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籍開國將軍李雲龍,抗美援朝擊落敵機233架!

2020-12-12 騰訊網

電視劇《亮劍》是一部觀眾十分喜愛的抗戰電視劇,而《亮劍》中的主人公「李雲龍」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在我們人民軍隊高級指揮員中,就有一位叫李雲龍的。

這位李雲龍同樣叱吒風雲,也經歷過二萬五千裡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不同的是他還參加過抗美援朝,而且戰功卓著。

1919年,李雲龍出生在福建長汀縣,是客家人,祖輩一直很重視文化。

小手工業者出身的李家,雖然經濟條件並不好,但還是將李雲龍送進私塾學習。

長汀是福建的邊遠山區,但由於地處閩、粵、贛三省的邊陲要衝,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1929年3月,紅軍入長汀,在這一帶建起了蘇維埃政府。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少年李雲龍萌發了參加紅軍的想法。

1933年2月,14歲的李雲龍來不及與親人告別,就跟著紅三軍團走了,這一走就是20多年。

客家少年參加紅軍

當時的紅三軍團,總指揮是彭德懷、總政治委員滕代遠、參謀長鄧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全軍1萬餘人。李雲龍因為年紀小,先是當過司號員,後來因為他上過私塾,還寫得一手好字,上級便安排他去當宣傳員。1934年初冬,紅軍戰略轉移,離開中央蘇區。李雲龍也跟隨紅三軍團北上。

長徵途中,李雲龍跟隨紅三軍團參加了遵義戰役、土城戰鬥、會理戰鬥等許多重要戰役。除了慘烈的戰役和戰鬥,長徵途中李雲龍還時刻要準備與病魔搏鬥——部隊進入四川以後,由於條件惡劣,再加上水土不服,李雲龍全身潰爛,幾乎失去了行動能力。但是,頑強的毅力一直支撐著李雲龍。

1935年8月底,部隊進入了環境險惡的草地,《第三軍團史》中這樣記載草地行軍的情景,「天空不見飛鳥,地上沒有走獸,到處是一叢叢野草,一個個泥潭,一片片散發腐臭氣味的黑色汙水。時而驕陽似火,熱浪襲人;時而濃霧瀰漫,天昏地暗;時而狂風四起,大雨滂沱;時而漫天飛雪,冰雹驟降。紅三軍指戰員就是在這樣惡劣的地理和氣象條件下,艱難地在草地上行進。稍一不慎,踩進泥潭,就很難拔出腳來,有的指戰員甚至被泥潭吞沒,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這種強度的行軍,對於瘦小體弱的李雲龍來說,更顯得艱苦,時任十團政委的楊勇,「命令」李雲龍拉著他的馬尾巴一步一步向前挪,終於挪出了草地。

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長徵順利結束,李雲龍所在的紅三軍團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四師,為實現新的任務而戰鬥。

此時的李雲龍,雖然年僅十六歲,但戰爭和苦難已經將他錘打成一名優秀的軍人。而長徵途中的艱難困苦,也化作了「萬水千山只等閒」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1936年,也就是在到達陝北的第二年,李雲龍如願以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平型關戰役立戰功

胸部中彈光榮負傷

1937年8月25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命令,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第十五軍團和第七十四師合編而成115師,李雲龍成為115師的一員,於1937年8月30日由陝西韓城縣芝川鎮東渡黃河,進入山西抗日前線。

當時,沿平綏路西進的侵華日軍,在佔領大同後,分兵兩路向雁門關、平型關一線進攻,企圖進逼太原。為了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的攻勢,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奉命開抵平型關地區集結待機。

1937年9月25日零時開始,戰士們頂著狂風暴雨,涉急湍山洪,在拂曉前到達了指定地區,把全師主力布置在平型關到東河南鎮10餘裡長的公路南側山地邊緣。343旅的686團位於白崖臺附近,左側是685團,右側是687團,口袋底是第33軍的獨立8旅,115師第344旅、687團斷敵退路並打援敵,688團作為預備隊。這一部署使得進攻平型關的敵人完全處於包圍圈伏擊之中。

