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兩家鰻魚專門店,我們開始掃蕩鰻魚飯口碑較好的日料店。誰知道,竟是塊「雷區」。
小林刺身
浙大玉泉校區邊上的小日料店。幾年前剛開業時就去吃過,看到它在大眾點評鰻魚飯排行榜上位列第三,有些意外,就又去了一次。
大約等了十分鐘,自然不是現烤的。服務生說是在中央廚房活殺處理好後拿來的半成品,只要加熱即可。
吃起來沒有炭烤的香氣和焦脆的口感,但好在沒有腥味。醬汁一看就是現成的鰻魚醬,有些偏甜膩。米飯偏軟,拌入了海苔粉和薑片來提味去腥。考慮到41元的價格,隨便吃吃還是可以的。
山葵家
杭州老牌日料店,早年常去湖濱店,壽司和手卷做得不錯,有很多日本客人,後來開進了景區和綜合體,反而去的少了。鰻魚飯在排行榜位列第二,就近找了一家試試看。
點菜時服務生說要等很久,以為是活殺,結果端來的是半成品。鰻魚是半條,沒有炭烤的香氣,皮也不脆,皮肉間脂肪豐腴,有點膩,還有明顯的膠質感。醬汁濃厚,色澤亮麗,像勾了芡一樣。雖然撒了芝麻和山椒粉,鋪了蛋絲和漬姜,依舊蓋不住腥氣。
花費的是活殺現烤的時間和價格,出品卻是這樣,真不理解這top2是怎麼來的。
新長屋
這家店開在著名的「日料一條街」上,第一次去被告知鰻魚還沒殺好,第二次去才吃到。坐在一樓吧檯的位子,緊鄰烤架,師傅穿籤、烤鰻的過程看得一清二楚。
仔細一看,這鰻魚的體型比鰻誠屋和昇鰻魚家的要大將近一倍。師傅說,這魚是從菜市場裡現買的,只有這麼大的,每條約1斤。
一份鰻魚飯默認半條魚,魚皮烤得很焦,初時微脆,幾分鐘後就會變硬。膠質偏厚,帶點腥膩,但被山椒粉和醬汁掩蓋得很好,不易察覺。醬汁不出意料的偏甜,但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午餐是定食,除了鰻魚飯外還配一碗味增湯和一盤蔬菜沙拉,總計78元,與山葵家相比,鰻魚飯的性價比還算不錯,路過的話可以隨便吃吃。但是這家的白燒鰻魚,還是不要輕易嘗試。
擺盤挺好,但關鍵是——長得不像鰻魚啊!嘗了一口,味道也不像。乾癟發柴,沒有以往吃白燒鰻魚時的蓬鬆鮮嫩。之前就知道,大鰻魚不如小鰻魚好吃,這下真切體會了一把。
師傅說可以把鰻魚卷在海苔裡,蘸著山椒粉和芝麻吃。試了一下,海苔比鰻魚皮還硬,果斷放棄。
中心屋
同樣是兩層樓的居酒屋,鰻魚飯是店裡的主打定食,有大小份可以選擇,也可以做白燒。坐在吧檯等待,忽然聽到乓乓乓的聲響。抬頭一看,師傅居然在用手掌重重地拍打鰻魚……大概,是為了讓鰻魚看起來更大更實惠?
表皮酥脆,帶著一絲焦糖味兒,沒有膠質感。醬汁清爽,不甜也不膩,是吃了這麼多家裡調味最好的。還配了一小壺出汁。米飯也很講究,火候到位,韌且吸汁。唯獨,被拍扁了的鰻魚不再蓬鬆,吃起來酥脆有餘,鮮嫩不足。
午餐定食還包括味增湯、蔬菜沙拉、兩貫壽司和一碟水果,性價比很高。如果鰻魚沒有被拍扁,就是一份值得推薦的鰻魚飯了。
從「雷區」裡趟出來,總結一下經驗:
1. 要吃靠譜鰻魚飯,首選鰻魚專門店。
2. 店裡能看到魚缸和烤架的,一般都能及格。
3. 醬汁是自家熬製的,熬得時間越久越好(新店最好等上半年再去)。
4. 單價50元以下的基本都是半成品,請避開。
總之一句話:活殺現烤,自製醬汁。至於排行榜,就僅供參考吧。
祝大家都能找到心儀的那份鰻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