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中國人8000年前就學會用水蒸汽烹飪,為何沒發明出蒸汽機

2020-12-07 老劉一家親

中國的飲食豐富這一點是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公認的,很多人以為是中國地大物博,能夠拿來烹飪的食材比較多,所以飲食才豐富。其實這個並不是主要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的烹飪方式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

中餐一共有26種烹飪方式,分別是炒、爆、熘、炸、烹、煎、貼、燒、燜、燉、蒸、汆、煮、燴、熗、拌、醃、烤、滷、凍、拔絲、蜜汁、燻、卷、滑、焗。這其中有很多都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被發展出來的,不過有英國人卻表示:中國人8000年前就學會用水蒸汽烹飪,為何沒發明出蒸汽機?

這個英國人說的其實就是中餐裡的「蒸」,人類在發現火之後最先掌握的烹飪方式就是用火去烤食物。慢慢的隨著陶器的出現,人類學會了在陶器裡加水,將食物用水煮熟。但是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一些食物在煮的過程中容易粘在陶器上,導致這些陶器破裂。

所以甑出現了,這是一種距今約8000年的廚具,烹飪的原理就是把甑放在煮水的陶器上,利用水蒸氣的溫度將食物蒸熟。而在那之後蒸這種方式也成為了中國人非常常用的一種烹飪方式,並由此衍生出來清蒸、粉蒸等手法。

而這個英國人說的其實也沒錯,中國人在掌握了蒸汽的秘密長達8000年的時間裡,卻沒有想到將它應用在科技上。其實這也是因為古人的思想觀念沒有發生改變,完全沒有想到能夠利用水蒸氣來提供動能。