25日晨5時半左右,敵第一輛汽車進入伏擊圈,聶榮臻傳令:沉住氣,無命令不許開火。等板垣師團第21旅團千餘人及汽車、大車300餘輛進入伏擊圈後,115師某團5連連長曾賢生率全連首先向敵衝殺,用手榴彈炸毀敵人最後一輛汽車。敵人拼命衝殺,反覆爭奪公路兩側制高點——老爺廟。激烈的戰鬥持續到27日白天,板垣師團21旅遭殲滅性打擊。

平型關戰役中,李雲龍跟隨115師343旅686團2營參戰,在激烈的戰鬥中,他不幸胸部中彈。戰鬥結束後,人們將李雲龍送到後方醫治。由於醫療條件有限,醫生為了防止傷口感染,就將紗布塞入他的胸腔消毒,如此反反覆覆,直到傷口最終癒合。

抗美援朝擊落233架敵機

解放戰爭中,李雲龍曾擔任100師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職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6月,100師師部與淞滬警備司令部高射炮指揮所合併改編為上海城防高炮第3師。1951年1月,以高炮第3師機關及直屬隊和華東高炮第12團為基礎,補充其他單位和部隊組建炮兵第63師。

1951年3月, 63師接到緊急入朝的命令,李雲龍率領63師的戰士們,離開了繁華的大上海一路北上,到達朝鮮後便擔任了保衛永柔機場的任務。4月7日夜裡,部隊剛剛進入陣地,就擊落了一架美式B-26轟炸機。首戰告捷,使全師上下士氣大振。4月8日,63師又擊落敵機五架,擊傷二架。

此後,為保護交通運輸,上級下令將高炮63師調往中坪和閣巖一線執行防空任務。在這裡,63師同樣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1952年3月,63師轉戰「東線」,再次與敵人的「空中絞殺戰」展開較量,一舉擊落敵機13架,擊傷95架。1952年4月24日,李雲龍配合20兵團參加「夏季戰役」,擊落敵炮兵校正機六架。63師在戰鬥中越打越硬,越打越強,取得了擊落敵機233架的輝煌戰績。

親人的回憶

回憶起父親,長子李冀閩感慨,與父親相聚的歲月實在太短,「我的童年時代,父親南徵北戰,無暇照顧家庭。到了十幾歲,我外出求學,與他也是離多聚少。」

李冀閩對父親的記憶定格在1965年。那一年父親46歲,李冀閩20歲。如今距離父親去世已經整整48年了,但讓李冀閩覺得安慰的是,父親的形象從來不曾模糊,「他說過的話,他走路的樣子,他微笑的樣子,我都清晰地記得。」

空暇的時間,李冀閩搜集著和父親有關的點點滴滴,他將那些資料收集起來,一段一段拼接起來,不經意間,竟然也有十幾萬字了。每讀這些文字,李冀閩都仿佛看到了父親——那個瘦弱的福建少年,懷著革命理想參加了紅軍,從此,他一往直前、義無反顧,在經歷了九死一生之後,終於盼來了革命的勝利。他寫信到千裡之外的家鄉,詢問親人的消息。年邁的母親得知兒子還活著,顧不上寫一封信,便千裡迢迢跋山涉水趕來團聚。見面時,千言萬語卻都化作了靜默和淚水……

