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燈謎是我國元宵節一種特色的民俗文娛活動,不僅是元宵節,中秋節也有猜燈謎。燈謎有個有趣的名字「打虎」或「射虎」,(以老虎的難打比如燈謎的難猜?)
猜燈謎由來
關於燈謎的由來,民間有個有趣的傳說
從前有個財主,人稱「笑面虎」,平時習慣以人的穿著打扮取人,見到綾羅綢緞的人就諂媚巴結,粗麻布衣的人則另一個樣子,鄙視嫌棄。元宵前,近鄰王少家窮無糧食,就去和「笑面虎」借點米好過元宵節,「笑面虎」見王少衣著襤褸,衣服窮酸樣,別說借米,連大門都不開。
王少回家後,越想越生氣,想要捉弄下「笑面虎」,於是在元宵節做了個花燈,並在花燈下面掛了張紙條,寫著「頭尖身細白如銀,稱稱沒有半毫分,眼睛長到屁股上,光認衣裳不認人」。提著燈籠就往「笑面虎」家去,「笑面虎」一看,花燈這東西稀奇,但也注意到花燈下掛著的紙條文字,越讀越像是罵自己,便大怒,要去搶王少的燈籠,王少制止「笑面虎」說:我這是個文字米,謎底是「針」。「笑面虎」又讀了一遍,似乎說是「針」也有道理,只無可奈何的關門回去了。
後來,每到元宵節,人們便在製作花燈,並在花燈下掛燈謎,慢慢的賞花燈,猜燈謎就成了元宵節,人們喜愛的一項活動了。
這則民間傳說,無具體的時代背景,猜燈謎由來亦不可考究,只是增加燈謎這項古老習俗由來的趣味性罷了。
猜燈謎由來,可信的是,起源於古代文人一種文字遊戲——字謎,所謂「燈謎」就是把謎面、謎目、迷格寫在紙上,掛在燈籠下面,讓人猜出謎底。
燈謎源於哪個朝代,暫無具體文獻記載,明人著作《委巷叢談》,「杭人元夕,多以謎為猜燈,任人商略」,說的是南宋杭州人元宵猜燈謎,由此看出,至少在南宋,猜燈謎就已經是元宵節,百姓喜愛的一項活動。
何為燈謎的謎面
謎面,即燈謎的題目,就是寫在紙上要猜測的內容。燈謎的謎面有很多種,詩詞、字、圖形廣告,招牌等都可以,
比如:謎面:千裡江陵一日還。(一日千裡);謎面: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出乎意料)
燈謎的謎面一般婉轉、曲折,需要猜燈謎者有豐富的生活知識閱歷,興趣廣泛,甚至是淵博的文學知識。從文人遊戲演變來的猜燈謎,而且稱為「打虎」,可見不容易。
何為燈謎的謎目
謎目,通俗的說就是「小貼士」,指猜射(即謎底)的範圍和數量,通過謎目可以得出謎底的基本特徵及屬性。
燈謎的謎目很多,「朝代」、「官職」、「人稱」、「五唐」、「成語」、「動物」等等亦可。比如七仙女愛上董永(打一詩句),謎底:只羨鴛鴦不羨仙;飛入尋常百姓家(打一動物)謎底:燕子。
何為燈謎的謎格
謎格,即燈謎的規則,人們在猜燈謎時,要按照一定的規定,把謎底字的結構,讀音,偏旁部首與謎面結合,得出謎底。謎格是明人馬倉山創立,著有「廣陵二十四格」,比如:打鞦韆格;捲簾格;
當然,燈謎的術語還有很多,綜上三個是燈謎最基本的因素,小編認為我們普通老百姓,了解這三點就夠了,我們更喜歡的是這些傳統節日的熱鬧,歡樂,以及節日猜燈謎的趣味性!