實際上除了水蒸氣之外,還有很多東西是中國古人最早開始發現或者掌握的,但是最終卻都只是應用在普通的生活中,這其實是比較可惜的一件事。那麼大家還知道有什麼類似的科技嗎?歡迎在留言區發表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易經》與蒸汽機的發明!
    以上三方面湊成蒸汽機之後,大名鼎鼎的瓦特才上場,他所解決的是第四個方面的問題。最初的蒸汽機叫「大氣機」,其代表型是由英國鐵匠紐康門於十八世紀初設計出的。紐康門機的主要缺點是煤耗量太大,為了獲得真空,不得不把冷水噴到高溫汽缸上。
  • 如何靠發明改變世界?蒸汽機發展史告訴你,必須要有兩個前置條件
    那麼,既然動力是人類的剛需,而古羅馬人又已經認識到蒸汽具有動力,甚至已經製造出汽轉球,那為何古羅馬人沒有發明出蒸汽機,提前讓人類進入工業革命?那是因為,人類的動力,並不是只有蒸汽。當時,人類就已經掌握了四種動力:人力,畜力,風力,水力。
  • 物理學推動的偉大發明——蒸汽機
    其實現在使用的發動機,就是由蒸汽機改進發展而來的,從蒸汽機到外燃機然後發展成今天的內燃機。英國發明家瓦特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出現於1世紀,其實它只是古希臘數學家希羅發明的汽轉球玩具而已,直到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巴本,於1679在觀察蒸汽逃離他的高壓鍋後製造了第一臺蒸汽機的工作模型。
  • 蒸汽機的發明與原理
    【每日科技網】   蒸汽機是現代火車最初的雛形,蒸汽機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甚至還創造了蒸汽時代,工業革命產生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瓦特對蒸汽機的改良,而瓦特並沒有發明蒸汽機,他只是對蒸汽機進行了改良。那麼蒸汽機是誰發明的呢?蒸汽機的原理又是什麼?
  • 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
    一壺水開了,蒸汽把壺蓋衝得噗噗直響。這在常人眼裡司空見慣的現象,卻引起了一個叫瓦特的英國小男孩的興趣。
  • 改變世界的機器四,蒸汽機車的發明
    前面我們講到早在1757年,英國的工程師詹姆斯瓦特在修理紐克門蒸汽機的時候,改良了蒸汽機,用蒸汽機驅動機械,發生了劃時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而之後,蒸汽機也用在了汽車上,作為了汽車的發動機!1769年,法國的軍事工程師,也是一名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諾奉命研製大炮的牽引車,從而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汽車,這也是一臺三輪車。
  • 17歲被嘲笑文盲,發奮和8歲小孩共讀書,然後他發明了蒸汽機車
    而這輛帶給人們翻天覆變化的世界第一列火車「旅行者號」由英國的司蒂芬遜發明。他是天才發明家嗎?師出名門?不,他只是煤礦工人的兒子。這場了不得的逆襲,究竟是怎樣的?這還得從司蒂芬遜的童年說起。放牛娃拆蒸汽機,最終卻得到工程師稱讚喬治·司蒂芬遜一家共有八口人,全家的生活僅靠父親在煤礦做蒸汽機司爐工餬口,為了減輕父親的壓力,8歲的司蒂芬遜開始替別人放牛貼補家用。
  • 1851年倫敦世博會 蒸汽機:工業革命的原動力
    上傳照片贏佳能550D單反 | 免費發明信片贏大獎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在首屆世博會上,10多萬件展品中,一臺630噸的蒸汽機最為搶眼。面對這臺龐然大物,人們嘖嘖稱嘆,就連英國女王也興奮不已。1851年倫敦水晶宮世博會展示了工業革命的偉大結晶:蒸汽機、火車頭、汽輪船、汽壓機、起重機、鑽孔機、紡紗機、造幣機、抽水機等,它們都使用了蒸汽機提供的強大動力。19世紀中期,世界的經濟中心已經從西班牙轉移到了英國。「日不落帝國」生產了世界2/3的工業製成品,蒸汽驅動的火車和輪船代替了畜力馬車和風力帆船,英國社會一派現代化風貌。
  • 蒸汽機
    瓦特是在幾十年後在格拉斯哥大學做修理工的時候才第一次見到紐克曼蒸汽機模型,從此,他便開始研究如何讓這臺笨拙的機器變成「永動機」。蒸汽機究竟如何改變了人類歷史,它在當時的工業革命中起到哪些關鍵作用?記者採訪了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楊豫教授。楊教授說:「瓦特蒸汽機的發明嚴格意義上說不是發明,它是改良。18世紀60年代瓦特在紐克曼蒸汽泵的基礎上改良成功。
  • 發明蒸汽火車的他竟是文盲?這是工業革命才會有的勵志故事
