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東芝的數位化轉型與創新

2020-12-09 中國製造業信息化門戶

2019年12月10日下午,e-works第六屆日本智能工廠考察團來到了位於日本川崎市的東芝集團總部,聆聽了東芝在工業物聯網、人工智慧、增強現實、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領域的應用和發展,以及東芝製造業IoT解決方案Meister的相關實踐案例,並參觀了東芝未來科學館。

    對於中國的「70後」來說,「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廣告詞是童年記憶之一,高品質的東芝家電也成為國人心目中優質生活的一個標籤。自1875年創立以來,東芝推出了多項日本首創的商品,包括白熾燈泡、感應電動機、X射線管、電飯煲、洗衣機、電視機等家電產品,以及雙線圈燈泡、郵寄物品自動處理裝置、筆記本電腦、NAND型快閃記憶體等世界首創產品。

    近年來,隨著國際市場競爭加劇,東芝也逐漸開始產業轉型,朝著社會基礎設施、能源、電子元器件、ICT解決方案等重要業務領域發展。2019年12月10日下午,e-works第六屆日本智能工廠考察團來到了位於日本川崎市的東芝集團總部,聆聽了東芝在工業物聯網、人工智慧、增強現實、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領域的應用和發展,以及東芝製造業IoT解決方案Meister的相關實踐案例,並參觀了東芝未來科學館。

 

考察團在東芝未來科學館合影

百年東芝的發展與轉型歷程

    東芝一直以「為了人類和地球的明天」為經營理念。回顧東芝的發展歷程,起點可以追溯到1875年田中久重先生在東京銀座8丁目創辦的工廠,該工廠在1893年更名為芝浦製作所。1890年,東芝的另一位創始人藤剛市助先生與同鄉三吉正一共同創立白熱舍,並在1899年更名為東京電氣株式會社。1939年,兩家公司進行了合併,宣告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的成立,並於1984年更名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東芝」。

 

東芝發展歷程

    在過去的144年裡,東芝在傳統製造業、通訊、基礎建設、電機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尤其是機電和半導體領域。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東芝逐漸轉型,把發展重心轉向數字通信、IT技術、核電等領域,為即將到來的數位化時代做長遠鋪設。近年來,在國際市場競爭壓力下,東芝再次進行轉型,著重發展新能源、IoT(物聯網)、AI(人工智慧)、功率原件等業務,逐漸從一家傳統製造業企業,轉型為一家以技術為導向的多元數位化公司。如今的東芝在全球擁有128,697名員工,2018年銷售額達到36,935億日元(約2359億人民幣)。

    2018年年底,東芝公布了未來五年發展規劃「東芝Next計劃」,明確指出東芝的未來發展目標: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CPS技術企業,並通過在製造領域長年積累的實踐經驗、以及產業數位化領域積累的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技術融合的方式,提高各事業領域的附加價值,創造出新活力。為了對應瞬息萬變的ICT市場,東芝將集團各業務部門分拆為各獨立子公司,以滿足靈活、快速管理決策的體制需求,其中致力於產業領域數位化解決方案的原工業ICT解決方案公司,被更名為東芝數字解決方案公司,主要提供IT平臺建設、企業運營轉型、IoT應用等服務。

東芝數字解決方案株式會社取締役、ICT解決方案事業部長岡田俊輔歡迎考察團的到來

東芝Digital Twin與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

    CPS是賽博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s)的縮寫,在數位技術發展的背景下,作為實現第4次產業革命的關鍵計劃舉世矚目,在世界各國和企業對策中的適用範圍逐步擴大。德國工業4.0中,CPS是一個包含計算、網絡和物理實體的複雜系統,通過3C(Computing、Communication、Control)技術的有機融合與深度協作,以及實現現實世界(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賽博空間)之間的交互性,將物理空間產生的數據在賽博空間遠程、可靠、實時、安全地進行收集?累積、認識?理解、分析?預測從而以智能化、協作的方式操控一個物理實體。

    在東芝Next計劃中,東芝希望基於CPS理念實現IT與OT的融合,創造新的價值。在東芝看來,數據不僅限於信息網絡領域的數據,還包括物理現實世界的數據。東芝的方案是將這兩方面數據融合在一起,實現Digital Twin(數字孿生),達到虛實融合。在信息網絡領域,東芝公司為以製造業為首的諸多企業提供數位化解決方案。在物理現實世界,東芝公司多年來一直從事著尖端技術研發工作,積累了AI及各種自動化技術。東芝認為將這些技術有效融合在一起能夠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價值。

