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5日04:00
奇蹟般的開始
樹影依依,涼風徐徐。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南區一如既往的靜謐祥和。
直到這位朋友出現打破了寧靜:
它就是——水獺!
(跟我念,tǎ,不是懶,不是賴,更不是大老鼠!)
什麼?不認識?再給你們一個機會組織語言。
▲水獺大家族=世界馳名表情包
2020年10月25日20:39
水獺現身16小時後
晚飯時分,一個年輕男子正與友人聚餐,手機發出急促的提示音。
手指划過,解鎖屏幕,彈出信息,只有一張孤零零的照片和一個視頻。
不經意的一眼,卻差點把手機摔了。
點開、放大,一個身影填滿屏幕,讓人無法忽視畫面裡的任何一個細節。
脫口而出的不是粗言鄙語,而是夢想照進現實那一刻的失真感。
「水獺來了!來我們公園了!!!!!」(省略數不完的感嘆號)
回家的地鐵上,這個梨花帶雨的男人讓周圍的乘客驚愕不已。
2020年10月25日22:37
水獺現身18小時後
同一張清晰度有限的照片、同一段十秒鐘的視頻,讓MCF工作群炸開了鍋。因為這些影像資料的主角,非常罕見。在深圳,有據可考的上一次目擊記錄,還是在十年前。而更嚴謹的文獻記載,甚至還要再往前推十年。
「這個腦袋,看著應該是。」聊天截圖出現在群裡,是一位專家發來了她「看頭識獺」的精準判斷。
「一看尾形、二看後足、三看大小。你們最好再去現場搜尋一下腳印,若後足有拖跟印,一定是!」一位資深的老研究員也興奮不已,20年前,就是由他完成的文獻記載。
緊接著,來自全國各地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消息一份份地匯入群裡。他們通過體態、體型等各種特徵,不約而同地鎖定了照片和視頻上的對象,字裡行間也有著同樣的高興和欣慰。
工作群裡,小夥伴們開始感慨+各種獻計獻策:
2020年10月26日09:00
水獺現身29小時後
小火山一早便匆匆趕到公園。昨晚的信息量太大,讓他整宿都輾轉反側。
儘管現有的各種資料和專家的判斷,都能證明拍到的就是水獺。但隔著屏幕和親眼所見終究不同。作為紅樹林基金會(MCF)守護深圳灣項目保育官員,必須要到現場一趟,以科學作為依據。
現在只希望,那裡還能留下點痕跡。
▲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南區一隅
一個小時後,他整裝待發,直奔「案發現場」。
那是位於公園南區、一根橫在棧道下的普通支撐梁,由混凝土澆築而成,表面歷經雨打風吹和潮水漫浸而變得粗糲,有些許青苔附著。周圍的紅樹隨風輕輕晃動,欲語還休。
橫梁的斜對面,正是那臺拍下水獺、立了大功的紅外相機。
灰色的支撐梁上,多了些本不存在的、非常顯眼的東西。準確來說,是七坨排洩物。
喏,水獺粑粑(看個大概好了,七張圖太刺激)
相較於其他「到此一遊」的痕跡,水獺粑粑是更有力的佐證:這裡的夥食真不錯。
「就是這裡!」
他掏出生態監測尺放在邊上作為參照,拍下視頻和照片,然後用鑷子將這些便便小心翼翼地全部裝進樣品袋。對於普通人來說,研究排洩物這事兒本身就很奇怪,何況還要湊過去看、聞。
但保育官員們都不是普通人。「聞起來有股新鮮的魚腥味,非常健康。這下穩了!」他心想。
▲新鮮出爐,畫面太美
於此同時,剛剛收到視頻和照片的工作群,討論也變得熱烈起來,和先前一模一樣。
溼地保育人的快樂,
往往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但一點兒也不枯燥。
不好意思,以下才是正文
作者:小火山
2020年10月25日凌晨4點,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南區紅外相機拍攝到疑似水獺一隻。經過專家研判、影像分析和現場痕跡採集,基本確定為歐亞水獺(Lutra lutra)。
▲驚鴻一瞥,讓人激動
水獺是食肉目鼬科水獺亞科(Carnivora/Mustelidae/Lutrinae)動物的統稱,全球現存共7屬13種。在我國有三種水獺,分別是歐亞水獺、亞洲小爪水獺以及江獺,其中分布最廣泛的是歐亞水獺。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NT)。
作為淡水生態系統的頂級捕食者,水獺因其對棲息地破壞和汙染十分敏感,而被認為是淡水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同時也是區域河流和溼地等水生環境的旗艦物種。
通俗易懂的說就是,水獺的存在通常意味著這是一個完整而健康的溼地生態系統。在我國歷史上,從青藏高原到東南沿海,只要有適宜的水生環境,幾乎都有過歐亞水獺的足跡。
▲年保玉則拍攝到的水獺幼崽/圖源自《2019中國水獺調查與保護報告》
由於長期對水生環境的適應,水獺擁有光滑且緊緻的皮毛,但這卻成為它在上世紀被大量捕殺的原因。大量的皮張和骨肉被用於服飾和傳統醫藥,僅上世紀50年代,廣東的水獺皮張收購量就佔據全國的三分之一。
進入新世紀後,棲息地的喪失成為影響水獺生存現狀的又一重大因素。植被破壞,水體汙染,過度捕撈等人類活動的影響,使得水獺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和食物消失,最終導致水獺種群急劇萎縮。
▲來自中國水獺調查與保護報告編輯組/2019年12月/中國北京
2019年發表的《中國水獺調查與保護報告》中提出:2000年後整個珠江口,只有珠海,澳門和香港有水獺記錄。
而根據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在2016年對珠海水獺的調查,受棲息地和汙染的影響,珠海地區的水獺種群嚴重下降。珠江口的另一邊,香港的歐亞水獺也僅局限於后海灣米埔自然保護區和落馬洲一帶的魚塘河流中且數量零星。
深圳早前的記錄要追溯到97年-98年在內伶仃島上的獸類調查,以及2010年在國際自然觀察網站iNaturalist上記錄的水獺影像。
可以說,深圳的水獺,至少消失了10年。
這次在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出現,或許會開啟一個全新篇章。也是繼豹貓、小靈貓之後(後者也是首次在深圳市中心被發現),再一次被記錄到重要的哺乳類物種信息。
▲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出現的豹貓
▲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出現的小靈貓
接下來我們將邀請從事水獺研究的專家學者進行更多的研判,包括對排洩物進行分子遺傳學分析等方式以確認種群狀況,也會在公園南區為水獺棲息做下一步的準備和安排。希望能讓它們在這個新家快樂地生活下去。
來源: 紅樹林基金會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