

  今天,距離鄒習祥離世已有27年。時光已經讓很多人遺忘了很多事,鄒習祥的英雄事跡,卻在他的親人們爭先恐後地講述下,顯得如此生動而深刻。我們在他孫子的家裡看到了三幅褪色的老照片:一張肖像的素描圖、一幅他和老伴端坐在院裡合照、一幅和兄弟的合照。照片因受潮而模糊,但仍依稀可感受這位仡佬族軍人眉宇間的剛毅和正氣。由於老人在世時的低調,鄒習祥在上甘嶺戰役期間的赫赫威名,他的家人們並不知曉,鎮裡縣裡也只知道他是一名神槍手。在他孫子手機裡,我們看到了一份韓文的軍功證。他孫子茫然地說,不知道什麼意思,只聽爺爺說,見了金日成,朝鮮授的獎。

  我們拿過手機,迅速發送給韓語翻譯朋友看,不到一分鐘,朋友發回信息——這是一份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會議常委會頒發的二等功軍功證,內文為:「因鄒習祥同志參加上甘嶺戰役授予其二等功。」落款日期:195211月。

  採訪到了一位老英雄嗎?朋友問。

  我們說,是的。

  朋友回,致敬上甘嶺,致敬老英雄。

  風吹過慄園草場,霧和雨籠罩著鄒家簡樸的木屋,還有木屋前的梨樹,上面掛著幾顆稀疏的果子,像一位老人,在霧靄中守望四季……

  鄒習祥唯一在世的年逾六十的幼子鄒書進,幾年前因腦梗失去了語言能力,思維變得遲緩,智力也有所衰退。儘管這樣,整個採訪過程他全神貫注地默默傾聽著,聽到父親在上甘嶺因沒有水只得喝尿液求生時,談到父親多年來忍受身體裡數十處殘存的彈片煎熬,卻因醫療條件差,只能將松油熬化以後敷在皮膚上,緩解疼痛以及奇癢——這位英雄的兒子哽咽不語,淚水沿著密布的皺紋間緩緩流淌。他緊緊捧著父親的素描像,說不出一句話。

七十年過去了,這片土地甚至可能不知曉在它寬厚的懷抱裡,沉睡著這麼一位人民英雄。今天,鮮有人能感受那場被世界戰爭史喻為「絞肉機」的地獄般的戰鬥,更不能體會鄒習祥和他的戰友們經歷了怎樣煉獄般的歲月。因此,很多人提到鄒習祥時,都說,老爺子脾氣不好,有看不慣的事情就會發火,要打人。

侄孫鄒軍是個讀書人,說到這裡苦笑,低聲說,他跟我們講過,那麼多戰友用命和血換來的好日子,他實在是看不慣有人拋灑,看不慣有人亂來。要知道,當年死在朝鮮的,大都是十七八歲的孩子,他們的人生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神槍手,倔脾氣」——他的一生,在親人和老家,留下的是六個字。但他留在抗美援朝軍事史上的卻是一道耀眼奪目的光,它與上甘嶺精神一起,在七十年後的今天依然璀璨生輝。他與張桃芳兩人,共同成為冷槍冷炮運動中最著名的兩名志願軍英雄狙擊手(張桃芳殺故數量第一,但鄒習祥命中率最高、創下206發子彈射殺敵人203人記錄)。

  上甘嶺戰役太慘烈,以致讓活著從戰場上回來的英雄們紛紛選擇了沉默。而那一段段驚心動魄的往事、一次次與死神的擦肩而過、一回回的忍辱負重和艱苦前行,無一不讓我們驚覺現世安穩的背後,是英雄們以血肉相護的結果。

  七十載,英雄已長眠,山河已無恙。敬畏生命、珍愛和平,老兵不朽,戰旗永紅!