相關焦點

  • 擊落敵機最多的中國王牌飛行員—「飛將軍」劉粹剛
    在對日空戰中,他常以寡敵眾,以弱抗強,駕駛「2401」號美制霍克三式驅逐機,首次擊落了日本空軍自詡「天下無敵」的96式艦載戰鬥機,創造了中國空軍第一次擊落這種「王牌」飛機的記錄,同時也是中國抗戰中擊落敵機數量最多的中國飛行員,共擊落日機11架,擊傷2架。他與高志航、樂以琴、李桂丹一併被譽為中國空軍的「四大天王」,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士氣。
  • 血戰長空,志願軍擊落2架敵機,敵人一連3天哀悼,國旗降一半
    中華好男兒,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一段歷史讀來讓人熱血沸騰,敬佩不已。每一個志願軍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捍衛了祖國的尊嚴。特別是志願軍空軍,尤其讓人佩服不已,從無到有,從零到一,志願軍空軍創造了奇蹟。
  • 中國空軍官宣:殲20已列裝王牌部隊,該部曾擊落擊傷敵機59架
    該部曾在戰爭中取得過擊落、擊傷敵機59架的戰績,湧現出王海、孫生祿兩位空軍一級戰鬥英雄。在實戰化訓練中,這支部隊又有10人次奪得金頭盔、6人次奪得金飛鏢。王海和孫生祿兩位空軍戰鬥英雄,熟悉人民空軍戰史的朋友都不會陌生。
  • 徐州籍開國將軍一覽:江蘇籍開國將軍,徐州籍最多!
    此前,筆者的稿件有誤,其實江蘇不止7位開國將軍。江蘇有1位中將和16位少將。1955年首授開國將軍有吳人鑑中將(1909年出生,江蘇省常州市人)和周文在少將(生於1906年,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梅嘉生少將(生於1913年,江蘇省直管丹陽人),其他的14位開國將軍均為晉升少將。徐州籍開國將軍一覽:江蘇籍開國將軍,徐州籍最多!
  • 二戰德軍JG52聯隊,聯隊裡擊落一百架敵機只是無名之輩,戰後結局如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個部隊先後出現了31名擊落敵機在100架以上的超級王牌。哈特曼、巴克霍恩(世界歷史上僅有的兩名擊落敵機在300架以上的戰鬥機飛行員)和其他如雷貫耳的王牌,均出自這支部隊。和這些天王巨星相比,JG52的大部分擊落100多架敵機的超級王牌都成了「無名之輩」了。
  • 志願軍新手掉隊擊落美軍王牌,獲特等功臣,晚年在大學當掃地大叔
    王海將軍在抗美援朝空戰中,共擊落擊傷美軍飛機9架,被空軍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他所帶領的「王海大隊」,與號稱「世界王牌」的美國空軍激戰80餘次,擊落擊傷敵機29架。 有意思的是,歷史開了個玩笑,他要會見的美國空軍參謀長加布裡埃尼上將,正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被王海擊落的。他在跳傘的瞬間記下了王海的飛機編號。加布裡埃尼對王海幽默地說,我就是當年被你奇蹟般打下來的。
  • 大別山走出的新縣籍開國將軍
    解放軍實行11大軍區體制時,這個縣走出來的開國將軍曾擔任過北京軍區、南京軍區、瀋陽軍區、蘭州軍區、廣州軍區等五個大軍區的司令員職務。新縣籍共和國開國將軍中職務最高者是開國少將李德生,他曾任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 無極籍少將田永清:我找齊了咱河北籍開國將軍
    無極籍少將田永清將軍"八一"建軍節前圓了多年願望  河北籍"開國將軍"共82人,其中兩位中將、80位少將  本報訊(記者孟瑞君)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來臨之際,我省無極籍少將田永清經多方查找,終於了解清楚了河北籍「開國將軍」的情況,了卻了自己多年的心願。
  • 罕見:他姓張,是安徽籍開國將軍,相繼任平壤、漢城衛戍司令!
    說起安徽的開國將軍,你會想到誰?六星級開國上將洪學智,還是特工之王李克農?他姓張,是安徽籍開國將軍,相繼任平壤、漢城衛戍司令!你知道安徽有幾位張姓開國將軍嗎?(末尾有答案)。湖北是張姓是開國將軍第一大的省份,張姓也是開國將軍最多的姓氏,張姓有120位開國將軍,那麼我們安徽有誰擔任過平壤、漢城衛戍司令!
  • 1961年山東籍開國將軍:47年軍旅生涯,身經百戰!
    61年山東籍開國將軍,他是唯一健在的:47年軍旅生涯,身經百戰!從18歲參軍,到65歲退休,47年軍旅生涯。新中國有9次授銜,共誕生了1614位開國將軍,其中1961年有218位軍官晉升少將軍銜,而他就是其中一位,他的特殊之處是,他參加過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那是一場惡戰。
  • 抗美援朝,韓德彩俘虜美王牌飛行員,44年後,韓中將與其再見
    韓德彩將軍是安徽鳳陽人,出生於1933年7月,1952年參加了抗美援朝之戰,並先後榮立兩次一等功,榮獲了空軍"二級戰鬥英雄"的榮譽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勳章、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及軍功章。
  • 抗美援朝英雄、空軍上將王海逝世
