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平常老是一大早就發吃的,拉下太多仇恨,沒想到好料菌這次被粉絲er給「報復」了,自個去快活就算了,還要圖文並茂地發給我~來呀,互相傷害。以下內容來自於一位相愛相殺的粉絲:大寧子,被饞到的去找她~概不負責。
越南吃粉記
圖/文大寧子
對於吃貨來說,旅行的意義不僅是觀賞一個城市的美景美色,更要探索它獨特的美味。
趁著辭職的當下,背起背包,越南走起。
選擇了由南向北走,我的第一站毫無疑問是胡志明市。在旅行的過程中,很少會聽到「胡志明市」,人們更願意叫它 「西貢」。在歷史變遷賦予這片土地的眾多名字之中,「西貢」最討人歡心,仿佛它是個暱稱,能夠讓人喚起更多的往日情懷。
同樣記載著城市變遷的還有食物。越南米粉的越南語名字Pho的來源眾說紛紜,有的說它來自粵語的「粉」,有的說來自最初街邊小販肩上挑著的扁擔(gánh ph )。唯一沒有異議的是它產自20世紀初的越南北部這一事實。
深耕細作的農業社會從不吃對農作至關重要的牛,但是法國人嗜好牛扒,整塊的好肉切走之後,物盡其用的越南人開始用剩下的骨肉熬成湯底,澆在米粉和切成薄片的幾片牛肉上,最後加上當地的蔬菜和香草,就成了最初的越南米粉。這種美味的食物很快傳到了全國各地,又隨著人們口味的偏好加上了自己的色彩。
深夜抵達西貢之後,房東很熱情的推薦了家門口的一家pho。一碗pho的四個組成部分分別是:河粉、湯底、肉和配菜。同時還需要佐以一些配料口感更佳哦:生豆芽,小圓椒片,九層塔葉,檸檬和蒜蓉辣醬及海鮮醬等。
河粉剛上桌的一感覺並不是特別好,仔細看看裡面的肉還肥瘦不均。然而入口的湯頭很是清澈,口味清甜,加入了小圓椒片之後更適合我這種無辣不歡的人士,一口湯裡所蘊含的
各種微妙滋味恐怕也只有那個當下能夠體會到了。
西貢還有一家非常有名的pho2000,來之前朋友牆裂推薦,一碗30左右,吃過之後並沒有特別驚豔,性價比也不高。
以西貢為代表的南部嗜甜,湯底有時會加入冰糖,而河內人則堅持「河粉一定是鹹的」。越南米粉甜鹹之爭的激烈程度,絕不亞於中國的豆腐腦。米粉的寬度和所加入的蔬菜種類也隨當地的出產和習慣而不同。一路向北,這種地域差異愈發明顯。
美奈漁村旁的路邊攤,簡陋的只有幾張小方桌小椅子,環境也是蒼蠅滿天飛,地上野狗追,然而這就是越南人早上吃pho的正確姿勢。小攤子只提供一種河粉,那就是雞肉河粉。雞肉是提前撕好,類似手撕雞,裝盤的時候碼在河粉上,熱湯一澆即可。實話說,雞肉的口感並不是太好,吃起來有點柴,並沒有牛肉來的好吃。
美麗浪漫的大叻被譽為越南私藏的法國,城裡密布著色彩鮮豔的法國老別墅。
夏季裡的大叻也只有20度,毫無徵兆的被凍成狗,那就來碗pho驅驅寒吧!可巧,店裡還有賣油條的?!配菜也有了變化,豆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生菜。然而無論怎樣變化,有一點沒變的是:湯頭清甜透徹,這或許才是pho最吸引人的地方。
終點站是芽莊,這裡有越南最優質的海灘,綿延數公裡。在這裡,每天的生活可以簡單到吃飯、遊泳、睡覺。當然,前提是不怕黑的話。
沿路都是吃著河粉過來的,有時候開玩笑都會說自己馬上要變成一根河粉了。可是臨走的時候要問最後一頓吃什麼,我還是會選擇河粉,這畢竟是越南的靈魂所在。
最後一天在街邊隨便找了個人氣最旺的小攤子,看樣子就和之前吃過的所有河粉都不同。果不其然,主料從牛肉雞肉變成了魚肉、鵪鶉蛋、魚板的組合。辣椒乾脆連切都不切,讓你自己丟進碗裡看著辦。魚板的口感相當不錯,而魚肉的腥味就過於濃重了。
拋去政治方面的因素,越南不只是河粉的素淨顏色,各個國家不同的美食交集在一塊已經讓這個國家如同它的建築一樣色彩豐富。無論何時,只要看到「Pho」的字樣,我總是不由得回想起來這一場單純的美食之約。
看了那麼多米粉又吃不到!這個問題好料菌給你想到了,往下看,告訴你想在廈門吃一碗河粉哪裡去?
洛城牛肉河粉(CYCLO美式牛肉河粉)
地址: 思明區仙嶽路625號駿豪會(進門右手邊)
人均:80元+
用70kg牛骨熬成的清湯,看似清淡實則味道濃鬱,或寬或窄的米粉潛伏在湯水中,溫潤但不失勁道上面覆蓋著生熟牛肉等九種牛肉系列洋蔥絲、青蔥擁在周圍,青白分明,旁邊還有黃檸檬、小紅椒和九層塔備用,就是價格小貴。
i ❤ pho 料理
地址:思明區霞溪路57號
人均:50+
名字上就說明了自己,牛肉粉分量足,米粉也很爽口,是白扁的,店家有配一碗生豆芽,九層塔,青檸檬和辣椒圈,清湯的鮮甜加上香料的獨特風味,好像一口就吃到了東南亞。
最後,好料菌要感謝大寧子的分享,如果你也有自己的獨特食記想要share,歡迎投稿至 haoliao@xiaoyu.com ,筆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