相關焦點

  • 莫辛-納甘M1944型步槍 志願軍大規模狙擊的稱手利器
    在志願軍開展的冷槍冷炮狙擊作戰中,張桃芳用這支槍在狙擊點位上戰鬥32天,用436發子彈擊斃敵人214名,創下志願軍冷槍狙擊殺敵的最高紀錄。那麼,以張桃芳為代表的志願軍戰士們,是怎樣用莫辛-納甘M1944型步槍創造出一個個狙擊傳奇的?這又是一枝什麼樣的槍?
  • 抗美援朝中最冷的槍,張桃芳斃敵214人,創造冷槍殺敵最高紀錄
    當陣地上出現一大群槍法極準的士兵,那對敵人就是個噩夢因此聯合國軍士兵惶惶不可終日,士氣終於降到韓戰中的新冰點,而對面中國陣地上無數的狙擊英雄們則揚眉吐氣,爭相立功。在這當中,打得最出彩的、也是最好的莫過於當時還不滿二十二歲的青年志願軍戰士張桃芳。
  • 22歲參加自願軍,他參加過上甘嶺戰役,成為阻擊王
    打死打傷了214名敵人,創造了中國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由此,張桃芳被稱為狙擊王,世界十大狙擊高手裡就有,也正因為如此上甘嶺打那以後在美軍當中有了另外一個稱呼,叫狙擊兵嶺,相信很多人要瞪大眼睛,尤其是懂點軍事的朋友可能都不敢相信這個事實,為什麼狙擊手,我們在電影裡經常看到,尤其是歐美電影,比如說像兵臨城下裡的瓦西裡,美國狙擊手裡的克裡斯,他們從不輕易開槍,可只要槍響那肯定要命。
  • 上甘嶺,永遠是志願軍勝利的高地
    在我志願軍的堅強意志下,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最終將美帝主義徹底打垮。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時至今日,很多當年的感人瞬間,依舊清晰地留在我們的腦海裡,久久不能忘懷。在這些波瀾壯闊的歷史戰鬥中,上甘嶺戰役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次戰鬥。
  • 血戰上甘嶺
    來源:中國軍網   第15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戰史》中記載:「上甘嶺戰役中,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捨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上甘嶺戰役打響的第一天,就在戰場上打出7位戰鬥英雄,以後的每一天都有新的英雄湧現。
  • 為什麼美軍無法打贏上甘嶺戰役?因為上甘嶺陣地上人人皆英雄
    而我們之所以能守住上甘嶺陣地,就是因為我們的士兵沒有一個是孬種,各個都是英雄,每個人都是抱著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在戰鬥。在上甘嶺戰役中,我軍湧現了大量的戰鬥英雄和功臣。有手持爆破筒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英雄王萬成(電影英雄兒女王成的原型)。
  • 解密一位志願軍老戰士所珍藏:抗美援朝期間上甘嶺戰役戰地老照片!
    (上甘嶺戰鬥)」(高亞雄攝) 原照片說明為:「上甘嶺戰鬥中參戰部隊的機關工作人員,在敵人炮火封鎖下參加了戰勤工作,把糧食彈藥運給作戰部隊。」
  • 同樣是坑道戰對打美軍,為何我軍守住上甘嶺,日軍守不住硫磺島?
    上甘嶺戰役中坑道中的我軍士兵那麼,同樣是坑道戰對付美軍,為何我軍守住了上甘嶺,而同樣用坑道作戰的日軍卻被美軍打的紛紛跳崖呢?坑道不僅具備的戰鬥功能,也具備了生活功能,逐漸在上甘嶺地區形成了以坑道為主與野戰工事相結合的戰略支撐體系。進可攻退可守,極大地增強了防禦的穩定性。
  • 上甘嶺戰役打了一個多月,美軍用200萬發炮彈,為何還攻不下來?
    其實抗日戰爭中方也是得到了美方的幫助,美國投下的兩枚原子彈促使了日本同意投降。當時美國是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只有蘇聯能夠與之一戰。但中國在之後的抗美援朝中,直面美軍這個強大的對手,並且還取得不俗的成績。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下)
    此時,上甘嶺的戰鬥,已經到了生死關頭,對於秦基偉來說,上甘嶺的戰鬥只許勝不許敗,要取勝首先得戰勝缺糧少水的嚴酷現實。所以,專門組織相當數量的人力往坑道輸送各種物資,包括水、食品、彈藥,其中最關鍵的還是水,往坑道送水相當困難!
  • 電視劇《三八線》部分演創人員走進上甘嶺英雄部隊
    新華社武漢7月28日電(記者黎雲)由中央網信辦和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開展的「為了山河無恙」——《三八線》部分演創人員走進上甘嶺英雄部隊活動27日至28日在武漢舉行。演創人員走進了曾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戰功卓著的空降兵某軍,與當年的志願軍老戰士和部隊官兵舉行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
  • 開國少將血戰上甘嶺,老山輪戰,兒子又守「上甘嶺」
    李德生的兒子李和平在父親的培養教育下,成長為一名軍人。李和平參軍的時候,正是特殊年代,正常秩序受到衝擊,加之蘇聯的嚴重威脅,「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成為當時的戰鬥口號,大有大打一仗的可能。有的家庭害怕真的打仗,捨不得自己的子女參軍,當時號召幹部子女要做出模範帶頭作用,李德生便把兒子送到部隊。李和平就是在這一特殊背景下參軍入伍。
  • 上甘嶺戰役中的「上甘嶺」,原來在這裡
    上甘嶺,是許多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個地名。它曾與黃繼光等無數志願軍英雄,緊密地連在一起。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那麼,上甘嶺到底在什麼地方呢? 其實,上甘嶺位於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聖山南麓,處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後面的山窪裡。這裡地處「三八線」附近,幾乎沒有人類居住,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
  • 上甘嶺戰役中的戰鬥英雄 孫佔元
    孫佔元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1925年生,河南林縣人。1946年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歷任班長、排長。他作戰勇敢,機智頑強,先後5次立功。
  • 《金剛川》熱血上映,《上甘嶺》《英雄兒女》等10部抗美援朝電影...
    為了身後的祖國,為了長眠的英雄,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型戰爭題材電影《金剛川》將於2020年10月2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等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
  • 韓戰,美軍為何攻不下上甘嶺,美國人至今還想不明白
    美國人至今還想不明白,當年韓戰上甘嶺一役,憑藉美軍強大的機械化裝備,動用了聯合國軍共7萬餘人的龐大兵力,為何攻不下上甘嶺。 這兩個高地背後的山地裡有一個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嶺。這場戰役我方叫做「上甘嶺戰役」,美方稱之為「三角形山戰役」。
  • 上甘嶺前線缺水,志願軍戰士拼命扇自己耳光,打出血抹在嘴上解渴
    1952年10月,慘烈的上甘嶺戰役爆發,在上甘嶺戰役中湧現了許多的英雄,黃繼光就是最為人熟知的一個。唐章洪是黃繼光的同鄉,他們都是四川德陽市中江縣人,多年後他回憶戰友黃繼光的時候哽咽的說:「其實不只是他一個人去堵炮眼,還有很多同志也用身體去抵擋美國人的炮火,我們當時也是用血肉之軀和他們打,只是我僥倖活了下來」。
  • 首把冒險專屬英雄武器《生死狙擊》手遊赤電-臨空開始預售
    不過在《生死狙擊》手遊中,玩法並不止有PVP哦,各種PVE模式也是備受玩家追捧。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搶先看一波《生死狙擊》手遊中即將登場的首把冒險專屬英雄武器——赤電-臨空,看一看這把全新的英雄級武器到底有何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