    此外,東芝基於IoT及CPS行業的參考模型,制定東芝IoT參考架構作為開發、提供實現CPS產品?服務的共通框架,加速各事業領域中IoT服務的開發。

 

東芝IoT參考架構

    關於東芝的CPS對策,講解員介紹了製造領域方面的5個具體應用案例。

    5M1E的數位化:東芝通過數據採集與自動化改造將Man(人)、Machine(設備)、Method(方法)、Material(材料)、Measurement(檢測)、Environment(環境)這5M1E數據進行可視化呈現,將設備、人、工序、品質等信息由Digital Twin數字映射進行相互關聯,實現生產過程各要素的數位化。

    提升設備使用率:通過將設備監控信息、追加傳感器信息、工業相機圖像信息等數據通過Digital Twin進行相互關聯,使設備運行狀態可視化呈現,讓設備工作狀態一目了然。從而對設備的運用?維護進行最優化並實現稼動率的提高。

    與工藝流程聯動的運轉監控:將工藝流程與設備的運轉狀態由Digital Twin實時關聯,將各個工序進行可視化呈現,從而得以直觀地把握各進程和設備的狀態。

    技術的傳承及減少作業失誤:運用AR技術在實際物理信息上疊加各種各樣的輔助信息, 有助於減少工人的操作失誤以及教育成本。

    點檢自動化:通過工業相機、機器視覺技術將一些難以採集數據的檢測儀器儀表數位化,得到物聯網相關數據的採集,以減輕現場點檢的負擔。

    此外,東芝還推出了「Meister系列」針對製造業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在東芝製造信息平臺(Meister Digital Twin)中,可以將各類數據自動按照數據模型排列,在保持關聯性的狀態下,以時間序列方式存儲,使數據的可用性得以保證,解決了製造業中物聯網數據的收集、儲存及有效利用的難題。通過數據打通現實世界與數字世界,東芝實現了生產過程的數字孿生,不僅有助於在製造過程中提高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還對整個業務過程的可視化呈現起到了積極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南京舉辦的世界智能製造大會上,東芝Meister系列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入選了「世界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從側面反映了東芝在智能製造領域的創新實力。

走進東芝科學館,感受文化傳承與技術創新

    紀念東芝成立85周年,1961年「東芝科學館」誕生了,隨著搬遷,於2014年作為「東芝未來科學館」,改造重開。作為詮釋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成果的最好舞臺,東芝通過歷史展區、科學展區和未來展區向參觀者展示東芝在日本電氣產業中的歷史、以及從現在到未來的尖端技術,吸引了考察團員極大的興趣。在歷史展區,講解人員向考察團員展示了田中久重先生發明的活動木偶,以此拉開了東芝不斷創新的發展歷程,如:

    1890年,東芝另一位創始人藤岡市助先生發明了日本最早的白熾燈泡;

    1894年,東芝製造了日本最早的工業水力發電機(京都蹴上發電站);

    1923年,東芝製造交付了日本第一臺40噸滯留電力機車;

    1960年,東芝推出了日本最早的彩色電視機;

    1985年,東芝推出了世界最早的膝上電腦;

    1991年,東芝開發了世界最早的NAND型快閃記憶體。

東芝歷史展區

    在未來展區,講解人員向考察團展示了東芝研發的自立型氫能源供給系統(H2ONE)、重粒子線癌症治療裝置、鋰離子電池(SCiB)、站廳自動檢票系統等高新技術產品。

東芝未來展區

    在科學展區,考察團員觀摩了別開生面的超導技術應用實驗,並實際體驗了靜電演示。

工作人員展示超導實驗

小結

    在144年的發展歷程中,東芝始終堅持創新驅動企業成長。在數位化時代,東芝有效利用IT/OT技術並使之融合,實現生產降本增效,推進業務流程改進,實現產業轉型。東芝未來科學館也從側面反映了東芝等日本企業注重文化傳承與知識傳播,詮釋了東芝「為了人類和地球的明天」發展理念,這種社會責任心得到了考察團員的肯定與讚揚,考察結束後的團員評價裡,也對國內巨頭設立類似的科技場館提出了殷切希望。