    1781年6月9日,喬治·史蒂芬森出生於英國紐卡斯爾一帶的煤礦工人家庭。1848年8月12日,他在英國去世。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著名工程師之一,他發明了蒸汽機車,也因此被譽為「火車之父」。因為家庭原因,史蒂芬森早早就開始做童工,從未受過正規學校教育。不過因為父親在礦井用蒸汽機抽水的原因,他從小就熟悉蒸汽機的運作。
  • 蒸汽機 模塊蒸汽熱源機的市場價值優勢和成果
    工業生產是世界發展的主要動力,對於世界的發展更是非常重要,因此我們需要使用到燃氣蒸汽機來為我們提供更優質的蒸汽,因為我們人類的發展是需要這些先進的機器的幫助的。沒有機器的時代是原始社會,當人類學會使用工具的時候才標誌著人類開始有了文明,燃氣蒸汽機就是一件工具一件能夠幫助我們人類發展的工具。
  • 蒸汽機的出現和改進
    16世紀末到17世紀後期,英國的採礦業,特別是煤礦,已發展到相當的規模,單靠人力、畜力已難以滿足排除礦井地下水的要求,而現場又有豐富而廉價的煤作為燃料。現實的需要促使許多人,如英國的D.帕潘、T.薩弗裡、T.紐科門等致力於「以火力提水」的探索和試驗。薩弗裡製成的世界上第一臺實用的蒸汽提水機,在1698年取得標名為「礦工之友」的英國專利。
  • 將人們帶進工業時代的神奇機器,看看瓦特和蒸汽機的故事
    長大後瓦特不斷地研究這個問題,最終發明了蒸汽機,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瓦特並不是第一個發明蒸汽機的人,而是改進蒸汽機和推廣蒸汽機的人。那麼事情到底是怎麼樣的呢?這還要從蒸汽有什麼用說起,蒸汽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像一個大力士一樣,能推動東西,比如水壺蓋被蒸氣不斷地頂起來,可是這種作用並不常用,因為蒸汽很容易灼傷人,直接使用它不夠安全。
  • 科技:電池、蒸汽機、計算機,這些先進的發明來自古代!
    但其實很多偉大的發明,都是來自古代祖先的,他們比我們以前想像的更科學,更先進。1、巴格達電池。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ipad...現在的生活中,電池可以說無處不在。但他們可能不是現代發明。儘管被發現的Antikythera 已經只剩下了82個黃銅碎片,但來自英國、希臘、美國的科學家利用高清晰的X線斷層掃描技術複製了它的一個模型。他們相信,這個研究將使得人們重新考慮古希臘的科技水平。
  • 蒸汽清潔受矚目,酒店熱捧蒸汽機
    香格裡拉、半島、萬豪等國際酒店集團旗下各酒店紛紛引進蒸汽清洗機用於酒店地毯的點處理、宴會廳大型水晶燈的定期清潔、洗手間臺面的水漬和黴斑處理,讓習慣了傳統清潔方式的PA主管們耳目一新。蒸汽清洗是一種典型的物理清潔方式,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過高溫產生的高壓飽和蒸汽滲透到汙垢最深層,進而破壞它們之間的結合力,來達到消除各種頑固汙漬的目的。
  • 「蒸汽朋克」四大神器(上)
    蒸汽朋克的精神是反烏託邦的,懷舊和幻想的成分大於叛逆。蒸汽朋克作品往往以蒸汽時代為背景,或將蒸汽機的力量無限擴大,虛擬出一個蒸汽力量至上的時代;或依靠某種假設的新技術,構築出一個架空的科技世界,營造虛構和懷舊特徵。這種文化起源於工業革命之後,是人們對於科技力量的代表——蒸汽機——神化的結果。
  • 詹姆斯·瓦特與蒸汽機
    1776年,終於第一批新型蒸汽機製造成功並應用於實際生產。在之後的5年中,在博爾頓的要求下,瓦特開始繼續研究如何將蒸汽機的直線往復運動轉化為圓周運動,以便使得蒸汽機能為絕大多數機器提供動力。一個顯而易見的解決辦法是通過曲柄傳動,但是該項專利所有人,約翰·斯蒂德要求同時分享瓦特此前的分離冷凝器的專利,這一要求被瓦特堅決地拒絕了。
  • 世界近代簡史:史蒂芬遜設計製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蒸汽機車
    英國社會各界人士為表達對她的感謝,募捐了5萬英鎊贈送給她。南丁格爾用這筆錢辦了英國第一家護理學校。現在,國際紅十字會設立了「南丁格爾獎」,對在護理工作上作出卓越貢獻的人頒發南丁格爾獎章。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在英國的資本主義生產中,大機器生產開始取代工廠手工業。
  • 我國第一臺蒸汽機,世界上第一輛火車,旅行號
    史蒂芬遜1781年7月9日出生在英國諾森伯蘭一個煤礦工人的家庭。他的童年是在淚水與苦楚中度過的。他沒有機會上學,8歲當了放牛娃,14歲進煤礦當學徒工。他家靠父親一人做工,養活8口人,生活十分清苦。他為了給父母分優,在於了一天的苦力活之後,還常幫人修理鐘錶,刷補皮鞋,掙點零用錢。直到17歲時,史蒂芬遜還是個目不識丁的文盲。
  • 蒸汽朋克:一段外國人超推崇,中國人卻「缺席」的歷史狂想曲
    小說之中那些瑰麗的想像造物與巧妙的歷史架空情節,充分體現了「蒸汽朋克」的精髓:蒸汽朋克是一個合成詞彙,蒸汽(steam)代表了以蒸汽機作為動力的大型機械,而朋克(punk)則代表了一種非主流的邊緣文化(多是架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