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都寫了什麼?為什麼受這麼多人喜愛?

2021-01-20 晨之論史

《荷塘月色》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自誕生以來,它向來膾炙人口,經常是中學課本中的必選篇目,被千人讀、萬人誦,廣為流傳。那麼,《荷塘月色》都寫了什麼?為什麼受這麼多人喜愛?

一、遊覽荷塘的緣由(「心裡頗不寧靜」)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生在俗世就難免被煩惱困擾。文章開篇劈空一句「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一個「頗」字將自己心情不好、滿腹憂愁的狀況和盤託出。那既然有了愁,就得想法去解愁,雖然許多法子「治標不治本」:李白借喝酒來消愁,所謂「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嶽飛借彈琴來消愁,所謂「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李清照借划船來消愁,所謂「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而朱自清想到的辦法則是去瀏覽荷塘美景,所謂「今晚在院子裡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夜裡,總該另有一 番樣子吧。」

1.心情不好

第一段作者重點談了自己心情不好,即所謂「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那為什麼會這樣呢?本段主要交待兩點原因,一是住宅周邊嘈雜,二是家中妻兒吵鬧。這是因為牆外有馬路,附近孩子多,所以住宿環境不好;同時,朱自清一生共生育了8個子女(寫作本文時6個),孩子多,家裡就吵鬧得厲害。所以一直到夜深時(月亮漸漸地升高了),作者才有機會出去透透氣。

2.幽僻小路

由於心情不好要出去散心,所以在第二段,作者走上了一條幽僻的小路。這個小路人跡罕至、寂寞、陰森、怕人,按說不會有人欣賞,作者也並非一個愛鬼故事的。那為什麼會走到這裡?這是用觸目驚心、覺得可怕的詞語來反襯自己心情有多不好,多渴望寧靜。果然,接下來,在第三段就轉入了對自己心情的描寫。

3.我想靜靜

第三段的主要意思即——我想靜靜。作者在第一段的家庭原因基礎上進一步交待了自己心情不好(「不寧靜」)的社會原因——不自由。正因為白天被壓抑的太厲害,所以作者才說自己月下獨處之時「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既如此,難怪作者會深夜出遊,沉迷於荷塘的風景中。

二、欣賞荷塘美景(「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夜深之後,作者終於擺脫了家庭煩擾與社會壓力,恢復了內心的自己。所以心情才暫時擺脫「不寧靜」,來欣賞荷塘的美景。這個部分先寫荷塘、月色、楊柳等實景,再寫採蓮的虛景,虛實結合,營造了一幅美麗的秋景圖。作者以生花妙筆使清華園的荷塘錦上添花、清新朦朧、優美動人,長期以來被人們廣為傳誦,以致於詩人余光中說《荷塘月色》是中了「六合彩」。

4.荷塘美豔

文章第四段主要交待荷塘的美。這裡作者主要寫了荷葉、荷花、荷香、荷波四種事物。寫荷葉用舞女的裙來作比喻;寫荷花用博喻,分別比作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寫荷香用通感,以聽覺感受到的歌聲類比;寫荷波用動靜結合的手法來處理。一時間,修辭手法此起彼伏、花團錦簇、應接不暇,將文章妝點得美豔動人。

5.月色朦朧

第五段主要寫月色的朦朧美。月色式樣單一不好多寫,所以繼用流水直接比喻月光一句之後,作者相繼通過寫霧、雲、影來側面襯託月光的特點。霧與月光的配合,使荷葉、荷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月光透過「淡淡的雲」而來的朦朧使作者用上了「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比喻;灌木與楊柳造成的影子月光之下或醜或美,卻和諧有致,作者用通感,將其比作「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如此月色,朦朧有致,參差錯落,風味十足。