相關焦點

  • 汽車金融創新數位化轉型模式
    餘亞瑞表示,金融資本的外在「助推力」與產業創新升級的內在「源動力」有機結合,將大大加速中國汽車產業的創新轉型和升級發展,遵循「產融結合」「以融助產」的理念,上汽通用汽車金融將不遺餘力地為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貢獻自己的力量。
  • 製造業數位化轉型中的工藝創新
    其中,我們產業數位化佔了數字經濟的80%,數字產業化佔了數字經濟的20%。更突出的問題在於數字經濟在一、二、三產業當中的比重,在服務業當中數字經濟佔35.9%,在工業中佔18.3%。如果從另外一個結構來分析,數字經濟當中,平臺基礎層的比重大,而應用到各行各業當中的比重,2020年預計到37%,從這個結構的分析來也看得出來,數字經濟的重點是我們現有的產業如何實現數位化。
  • 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 | 「壽險運營服務數位化轉型與創新分論壇...
    12月6日,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在武漢召開,以下是在「壽險運營服務數位化轉型與創新分論壇」上的領導致辭。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人身險部副主任 王敘文特別就人身保險未來發展的總體方向和數位化轉型與創新談幾點想法,供大家探討。
  • 萬鋼出席「中德數位化轉型論壇:面向疫情的數字創新」
    12月10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與德國中國之橋協會共同主辦的「中德數位化轉型論壇:面向疫情的數字創新」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德國聯邦議院副議長、德國中國之橋協會主席漢斯-彼得·弗裡德裡希,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高級別專家諮詢委員會聯合主席維納·措恩,中國德國友好協會會長、原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出席論壇並致辭。
  • SAP Leonardo和雙模創新:助力企業破局數位化轉型
    (記者 武鋼)「隨著數位化轉型已成為企業的發展戰略,未來5年將有80%的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數位化供應鏈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4月17日,SAP Leonardo物聯網與數位化供應鏈高端峰會在杭州隆重舉行,SAP物聯網與數位化供應鏈總經理花明在致辭中作如此表述。
  • 一面科技,一面人文,透過進博會看東芝
    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早已風湧雲動,而智能化升級、數位化轉型的觀念也已深入人心。但雖然人人都在說,親身體驗卻並非人人都有。而我,在本屆進博會的東芝展臺上,就有幸實實在在地體驗了一把未來科技的福利。這才驚覺,所謂的前沿科技,其實並不在雲端,也不在未來;它,就在現在,就潛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裡。
  • 共建創新生態,華泰證券力推全行業數位化轉型
    12月9日,2020華泰金融科技投資峰會在南京舉辦,探討如何在全球新格局下,加速前沿科技與傳統金融的融合,通過打造創新生態,實現產業與資本共贏,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金融始終是華泰的立命之本,而科技是助力前行的最重要手段。」華泰證券執行長周易表示,秉承平臺化、開放化的理念,華泰致力於構建金融科技創新生態,也希望推動全行業數位化轉型邁上新臺階。
  • IBM Garage創新方法論:日豐企業數位化轉型「最優解」
    傳統產業的企業數位化轉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要實現業務應用的智能化,還要在頂層設計、決策管理和運營服務上,做好迎接數字變革的準備。隨著雲計算、5G、邊緣計算、AI等技術與城市基礎設施融合得愈發緊密,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開始思考如何利用先進的IT工具和創新思維,積極投身到智慧城市的建設之中。
  • IBM Garage創新方法論:日豐企業集團的數位化轉型「最優解」
    來源:時刻頭條傳統產業的企業數位化轉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要實現業務應用的智能化,還要在頂層設計、決策管理和運營服務上,做好迎接數字變革的準備。隨著雲計算、5G、邊緣計算、AI等技術與城市基礎設施融合得愈發緊密,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開始思考如何利用先進的IT工具和創新思維,積極投身到智慧城市的建設之中。
  • 百年東芝不再,連U盤也沒留下-虎嗅網
    近年東芝業務變動。/愛範兒東芝的創新實力毋庸置疑。2017年9月,東芝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盈利達1350.8億日元,較上年同期的768.8億日元增長76%,超出此前多位機構分析師的預期。這完全得益於存儲晶片部門的優異表現,以及市場的需求量上漲。也就是說,如果那時的東芝砍核電保晶片,這百年企業或許還有救。
  • 加快數位化轉型 中核集團召開數位化轉型工作推進會