    在抗美援朝空戰中,王海共擊落擊傷敵機9架,先後榮立過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被空軍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他所帶領的「王海大隊」,與號稱「世界王牌」的美國空軍激戰80餘次,擊落擊傷敵機29架,榮立集體一等功。
  • 最後一位湖北籍開國將軍走了
    最後一位湖北籍開國將軍走了!10月27日,開國將軍殷國洪在青島病逝,享年106歲。他也是目前最年長的開國將軍。29日,有媒體聯繫了黃岡市紅安縣委宣傳部和紅安將軍網,對於網傳「開國將軍殷國洪去世」的消息,紅安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是真的」。
  • 贛籍開國將軍百戰圖巡展進校園
    江南都市報訊 全媒體記者段萍報導:近日,「贛籍開國將軍百戰圖」大型創作巡展走進南昌師範學院。展覽包含美術、書法、攝影、詩歌等藝術形式,近20家省直單位、11個設區市的1200餘位老中青三代文藝工作者參與,是數十年來我省規模最大的一次主題創作活動。
  • 他靠蹬三輪為生,在嶽王廟前淚流滿面,卻是擊落5架敵機抗日英雄
    他靠蹬三輪為生,在嶽王廟前淚流滿面,卻是擊落5架敵機抗日英雄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大地狼煙四起。在此國家危難關頭,無數仁人志士投身於這場救國救民的運動之中。此人堪稱我們的抗日英雄,曾經擊落5架敵機的抗戰老兵,他的晚年生活如何,而他為何會在嶽王廟前淚流滿面呢?
  • 張積慧擊落2架敵機,還開4天檢討會?檢討開到一半改慶功會
    張積慧擊落2架敵機,還開4天檢討會?其實戴維斯早在1951年8月,就已經被調入了朝鮮作戰,而且先後擊落了11架米格戰鬥機和3架杜-轟炸機,到了1952年2月的時候,戴維斯原本已經準備要回國了,但是李奇微下了死命令,要他飛行最後一次,卻沒想到真的是他人生的最後一次飛行!
  • 90歲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張立春:把所有軍功章壓進箱底,紮根家鄉...
    在朝鮮打了七個多月,先後擊落三架、擊傷四架敵機。時隔多年,說起這些,90歲高齡的張立春老人仍然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擊落三架敵機 戰功赫赫  當時,張立春所在的高射機槍連,使用的是他們從沒有碰過的蘇式高射機槍。在一沒有教員、二沒有教材的情況下,張立春和戰友們一邊和敵人作戰,一邊研究摸索這種高射機槍的性能,硬是在七天內將這種多達200多種零部件的蘇式高射機槍摸熟摸透,應用自如,並在1953年正月初二首次擊落敵機,張立春也榮立三等功。
  • 赴丹東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斷想:我們熱愛和平
    不幸的是,1952年5月16日拂曉,漣川新寺洞師指揮部突遭敵機空襲,師長羅春生、師參謀長湯景仲壯烈犧牲。作為師政委,他眼睜睜看著戰友倒下,悲痛萬分。正因此,他對名利看得很淡。那次採訪,他為我留言:我有三個媽媽,生我的母親,養育我的人民,培養我的黨,生動表達了他的內心所感。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第40軍120師和118師打響抗美援朝第一仗。
  • 汪姓有多少開國將軍?汪姓開國將軍大全,告訴您答案!
    1955年-196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被授予少將或以上軍銜的統稱開國將軍,有1614位開國將軍,家族文化延續了幾千年,是中華文化根本,對促進中國社會的和諧、穩定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那麼汪姓開國將軍有多少?汪姓起姓於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東以邑為姓的汪姓,是我國早期歷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帶。
  • 記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張立春:戰績立春色 初心如磐石
    中國江蘇網8月2日徐州訊(記者 彭頌珂 通訊員 沛組宣)他叫張立春,22歲那年與戰友一道,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憑著一挺高射機槍,他擊落敵機3架、擊傷4架,他的英雄事跡在中國人民志願軍中廣為傳頌。復員回家後,他悄悄將榮譽封存,過著平凡的生活。  張立春1930年出生於沛縣胡寨鎮朱閣村。曾經的苦難日子令他刻骨銘心。在全國解放前夕,張立春如願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韓戰爆發。「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952年9月,張立春和戰友們高唱《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歌》,開赴抗美援朝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