6.楊柳悽美

楊柳的出現多與感情有關,且多象徵悽美的情感,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其原因除了因它諧音「留」字而多被人用在分別場所之外,或許是因為從外形上講楊柳多、密、參差披拂的狀態很像濃厚飄蕩的愁情。所以這裡描寫楊柳也出現了不少悽美的狀態(「悽」如「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美」如「楊柳的丰姿,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順勢將作者的情感由欣賞美景時淡淡的喜悅拉入憂愁。所以,接下的景物出現了「沒精打採」的燈光,而蟬聲與蛙聲的「熱鬧」讓作者愈加冷落傷悲,竟發出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的嘆息。

7.採蓮情事

欣賞荷塘本為解愁,到楊柳愁偏轉濃,那這愁情又該怎樣消解?今人空虛寂寞冷之時往往拿電子產品來消遣,看愛情肥皂劇就是一大方式,所以《甄嬛傳》《羋月傳》《三生三世》等電視劇才大行其道。作者那個時代雖無此電子產品消遣,但他可以在腦子裡「放電影」,所以就有了第七段開頭的「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接下來,作者相繼用了《採蓮賦》和《西洲曲》裡的詩句來描述採蓮盛況。江南「採蓮忙」的另外一面是「戀愛忙」,因為不少男女是打著採蓮的旗號來談戀愛的,所以作者說「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採蓮」可以作為出門的藉口,「蓮花過人頭」可以作為談戀愛的掩護,「低頭弄蓮子」可以掩護表白時的羞澀(「蓮」與「憐」諧音,代表「愛」;「子」代表「你」,所以蓮子即「愛你」之意,是表白的信號),「蓮子清如水」代表對這種清純自然愛情的喜愛與讚美。

8.心情不好

《西洲曲》雖美卻非現實,眼前的荷塘「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連採蓮也不能夠;更何況不自由的社會仍牽絆著作者的心(「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夜已深(「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短暫的自由即將失去。所以,作者的心情再度陷入類似文章開頭「不平靜」的鬱悶之中。整篇文章戛然而止,首尾圓合,耐人尋味。

清華大學朱自清像

正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解鈴還須繫鈴人」,欣賞風景如同飲酒一樣只能「治標」,並不能真正地緩解憂愁。那麼,作者到底為什麼而愁?這就有點費人神思了。正像李商隱的名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美則美矣,作者到底為何愁?也是千百年來,眾說紛紜,答案不一,正所謂「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朱自清

不過,大概是朱自清離我們時代較近,資料多一點的緣故,朱自清的愁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家庭矛盾。與父母繼母關係不好,家中孩子過多,吵鬧得緊。

其次,經濟矛盾。孩子多,收入薄,負擔重,與家人有糾紛。

最後,社會矛盾。文章寫於「一九二七年七月」,這年四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對工農群眾揮起了屠刀。憂心國事,前途未卜。朱自清曾表示只有參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化解心中的彷徨與痛苦。可後者不願,前者由於家庭負擔不能成行,於是文中憂愁瀰漫、朦朧哀婉。

其實,原因我們不一定非要細究,從閱讀的角度而言,作者不明確交待愁情原因,既可給自己避禍,也可增加一種朦朧美呢!愁思內容不提示可以愈加讓文章顯出斷臂維納斯般的效果,意旨遙深、回味無窮。