    ,加大力度貫徹國資委《關於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位化轉型工作的通知》等有關要求,對當前重點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會議以學習宣貫、交流經驗、宣貫方案、思路研討等形式,圍繞加快中核集團數位化轉型步伐,推動核工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中核集團實現「三位一體」奮鬥目標進行了討論、部署。集團總經理助理、首席信息官莊火林出席會議。他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數位化轉型是時代賦予的使命,是科技創新的使能,是企業變革的趨勢。
  • 車輛定損、理賠與專家服務的數位化轉型,穩固創新及可持續發展
    上海2020年12月4日 /美通社/ -- 數位化轉型是各行各業的大勢所趨,汽車領域當屬其中。有人認為不久的將來,車輛評估專家很可能逐漸被數位技術所取代。作為全球領先的車輛檢驗檢測認證機構,DEKRA德凱堅信,在車輛定損評估和撰寫專業報告等領域,檢驗專家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崗位。
  • 【獨家專訪】奧的斯全球總裁朱蒂:數位化轉型助力電梯行業「百年...
    在過去兩年間,奧的斯開啟了數位化轉型的進程。作為電梯行業的發明者,奧的斯意識到,品牌的榮譽和歸屬感是隨著年代而動態改變的。這種定位不僅源自品牌的傳承,還得靠實力去維繫。單純地追求利潤,或許有很多捷徑可走,但奧的斯選擇了最難的那條道路——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不斷把自己的經驗和習慣放下,不斷接受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和挑戰。
  • 數位化轉型升級 酒店行業創新自救發展可期
    雖然疫情給酒店業帶來巨大衝擊,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疫情期間各類「線上」業務的崛起,促使酒店行業加速「線上化」轉型。酒店能否順應變化,實現數位化和線上線下結合的一體化服務模式,也成為破局的關鍵點之一。北京通州旅遊行業協會秘書長杜山川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數位化轉型對於酒店行業來說,能夠給顧客提供更專業的服務,節省開支,提高工作效率。
  • 新基建浪潮下,霍尼韋爾引領數位化創新
    新基建的本質就是信息數位化的基礎設施,能幫助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經濟增長,實現轉型發展。新基建是繁榮數字經濟的基石,也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數字科技與包括製造業在內的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加速推進位造業向數位化、智能化變革,而5G、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以數位化為核心的 「新基建」 為製造業的變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 中小企業如何把握數位化轉型機遇
    目前,中小微企業佔我國全部企業數量的99%以上,貢獻了七成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是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主力軍。如何有效地引導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抓住機遇,實現數位化轉型,是我們下一步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問題。   所謂數位化轉型,對於企業而言,就是利用數位技術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的改造過程。
  • 中廣核:把握數位化轉型機遇 建好世界一流清潔能源集團
    數位化轉型對於中廣核打造世界一流清潔能源集團意義重大。一方面,核電行業具有技術難度大、生命周期長、系統裝備複雜、安全性要求高等特點,高質量的數位化對於提升核電本質安全水平、保障機組全壽期安全意義重大。一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擁有380多個系統,近8萬臺套設備,主要設備要運行40、60年乃至延壽運行到60、80年,加上退役處理運行時間超過百年。
  • 東芝裁掉萬名員工!電器王國何以從輝煌走向沒落
    這些資產出售在當時被當做是東芝對未來能源業的賭注,它所塑造的氛圍是東芝企圖縮短產業鏈並嘗試轉型的興奮與期待。但2011年的福島核電站事故對東芝的轉型計劃造成了戲劇性的影響。福島核事故發生後,各國有關核電站的安全標準變得更為嚴格,導致大量核電站建設無法按原定計劃進行,建設費用呈膨脹趨勢。
  • 厚積薄發 勇於創新|亮通攜手浙江企業奏響企業數位化轉型的號角
    但許多企業倉促上線線上業務,無法實現精準定位和觸達目標客戶,線上線下無法打通,銷售過程跟蹤和預測困難;遠程數位化辦公,帶來溝通效率下降的同時,又引入了更多傳統IT無法管控的安全盲點等等。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進行企業數位化轉型,通過轉型來支撐業務的長期、持續增長,杭州亮通網絡工程有限公司特邀各個大型企業流程IT負責人,在杭州舉行一場2020浙江省企業數位化轉型CIO私享會。
  • 創新吧!芙蓉 | 金天鵝:專注於酒店產業數位化轉型的行業隱形冠軍
    創新吧!芙蓉 | 金天鵝:專注於酒店產業數位化轉型的行業隱形冠軍 2020-06-10 0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