相關焦點

  • 荷塘月色
    近日,用到一句「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的話,但寫完之後,一時卻想不起來它的出處了。於是,打開電腦搜索,才知道是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裡面的話。乾脆找出文章重新仔細地看了一遍。《荷塘月色》是中學語文課本裡的文章,幾十年了,我看著看著,還依然能夠浮想起讀書時學這篇文章的一些情景來。我記得在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沒有見過真正的荷花,當然知道「荷花」這個詞,或者說這種植物。但之前並不覺得它有什麼特別或者沒有什麼深的印象。學了這篇課文之後,當時真的很想一睹它的芳容。當我看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 《荷塘月色》圍繞疊詞的教學設計
    《荷塘月色》裡寫了很多景物: 靜夜、小路、樹、影、月、雲、花、葉等, 所有這些都是用來襯託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的。另外,朱自清先生也運用了通感手法來塑造「荷塘月色」的形象美。敘事狀物時, 用形象的詞語使感覺轉移, 把某一個感官上的感覺移植到另一個感官上去的修辭手法稱為「通感」。在《荷塘月色》中, 有兩處運用了通感。
  • 朱自清荷塘月色賞析及優秀教案
    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 而又不能的複雜的思想感情,為我們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荷塘月色》中的「出浴的美人」顯然是不符合的,「那個年代,女同志別說出浴了,就是露出肚臍都要受批判。」
  • [同步課堂]《荷塘月色》之爭重現江湖
    《荷塘月色》是朱白清的代表作,是公認的現當代文學「美文」,是公認的中學語文典範篇章。然而, 《荷塘月色》的主題、內容、意味究竟是什麼?《荷塘月色》在藝術上的特色究竟是什麼?《荷塘月色》 「美文」的美究竟在哪裡?可以說,自《荷塘月色》發表75年以來,一直也沒有得到令人心悅誠服的解釋。
  • 《荷塘月色》中的熱鬧與冷靜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清華園清新美麗的月色荷香,技法之高超,情愫之細密,為讀者所嘆服。讀此文的人,多將「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作為本文的文眼,以此作為總抓手來品讀文本。多讀幾遍之後,就會發現這篇文章裡還有一句話起到的作用更為重要,它就是「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荷塘月色》裡展示給讀者的是「冷靜」,是「獨處」,怎麼個情形呢?「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 高中語文面試-《荷塘月色》試講稿
    而《荷塘月色》正是寫於他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期。師:那同學們來看一看,這篇課文中哪幾段寫了荷塘的美景呢?師:對,課文的第四、五、六段就重點描寫了荷塘月色的美景。那下面首先我們就先進入課文,感知文本的語言美,接下來就先一起誦讀課文的四到六段。(教師範讀)三、研讀課文,深入分析師:大家有沒有感受到,語言所帶來美景呢。
  • 名作重讀:如何解讀《荷塘月色》的主題
    應該說,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似乎又意猶未盡。在筆者看來,從荷與月意象的傳統象徵意義出發來解釋《荷塘月色》的主題,當不失為一種恰當的角度。大家知道,朱自清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在父親的教導下,就受過極其嚴格的國學教育;成年以後,在創作之餘,朱自清一邊教書,一邊研究國學,他的《經典常談》被公認為為是國學方面的重量級著作。
  •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所使用的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及其表達效果。2.通過賞析重點語句,掌握作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3.感受作者當時心境,體會其中的深層含義。
  • 水彩畫:畫一幅荷塘月色,讀一讀朱自清!
    水彩畫:畫一幅荷塘月色,讀一讀朱自清! 每天用2分鐘陪您和孩子一起畫 荷塘月色 夜晚的荷塘倒映著圓圓的月亮 抒發詩意之地
  •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傳統文化
    每個人都渴求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精神園地,渴求用大自然中的某一物來安慰自己的心靈,於是,屈原選擇了香草,陶淵明選擇了菊花,蘇東坡選擇了赤壁山水,,而朱自清則選擇了最能引發共鳴的「月與荷」的清明世界。因為月亮具有皎潔、純淨、冰清玉潔的特點,詩人們便常藉此象徵人的高潔品質。如屈原的「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涉江》),表明了他堅守節操的信念如天地一樣長久,高潔的品質如日月一般永遠散發著光輝;阮籍的「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通過寫月之明、風之清來襯託自己的高潔不群;李白的「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借月寫人清靜淡泊的高遠情懷和孤高出塵的高潔心靈。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爭議不斷,被指「涉黃」,只因其中8個字!
    而除了「背影」之外,其實朱自清的另一篇「荷塘月色」也被編入教材之中,不過這篇「荷塘月色」卻產生了巨大的爭議,甚至有一部分家長要求將其移出教材,同樣是出自朱老先生之手,為什麼一篇引起人們的共鳴,而另一篇卻爭議不斷呢?
  • 《荷塘月色》字字珠璣,為何葉聖陶當初要修改部分內容才收入課本
    這種變化一方面體現有的經典文章被刪,換上了一些新的作品,比如嶽飛的《滿江紅》就被換成了鑑湖女俠的《滿江紅》;另一方面,則是同一篇文章收錄的內容也不太一樣,這一點體現在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荷塘月色》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這篇散文一共1300多個字,是現代散文中絕對的精品。一提到這篇散文,筆者就會想到清華園裡那一汪清冷的荷塘和那個寧靜的夜晚。
  • 2000多畝"荷塘月色"美景亮相蘇州相城
    朱自清筆下讓人浮想聯翩的「荷塘月色」美景在蘇州市相城區真實再現。利用5000畝下沉魚塘建成的溼地公園——荷塘月色溼地公園開放,比《荷塘月色》「原型」更富韻味的詩般意境讓所有置身其中的賓客都如痴如醉。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讀後感
    □劉濼君(南上山街小學六年級六班)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每每讀到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心中不禁蕩起一波又一波的漣漪……  從古到今,有無數詩人用詩詞歌賦讚賞過那「出淤泥而不染,濁清漣而不妖」的荷花,但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荷花卻讓人為之動容
  • 大沽河同題詩《荷塘月色》52首
    不用說,這是一個聖潔的地方 天上人間,相得益彰 合二為一,禪意唱響 有什麼不順心的事 可以想一想汙泥下的蓮藕 可以看一看天空中的月光 把一切都放下吧 那朵聖潔的蓮會告訴你 荷塘月色,月色荷塘 人生沒有彩排。我不可能再次回到故事裡去 關於婚姻,你昨晚說的,我十多年前有過 水中影子,清楚與模糊,都是自己 .
  • 余光中批判《荷塘月色》中的比喻「不健康」,專家:開篇就有貓膩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堪稱中國近代散文中的經典佳作,還被納入教材,成為一代又一代學子的共同記憶。《荷塘月色》自發表以來,廣受讚譽。直到1992年,詩人余光中的雜誌《名作欣賞》中發表了一篇《論朱自清散文》的文學評論。也由此作為發端,學界開始對《荷塘月色》一文產生了不少尖銳的批評。
  • 荷塘月色的慢生活
    寒冷的冬天,陽光是極其珍貴禮物,節日的閒暇時光,我們無需出遠門,在家門口的「荷塘月色」公園裡,在灑滿陽光的草坪上,鋪上一塊戶外野餐布,然後脫掉鞋子,盤起雙腿坐在布墊上,優哉遊哉地曬太陽,看公園裡來來往往的遊客,突然間感到這樣的時光簡單快樂。
  • 《陳情令》中的文化知識:荷塘月色
    說到荷塘月色,你會想到哪些詞語?清幽?浪漫?《陳情令》中就給我們呈現了這樣一幅安靜唯美的畫面 。北宋有位女詞人魏夫人,曾與李清照齊名,她寫過一首詞,裡面有這樣的幾句」蕩漾木蘭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嬌欲語,笑入鴛鴦浦。
  • 遊清華,夜尋荷塘月色
    一夜雨後今天溫度驟降, 晚上老媽拉著我一路散步走到離家不太遠的朱先生的荷塘。清華園內有兩個荷塘,一直覺得有先生塑像的荷塘雖然小一點兒,那應該是先生筆下描寫的荷塘月色,記憶中就是周圍的高高低低,遠遠近近的楊柳。
  • 朱自清《荷塘月色》絕美英文版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朱純深先生的《荷塘月色》譯本是這篇名作諸多譯本中不可多得的優秀譯作之一,巧妙地從整體上把握了原作的音韻美和意境美。荷塘月色Moonlight over the Lotus Pond這幾天心裡頗不寧睜。今晚在院子裡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